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女子躲过俄坠机事故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女子躲过俄坠机事故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埃塞俄比亚空难,是否给你的旅程蒙上阴影,你还敢坐飞机吗?
说实话,头几次坐飞机的时候没有任何心理阴影。心想每天有那么多人乘坐飞机出行,尤其是有权、有钱、有能力的人,我一个平头百姓实在是有些微不足道,出事的概率比中彩票还低。然而乘坐的次数多了难免遇到气流导致飞机长时间颠簸,还有感觉飞机失重下降又突然爬升,那种情况真的很难受。尤其在近一些年频繁发生空难且讨论热度持续很长时间,无形之中心里会有一些担心。
埃航出事完,正好准备动身去深圳,自己也挺搞笑的,没记得定的机票是什么航班,重新又仔细的确认看看是不是波音的那个型号,😅。还好不是,但旅途上确实东想西想的,加上那天天气特别不好,起飞延迟,途中气流十几分钟就有一次颠簸,整个去的途中都是广播遇到气流,心里别提多难受了。反正当时心里挺害怕的挺忐忑的,还要装的无所谓的样子😄,要说不害怕那是假的。不过回来的时候感谢祖国打好天气,一路颠簸气流没有遇到。很平稳到家,谢天谢地
渔民都是死在船上的,农民都是死在床上的,鱼儿都是死在水里的,蚂蚱都是死在草里的。相信人类科技的可靠性,吃饭还有噎死的。只不过是空难一下引起的死亡人数人多。需要坐的时候照样坐。
我永远不会坐飞机,就算概律几低都不坐,一旦出事死亡律是百分百,死前十分钟恐怖的感觉和车祸完全不可比拟,车祸是一瞬间死亡没有感觉,也有不死的机率,所以我这辈子都不会坐飞机。
以后还是会坐飞机,虽然心里有些害怕,但是飞机出事概率还是很小的。只不过飞机出事死亡率很高,一次死亡人数较多,场面比较吓人,较大程度上冲击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其实全世界每天发生的汽车交通事故造成死亡的人数很多的,每秒钟都有人死亡,但是是个别死亡,没那么吓人而已,那么,还不是一样有驾乘汽车的,很少听说谁害怕车祸不敢坐汽车了。
间谍飞机频繁骚扰俄罗斯,俄为啥不将其击落?
谢谢邀请!兔哥回答:据俄罗斯媒体11月15日报道,过去7天,共有12架外国飞机贴近俄领空侦察飞行;虽然俄罗斯被称为战斗民族,但也不能对这样的事说打就打。侦察机相互侦察是和平时期敌对双方很普遍的一种做法,最主要的是只是贴近俄罗斯的领空飞行,又没进入俄罗斯领空,这种情况下俄罗斯是不能将其击落的。
其实俄罗斯也经常这样做,相互侦察的历史由来已久,俄罗斯欧洲方向对俄罗斯侦察的无疑就是北约国家了,虽然现在欧洲国家有了自己的欧洲联盟,但北约组织仍然是以美国为首的一个国际性的军事同盟组织,也是俄罗斯的传统的对手,欧洲又是美国全球霸权战略的重要地区,美国在北约国家驻有军队和军事基地。美俄两国的关系一直持续紧张,特朗普退出《中导》也使两国关系紧张加剧,美俄两国相互亮肌肉,俄罗斯更是频繁试射新式武器,这也都成为了解一下俄罗斯动向的条件,派飞机去看看很正常。
特朗普最近又要退出《开放天空条约》,这样一来就使俄罗斯和北约国家之间缺少了一个互监督的途径,使得双方互不信任增加。《开放天空条约》并不是美俄两国的条约,它可是俄罗斯和北约27个成员国签署的条约,特朗普不负责任说废除就废除,除了不负责任还有霸道的味道。这个条约规定了美国以及其它北约组织签署国可以和俄罗斯相互派出侦察机去各自领空上进行侦察,是一个友好相处的条约,能够增加相互之间的信任。这个条约存在期间双方的侦察活动很少,主要是配合这个条约,减少摩擦。这个条约被特朗普废除了肯定会出现更多的侦察窥视动作,这是肯定的。
随着美国退出《开放天空条约》,未来会有更多的侦察机贴近领空的侦察活动,也为发生摩擦带来了风险。特朗普的毁约退群使美俄关系走到了冰点,而欧洲的北约又是美国的重要战略地区,互为对手,相互侦察窥视自然就是一个手段。既然是相互的,就不能动粗,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侦察机通常都是没有武装的,采取的对应手段也不同于对待战斗机,通常都是监视伴飞,如果进入领空采取驱逐措施,尽量不会动武,减少紧张关系加剧。所以,尽管这些飞机抵近俄领空侦察飞行,在没有进入俄领空的前提下俄罗斯是不能动武的,这是规矩。
以上是兔哥个人观点,欢迎关注兔哥,欢迎探讨指正,图片来源网络。
如果要从苏联时代算起击落美军侦察机的事情并不少,图片上被苏军拉–11战斗机在1950年初击落PB4Y–2反潜机(私掠船,也被翻译成海盗船),从这以后,几乎每一年苏联军方都会公布击落入侵美军侦察机的事件,而被击落的美军机型也是层出不穷,包括P2V、RB–29...直到U–2被击落后美国才停止了对苏联境内的战略目标侦察行动。
P2V电子侦察机是在1951年企图侦察海参崴海军基地被苏军拉–11战斗机击落。
战略轰炸机改装的RB–29侦察机,也在1952年被苏军在库页岛附近击落,机上所有人都死亡,实际上P2V和RB–29建国初期的时候也入侵过我国领空,也都被我军击落过!
入侵苏联后被击落后跳伞逃生并且被俘的U–2
飞行员鲍尔斯,后来他在柏林与在美国抓获的苏联高级特工阿贝尔交换回国。
由于苏联在1950年代成功的研制出来萨姆–2地空导弹,并且击落U2侦察机后,美军停止了派飞机对苏联内陆的照相侦察,改由侦察卫星和电子侦察机沿苏联边境线进行电子信号的监听/截获/破译,这种打擦边球的做法也让苏联头痛,由于核武器的大量装备,美(北约)苏的军事力量趋于平衡,双方都不想把事情惹大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都告诫自己的飞行员适可而止,所以才1970年代之后双方虽然还在玩儿这种“猫捉老鼠的游戏”但将对方击落的事情很罕见了。
冷战期间,北约的飞机经常略过苏军的军舰进行挑衅活动,图片上就是英军的“掠夺者”舰载攻击机从苏联“基洛夫级巡洋舰”上略过。
当然苏军也不是啥“善男信女”,也经常略过美军的战舰,图片上就是图–16轰炸机跟踪美军的“萨拉托加号航母”。
冷战期间最著名的游戏事件就是“巴伦支海手术刀”!但是,苏联飞行员和挪威P–3B反潜机机组后来都被严重警告了,因为一旦发生严重的外交事件和军事冲突就不是一名飞行员可以承担起的!紧张的外交状况下,往往一个小小的事件就会酿成重大危机,“萨拉热窝事件”引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小人物点燃了导火索。
苏联解体后,北约对俄罗斯的侦察并没有放松,而是进一步强化了,甚至将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和华约组织原成员国纳入到北约,北约国家的边境线已经从北极附近挪威→黑海土耳其的广大地区,各种型号的侦察机时不时的就在俄罗斯边境飞行,截取俄军的电子信号,甚至贴近俄罗斯的飞机,进行袭扰活动。
苏27战斗机就驱离过袭扰俄军军用飞机的美军F15战斗机。
但是这些袭扰和反袭扰活动仍然是可控的“游戏”,双方也都是不想将矛盾激化和扩大化...也许这种事情会永久的持续下去。
根据国际法关于领空的描述:
1,在一个国家合法领土丶十二海里合法领海的范围内,垂直向上三万米以内的空域范围,视为该国合法领空。
2,由于海礁不能算作领土,只能视为一国拥有管辖权的领地。所以关于海礁的领空权必须另算。
例如日本的“冲之鸟”礁,根据国际法的相关规定,以“冲之鸟”为圆心,以两海里为半经,划一个圆,然后垂直向上至三万米以内,就形成了一个圆柱体空间,这个空间可视为日本有执法权的领空。
综上所述,一国只有在其合法领空内,才有执法权,因此他国间谍飞机,只要没进入俄罗斯领空,俄罗斯就无权将其击落。
假如俄罗斯要击落,没有进入俄罗斯领空的间谍飞机,只有出现如下情况:
1,间谍飞机来源国,已向俄罗斯下了战书,已向俄罗斯正式宣战。已与俄罗斯处于交战状况。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有权向该国未进入俄罗斯领空的军机开火。
2,间谍飞机虽未进入俄罗斯领空,但是飞机已经携带了武器,已向俄罗斯领土发动了武装打击。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有权发动针对间谍飞机的武力打击。
除了以上两种情况外,俄罗斯是无权击落他国间谍飞机的。一旦俄罗斯击落了,未进入其领空的他国军机,俄罗斯就违反了国际法,他国也会在国际空域对俄罗斯军用飞机下手。
俄罗斯和美国双方签订过《开放天空条约》的,互相之间可以侦察的,参加了这个条约的还有其它几个西方国家,互相开放,俄罗斯也去白宫上飞,前阵美国觉得不合适了,要退约了。
注意看是接近俄罗斯领空,并没有进入,这就是常见的抵近侦察。没有进入俄罗斯领空,那么俄军也就没有合法理由将间谍飞机击落,只能派出战机进行跟踪监视,将间谍飞机挤走。实际上类似的抵近侦察,俄罗斯在苏联时代就已经与北约进行的犹如家常便饭了。双方都是嘴上骂,手底下你来我往。北约飞机抵近侦察俄罗斯,同时俄罗斯的飞机也在对北约国家进行抵近侦察。
现在的战略侦察大部分是用卫星,空中侦察则主要是核实与捡漏。美俄都有先进的大型照相和电子侦察机,抵近侦察能力是很强的,能够搜集对方很多情报。从俄方报道情况看,北约对俄抵近侦察明显增加了,这与美俄关系今年持续恶化是有很大关系的。美国将俄罗斯列为战略竞争对手,就越来越想了解俄罗斯的各种军事机密,加强对俄抵近侦察也就很容易理解了。在几十年与北约侦察机的斗法中,俄罗斯经验丰富,其拦截战机的飞行员作风大胆,经常能干出令北约吃惊的事,例如“巴伦支手术刀”就是一种彪悍。所以,应对抵近侦察,俄罗斯不存在任何问题。公布一下外国飞机对俄罗斯的抵近侦察次数,只是俄罗斯在舆论上的讨伐。(S)
近日新闻俄罗斯飞机成功迫降玉米地,飞机怎么运走呢?
一般迫降的飞机无论是传动机构还有机身结构都严重破坏,首选放弃,当然考虑到花花草草的感受,还是考虑清运的。只有二战时期的战斗机才考虑回收,一是当时的飞机重量轻,速度低,翼升比大,就是说着陆速度较低,飞机损坏较小,二是当时物资紧张,牺牲巨大,只要能打仗就行,除了美国以外,谁会考虑飞行员的安全?
埃塞俄比亚空难如此惨烈,无一人生还,飞机如果一旦出事就真的束手无策吗?
3月10日,一架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的波音737MAX8型客机,在起飞6分钟后坠毁,机上157人全部遇难,失事飞机上有8名中国乘客。事发时,客机正从亚的斯亚贝巴飞往肯尼亚的内罗毕。
飞机上149名乘客,8名机组人员。157个鲜活的生命骤然消失,让世界人民为之难过和感叹。但人们在难过之余,必然要对空难事故的责任问题和安全问题进行质问--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空难!
目前,全球有超过40家航空公司均在使用波音737客机。这次失事飞机与2018年10月29日失事的印尼狮航空难飞机,都是波音737MAX新型客机。这是同款机型在半年内两次坠毁事故。事后,外媒爆出,波音曾在三年前向全球737MAx机型的运营商发出坠落预警。
而在印尼飞机失事后,美国媒体就报道,该型飞行系统的确存在严重缺陷,而参与调查的有关国家也在调查报告中提到,飞行数据传感器确实存在严重问题,可能会反馈错误数据,造成机长失去对飞机的控制。
那么,现在就可得出一个结论:既然已明知自己的飞机存在安全隐患,为什么没有及时召回整改,反而继续销售存在问题的飞机,波音公司是否要给全世界一个客观的解答,并为埃塞俄比亚坠毁飞机承担责任呢?
飞机一旦出事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悲剧,乘员和机组人员是来不及作出正常反应的,像去年发生在川航刘传胜机长身上的飞机故障,刘传胜能依靠个人技术和坚强的毅力把故障客机找寻机场拉回地面仅仅只是个例,不愧是英雄。
埃塞俄比亚在3月10日发生的这起空难,是在飞机起飞后6分钟发生的,飞机把地面砸了一个大坑,飞机巳解体,两个黑匣子,语音和机械记录系统均巳找到,专家正在分折。同类型的另一架飞机波音370Mαx8,5个月之前的2018年10月29号也发生过相同的空难,起飞后13分钟和塔台失联坠毁,两起空难事故来自同一家波音公司,遇难的这起事故飞机刚刚交付埃塞俄比亚飞行了1400小时,而驾驶这架飞机的机长有飞行8000小时的飞行经验,塔台只留下了这位机长的最后语音,遇到困难,要求返航。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女子躲过俄坠机事故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女子躲过俄坠机事故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