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美客机险些撞上战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美客机险些撞上战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客机战斗机等,可以用核动力吗?
可以用核动力,历史上还真造出来过核动力轰炸机,并且进行了实际飞行,但都不是依靠核动力。
20世纪40年代末,1946年美国空军授予费尔柴尔德发动机与飞机公司一份合同来研究核动力飞机的可行性,这项研究名为NEPA(核能推进的飞机)。1948年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又委托麻省理工学院开展了另一项研究,他们的结论是核动力飞机完全可行。1951年初美国空军也得出了核能推进切实可行的结论。通用动力公司核动力推进系统的原理是使用压缩机直接驱动高压空气经过炽热的反应堆核心,经过加热的空气膨胀从喷管排出产生推力,但是没有考虑喷气的辐射污染问题。普惠也获得了一份合同研制一种间接循环核发动机,使用液体工质来加热空气,而不是直接让空气通过反应堆核心,看起来要靠谱许多。
GE设计的P-1型核涡喷发动机设计图,为直循环系统
1954年美国空军决定开始制造一架实际的高空亚音速核动力轰炸机,项目名称WS-125A,计划在日后达到超音速巡航能力。为此,空军在1953年5月11日把B-36H 51-5712调拨给该项目用于辐射试验。
重重保护的座舱
工程师们在这架飞机的后弹舱中安装了一台设计功率1000千瓦、重15876千克的核反应堆。当然,这台反应堆并不是飞机的动力装置,仅仅是辐射源,用来测试在空中测试反应堆能否启动和工作。在地面可以用吊车整体拆除。为了冷却反应堆,B-36H在后机身两侧和下方开设了一系列大型进气口和排气口。该机机组定员5人,包括正副飞行员、飞行工程师、以及两名核工程师,都坐在机鼻高度屏蔽的乘员舱内。乘员舱被厚厚的铅和橡胶层包裹得严严实实,挡风玻璃也是厚达30厘米的含铅玻璃。此外,康维尔还在机身中部安装了一个重达4吨的铅护盾,飞机内装有供乘员监视反应堆的闭路电视系统。改装完毕后,51-5712的编号被改为XB-36H,绰号“十字军”。
飞行中的XB-36,垂尾上有核能标志,但实际核反应堆并不提供推力
1955年9月17日,“十字军”首飞,出于安全考虑,该机的所有试飞都在人烟稀少的地区进行,而且在飞机爬升到安全高度后才敢开启反应堆。1956年秋,XB-36H的编号又被改为NB-36H,但是此时空军出于实用性考虑决定取消WS-125A项目。1957年3月28日,NB-36H进行了最后一次飞行,至此共飞行了47架次。1957年末NB-36H在沃斯堡退役,数月后被拆解,具有放射性的零件被深埋。美国空军在1951年认真订购了一架真正核动力的B-36H,编号X-6,不过因项目取消而没有交付。
核动力的巨大魅力不仅吸引了美国人,苏联人同样对核动力飞机充满兴趣。在1965年获得批准制造一架飞行试验平台,飞行试验平台在图波列夫的图-95“熊”式大型轰炸机的基础上改装而成,被赋予图-95LAL的新编号。与NB-36H类似,图-95LAL虽然携带反应堆,但仍依靠常规动力飞行。
1961年5月,图-95LAL首次升空。其反应堆安装在弹仓内,周围以铅和塑料隔层作为屏蔽,飞机周身布满放射探测器。至同年8月,图-95LAL共进行了34次飞行。飞行试验的结果令人鼓舞,所以真正使用核动力发动机的图-95改型的设计工作也随后开始,新机编号图-119,计划于1965年实现首飞。但后来也许是遇到了与美国同行相同的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并受到美国NEAP计划下马的影响,苏联人终止了自己的核动力飞机研制计划,图-119也永远失去了起飞的机会。
图-119方案图,和熊外观上区别不大
可见,核动力并不是遥不可及的高科技,装载在大型飞机上使用从技术上早就被证明是可行的。但处在冷战中的美国和苏联都放弃了这样的方案,一方面是安全性实在值得怀疑,是机械就会出故障,万一核动力飞机在己方领土坠落,很可能带来惨重的生态灾难,大家可以参考一颗苏联卫星坠入大气层,但核动力电池未燃尽落入地面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一事。另一方面则是整套设备的复杂程度大增,按目前科技难以确保其可靠性。
所以,民航客机是用来盈利的民用飞机,现在使用核动力毫无经济性和可靠性可言。战斗机则塞不下核反应堆这么个庞然大物。在现有科技条件下,核动力飞机不现实。
▲美国研发过的NB-36H核动力飞机(图片来源于:网络)
核能的发现和实际化应用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进步之一,而在这当中,核反应堆无疑是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核能实用化产品之一,比如在我们熟悉的核电站,核动力潜艇,核动力航母上面都应用了核反应堆。那说到这里,我们日常常见的飞机也能用核反应堆,从而变成核动力飞机吗?
▲前苏联的图-95LAL核动力设计方案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事实上,从理论上来讲,只要反应堆做得够小也够安全,将其应用在飞机上,从而赋予飞机无限远的航程这应该说是可行的。且在冷战时候,美国核前苏联都曾经研发过飞机用的核动力发动机(比如美国的NB-36H,前苏联的图-95LAL),这种发动机简单来说就是其内部就是携带有一个小型核反应堆,只不过其内部的核反应堆加热的是从发动机口进入的冷空气,然后被加热的冷空气就形成了高温高压的热空气,并从发动机尾喷口喷出,从而产生推力,推动飞机飞行。
▲空中加油的出现实际上已经能赋予飞机足够远的航程了,如果是不间断的空中甲有,那对于飞机来说,航程也可以从理论上做大无限(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梦想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由于这种核动力航发会导致大量的核辐射和核污染,对周围的环境和机组人员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且不管怎么设计,可靠性都不高,加之重量也较大,故而最终大家都放弃了这条路线,况且对于目前的许多飞机来说,通过不间断的空中加油也能获得理论上无限的航程了,因此,后来这条核动力飞机这条路线也就没在发展了。
以上是《军武次位面》为您解答,赞同回答的话,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_^
911客机撞大楼前,美国空军曾派出战斗机,但为何并没有任何行动?
因为有权下令让导弹把飞机打下来的人,都是利益使然的政客,而非兴趣使然的英雄,虽然他们大概都是一样的秃头。
在《一拳超人》第一季第七集中,琦玉将本该完全毁灭Z市的陨石一拳打碎,几乎完全卸掉了陨石的动能,但是四散的陨石也产生了一定的次生灾害,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结果琦玉非但没有得到感谢,反而遭受了人们的唾骂,指责他是让Z市半毁的元凶,而非将“全毁”拯救成“半毁”的功臣。911事件中也是一样的道理,假如政客们不去管这架飞机,哪怕这架飞机把白宫撞了也和政客们无关,100%是恐怖份子们的锅,一旦你主动去处理,那么黑锅一定有你的一部分。
大家都喜欢事后诸葛亮,你只要干预了,反对你的人立刻拿出一大把证据,证明恐怖份子只是想“表达合理诉求”,没有要撞世贸大厦Q的意思;或者找到了“恐怖份子已经在飞机上被空乘人员制服”的证据,刚制服就被你一发飞毛腿打下来了;亦或是飞机坠落之后,造成了大约1000人的伤亡,有人根据“严格的统计学”详细论证了撞世贸大厦只会死500人这些事情是不是真的,没有人在意,只不过无知的民众们需要一个发泄的口子,那些受难者的家人,没法去找恐怖份子报仇,但是一定会想办法把你生吞活剥。这事你不碰,完全没你的锅,你碰了,运气妇恐怖份子的锅三七开,鉴于恐怖份子强大且遥边,你们两个实际受到的攻击和谴责大约会九一开。琦玉强大得过分,生活在无人区,而且不牵涉政治,你怎么就相信你那些亲切的内阁同僚们,不会在你这最虚弱的时刻捅你一刀呢?
911事件里,就算真有这种敢拍板用导弹打飞机的英雄,下场也会十分凄惨悲凉。
2001年9月11日,两架被恐怖分子劫持的民航客机,分别撞向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一号楼和二号楼,两座庞大的建筑物在遭到袭击后相继倒塌,世界贸易中心其余5座建筑物也因受震而坍塌。
“9·11”事件,是发生在美国本土最为严重的恐怖袭击,遇难者总数高达2996人(含19名恐怖分子),联合国发表报告称此次恐怖袭击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000亿美元,相当于当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恐怖袭击尤其对美国民众造成的心理影响极为深远,美国民众对经济及政治上的安全感均被严重削弱。
此前,有许多关于“9·11”事件的阴谋论出现,认为民航客机的撞击,不可能导致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世贸中心,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倒塌;包括联合航空93号班机的碎片以及劫机者的生死等疑点,袭击是美国政府自导自演的,为维护美国的国际地位,借以反恐怖主义的名义,发动对外的战争,以达到掌控世界的目的。
尽管关于“9·11”事件,网络上充塞着大量的阴谋论,包括恐怖袭击的始作俑者本·拉登,并未被美海军陆战队“海豹”突击队击毙,现在仍然还活着,但是许多阴谋论经不起推敲,因此并未取得全球的广泛共识。
“9·11”事件中,美国部署在本土的F-16“战隼”多功能轻型战斗机起飞,曾经伴飞被恐怖分子劫持的第二架航班,但却并未开火,将联合航空的民航客机击落。
之所以美国空军并未击落第二架撞向世贸中心的航班,原因就是美国总统并未下令击落飞行途中的航班,毕竟民航客机中坐的都是美国公民,或许还有其他国家的公民,总统不会下达向一架有大量乘客的航班开火令。
一旦总统下达命令开火,那么民航客机上的上百乃至数百名乘客,包括机组人员都将殁命,航班掉在纽约的闹市区,也将带来其他民众的损伤,对于美国总统来说,也不好下达开火令。
因此,美国空军起飞的F-16“战隼”战斗机,只是伴飞民航客机,却不能将其击落,因为没有接到开火命令,飞行员也不能擅自对民航客机开火,哪怕飞行员察觉民航客机有撞击世贸中心的企图。
对于民航客机撞机世贸中心,貌似美国总统和空军战斗机飞行员,当时的处境都是非常无奈的,直接将民航机击落,与民航机撞击世贸中心,都是大量生命的消逝,其影响都是非常巨大的,美国总统和飞行员都承担不起击落民航机的巨大责任。
目前,越来越多的解密内容显示,美国很可能提前获取了这场袭击的情报,但放任没有阻拦。类似日本珍珠港事件,美国加入战争才符合利益最大化,但需要民意!
一、作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控制着一切资源,知晓一切国家秘密情报。
911发生前一天,9月7日和9月9日,有人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期货交易所里买进了8.47万份荷兰皇家航空公司的股票销售选择权(即看跌期权),这个买入量创下了有史以来最高纪录,而且是平时买入量的10倍。与此同时,9月6日、7日和10日,又有大量神秘投资者在美国期货市场买入了4744个美国联合航空和4516个美国航空的销售选择权,这个买入量是平时的20倍。
二、美军撤离阿富汗后,911秘密成美国总统转移矛盾和平息怒火的筹码。
美国狼狈撤离阿富汗已经成为事实,拜登想要平息美国民众的怒火,只能寻找其他的突破口,于是下令要求司法部和其他政府机构对联邦调查局FBI“ 9·11事件”文件进行再度审查,为接下来解密该起事件做准备。
三、符合当时美国战略。
蛙跳进入中亚后,美国全球布局更加完善,之后我国边疆被敌对渗透,发生一系列事件。有效阻断了我们的一带一路和中东话事权。美国全球威慑,包围中国缺口补齐。
综上,911显然有迹象,不说能否有效不拦截符合美国利益。
911可谓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无论是对美国还是对整个世界来讲,都是一件非常沉痛的事情,因为导致数千人死亡,同时两座摩天大楼轰然倒下,几架飞机上的人都死亡。
也许大家觉得奇怪,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拥有最好的防御力量,为什么会遭此大劫?它没有派出战斗机将飞机击落,不至于造成这个惨剧吗?事实上当时美国空军已经派出了战斗机,只不过在那种混乱的情况下,飞机也难以采取有效的行动,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惨剧发生。
因为大家都知道美国是一个航空大国,美国每天起降的民航飞机可谓是不计其数,比其他国家都要多得多。而在911发生的时候,在美国天空上有众多的民航飞机,而被劫持的只是那么几架飞机而已,所以战斗机即使面临这么多飞机也不好对哪个开火,因为他根本不知道哪些飞机被劫持了。
在第1次撞击发生之后,美国才反应过来,所以这个时候美国总统下了命令命令飞机在短短时间内全部降落,这样就可以把恐怖分子劫持的飞机显露出来,但是这有一个时间差,而正是在这个时间差之内,恐怖分子劫持的飞机又撞向了另外一座大楼,导致世贸中心的双子楼轰然倒塌。
此外,另外两架被劫持的飞机一架,据说撞向了五角大楼,让五角大楼变成了四角大楼,还有一架飞机准备攻向白宫,只不过这个时候美国空军可能采取了有效的行动,恐怖分子的袭击没有成功而已。
所以美国派出的战斗机不是没有行动,而是当时的情况不允许他行动,没法做出相应的回应而已,但是至少挡住了最后一架飞机的攻击。
美国本土即二战珍珠港被偷袭以后,直到2001年的9月11日才受到了正面的袭击,美国的911恐怖袭击改变了美国对世界的态度格局,过去美国一直以防守的形式面对恐怖分子,自从911以后,美国直接由防守转变为主动出击打击恐怖分子,而且也成为小布什在国内获得最高支持率的战争。
这场战争美国对阿富汗打得名正言顺,至少美国国内的反对声很小,也就是911事件后,美国在全世界的行动越来越活跃,而且每一次针对一些小国动手,基本上都是打着反恐的名义,没有什么比这个理由更好的了,在911事件后,好多人都在质疑911到底是恐怖袭击还是自导自演的苦肉计。
这次恐怖袭击总共攻击了两处,五角大楼和世贸大厦,五角大楼被撞出一个大缺口,世贸大厦两栋楼直接被撞塌,很多人都在这次事情当中寻找到了疑点,首先撞击的时候刚好被多个角度拍摄到,就像提前架好摄像机在那里等待撞的一样,这不是说第二架撞,而是第一架飞机,这个是很多人质疑的一个点。
第二个疑点就是,世贸大厦倒塌,整个倒塌是由上到下垂直塌方,并不是斜塌或者倒塌,这种倒塌的方式很多地方都是有过的,就是一些高层建筑物拆除使用的最常规的方法,那就是定向爆破,虽然说后来给出解释是,大厦是钢架结构,飞机撞上高层爆炸,飞机上的燃油燃烧把钢架烧软后变形没办法承受重力而倒塌,但是仍然说服不了问题。
这只是最主要的两个疑点,还有一个就是,有人透露在事情发生前的几天,大厦来了一群人,说要对大厦进行检查和维护,有人怀疑是在安装爆破炸药,还有人透露在事情发生前的一两天,有人接到通知不要去世贸大厦上班,对于这种说法其实真假并不知道是怎么样的。
很多人都怀疑911是自导自演的苦肉计,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这个不好说,毕竟事情发生,飞机撞击大厦和五角大楼是事实,只是五角大楼这么重要的地方竟然没有设置防空系统,而且这里并不是飞机航线,美国虽然开放但是对空中的管控是很严的,飞机不可能随便脱离飞行路线而不被美国安全部门发现。
五角大楼撞击地点,造成的缺口规模并不大,不像大型客机那样的飞机撞出来的口子,倒是像一些小型飞机撞出来的,而且现场并没有大型客机的大量残骸,只是留下了类似小型飞机的残骸,这也是成为了很多人质疑的一个焦点问题,苦肉计的说法更是热烈了。
当然了据说当时美国国民警卫队派出飞机进行拦截,最终并没有真正的去拦截,这个说法其实并没有得到太多的说明和证实,因为飞机撞击前后在很短的时间,基本上空中拦截的准备都没有,也有人说之所以不拦截,是因为一旦打下来,飞机会造成地面居民的大量伤亡,反正各种各样的说法。
911到底是自导自演的,还是真的是恐怖袭击呢,这个的确不好说,曾经的偷袭珍珠港,美国的航母提前一天全部出港躲避,这个就非常的巧合,让很多人怀疑美国知道日本的行动,是为了最后参加二战找一个合理的理由来说服美国国内,所以将计就计的配合了日本的偷袭 ,有人怀疑911事件会不会是这样呢,提前已经知道会有这个事情发生,所以不做防备而选择了加一把火,然后找到理由发动反恐战争,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不拦截的原因,只是有一点不明白,美国每一次战争其实随便捏造一个理由就可以了,有必要给自己制造伤亡嘛!
超音速战斗机搭载的机枪开火时,飞机会不会撞到自己发射的子弹上?
这个问题的背后最基础的还是初中物理学所介绍的惯性定律,航空工程当然也要遵循这一力学原则。老鹰航空来回答一下吧:
1、战斗机开火时会把给予导弹、航弹、炮弹等初速度;
根据惯性定律,战斗机开火的一瞬间,其发射的机枪子弹、机炮炮弹、导弹等都具备了发射时战斗机自身的速度值;当脱离战斗机之后,这些炮弹、导弹就要依靠自己来进行飞行了。
对于机炮炮弹而言,还有其特殊的地方。因为机炮开火的一瞬间,炮弹在炮管中充分燃烧发射药,发射药燃烧碰撞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会推动炮弹进一步加速。所以,当机炮炮弹离开炮口的时刻,其自身速度实际上是开火前飞机速度+炮管加速的速度值之和。在这种情况下,战斗机一般都不是追不上自己所发射的炮弹弹头的。
2、超音速战斗机机炮开火对于飞行安全的影响最大的其实尾烟;
现代战斗机配置的都是20mm、23mm、30mm等口径的航炮,弹丸重量要比二战时期的7.7mm、12.7mm等机枪弹要大得多。发射时候会产生较大的尾烟,这种烟一旦被吸入进气道之后就容易让喷气式发动机发生喘振现象,严重的就会导致空中停车。
为此,很多战斗机会把机炮设置在机身机翼连接处上方,进气道设置在机腹部,这样就避开了进气道,从而避免开炮对发动机的影响。
当然也有设置在机头前端,发动机反而设置在机身尾部上方,这样开火过程也能很好的规避尾烟。
——问题就回答到这里了——
对航空、无人机感兴趣的朋友不妨来关注“老鹰航空”吧。
(图片来自互联网公开图片,如侵则删。)
正常情况下不会,但个别特殊情况下会
美国格鲁曼公司试飞员汤姆•阿特里奇曾创造一项前无古人,后很难有来者的记录,那就是先后两次成功的击落了自己,第一次是机炮,第二次是用空对空导弹。
1956年阿特里奇试飞F-11战斗机进行机炮对地攻击测试,这是美国海军第二款舰载超音速战斗机。阿特里奇先进行一个20度的浅俯冲,并打出一串炮弹,随后调整角度,准备进行第二轮攻击。然而不久,阿特里奇发现座舱玻璃出现裂缝,发动机声音也不正常,认为自己是撞上飞禽,马上返回准备迫降,但飞机最终还是坠毁在机场跑道上。
然而事后,工作人员在飞机发动机残骸上发现一些20毫米机炮弹头,这些炮弹恰恰是阿特里奇自己打出来的,他是被自己打出的机炮炮弹给“击落”的。
当阿特里奇打的第一轮炮弹,在飞行段距离后,速度降低并受重力影响开始弹道下坠。而阿特里奇调整俯冲角度后,俯冲速度增快,此消彼长之下,最终飞机恰好一头“撞进”了自己打出的炮弹群,从而把自己“击落”。
此事件后,美军制定了一个新的规则,对地机炮攻击后,战机要向侧方调整方向和角度,以防此类事件发生。
过了14年后,阿特里奇与另一名飞行员皮特一同驾驶格鲁曼的F-14战斗机进行武器测试。从机腹发射最新的AIM-7E麻雀空空导弹,然而受附面层乱流影响,导弹分离后向上乱窜,与机身相撞并导致油箱破裂起火,飞行员被迫跳伞,而阿特里奇又再次成功的将自己击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美客机险些撞上战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美客机险些撞上战机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