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伊朗发生恐袭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伊朗发生恐袭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因涉嫌参与策划巴黎恐袭,欧盟将对伊朗发动制裁,伊朗如何应对?
法国指责伊朗涉嫌策划巴黎恐怖袭击,真是够了,法国在欧盟属于是恐怖袭击相对频发的国家了。法国本身一直想建立自己领导的欧洲-北非经济带,国际舞台上也多与美国唱反调,这次却指责伊朗搞恐怖袭击。
除了服软美国,这次欧洲大国法国的突然指责也让欧盟内部重新考虑对伊朗的政策,尤其是恐怖袭击属于很敏感的指控,这次也是一定程度上离间了伊欧之间的关系。
美国退出伊核协议,中东会变得更加动荡,运输至欧洲的石油管线就不稳定了,法德领头站出来绕开美国继续维持伊核协议;美国退出中导条约让欧洲成为美俄争锋的前线,法国带头宣扬建立“欧洲军”防御中美俄(跟中国有什么关系,还多谢你把中国作为世界鼎力三足之一了?);法国邀请美俄等大国参加纪念一战胜利一百周年仪式,还在川普面前直抒胸臆,反对贸易壁垒,倡导全球化,还借美国民主党的力没有让普京和川普会晤。现在法国马克龙是风光无限,川普本来因为没能掌控众议院挺郁闷,小马却去挑衅川普,表现出的俨然是一位欧洲领军人物的风范。
后来川普回国以后发飙,深夜连发数条推特直接“人身攻击”马克龙,更以北约军费为由让欧洲抓紧掏钱,攻击马克龙一番捎带着让欧洲掏钱,其他欧洲北约成员因为马克龙挑衅川普被川普给施压,川普可以名正言顺的去和欧洲要钱了(这得感谢一下马克龙在川普面前晃悠),这些欧洲国家去反击美国?还不是得向法国讨说法,小马的领军者光环在川普的气场面前就暗淡下来了。
战争阴霾未散,伊朗这几天更是突击铲除国内的叛徒,这些人不止美国方面的,欧洲方面的也有,这些人属于签署伊核协议时伊朗开放国境被趁机染指伊朗国内的西方国家策反安插的线人,在伊朗境内的线人被收拾了,也不怪伊朗,你欧洲人面对美国时立场不坚定,那你们的线人可是要随着你们立场行动的,同时欧洲要是最终妥协了,能指望你欧洲帮助伊朗什么忙?所以稳妥的把国内叛徒清理了。这时法国突然指责伊朗策划恐怖袭击也有了理由,也让伊朗看到了欧洲尤其是领军的法国面对美国还是不硬!算是疏远了与欧洲关系。
这个制裁纯属是伊朗自找的,作为一个当今世界屈指可数的神权政治体制国家,伊朗统治阶层为了维护其政权的合法性,已经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了。在欧盟正在为维护与其贸易关系寻找办法时,竟然派出特通跑到法国和丹麦暗杀那些对伊朗异见人士和地方分离主义组织的头目。这跟俄罗斯、沙特基本是一个套路,漠视人权,又不自信。不是说这些人没有问题,只不过应该分个轻重缓急,分个事件地点,分个方式方法。通过外交渠道、或者通过司法渠道等文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用暗杀的方式,着实有点让人不齿,而且也是对欧洲国家的法制和主权的不尊重。
(巴哈雷斯坦广场的哈梅内伊像与伊朗弹道导弹)
这第一件事的情况是这样的。今年6月法国情报机构在巴黎郊区挫败了一起针对伊朗流亡反对派人士聚会的炸弹袭击,据法国方面查明策划这起事件的是伊朗情报部门,随即法国方面对相关的两名伊朗公民实施了制裁,冻结他们在法国的资产(没有)。这两名伊朗公民一名为直接涉案人员,其在比利时被捕,身份是一名以驻维也纳外交人员身份为掩护的伊朗情报人员,另外一名是伊朗情报机构的副局长 Saeid Hashemi Moghadam。
(莫盖里尼与伊朗外长扎里夫)
第二件是,是今年9月28日伊朗阿瓦士阅兵式恐怖袭击案的6天后。丹麦安全机关警察情报局(Politiets Efterretningstjeneste,PET)发现一名挪威籍伊朗裔公民正在对居住在该国首都哥本哈根西南的灵斯泰德市三名ASMLA阿瓦士阿拉伯斗争解放组织成员进行了跟踪拍照。丹麦方面断定,这名拍照者可能为伊朗特工,并且可能对三人不利,遂立即对其进行了布控抓捕,最后此人在领国瑞典境内被捕,经过审讯确为伊朗特工,已经进入司法起诉环节。
(丹麦警方设卡拦截)
欧洲方面之所以对伊朗特工如此敏感的原因就在于,伊朗针对在欧洲的反对派人士、异见人士、地方分离主义分子的暗杀活动确实十分频繁,这点一点都不亚于俄罗斯。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好几起,去年ASMLA的创建者Ahmed Mola Niss在自己的寓所被人枪杀,经调查嫌疑对象还是伊朗情报部门。如果欧洲不就相关行为对伊朗采取一点措施,那么这无疑类似的情况还会发生。这将会危及到欧洲的社会安宁以及其所倡导的人权和法制。
(制裁伊朗)
对于伊朗而言,这关系到自己神权政治体制的合法性问题,伊朗教士集团、革命卫队、政府高层势必不会因为欧洲的制裁就会收手的。毕竟暗杀这种事情已经干了差不多四十年了,自伊斯兰政权建立之时就已经开始。其也料到,欧洲方面并不会采取什么更为严厉的制裁,无非是就相关情报机构和人员的制裁,伊朗外交人员入境会受到一定限制。这些基本都不疼不痒,没什么影响。
(在欧洲的暗杀行为)
图片来自谷歌图片,感谢提供,欢迎大家批评、指正、留言、点赞、关注!
因涉嫌参与策划巴黎恐袭,欧盟将对伊朗发动制裁,伊朗该如何应付呢?我来说说我的看法。
丹麦10月30日宣布召回驻伊朗大使,同时寻求欧洲联盟对伊朗启动新一轮制裁。丹麦安全部门当天早些时候指认伊朗情报部门图谋在丹麦领土袭击一名伊朗反政府武装头目。这是欧洲国家这段时间最早提出要求欧盟制裁伊朗的事件,不过后面巴黎又出现恐怖袭击事件,法国也开始对伊朗有点不感冒了,当初的鱼水之欢,现在成了反目为仇。法国恐袭事件,一开始将矛头指向叙利亚,因为叙利亚难民最多,可是俄罗斯在叙利亚坐镇,法国啃不动叙利亚,于是将矛头转向伊朗,觉得巴黎恐袭和伊朗有关联,总之法国觉得是哪个中东国家发动的就是哪个,毫不经过大脑思考,没办法法国当年在中东可是殖民主,现在中东国家都独立了,又陷入各种“乱斗”当中,法国不横插一手感觉对不起它的法兰西称号。
法国巴黎遭遇恐袭之后,坑叙利亚没坑到,把视线转向伊朗,要求欧盟制裁伊朗,英国脱欧后,法国在欧盟还算老大,法国要求欧盟制裁伊朗那真有可能成了。虽说欧盟和伊朗有资源交易,总体来说欧盟还是不敢和美国硬刚的。而且欧洲国家不都是喜欢落井下石嘛,它们的头干什么,即使抗议一段时间,后面也会跟着它们的头去对付别的国家的,从19世纪以来,欧洲国家就是这个习性。可以说法国想让欧盟这次制裁伊朗,完全就是借口,它完全就是呼应美国而已,最近美国不也在制裁伊朗吗?法国的行为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怕“引火上身”,之前跟美国怼了一会儿,后面还提出建立欧洲军队,结果没几个欧洲国家听它的,它自然要换一个策略,再一次跟随美国的脚步,一同制裁伊朗。
欧盟如果真的制裁伊朗了,伊朗扛得住吗?很难说伊朗扛不扛得住,至少要出内伤。伊朗能做些什么呢?它只能不断的和俄罗斯靠拢,抓住俄罗斯这根救命稻草,或者向世界几个大国靠拢。当然伊朗内部也要整顿一番,像这几天伊朗内部处决了几个内鬼,这做的是比较好的。估计伊朗也是看到了压力才做的一些调整,这比当年伊拉克做的好多了,当初萨达姆根本意识不到危机,依然我行我素,不思进取,不对伊拉克进行整顿,才导致众叛亲离,伊拉克最后被美国入侵占领。伊朗元首可以说是比较聪明的,为了防范于未然,提前进行清理那些内鬼。当然了,伊朗这么做确实能够防止突如其来的打击,但如果欧盟和美国联合打击伊朗,估计伊朗也撑不了多久,毕竟实力摆在那里。
所以呢,伊朗会在国际上跟紧一些大国的脚步,在国内做出整顿,防止蛀虫侵蚀伊朗内部。只是欧盟和美国联手制裁伊朗,伊朗具体能撑多久谁也不知道,就看伊朗的造化了,默默地祝伊朗平安吧。
在本月19日于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外长会上,丹麦和法国外交部长介绍伊朗针对两国的袭击图谋。经过协商后,欧盟外长会同意考虑制裁一些伊朗个人,但没有讨论制裁细节以及制裁对象。这其实已经透露出在伊朗问题上,虽然欧盟坚持伊核协议,但是已经无法全方位的支持伊朗了。
比利时的情报部门在6月末逮捕了一对伊朗裔比利时夫妇,这对夫妇被指控密谋袭击将于6月30日在法国举行的反伊朗政府的集会。法国得到比利时的情报后经过调查后对两名伊朗情报人员进行了制裁,并对伊朗的情报机构给予警告。
而在刚刚过去的10月份,丹麦指责伊朗的情报人员对丹麦境内的反伊朗政府的人员进行监视,并计划袭击这位反伊朗政府的首领。这可能是伊朗阅兵式被袭击后,伊朗与丹麦的博弈。
因为在阅兵式袭击后不会,伊朗召见了丹麦、荷兰和英国的驻伊朗大使,指责这些国家“包庇”伊朗的恐怖势力。从伊朗的表现及丹麦召回驻伊朗大使这件事上可以看出,在丹麦的的反政府人士应该参与了伊朗阅兵式的袭击行动,否则伊朗不会在比利时行动失败后再次前往欧洲逮捕及袭击这些反政府人士。
虽然伊朗坚决反对这些在欧洲的间谍行为,但从现在法国、丹麦掌握的证据来说,欧盟制裁伊朗已成定局。虽然制裁的力度会非常小,但这对伊朗与欧盟的信任感及默契将产生致命伤。
随着美国等国在之后的推波助澜,伊朗与欧盟的关系可能会逐步恶化。虽然欧盟一直推动设立贸易实体来规避美国的制裁,但是欧盟成员国都不希望经这一贸易实体设立在本国。可以说现在的欧盟对伊朗的不支持已经从欧盟的企业开始传导到欧盟成员国。
作为在美国制裁下国际圈子越来越小的伊朗,现在欧盟对伊朗的支持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上,但是伊朗也不得不扯着欧盟的大旗来为伊朗赢得国际社会的同情及支持。如果欧盟真的制裁伊朗,那么伊朗除了谴责其实根本没有太大的妥协空间,难道真的开展核研究?!
首先来说一点:截止到目前为止,欧盟方面还没有“将对伊朗发动制裁”的任何官方消息,这就是一个伪命题——根本没这事。其次,关于“伊朗参与策划巴黎恐袭”,仍是法国、比利时、丹麦等这几个国家单方面的指责,还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证据,也没有任何新的进展。再者,只有丹麦呼吁“欧盟制裁伊朗”,法国只是冻结了涉嫌恐袭人员在法国的资产。
10月2日,根据法新社的报道,法国指责伊朗情报和安全部门在2018年6月末参与策划了巴黎附近维勒潘特的恐怖袭击,但伊朗方面对此予以了否认。一位匿名的法国外交消息人士称:“外交部门的一份报告得出的结论,伊朗情报部门在恐怖袭击计划中负有责任。”这起事件,包括一名伊朗外交官在内的三人在调查中被逮捕。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回应称:“我们再次坚决否认这些指控,我们对这名外交官被捕一事予以谴责并呼吁立即将其释放。”
10月10日,比利时检察部门发布了一份声明,已羁押一名原驻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伊朗外交官,指控这名男子参与策划对伊朗反对派今年早些时候在法国首都巴黎的一场集会发起“恐怖袭击”。6月30日,伊朗境外的反政府组织“伊朗人民圣战者组织”在法国巴黎附近集会。当天,比利时警方在布鲁塞尔逮捕了一对比利时夫妇(伊朗裔),指控两人涉嫌密谋袭击那场集会。伊朗政府称,袭击图谋与伊朗方面无关。
10月21日,瑞典警方逮捕了一名有伊朗血统的挪威公民,随后引渡至丹麦——丹麦安全部门指认伊朗情报部门图谋在丹麦领土袭击一名伊朗反政府武装头目,此人被指控与此案有关。但嫌疑人并不认罪,一直受拘押。10月30日,丹麦宣布召回驻伊朗大使,并寻求欧盟对伊朗启动新一轮的制裁。美国对丹麦寻求欧盟制裁伊朗表示了支持,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发布推特称:“祝贺丹麦政府逮捕伊朗当局刺客,我们呼吁盟友和伙伴,共同抵制伊朗对和平与安全构成的各种威胁。”
丹麦在距美国重启对伊朗第二轮制裁的“关键时期”,跳出来呼吁“欧盟制裁伊朗”,连法国也未寻求欧盟制裁伊朗,这可真是“皇上不急,太监急”。从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发布的推特内容上看,如果说丹麦的行为不是美国授意,或者说没有针对伊朗的阴谋,恐怕连傻子都不信。法新社在报道中评论称,欧洲国家指认伊朗外交官牵涉“未遂恐布袭击”,这个时机“特别敏感”。显然,连法新社都怀疑丹麦等国的动机。
10月31日,伊朗政府对丹麦的举动做出了回应:否认了丹麦方面的指认,称“反伊朗势力试图在破坏伊朗与欧洲关系”。如今,美国已经重启了对伊朗的第二轮制裁,主要就是针对伊朗的石油、金融等领域。在重启对伊第二轮制裁时,美国宣布给予进口伊朗石油的前8个国家/地区豁免权,这意味着特朗普“限制伊朗石油出口为零”的目标彻底化为了泡影。但美国的欧洲盟友中,只有意大利获得了豁免权,美国显然就是借机敲打欧盟。
丹麦等对伊朗的指控,无非就是美国背后捣的鬼——分化欧盟,使欧盟能够站队美国。欧盟并没有计划对伊朗实施制裁,自然也就不存在“伊朗如何应对”的问题!坚持伊核协议,这不仅仅是伊朗想要的,也最符合欧盟的利益——欧盟之所以支持伊朗,就是因为伊朗坚持伊核协议。特朗普撕毁伊核协议,考虑的是美国的利益,损害的是欧盟利益。但欧盟并非是“铁板一块”,美国仍然控制着欧盟部分国家,这些国家跳出来帮助美国,一点都不新鲜。
美国刺杀伊朗司令苏莱曼尼,可不可以定性为恐怖袭击?
这个问题不需要讨论,伊朗已经把这件事定为恐怖袭击,把策化此事的美国五角大楼,和袭击苏莱曼尼将军的美方军事人员定性为恐布分子。美伊之间对这种事的认定和定性已不是第一次。此前,美国把“圣城旅”定为恐怖组织,而伊朗则把美国的“中央司令部”定性为恐怖组织。如果要由联合国定性这件事,恐怕需要安理会讨论,因为美国是常任理事国,具有一票否决权,所以,这样的问题在联合国无解。
美国在反恐问题上历来是双重标准,合乎它利益的,它会保护,不合乎它利益的,它就反对,这是世界都看到的事。所以,与美国是讲不通道理的,能与美国讲清道理的也只有拳头了。但美国的拳头最大,能把美国打痛的人并不多。如果能把美国打痛,相信它也会老实点。目前,在俄罗斯等面前,美国还是不敢造次的,用武力可能会引起连锁反映。所以,美国只好用“文斗”,用制裁。但,对伊朗这样的国家,它就敢用导弹袭击偷偷地干一下,这种行为,符合恐布袭击的特征。
所谓恐布袭击,就是一种震攝,一种不人道,血腥,非理性,不光明正大地宣战的偷袭行为。两个国家可以对抗,但突然以暗杀,以消灭对方肉体的方式希望吓倒对方,就是恐布行为。美国的做法完全是这种方式。如果美国与伊朗战争已经开始,美国这么做不是问题。但如果美国没宣战就这么做,和之前所有们恐布分子做法,只有方法上的不同,没有性质上的区别。只能说,美国这么做是堕落,是懦夫行为,是国家恐布主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伊朗发生恐袭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伊朗发生恐袭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