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美客机险些撞上战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美客机险些撞上战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客机战斗机等,可以用核动力吗?
▲美国研发过的NB-36H核动力飞机(图片来源于:网络)
核能的发现和实际化应用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进步之一,而在这当中,核反应堆无疑是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核能实用化产品之一,比如在我们熟悉的核电站,核动力潜艇,核动力航母上面都应用了核反应堆。那说到这里,我们日常常见的飞机也能用核反应堆,从而变成核动力飞机吗?
▲前苏联的图-95LAL核动力设计方案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事实上,从理论上来讲,只要反应堆做得够小也够安全,将其应用在飞机上,从而赋予飞机无限远的航程这应该说是可行的。且在冷战时候,美国核前苏联都曾经研发过飞机用的核动力发动机(比如美国的NB-36H,前苏联的图-95LAL),这种发动机简单来说就是其内部就是携带有一个小型核反应堆,只不过其内部的核反应堆加热的是从发动机口进入的冷空气,然后被加热的冷空气就形成了高温高压的热空气,并从发动机尾喷口喷出,从而产生推力,推动飞机飞行。
▲空中加油的出现实际上已经能赋予飞机足够远的航程了,如果是不间断的空中甲有,那对于飞机来说,航程也可以从理论上做大无限(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梦想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由于这种核动力航发会导致大量的核辐射和核污染,对周围的环境和机组人员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且不管怎么设计,可靠性都不高,加之重量也较大,故而最终大家都放弃了这条路线,况且对于目前的许多飞机来说,通过不间断的空中加油也能获得理论上无限的航程了,因此,后来这条核动力飞机这条路线也就没在发展了。
以上是《军武次位面》为您解答,赞同回答的话,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_^
可以用核动力,历史上还真造出来过核动力轰炸机,并且进行了实际飞行,但都不是依靠核动力。
20世纪40年代末,1946年美国空军授予费尔柴尔德发动机与飞机公司一份合同来研究核动力飞机的可行性,这项研究名为NEPA(核能推进的飞机)。1948年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又委托麻省理工学院开展了另一项研究,他们的结论是核动力飞机完全可行。1951年初美国空军也得出了核能推进切实可行的结论。通用动力公司核动力推进系统的原理是使用压缩机直接驱动高压空气经过炽热的反应堆核心,经过加热的空气膨胀从喷管排出产生推力,但是没有考虑喷气的辐射污染问题。普惠也获得了一份合同研制一种间接循环核发动机,使用液体工质来加热空气,而不是直接让空气通过反应堆核心,看起来要靠谱许多。
GE设计的P-1型核涡喷发动机设计图,为直循环系统
1954年美国空军决定开始制造一架实际的高空亚音速核动力轰炸机,项目名称WS-125A,计划在日后达到超音速巡航能力。为此,空军在1953年5月11日把B-36H 51-5712调拨给该项目用于辐射试验。
重重保护的座舱
工程师们在这架飞机的后弹舱中安装了一台设计功率1000千瓦、重15876千克的核反应堆。当然,这台反应堆并不是飞机的动力装置,仅仅是辐射源,用来测试在空中测试反应堆能否启动和工作。在地面可以用吊车整体拆除。为了冷却反应堆,B-36H在后机身两侧和下方开设了一系列大型进气口和排气口。该机机组定员5人,包括正副飞行员、飞行工程师、以及两名核工程师,都坐在机鼻高度屏蔽的乘员舱内。乘员舱被厚厚的铅和橡胶层包裹得严严实实,挡风玻璃也是厚达30厘米的含铅玻璃。此外,康维尔还在机身中部安装了一个重达4吨的铅护盾,飞机内装有供乘员监视反应堆的闭路电视系统。改装完毕后,51-5712的编号被改为XB-36H,绰号“十字军”。
飞行中的XB-36,垂尾上有核能标志,但实际核反应堆并不提供推力
1955年9月17日,“十字军”首飞,出于安全考虑,该机的所有试飞都在人烟稀少的地区进行,而且在飞机爬升到安全高度后才敢开启反应堆。1956年秋,XB-36H的编号又被改为NB-36H,但是此时空军出于实用性考虑决定取消WS-125A项目。1957年3月28日,NB-36H进行了最后一次飞行,至此共飞行了47架次。1957年末NB-36H在沃斯堡退役,数月后被拆解,具有放射性的零件被深埋。美国空军在1951年认真订购了一架真正核动力的B-36H,编号X-6,不过因项目取消而没有交付。
核动力的巨大魅力不仅吸引了美国人,苏联人同样对核动力飞机充满兴趣。在1965年获得批准制造一架飞行试验平台,飞行试验平台在图波列夫的图-95“熊”式大型轰炸机的基础上改装而成,被赋予图-95LAL的新编号。与NB-36H类似,图-95LAL虽然携带反应堆,但仍依靠常规动力飞行。
1961年5月,图-95LAL首次升空。其反应堆安装在弹仓内,周围以铅和塑料隔层作为屏蔽,飞机周身布满放射探测器。至同年8月,图-95LAL共进行了34次飞行。飞行试验的结果令人鼓舞,所以真正使用核动力发动机的图-95改型的设计工作也随后开始,新机编号图-119,计划于1965年实现首飞。但后来也许是遇到了与美国同行相同的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并受到美国NEAP计划下马的影响,苏联人终止了自己的核动力飞机研制计划,图-119也永远失去了起飞的机会。
图-119方案图,和熊外观上区别不大
可见,核动力并不是遥不可及的高科技,装载在大型飞机上使用从技术上早就被证明是可行的。但处在冷战中的美国和苏联都放弃了这样的方案,一方面是安全性实在值得怀疑,是机械就会出故障,万一核动力飞机在己方领土坠落,很可能带来惨重的生态灾难,大家可以参考一颗苏联卫星坠入大气层,但核动力电池未燃尽落入地面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一事。另一方面则是整套设备的复杂程度大增,按目前科技难以确保其可靠性。
所以,民航客机是用来盈利的民用飞机,现在使用核动力毫无经济性和可靠性可言。战斗机则塞不下核反应堆这么个庞然大物。在现有科技条件下,核动力飞机不现实。
别的国家如何区分飞机是不是战斗机?
国际客机的飞行路线是规定的。就是每一架客机都必须飞固定的航行,即使航线临时出现问题也需要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才能变更,否则都是固定不变的。
正是这样,所以各个国家都会有国际民航部门发布的飞行预报,在哪月哪日几时几分,将会有一架什么型号的飞机,飞行的高度与航向是多少,航班号次是多少,机组成员信息以及通信情况都会详细记录在上面,各国就可以依靠这份预报预先知道情况。
在飞机起飞还会有一份报告,就是告诉经过国家,我按计划起飞了,我是计划表中的民航客机,沿线国家请给予空域放行以及在发生空中险情时给予帮助。这两份报告缺一都不可以,否则这架飞机和航班就会被当地划入黑名单,在这条航线上禁飞。
还有一个就是飞机的编码,和战斗机的编号一样,每一架飞机都有一个单独而且是唯一的编码,就好比飞机的身份证号码,这个码是固定不变的。在地面上的监管人员就可以从雷达屏幕上查找这架飞机的对应编码,然后对照上面提到的两份报告,如果发现完全吻合,那就可以放行;但如果发现对应不上,那就是入侵者的战斗机。
飞机及战斗机在空中飞行是怎样防范被鸟撞击的?
对于飞机来说,目前还没有一种方法能够有效地防止飞鸟撞击飞机。飞机撞鸟主要是起飞和降落阶段的低空区,驱鸟的主要措施有机场用喇叭、超声波甚至枪支驱鸟,甚至会放一些鸟的天敌的叫声,让这些鸟类远离机场。而飞机起飞后一般都在几百米高空飞行,已经远超鸟类飞行高度极限,因此就不太担心撞鸟了。但是战斗机不同,为了躲避雷达往往会选择低空甚至超低空突防,撞鸟只能尽量避免了!
飞机撞鸟是世界难题,对民航和军用飞机都造成了很大的威胁。虽然鸟的速度慢,个头小,但是飞机速度太快了造成两者相对速度大,相撞后撞击力也很大,如果撞在飞机的薄弱环节上很可能撞坏机体,严重的就会威胁飞机安全。还有小鸟可能被发动机进气口给吸进去,高速装载发动机上,直接撞坏甚至造成起火等,这种撞击造成机毁人亡事故更大!
每一年小鸟撞飞机的事情都会发生,大多数情况下鸟撞到比较结实的地方没有造成的损伤不大,甚至没有损伤,仅仅在飞机上留下一点撞鸟的血迹,而每年往往就有那么几次比较严重的撞鸟严重事故,据统计撞鸟造成的飞行事故占据事故比例达20%~30%,而大多数的撞鸟都是在起飞、降落状况下发生,还有就是在低空或超低空飞行时。被鸟撞后飞行员会进行评估飞机的损伤情况,尤其是吸入发动机后会进行全面的细致的检查,判断是否能继续进行工作,如果发现异常则一般会选择就近的机场进行降落甚至迫降!
至于飞机的防撞措施,目前还没有太好的方法,只能采取被动驱鸟,对于战斗机来说,当执行低空甚至超低空训练时,则尽量避免避免在水网、沼泽地带训练;对于经常飞跃峡谷等训练,则会提前由部队在峡谷地带进行驱鸟了。
综合来说,飞机撞鸟最大的概率就是在机场周围10公里左右范围,这些是飞行员决定不了的,因此机场地面驱鸟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方法也都千奇百怪,有巡逻车放各种怪叫声,敲锣打鼓声,甚至鸟的天敌叫声;还有打猎枪,煤气炮,爆竹弹等等,以及绑砸人等等!
在现实战争中,步枪可以击落战机吗?
理论上是可以的,但是很复杂首先就是打提前量,射击水平飞行的敌机时,应根据飞机的大小和距离的远近,提前一定的机身倍数。计算提前倍数的方法:飞机速度乘子弹到达飞机的时间,除机身长度。所得到的数字,就是再瞄准时应当考虑的提前量。理论上,在步枪的射程内击中战机的一些重要部位,是有可能给战机造成致命损伤的。但是,这种概率极低。但是在战史上也不乏撞大运用步枪打下飞机,在我军战史上就不止一人用步枪打下过飞机。在1943年八路军64团205连的战士宋岭春便曾用三八式步枪一枪击落日军战斗机。
步枪子弹大体上分成两种,全威力口径弹药和中间威力弹药。
第一种主要就是98K、M1加兰德、莫辛纳甘还有英国李-英菲尔德等二战时期各国装备的制式步枪,这些枪械射程一般比较远,有效射程一般在800米,有些变态的步枪,比如倭寇的三八大盖可以达到1000米。
第二种就是目前主流的全自动步枪,比如AK系列、M16等,这些枪械射程一般控制在400米以内。
不管是哪一种枪械,如果由平射改成高射,射程最多只有平射的1/3,也就是说,用98K这样的步枪打飞机,射高最多200多米,换成AK最多100多米。
要想用步枪子弹击中飞机,并且将其击伤甚至击落,那就要确保打中非常关键的要害。
这个要害是油箱?不是的,就是打中油箱,也不会爆炸,顶多漏油,因为飞机燃油是航空煤油,不是汽油。
打中机翼、尾翼?也不是,顶多钻个洞而已,而且还是小洞。
打中发动机?这有可能,特别是弹头进入到涡喷发动机或者涡扇发动机压气机中,再胡乱搅和一通,发动机也许就废了。这种情况对于直升机最有效。
打中飞行员?如果打中了,将飞行员干掉,那没得说,飞机必然击毁。除非是双座战斗机。
不过,用步枪打飞机,成功概率估计被买彩票还要低,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飞机速度太快,瞄准很困难。而且纯人工“心算”提前量和弹道,与其说打的是精度,倒不如说打的是概率。
第二、飞机不会飞如此之低,一旦发现有地面炮火射击,会立即爬高和机动飞行进行规避。
第三、战斗机也是有装甲保护的。
在实战中,这种情形很少见很少见,当然,已有的这些成功案例的确不容易。
但是,不管怎样,用步枪打飞机纯属于无奈,要是有导弹,谁用步枪。
OK,关于问题就回答到这里吧。😊
如想了解更多军事、航空知识,请关注“老鹰航空”。
天才出现的概率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而奇迹的创造更是难上加难,中国作为泱泱大国,就曾经在抗美援朝时期,创造了属于中国人的3大奇迹,书写着让各国都叹为观止的战场传奇。在力量对比悬殊非常大的情况下,中国战士背水一战涌现出一个个让人惊叹不已的传奇故事。
第一个就是有着孤胆英雄之称的刘光子,它出生在内蒙古,25岁入伍加入解放军大家庭的队伍,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他随军出国作战。在战场上孤身一人活捉英军精锐部队63名俘虏,创下了朝鲜战场的奇迹,被授予孤胆英雄的称号,受到了3个国家领导的接见。并且在退役之后50年的时间里,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是英雄,向组织提过任何的要求,尤其是自己当年的英雄事迹,更是很少提起,同时对其子女要求也是非常的严格,告诫后辈做人要多做少说,真的是值得当代军人学习的楷模。在老英雄去世之后,它的英雄事迹被拍成纪录片,为世人留下了一笔实战经验的宝贵财富。
第二个就是空中神炮手罗仓海,他所在部队与美国进行空战的时候,在短短60秒的时间内,罗仓海将3架美国的战机给连续击落,开创了世界空战史的新记录。事后在罗仓海的射击胶卷上,可以清楚的看到最后一架战机在摧毁之前的清晰影像,这也为罗仓海创造了145米奇迹留下了证据,战后罗仓海被授予特等功臣奖章,还获得空中神枪手的称赞。虽然他不是抗美援朝中击落飞机最多的战士,但1分钟击落3战机却是非常有传奇色彩的存在,他的记录至今都没有人能打破。
第三个奇迹就是志愿军188师用步枪硬怼敌机,一天击毁敌人5架飞机,击伤13架,这样的战绩可谓是非常的令人震惊的,在当时敌军拥有非常精良的武器装备,战机也是满天飞,并且敌军依仗的自己的空中优势,故意超低空飞行对我军进行挑衅,面对这样强大的火力攻击,我志愿军188师改变策略,团结一心,用步枪将敌人的战机给击落击伤18架,开创了我国击落飞机的最高记录,从那以后,朝鲜战场上在也没有战机敢低空飞行了。
中国在抗美援朝中,还有很多很多的事迹,就是因为有了这些人的无私奉献和艰苦付出,才有了抗美援朝的胜利,才有了中国现如今的和平与安定。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如今的武器装备已经是非常的出色了,在中国先进的武器支撑下,中国强大的空军将会以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对此,小伙伴们关于此事就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谈论!
理论上可以,但目前已经很难了。
在过去的战争中,步枪击落飞机的例子并不少。世界上第一次用步枪击落飞机,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1914年8月4日,德国入侵比利时,英国正式对德宣战。8月20日,德军占领了布鲁塞尔,英军被迫支援比利时。22日,英国空军参战,遭遇到了德军地面部队的火力攻击。其中,瓦特福尔中尉驾驶的一架阿弗洛-504飞机被步兵子弹击中要害部位而坠毁,首次开创了步兵击落飞机的先例。
1940年2月,万余日军发动了对平西根据地的十路围攻,日军出动飞机对我八路军阵地进行疯狂扫射,八路军白乙化用一杆三八步枪,瞄准飞机连开数枪,子弹击中驾驶员,日机撞在山上。
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188师组织大量步枪对空射击,一日击落击伤美军飞机18架,开创我军步枪击落飞机的最高纪录。在我军过去的战术手册中,步枪打飞机也是必修课之一。
但是以上战果有一个普遍的前提,就是当时敌机由于轻视地面防空力量所以飞得较低,而且飞机速度也较慢,所以步枪子弹能够撞大运。但是现代战争中,战机性能早已不可同日而与,一般又高又快,而且采用远距离攻击武器,所以步枪基本已不能构成威胁。
不过对于直升机、对地攻击机、小型无人机等这类低慢目标,步枪火力还是有一定威慑力的。
韩国F35战机,每天需要美国密码才能启动,事实真是这样吗?
其实关注空军的军迷,经常看美军三代战斗机起飞视频的就会经常发现,飞行员绕机检查或者登机的时候,会把一张2.5寸移动硬盘一样的东西查到飞机内,这就是身份识别卡,飞机开机后还要输入对应的参数和口令才能开机,这个识别卡就是身份证。传统三代机估计口令是固定的,要调整也只能是地勤或者飞机维护人员能修改,有识别卡知道对应口令还能开机。f35是能上网的,所以后台被远程修改可能性很大,关键时候老美修改了口令,有识别卡和原口令,想启动飞机都启动不了。
谁信谁傻,就这种骗人的鬼话,去哄哄小孩子还可以,就别放到网络上混淆视听了。
韩国买的F35,每天起飞还得美国提供密码?现实吗?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韩国买的F35全部要设置不同的密码,并且这个密码还要每天变一次,这中间还不能重复,你是感觉美国人的工资很低不成吗?每天都要安排人去与飞行员进行对接这个密码啊,这中间都是钱啊。再说了,韩国的飞行员也根本就不能接受这种做法啊,每天起飞前还得领取新的密码,那这个飞机飞回来后,另外一个飞行员再开是不是也需要新的密码?那不现实的。
再说了,美国也没必要这么干啊,飞机都卖了,还拿着所谓的密码来卡着韩国?这根本解释不通啊,难道美国怕韩国获取飞机的机密?如果是这样,那直接不卖飞机就行了,现在飞机卖了,韩国飞行员也已经开了,那这种设置密码的办法就是一点用也没有,根本就无法阻挡任何可能存在的泄密。
最重要的是韩国也不会同意啊,要知道,韩国是面临直接的战争威胁啊,韩国买武器是真的为了打仗,可不是为了摆着好看。一直到现在为止,韩国实行的都是义务兵役制,所有的韩国男人只要到岁数,那就必须参军,不管你是大学生还是明星,都得到军队里服役几年。结果现在买来的飞机还需要密码?这不开玩笑吗?万一北边打过来,等美国那边的密码发过来,然后飞行员接收,再起飞作战,那黄花菜都快凉了啊。
韩国虽然是美国的小马仔,但韩国还没跌到这份上啊,韩国的F35战机起飞根本就不需要所谓的美国密码,这都是一些无良的自媒体杜撰出来的,真的是谁信睡傻。
韩国的F35战斗机确实非常需要美国的技术支持,至于每天需要美国发送过来密码才能开机驾驶,这种说法就有点玄乎了,韩国空军再低三下四,也不会供养这么一位“爷”!
最近一段时间,网络上流传这么一段话:韩国的F35A战斗机每天需要美国从地球的另一端发送过来密码才能开机,如果没有这个密码,韩国空军的F35只能待在地面上当“废铁”!甚至更有传闻:韩国空军高级将领想要参观F35,还需经过美国的同意!不过这段传言听听就算了,不必当真。
F35可以说是有史以来对机载电脑最为依赖的战斗机,F35所有的信息显示和控制系统全部集中在驾驶舱的显示器和飞行员佩戴的头盔上面,F35的驾驶舱正前方有一个长半米、宽20公分的液晶显示器,这个显示器可以为飞行员带来战斗机自身及探测到的所有信息。
除了机载电子系统先进,F35还拥有两条先进的数据链系统:LinK16数据链系统和MADL数据链系统。LinK16数据链系统的作用是与友军进行通信和信息共享,而MADL数据链系统主要是用来与同类型战斗机进行通信联络,并且MADL数据链系统具备极强的通信安全性能。
F35的显示器当然不需要开机密码,如果战斗机的显示器用上开机密码,纯属自己给自己找麻烦,真正需要密码的是F35的两条数据链系统,不过这种数据链系统并不是每天需要一个新的密码,事实上也不需要密码,不过这种数据链就像手机的系统,会时不时升级,但与手机系统不同的是,如果手机系统不升级,还可以沿用老系统,但F35的数据链如果不升级,就不能与其他战机进行数据联络了。
想象一下,即便F35的数据链系统不升级依然可以起飞作战,但LinK16数据链系统不升级韩国空军的F35就不能与其装备的F15进行数据通信,MADL数据链系统如果不升级,韩国空军的F35之间都不能进行加密数据联络,韩国能不给这些数据链升级吗?当然不能!不过想要升级这些数据链,那是真要靠美国了。
F35战斗机的一切源代码都在美国那里,韩国自己当然无力对这些数据链进行升级,每当F35的数据链需要升级的时候,韩国都需要从美国那里获取,这才是美国对韩国F35控制的地方所在,而不是韩国的F35每天都需要从美国那里获取密码,而且美国也不必把事情搞得这么麻烦,一个数据链升级就能达到控制效果,搞得每天都发送密码那么麻烦干什么!
不过既然F35是一款高度智能化战斗机,这就为美国留“后门”创造了条件,以当前信息技术的先进程度来看,美国想要远程控制韩国空军的F35还是很简单,想要让F35升不了空,韩国的F35还真就起飞不了,这就是引进美国F35的弊端,韩国空军当然知道这一点,但F35对韩国空军来说,无论是从需求出发还是满足双方关系的需要,都不得不买!
还有一点,美国对售出的战斗机确实有指手画脚的习惯,比如出售给巴基斯坦的F16,美国就有随时登记检查的权利。话说韩国引进这几十架F16可真够累的,韩国不具备对这些F16进行维护的能力,离得最近的日本维修中心韩国又不愿意去,只能选择前往几千公里外的澳大利亚进行维护,这哪是引进了一起随时能战的战斗机,这简直就是养了一堆“爷”!
这件事并非是空穴来风。是真的!
但这里要说的并不是韩国有独家待遇。
在2009年,洛克希德马丁就已经宣布过,洛马将扣留(withhold)F-35的软件代码。
原话是这样说的:No other country is getting the so-called source code, the key to the plane's electronic brains, 大致的意思是“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可以获得飞机(F-35)的源代码,这是飞机电子大脑的关键!
讲这句话的人是当时F-35项目的国际事务主管乔恩·施赖伯。
当时还做了特殊的强调补充“That includes everybody”这包括任何人(国家)!
F-35的软件是分为机上软件和控制端软件的。机上软件通过一个PMD卡片来激活。这个东西被叫做便携式存储设备。
机上有专门的读卡器来读取认证信息。以确保每一次F-35的飞行都是可管理的。
这一点就很像我们现在的电影院里面看电影,某一个片子的拷贝只能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在特定的机器上放映。
这其实就是一个版权管理的机制。其实美国海军、空军、海军陆战队的F-35也都有PMD。也是受到管制的。
这件事倒不是为韩国鸣什么不平,而是要注意,F-35作为一种军用武器它的出动实质上已经被非国家机构的公司所控制。不明白这句话大家可以想下《赛博朋看》中的荒板和军用科技,以及它们的公司战争。
这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如果说美国的军事行动还可能存在那么一点点正义和良知,但一个以赚钱为目的的公司所支持的所有战争都是为了赚钱。两者是有绝对的区别的!
洛马是可以依据自己的利益选择而让一个国家的飞机晚出动几分钟的。这时你应该把“万恶的资本主义”打在评论中。
那么这些参与F-35项目的国家是不是傻呢?不用F-35可以不可以呢?
战斗机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只有大国才能玩得起的高端项目,实力不行的国家只有两个选择1、没有战斗机可用;2、受制于人用他人的产品。
很可惜的是洛马带了一个不好的头。现在很多新兴的高科技装备都有PMD。这件事会变为常态,开战斗机不用钥匙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更可怕的是钥匙并不掌握在各个国家的国防部而是掌握在一家国外公司的手里。
现在你能不能明白中国能研制自己的尖端战机是多么伟大的事情了吧?至少我们的战斗机的“钥匙”还是在军方手里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美客机险些撞上战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美客机险些撞上战机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