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美客机险些撞上战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美客机险些撞上战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哪种飞机的速度最快?客机和战斗机的速度各是多少?
世界速度最快的飞机大部分来自美国X系列和苏联的米格系列。
像由美国航空航天局德来顿研究中心研发的x-43A极致速度飞机,达到8.4倍马赫,这个意思就是真的一般导弹跟不上它,上次媒体爆出歼20一分钟战斗巡航52公里,也就是说低空速度能达到2.55马赫,由权威媒体爆出歼20一分钟战斗巡航的这个速度很多网民都不信。是不是国人太缺乏自信了,2.55马赫跟这个x-43A的8.4马赫比是不是差太多,不过有的人就愿意相信了,因为确实这个是真的,而且是经过经过世界纪录吉尼斯认证的。
还有美国的黑鸟SR-71侦查机(4062公里/小时最大飞行速度达到3.2马赫)、北美x-15(7274公里/小时,最高速度达到6.85马赫)苏联的米格狐福25(3920公里/小时,最大飞行速度能达到3马赫。)米格31(3255公里/小时,2.83马赫)
客机肯定不能跟军事战机相比,载人多,体形大,肯定安全最重要,曾经世界上商用过的客机名叫协和式飞机由法国和英国联合研制,最大速能达到2马赫,(2179公里每小时)一般的波音客机速度也就0.98马赫左右,900公里每小时,,战斗机达到0.8马赫时为次音速,达1.2马赫时穿音速,达到1.2至5马赫时超音速,达到5马赫以上为高超音速。。
关注我。 欢迎评论。 点赞 后续更多分享
图片来自网络
以下速度都是设计最大速度,很多飞机实际速度超过了。
战斗机最快:米格25。2.83马赫。苏联
侦察机:SR-71。3.35马赫。美国
轰炸机:图160。2.0马赫。苏联
客机:协和式客机。1.79马赫。英法
以上都是投入批量生产,在合理范围内,不会损坏飞机的最大速度。
黑鸟侦察机SR71飞的最快,最快速度高达3.5马赫,大体一小时可以飞3000公里多点,具体来说就是半个小时就可以从北京飞到成都,2小时从北京直飞莫斯科,爽到家了。
黑鸟侦察机是全世界飞机飞行记录,1990年全部退役
从速度记录来说,第二快的客机是英法合作的协和飞机,速度2.03马赫,是普通客机0.8马赫的接近2.5倍,速度效应很可观,欧美有钱人经常包机全世界景区跑。
速度最快的是俄罗斯的图144超音速飞机,最大速度2.35马赫,大体是2500公里每小时,但是特别难飞故障特别多,数量少,用的少,还是不太好。
俄罗斯图144客机,速度在民航机最快,但是经济性可靠性太差,尤其噪音大
速度最快的战斗机是俄罗斯的米格25战斗机,速度也是3.2马赫,但是这是鸡血模式,偶尔飞一次,从米格25叛逃日本记录来看,飞机可控就是2.6马赫,再快容易烧发动机和失控。
米格25战斗机便宜,使用维护简单,从这个角度来说,设计比黑鸟更成功一点
美军航母战机都摆在甲板上,机库也装不下所有飞机,遇到台风大浪怎么办?
可以收起来放到机库里的!所有航母战机都是可以收到机库里去的,只是有些零部件是要拆下来,一般来说,把机翼跟尾翼拆下来就行了,在航母的负二层就有这种类型的停机库,也叫做备用机库。这种机库主要是放备用军机的,因为战争时期战机就是个消耗品,往往损失非常大,航母都会多准备15~20架的战机以防不时之需,比如美国的航母,实际上满载作战飞机也不过72~80架左右,但是战时最大载机却达到90~100架。也就是说,如果不是在最大强度的作战任务之下,航母舰载机完全可以把机翼拆了,放到备用机库里去。
其次,航母在6级风以上就无法进行作战,达到8级以上的风就需要用绞索把战机固定到甲板上。达到10级以上的时候,航母就无法进港避风了,必须以巡航18节/时的状态航行前进。这种情况下实际上不会怎么碰到台风的,因为航母大行进航速已经比台风的推进还快了,很快就可以甩开台风了。
甲板上的飞机能不能能全部进机库取决于机库里有没有存余的飞机,美国航母战斗群一般一艘航母配备至少3个中队的舰载机,如果航母作为中转站使用那么航母自然是放不下的。
在作战过程中不仅是本舰的舰载机能停在本舰,在特殊情况下其他舰的舰载机可以允许在本舰起降,在原则上本舰放飞就本舰回收但是特殊情况下是不可能放进机库的。再者就是舰载机停在甲板上要么是展示,要么就是要进行全甲板攻击模式,因为美国航母是弹射器起飞它一次可以放飞四架,一天的出动架次至少在220次以上而且弹射器比滑越准备时间更短,把机库的战机全放在甲板上对于迅速起飞是有帮助的。
类似于滑越起飞的话基本上不用提前把舰载机放在甲板上,因为滑越起飞特别是使用重载起飞点的时候放飞速度是非常慢的,不像弹射器四架一起放飞短时间出动率比滑越高好几倍。
再者就是甲板上的战机是用链子栓在甲板上那是低海况的情况下,在高海况的时候所有战机还是要放进机库的,不然海水浇到战机上面那可比盐雾腐蚀严重多了,所以本舰只要不超出标准的配备舰载机是能全部放进机库的,当然战争有例外情况但是从天气环境来说,超出标准配置的舰载机放在甲板上被浪浇到之后会严重影响作战能力,所以不放进机库保持的舰载机会有极大风险,现在的舰载机都是电子设备海水不光导电还腐蚀元器件。
机库装不下一般是超出配置,这样超出配置正常情况是没问题的,复杂海况必死无疑。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欢迎关注。
核动力航空母舰是美国军队的一张名片,但凡遇到大事,美国海军总会开着航空母舰来到相关海域。而且有时候,美国海军会在航母甲板上摆满飞机,甚至很多飞机都挂了弹,然后把机翼折起来。这个画面确实很威武,很有威慑力。然而这并非美国航母的实战情况,试想,如果甲板上飞机都堆满了,实战中如何协调和起飞呢。
一般情况下,美国航母甲板上最多只会放置20-24架各型号飞机。不只是大型航母如此,国际上的航母几乎都采用一样的布局方法,航母主体舰桥附近有大量战机,船尾部以及舰桥侧后方还有一部分。问题来了,遇到台风怎么办?飞机会不会被吹下海。这种情况其实不可能发生,舰载机全都固定好了,即使有台风,出现少量的位移和晃动,飞机可能会受一点点影响,但损失几乎可以忽略。
航空母舰在设计之初就慎重考虑了海上可能出现的台风飓风和大浪。现代航母基本都具备抵抗12级以上大风的能力,如果真的有可能遇到超级大飓风,那么这种级别的飓风在爆发前,预兆也会很明显。气象卫星系统会及时的将信息发到美国气象站和五角大楼,航母会离开改变航向,规避飓风。核动力航母看起来感觉不灵活,其实它的速度很快(33节的速度相当于每小时60公里左右),转向能力也不弱。航母内部的空间很宝贵,80-90架战机不可能全都安置在机库里,甲板上的空间也要尽最大努力利用起来。只要固定好,即使有大风也不用担心。
我想这个问题,最有发言权的莫过于“风暴降生、不沉者、蛮牛、第三舰队总司令、五星上将”哈尔西将军,这一串头衔堪比“龙母”丹妮莉丝。其率领舰队两次勇斗台风,合计造成13艘航母重创、3艘驱逐舰沉没、将近900名士兵死亡或失踪、约300架舰载机受损或沉入海底的“光辉事迹”,不负“风暴之子”的名号。不过哈尔西这事儿是二战期间了,可能跟现在的条件有很大差距,但是绝对不要小看台风的威力。
总之,现在网络上一般都说航母设计可抗12级台风,听起来很威猛的样子,但是你要知道当风力超过12级时才能被成为台风,这简直就是台风(飓风)中最弱鸡的存在了,因此不要高估人类的力量,庞大如超级航母在汪洋大海中也不过“一叶扁舟”。
航母会在甲板上摆满飞机闯台风么?
首先,任何国家的海军,都不会像上图那样,在甲板上摆满舰载机去闯台风区的,所谓舰船能抗几级风浪,对这个问题并没有太大的意义,那只是指舰船本体结构的强度(对于其他可移动舰载设备没有用)。自从美国有了“风暴之子”哈尔西将军,在遭遇眼镜蛇台风造成惨重损失后,美国人就开始改革针对太平洋地区的气象预警机制,建立了太平洋台风联合预警中心,时至今日这种台风预警机制更为完善,基本上就不存在航母通过台风区的情况。
其次,当航母因某些不可逆因素将要遭遇大风浪时,所有舰载机都是要收回机库的,甲板上的所有可移动设备都要回收到船舱内,这个时候航母甲板上一般是“干干净净”的,像下图这个样子才对:
如果不幸进入台风区,航母舰载机该如何处置
肯定有人要问,气象雷达、气象卫星+台风预警中心全部失误,刚好航母携带的舰载机还超过了机库的容量,那该怎么办?军事协调都如此儿戏的话,我的回答就是只能“看运气”了,能收入机库的据收入机库(收入机库后,也要固定),如果航行区域靠近附近的军事基地,也可以起飞舰载机到陆基机场“避难”,不能收、也不能避的就按下图操作:
简单来说就是把飞机通过系留装置固定到甲板上,然后听天由命,这东西究竟能不能保障飞机安全通过台风区,我想可能性不大,即使系留装置的结构强度都够,飞机也很有可能被拍上甲板的巨浪打坏。
如上图所示,这些开在航母甲板上的“内五角圆孔”叫做系留座(系留孔),连接用的锁链或者高强度编制绳叫做“系留索”,与舰载机上的系留接头一起组成甲板系留装置。这种装置对付小风浪自然不再话下,面对超强台风一般是不顶事的,有时候飞机系留在露天地面机场,如果没有防护机库一类的建筑,遭遇台风时还大多会收到损失,就别说在海上了。此外系留装置的固定能力,与舰载机重量、系留接头/索具强度、船体最大横摇角度及周期、最大纵摇角及周期、船体风浪中起浮加速度等都有莫大关系,这里就不细说了。总之甲板系留舰载机,通过超强台风区,很可能就是下面这个结果:
当然,时候还可以回去寻找、打捞飞机残骸,前提是飞机入水后迅速下沉,没有被大风浪带离坠海位置太远。美军士兵对打捞坠海战机还是很有一手的,像下图这样,打捞作业完毕后,拗个造型也是美滋滋:
美国航母机库只能摆下50%左右的舰载机,而剩下的舰载机只能放置于甲板上任由风吹雨淋呗,就算是遇到台风天气,航母能做的无非就是尽可能绕开云雨区,尽可能离这种地方远点,绕不过去就拿大粗铁链子绑甲板上,省得飞机被卷海里去
实际上这也是为什么?哪怕是同样大小的航空母舰,甚至是同一型号的航空母舰,美国的载机量都是最多的原因
就因为美国财大气粗。
就因为美国明知道将舰载机直接放置于飞行甲板上。对舰载机寿命的影响非常大(长期的盐雾咸湿的海风都有助于腐蚀金属)
(瞅瞅这航母的倾斜角度,要是正常国家,早把这群心肝宝贝扔机库里了。但是美国没事儿,我飞机多,坏了就坏了)
但是美国表示,我舰载机换得比较勤,所以这个不是什么问题。
但是正常国家扛不住,所以俄罗斯表示我要把全部舰载机都塞进机库里,所以说这一来二去的少的不是1点半点。
所以如果俄罗斯按照美国这种方法能够将舰载机的去了,轻轻松松上升到36架su33。(这也是为什么说002号航母能够搭载36架歼15的原因。这是因为我国改变了航母的配置方式,不再要求所有舰载机都塞到机库里了。)
长空之王电影撞鸟后续真的能把飞机拉起来吗?
电影中的情节不符合实际,不可能把飞机拉起来因为当飞机遇到大型鸟类时,由于鸟类的重量和速度较快,会对飞机造成较大的冲击力,导致飞机损坏或燃油泄漏,而类似的情况在现实中也曾发生过,但从未有过成功将飞机拉起来的情况
此类情节在电影中一般属于虚构,旨在增加故事情节的紧张感和观赏性
但对于真正的飞行安全,应该根据航空公司和机长的指引采取正确的措施,而非凭借电影中的情节来进行操作
美国军机在南海活动时冒充菲律宾客机,是在报复杜特尔特吗?
美国军机不仅冒充菲律宾客机,还冒充过马来西亚等国的客机,以此做掩护,在南海、黄海等海域进行了至少一百次侦察。
美国惯用的做法是,军机在相关海域进行抵近侦察时,用菲律宾等国的客机识别代码飞行,这实际上就是把战机伪装成民用飞机,以此方便侦察,自己的战机还能避免被打击。
可见,美国军机冒充菲律宾等国客机进行活动,主要是伪装以后自己方便干坏事,又能保证自身的安全,这也是美国一惯的做法。至于美国军机冒充菲律宾客机次数非常多,确实也有看杜特尔特不爽的成份,因为杜特尔特为了菲律宾利益,和美国闹的很不愉快,所以美国总是想找机会收拾他。
美国的这种做法,激起菲律宾媒体的愤怒。菲律宾《马尼拉旗帜报》网站撰文称,美国利用第三国飞机识别代码,可能会给菲律宾客机上平民的生命造成严重后果,因此这样的行为是令人厌恶和极其恶劣的。菲律宾国防部长德尔芬•洛伦扎纳和国家安全顾问埃莫赫内斯•埃斯佩龙都要求美国对此做出说明。
也不怪菲律宾对美国的做法做出强烈反应,在世界航空史上,因为弄错飞机身份而导致大的空难发生已不是一次了,从而造成大量无辜人员死亡和巨大财产损失。如果美国继续拿第三国的客机识别代码,谁都无法保证这样的事不会再次发生。
作为世界第一强国,拿别国的客机识别代码为自己的战机作掩护,实际就是以这个国家平民的生命为自己换取战略利益,这是美国故意而为,是非常卑鄙和不道德的行为。美国的这种做法,不仅与这件事相关的国家必须强烈反对,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都要对此强烈谴责。
随着美国实力下降,美国人认为自己的全球霸权正在受到所谓的“威胁”,所以,美国在热点地区行为更加肆无忌惮和毫无底线。这其实是非常危险的。美国搞抵近侦察,还要拉上垫背的,一旦出现不测,美国还可以把责任推给相关国家,这种阴狠毒辣的策略确实需要认真防范和应对。
为什么美军的战机大多不用减速伞,是制动很好吗?
刹车与减速伞其实各有利弊,没有说哪个实用与否。
美国制造战机更喜欢追求科技感,所以他们喜欢用刹车——显得科技感强。
刹车也有刹车的坏处,就是对轮胎磨损很严重,用一段时间就得更换轮胎、检查刹车系统一类的东西。 好处就是不用找人去捡减速伞,不用麻烦安装,方遍战时机场装弹后立即起飞作战,或者在远航作战时更快的在途径机场起飞。
首先明确,很多美国战机在战机降落过程中也使用减速伞,但确实又有很多战机没有减速伞,比如大家最熟悉最常见的F-35、F-16,老旧的F-4,F-117等都有减速伞,而F15、F22则没有。
感觉美国形成了2个流派,高低搭配的高端战斗机项目不差钱,因此取消降落时的减速伞,F-15设置了巨大的减速板,F-22有大量舵面可以起到减速板作用,以及降落时猛踩刹车来达到减速的目的(下图的刹车片都磨红了),就没设置阻力伞。而代表低端机项目的F16、F35可能因为资金问题,也可能飞机太小不太适合设置减速板等原因,反正这些低端机都是采用的减速伞。
设置就减速伞的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优点来说减速伞就是一种高效简单的减速装置,不仅采购费用低廉,维护也不像刹车盘、减速板那么麻烦,稳定可靠,所以大多数国家的空军都对减速伞情有独钟,中、俄、欧洲以及美国的很多战机都采用减速伞。
缺点就是阻力伞使用起来有个麻烦事,地勤人员得及时跑去收伞,以免影响到其他战机降落。这在平时训练降落时没有什么大事的,但如果在战时需要大量回收战机的情况下,或者像大象漫步那样的检验最大出动能力情况下,大量抛弃在跑道上的减速伞显然会影响到战机的降落间隔。而且地勤人员、车辆在跑道上穿梭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危险性。甚至战时快速回收补给挂弹后再次出动的情况下,增加一道安装减速伞的程序,也增加了地勤的工作量。
可能出于这方面的考虑,美国高端机不差钱,F15、F22对减速伞这个东西就不是很感冒了,但是对于低端机就没有这样的待遇了!
兔哥回答:我们通过电视军事节目的画面总是能看到很多的国家的飞机降落时都会释放减速伞,而美军的战斗机降落却基本上没有减速伞,难道美军的飞机不需要刹车吗?其实不是,所有的飞机降落时都需要刹车减速,一是可以缩短降落滑炮的距离,同时也是保障机场炮道的作业效率,这在战时非常重要。
飞机的降落速度很快,利用减速伞能使飞机的滑行阻力加大,缩短滑行距离,同时等于节约了降落时间,减速伞提前放置于飞机尾部的伞舱里,通过飞行员的控制释放,当飞机速度慢到一定程度需要抛弃减速伞,防止减速伞被飞机尾喷口的高温火焰气体点燃发生事故,减速伞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好处是减速效率好,使用成本低廉,可以说是目前最省钱的一种方法了,而且操作简单。缺点是增加了飞机的结构设计,减速伞是拉住飞机尾部的,因此,要专门设计尾部的受力结构,减速伞舱也占用飞机保贵的空间,增大了飞机的降落操作步骤。
另一个重要的就是降低了机场的作业效率,特别是大波次紧急出动,降落的情况下,因为要布置减速伞,还要有专门的人员去收伞肯定是要占用时间的。所以和不使用减速伞的飞机比,用时长,使机场作业效率降低。但在好用,管用的情况下其操作上的难度很小,重要的是价格便宜,节省了使用经费,因此,被许多国家采用。而对于注重高密度、大波次出动能力,和简化机场作业工序,减少人员配置的国家则不采用减速伞的方法,不过这些国家必须是有钱的主,如美国,瑞典等,它们采取了刹车的方法。
美军飞机也是要采取减速措施的,但它们并没有采用减速伞的减速方法,而是另辟蹊径,采用了和汽车类似的刹车系统,这个系统比较复杂,虽然看着简单,就是在飞机的轮鼓一侧按装刹车闸片,并配置有用于磨擦刹车片的锁紧系统,而且还要有油压系统,应该说美军飞机的制动是一整套的作功系统,结构设计很复杂,而且所配置的设备都是真金白银,例如,就是一个刹车片就是有耐磨擦,耐高温的特殊金属制成,飞机刹车不同于汽车,飞机降落速伞都在200公里以上,可以说是汽车最高的速度,刹车时需要很大的磨擦力才能使飞机停下来,每次降落刹车片都会产的通红。因此,用不了几次就需要更换。
重要的是,美军的这种轮胎制动方法对起落架的结构强度要求极高,必须能承受住巨大的惯性冲击力,而且整套连接机体的部位都必须得到加强,结构复杂。由于飞机降落刹车时刹车系统会迅速升温,由此带来的热衰减会直接导致刹车性能丧失作用,需要频繁更换轮胎和刹车耗材,这需要很高的费用,一般的国家玩不起。
目前来说,刹车系统也是高科技的产物,就技术来说其研制难度并不是说你想造就能造出来的。飞机降落时的刹车片温度外部达到 1500°c,内部则高达3000°c。这对于刹车片的材料要求非常高。不但要耐高温,还要有具备良好的应力。高昂的时用成本也是很多国家望而却步的原因,自己不能造,如果花钱买就是天价,而且属于耗材,用几次就换,日积月累可不是一笔小数。正因为如此,美国出口它国的飞机都是采用减速伞。当然,防止它国学习其技术也是考虑之中的问题。
美国之所以采用刹车方法就是为了提高作业效率,便于大波次,大梯次的作业起降。必竟和减速伞比,刹车制动方法效率高,用时短,适合战时紧急起降作业快速高效的要求,同时美国财大气粗,用得起。
以上是兔哥个人看法,欢迎指正探讨。欢迎关注兔哥。(图片来源网络)
一般来说,降落伞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款军用装备。其主要目的,就是用来帮助空投伞兵和空投物资在安全速度之内成功进行空降的装备。
但是,减速伞和捡伞兵听说过吗?
一般来说,民用客机都有较长的飞行跑道用来滑行,可以慢慢的将降落的飞机停止到静止的状态下。但是军用飞机,尤其是战斗机,在战时会面临机场跑道被炸毁等极端情况,因此需要在较短的距离之内完成飞机的高速制动。
因此,也就诞生了减速伞和捡伞兵。减速伞顾名思义就是战斗机专门用来降低速度的伞具,在战斗机落地之后,战斗机会释放提前装备的飞机上的减速伞,用来降低飞机的速度,在较短时间和较短距离之内完成飞机的停止。
而在飞机降落成功之后,捡伞兵就会把伞具捡回来重新折叠并进行使用。只有正确折叠的减速伞才能够在战斗机释放之后顺利打开,因此,减速伞和捡伞兵可以说在战斗机安全飞行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了。
可是,好像不怎么经常看见美国空军捡减速伞啊?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其实,美国空军并不是没有装备减速伞,只是没有大规模使用,或者是作为备用减速手段而已。
美国空军现在使用的主流减速手段为刹车片和发动机反推技术。
大部分的美国空军使用的是刹车片
刹车片顾名思义就是安装在战斗机机轮上面的减速装置,在战斗机降落的时候,通过对战斗机机轮的制动来完成对战斗机降落时的减速。这种减速手段的好处就是,不用提前做准备手段,即不用像减速伞那样每次使用之后都需要在此装填才能够使用。
这点也是美国空军最为看重的,毕竟在战时环境下,一架战斗机可能面临在短时间内需要再次升空进行作战。这时候,地勤的维护和检查少一步,飞机再次投入战斗的速度就快上一步,战斗效率就能够得到极大的提高。
美国空军也用减速伞,但是占比不高
当然,这种效率也是花钱买来的。虽然效率高,但是刹车片的损耗十分严重,一般更换频率都很高。所以现在也就美国空军在内的少部分国家空军部队在进行使用。
而发动机反推技术,就是在降落的时候,通过在发动机尾喷口上加装挡板,让发动机的喷射气流改变方向,从而达到减速的目的。因为需要再加装额外的机械反推装置,因此很少有战斗机会使用,大多是在运输机上进行使用。
当然,美国空军还有第三种减速办法,就是陆上拦阻索装置。这和美国海军航母上的拦阻索装置原理是一样的,只不过使用这种减速方法的时候,需要战斗机装设尾钩,因此使用范围比较小。当然,也会对战斗机的机体寿命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美国空军的部分飞机也有尾钩
与此相对的,减速伞的优势就很明显了。使用范围比较广、造价相对低廉、能够重复使用,因此一般情况下还是有大部分国家空军会使用这种减速手段。
毕竟,买飞机容易,养不养得起飞机就不好说了。
喜欢的话记得关注点赞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美客机险些撞上战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美客机险些撞上战机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