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女子躲过俄坠机事故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女子躲过俄坠机事故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评价俄罗斯飞机着火前排乘客逃生还不忘拿行李耽误了后排乘客逃生的行为?
谢谢。
首先向俄罗斯空难事故中遇难的人员表示哀悼;企盼生还者尽快康复!
当地时间5月5日,俄罗斯航空一架苏霍伊100客机,在莫斯科谢列梅捷沃国际机场迫降着陆后起火并烧毁。
机上共有78人,其中41人遇难,37人生还。 有媒体称,从客机起火燃烧到乘员撤离飞机有55秒的窗口期,之所以死了这么多人,是因为前排乘客拿取自己的行李致使后排乘客丧失了逃生的机会。晚秋认为,本次事故致人死亡的情况应该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情况有这么几种:一是根据俄罗斯民航规定,乘客可以随身携带不超过10公斤的物品。也就是说一般乘客都会将贵重或方便使用的物品带在身边,只要重量、体积等符合规定就没问题。一般无论是乘机、乘船、乘车的人员都应该知道,一旦发生意外,保证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哪怕是一秒钟的时间也要争取,时间就是生命在这种情况下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印证。
有人发现幸存人员手中拿着物品或包包之类的东西,有可能本来就是随手拿着呢,或者是意外突然发生时一种对自身财物保护的下意识的动作,当然不能排除为避免自己重要物品的损失而漠视他人生命的恶劣情况;二是客机硬着陆时发生了剧烈的颠簸,幸存者称:客机尾部出现类似于蚂蚱的跳跃,不排除有的乘客在颠簸过程中已经昏迷而没有及时逃离;三是有可能是客机尾部先着陆起火的缘故,致使机舱后门无法打开,只有前面的应急逃生出口打开,很显然对机舱后部的乘客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总之,如果在发生紧急状况时,为了使自己的财务免受损失而至他人生命安全于不顾的行为既可耻也违法,不仅要受到道德舆论的谴责,更应该受到法律的惩处。
(图自网络)
俄飞机伦敦遭检查不讲原因,英国再次“挑衅”意欲何为?
俄飞机伦敦遭检查不讲原因,英国再次“挑衅”意欲何为?
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在“俄罗斯24”电视台的节目中表示,“伦敦机场检查俄航飞机是英国政府又一次挑衅行为。”扎哈罗娃表示,“英国警方和海关人员登上了伦敦至莫斯科的飞机,航班正准备接待乘客。”她强调,“英国当局表示,有必要对飞机进行检查,但未透露检查的原因和目的。”(3月31日海外网)
飞机安全事关乘客生命,英国警方和海关人员对俄航班进行检查本来无可厚非,但是,英方的检查不讲原因,让人大惑不解,俄方认为是挑衅。那么,英国再次“挑衅”俄罗斯,到底意欲何为?
按照俄方的说法,英方的检查至少有三个地方值得商榷:第一,检查为啥不讲原因,特别是在英国和俄罗斯因为“间谍中毒”事件闹得不可开交的背景下,英方的举动令人生疑。第二,按照航空公司规定,飞机机长不得离机,但英方却要求包括机长在内的俄机组人员离开飞机,目的和动机何在?第三,俄机长要求参与检查监督,英方为啥不允许其参与检查工作?
第一,让“间谍中毒”事件继续发酵。“间谍中毒”事件本来是英俄两国之间的事情,目前已经发展成20多个国家对付俄罗斯,但俄罗斯毫不示弱,对23国驱逐俄罗斯外交官的行为做出对等回应。英方似乎还不满足,还要继续造声势,鼓动更多的国家一起来共同对付和收拾俄罗斯。
第二,英国“脱欧”陷入困境,英方试图转移视线。英国冒欧盟之大不韪执意“脱欧”,想“离婚”又不想完全“离家”,还想享受一些“家内”“婚内”待遇,所以目前与欧盟谈判陷入困境。第一阶段虽然谈拢了,但英国在“分手费”上吃了大亏,接下来的谈判更加艰难,英国民众多有怨言,甚至要求重新公投。为了谈判更加顺利,为了平息英国民众怒气,英国主动“挑衅”俄罗斯,不排除转移英国民众视线的可能。
第三,干扰俄罗斯世界杯举行。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将于6月14日至7月15日举行,在目前20多个驱逐俄罗斯外交官的国家中,有不少国家将参加俄罗斯世界杯。如果这些国家与俄罗斯闹僵,有可能共同抵制俄罗斯世界杯,这也许是英国希望达到的目的。
不管英方出于什么目的,目前在对俄关系上确实占据“主动”,按照俄方的说法,确实在是挑衅。这是俄罗斯不希望发生的行为,也是多数国家不希望看到的行为。有话好好说,有事好商量,谈判协商才是正确的解决问题之道,类似驱逐外交官的行为绝对解决不了问题,只能将问题越搞越大、越搞越复杂。 (毛开云)
如果说英国此次的“登机临检”属于挑衅的话,那这样的“挑衅”将会越来越频繁,最终形成未来英俄关系进程中的一种常态化程序!
“毒杀”事件只是“外交冷战”的序幕!
英国是“毒杀”事件的主导者,也是“外交围攻”的发起者,事件甫发的第一时间,英国就用唯快不破的速度限期俄罗斯在24小时之内作出解释,并以驱逐外交官相威胁,在俄罗斯正处在思维空白一天一夜后,驻英大使馆的俄罗斯国旗就飘然坠地,当俄罗斯醒过神来表示反抗的时候,英国兑现了冻结俄罗斯在英资产的警告,当俄罗斯组织力量准备应战的前一刻,西方世界已经迅速集结起了一个反俄联盟并抢先一步,展开了对俄罗斯的外交驱逐,此时的俄罗斯唯一能运用的也只有“对等驱逐”了,此时如果沉默,等同于默认,如果默认,事件将被做成铁案!,,,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不管事件的真相如何,大部分追随者在这个时候也都愿意用“疑罪从有”的反向思维来定性此事,英国此次的“登机临检”并不是真想查出什么,只不过用行动来进一步表示对俄罗斯的不信任,强化与俄的对抗程度,为其他反俄成员提供一种对俄罗斯新的戒备模式!
从目前俄罗斯“对等制裁”的应对方式来看,其丝毫没有妥协与折中的态度,等于是铁了心坚持“兵来了将挡,水来了土屯”的俄式对抗,而这种强势对抗往往被“拥俄者”赞赏,但俄罗斯这种不留余地的对抗,很可能会把自己带进一个难以回旋的死胡同!这种死硬态度将招致更加严厉的制裁!
俄罗斯有多少牌可打?
俄罗斯面对汹汹而来的外交驱逐,为什么敢“悍然”以对等驱逐来示强,因为俄罗斯实在没有其他反制措施拿得出手了,回看西方世界对俄罗斯历次的制裁,从外交凝固,经济限制,政治孤立到军事围困,方式方法花样百出,而且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而俄罗斯每次采取的反制裁措施无非是拿一些俄罗斯人民血汗凝成的武器来秀一秀肌肉,壮一壮声势,,,但俄罗斯似乎从来都没有真正思考过:为什么会招致如此的制裁?
如果西方的制裁加剧,俄罗斯想从经济层面反制裁,通往欧洲的那根管子将再次被摆上谈判桌,但屡试不爽的能源要挟,也正是欧洲厌恶俄罗斯的症结之一,也正因为如此,欧洲诸国才有了如此统一的战略口径,如果再拿油管子说事,只能使制裁来得更加猛烈,况且随着清洁能源的开发与运用,欧洲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已经逐步降低,这张牌的份量还有多重?而对其他商品的进口限制,俄罗斯人民就得勒紧裤腰带共渡难关,但“普氏集团”将毫发无损,如果是这样,你必须保证你的国家真的是铁板一块,但一场大火都能让民众上街游行,讨要说法,政府的公信力能打几分?
当然,俄罗斯还可以用军演来强化反制裁,但每一次的军演,就等于在自己外强中干的躯体上放一次血,就算真是一头熊,能坚持多久?
每当这个时候,“拥俄者”一般都会背这样一段台词:“美国及其北约盟友长期以来的东扩,挤压了俄罗斯的生存空间,欲置俄罗斯于死地而后快!”,这话听上去一点都没错,但按照俄罗斯人对领土的渴望程度以及热衷于侵略的国家本性,如果没有了“东扩”,俄罗斯的“西扩”马上开始,拥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领土,只生活着1-4亿人,你没有足够的生存空间?普京总统曾经说过:俄罗斯虽大,但没有一寸土地是多余的!同理,难道别国的领土就有多余的?世界上如果俄罗斯真有大国的气度与胸怀,又怎么会有那么多的东欧国家离他而去,投入北约的怀抱呢?翻开历史书查一下,俄罗斯1700多万领土是怎么来的!
英国政府,这次在伦敦机场强制检查俄罗斯飞机并且不讲原因,确实是一件非常粗暴的行为,是一种赤裸裸的挑衅!那么英国政府这样不依不饶,死缠烂打,大有不把俄罗斯打翻在地决不罢休的气势,是特蕾莎梅的怒火还在燃烧,或是英国政府取得阶段性效果后的又一轮攻击。无外乎有如下看点:
一,虽然英国这次对战发动的外交攻击,得到了西方国永无原则的支持,先后有几十个国家,采取联合行动,驱逐了200多名俄罗斯外交官。但更加激起了俄罗斯的愤怒,采取了外交对等原则,也相应的予以反制,使这次驱逐外交官事件,变得仅有象征意义。因此英国这次强行检查飞机,就是要将事件进一步发酵,在舆论上进一步形成对俄罗斯攻击的态势!
二,通过对俄罗斯采取进一步的强硬措施,向英国国内民众,,释放信号,政府的态度是坚决的,罗斯的毒杀间谍案,是对英国道德文化的挑战,真实的意思就是要转移英国国内的注意力,将英国脱欧以后形成的国内矛盾,民众怨气,引向俄罗斯,然而实现英国国内的和解和团结!
三,由于欧洲,对这次英国发动的对俄外交事件,心存反感。许多国家,仅仅是因为欧洲集体防御条约,才不得不与英国采取统一立场,象征性地驱逐了几名俄外交官。还有些国家,甚至偷偷地给俄罗斯道歉。更有奥地利等国,公开挑出来,不配合英国的立场,也不驱逐外交官。使英国感到这件事情似乎将熄火了。所以特蕾莎梅还想点火,意图进一步给欧洲施加压力。但是,英国毕竟己经脱欧洲,欧洲对英国脱欧的举措,认为是在瓦解分裂欧洲,所以欧洲从本质上,是极其讨厌反感英国的。英国要让欧洲真正支持它,是绝对不可能的!
不管特蕾莎梅,这次怎样折腾,很有可能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英国跟俄罗斯的梁子结大了!俄罗斯认为,英国政府的所有行为都是以最后通牒的方式进行,是又一次挑衅。藉由双面间谍事件发起反俄行动的英国,持续升级对抗局势,从外交领域外溢,将矛头对准了俄罗斯的民航飞机,没给任何理由,强制搜查飞往伦敦的俄罗斯民航飞机。英国在反俄行动上迸发出的巨大能量,让俄罗斯吃惊不已,很显然,俄罗斯低估了英国。
一、俄民航飞机遭英国强制搜查
据今日俄罗斯(RT)报道,当地时间29日,一架俄罗斯航空公司所属飞机从莫斯科飞抵伦敦,没有收到任何理由,在希斯罗机场遭遇英国当局强行上机搜查。在俄罗斯人眼里,英国当局的这次强制搜查很野蛮,表现在三个方面:
1、英国政府搜查俄罗斯民航客机,不给任何理由。
2、英国政府要求包括机长在内的俄机组人员离开飞机。
3、英国政府不仅拒绝了该机机长亲自参与监督检查的提议,因为在没有机组人员在的情况下,搜查飞机是违反规定的,还将机长锁在驾驶室里,就开始进行搜查。
对此,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在“俄罗斯24”电视台的节目中表示,这是英政府的又一次挑衅。
二、英国为何对俄民航飞机下手?
双面间谍中毒事件,原来是一起刑事案件,但在英国的操作下,早已升级为外交事件、政治事件,对抗的双方互相大规模驱逐外交官。一般人也都认为,英美等西方国家与俄罗斯的“交火”只是在外交领域,不太可能会外溢,走向全面对抗。但是,英国强制搜查飞往伦敦的俄罗斯民航客机,打破了这个边界,往后,英美等西方国家与俄罗斯将会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对抗、“交火”,局势将会更加紧张。
英国为什么要对飞往伦敦的俄罗斯民航客机下手?英国没有给出任何理由,俄罗斯暂时也不清楚对方的目的。俄罗斯航空公司对英国警方不提供任何理由检查该公司飞机,并且没有解释检查的目的和原因感到不解。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强调,英国警方在俄航班上的行为表明,它似乎想在没有证人的情况下进行某些操作。
扎哈罗娃的言外之意,是英国政府似乎想在俄罗斯的民航客机安装窃听器,监控俄罗斯。不过,这个说法过于牵强,英国政府在俄罗斯的民航客机安装监听设备,又能获取什么样的情报呢?
更合理的解释,是俄罗斯猜不透(至少暂时是这样)英国的对俄罗斯出手的原因与目的,对英国后续动作的分析与预测不到位,有很大的漏洞,无法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每一次英国出手后,俄罗斯都只能被动应对。
三、英国为何对俄罗斯不依不饶?
围绕着双面间谍中毒事件,真相还在迟到的路上,孰是孰非依然模糊不清,但英国不断地对俄罗斯出手,似乎成功地将美欧与俄罗斯都拉下了水,激化了美欧与俄罗斯的对抗,吹起了联合国秘书长将的“新型冷战”的寒气,可以预见,如果没有英国的“同意”,美欧与俄罗斯的强力对抗,不会那么快落幕。
英国为什么对俄罗斯不依不饶?俄罗斯官方有两种解读:
3月27日,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指出,已经“退出”了欧盟的英国,在为俄罗斯与欧盟的关系埋下“定时炸弹”!她还称,发生在英国的“挑衅事件”背后的谋划者就是美国和英国的强大势力。
3月29日,扎哈罗娃在解释俄罗斯双面间谍中毒案引发的外交风波时表示,俄方认为,围绕针对斯克里帕利中毒案发起的挑衅与叙利亚局势有关。她进一步阐述道:“为将俄罗斯排除在讨论中东化学武器问题之外,西方国家称俄罗斯在英国领土上使用化学武器。”
俄罗斯官方的这两种说法,哪一种更接近事实的真相?还是二种说法都有可能?现在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只能根据后续事件来进一步分析。
四、英国为什么胆敢持续挑衅俄罗斯?
19世纪的日不落帝国,早在20世纪就坠落为日已落帝国,在世界的格局中,并没有单独的位子——早就不是多级世界中的单独的一极,普遍被认为是二流大国,综合实力上,特别是军事实力方面,跟俄罗斯不是一个量级的,但他为什么胆敢持续挑衅俄罗斯,似乎没有收手的意思?
首先,英国是美国最亲密的盟友,也就是最重要的小弟,在美俄互为头号威胁的背景下,英国得为美国分忧,不仅在反俄行动上齐心协力,而且有些事美国不方便做,英国就得去做。
其次,英国跟俄罗斯不仅交情浅,更重要的是两国的经贸关系差,共同利益的交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不像法德等欧洲国家与俄罗斯有紧密的经贸关系。所以,英国对俄罗斯动起手来,没有包袱,也没有顾忌。
再次,英国为“脱欧”所困,有很多的麻烦事,但无论自己的状况怎么样,都绝对无法容忍欧洲大陆的国家(包括俄罗斯)发展更紧密的关系,法德等国家与俄罗斯的关系走向和缓与更多的合作,使欧洲大陆的国家进一步壮大实力,而自己却有被边缘化的危机。
英国现在需要让反俄舆论持续保持沸腾状态,“搜查飞机”不过是其中一个招数,以后类似的损招还会层出不穷的。
有人觉得英国会不会趁着“搜查”的机会往俄航班机机舱里加点“料”,继续栽赃给俄罗斯人?这个可难说。不过我认为英国人往机舱行李架里塞小药瓶的可能性不太大,他们这么做无非是要“膈应”一下俄罗斯人,让他们觉得难受。同时也告诉全世界:“你们看,你们看,他们是嫌疑犯!”
(俄航空姐)
通过整个斯克里帕尔父女中毒事件的发展进程来看,英国和整个西方社会并没有打算把案情真相搞个水落石出的意思,他们就是想以此为借口搞一搞俄罗斯,把普京搞臭。
每当西方国家内部需要弥补分歧和裂痕的时候,他们往往会找一个外部的敌人来形成共识。对于欧洲来说,俄罗斯是一个再好不过的靶子。
为什么是俄罗斯而不是别的国家?我们来看看这次“搜查飞机”事件中的主角,俄罗斯航空公司的标志:
(俄航标志)
你看到什么了?镰刀、铁锤和一对钢铁翅膀!
这个标志在苏联解体近30年的时间里依然每天在俄罗斯上空飞翔,说明什么问题?
1991年,苏联分解为若干个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衰弱的俄罗斯似乎再也不能成为欧洲的威胁,叶利钦和普京甚至一直都在努力融入欧洲,努力使俄罗斯成为一个欧洲国家。但这显然不符合某些国家的利益,这中间就包含了美利坚和不列颠,他们需要一个敌人,一个具有帝国野心的敌人,这个敌人就是俄罗斯。
因为在普京时代的俄罗斯,镰刀和铁锤依然在天空飞翔,俄罗斯的大国梦想足以引发欧洲对一个“新苏联”的恐惧。这种恐惧是可以被利用的。
西方国家联合驱逐俄罗斯外交官、英国警察搜查俄航班机能起到什么作用?
羞辱。
(英国警方和海关人员搜查俄航飞机)
英国和美国人希望通过持续的羞辱来刺激俄罗斯,一旦俄罗斯人作出过激反应,他们就可以不再需要什么“投毒”证据继续扩大对俄罗斯的制裁,从而严重打击俄罗斯经济、破坏其强军计划。
这就是他们的目的。
埃塞俄比亚空难如此惨烈,无一人生还,飞机如果一旦出事就真的束手无策吗?
3月10日,一架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的波音737MAX8型客机,在起飞6分钟后坠毁,机上157人全部遇难,失事飞机上有8名中国乘客。事发时,客机正从亚的斯亚贝巴飞往肯尼亚的内罗毕。
飞机上149名乘客,8名机组人员。157个鲜活的生命骤然消失,让世界人民为之难过和感叹。但人们在难过之余,必然要对空难事故的责任问题和安全问题进行质问--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空难!
目前,全球有超过40家航空公司均在使用波音737客机。这次失事飞机与2018年10月29日失事的印尼狮航空难飞机,都是波音737MAX新型客机。这是同款机型在半年内两次坠毁事故。事后,外媒爆出,波音曾在三年前向全球737MAx机型的运营商发出坠落预警。
而在印尼飞机失事后,美国媒体就报道,该型飞行系统的确存在严重缺陷,而参与调查的有关国家也在调查报告中提到,飞行数据传感器确实存在严重问题,可能会反馈错误数据,造成机长失去对飞机的控制。
那么,现在就可得出一个结论:既然已明知自己的飞机存在安全隐患,为什么没有及时召回整改,反而继续销售存在问题的飞机,波音公司是否要给全世界一个客观的解答,并为埃塞俄比亚坠毁飞机承担责任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女子躲过俄坠机事故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女子躲过俄坠机事故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