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遭驱赶女子望道歉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遭驱赶女子望道歉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郑州13岁小孩高层扔下2个灭火器,楼下散步女子险被砸到,业主全怒了:驱逐这家人;家属将挨家挨户道歉。你怎么看?
2019年7月8日晚7点半,在郑州市经开区远大理想城小区36号楼2单元,两个灭火器陆续从楼层高空掉落,险些砸中下楼准备散步的徐女士一家人,其中一个灭火器砸坏一辆电瓶车。
不少业主目睹了这恐怖的一幕,一层层排查灭火器,16层灭火器遗失。业主逐个询问16层住户,其中一家租户承认灭火器是其13岁的孩子扔下去的。
业主找到入驻小区的物业公司(河南永恒凯旋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协调此事,物业公司客服部人员给这家租户做工作,孩子家长答应书面道歉,说会好好教育孩子,并准备挨家挨户敲门道歉。
业主对道歉不满意,一致要求把这家租户驱逐。
物业公司介绍这家租户租期一年,7月1日刚签的租房合同,物业公司无权驱逐。物业公司已经粘贴禁止高空抛物的警示,并表示下午就会安装监控。
无独有偶,就在昨天(7月7日),郑州市中原区盛润美丽源小区5号楼1单元(临街,共32层)两个冰镇饮料瓶从天而将,将2号楼业主停在下面的宝马车后窗玻璃砸得稀碎。找不到肇事者,车主准备起诉全楼。
7月2日贵阳一个10岁男孩高空抛下灭火器,砸中一中年女子头部,抢救无效死亡。
高空抛物,是会死人的!高空抛物是违法的!
我国《侵权责任法》第85条: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它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87条补充说明住户有证据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比如不在现场证明),可以免于承担责任。未成年人高空抛物造成损害的,由其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
不仅要承担民事责任,还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故意高空抛物的,涉嫌故意伤害罪。造成他人重伤或死亡的,涉嫌过失致人重伤、过失致人死亡罪。
本次事件虽然没有人员伤亡,只砸坏一辆电瓶车,但业主心有余悸,一致要求这家人搬离,不接受道歉。心情完全可以理解。
但是,这家租户即使搬离了,就能保证新租户不会高空抛物了吗?
1、房主不能把房屋一租了事,要事先给准备入住的租户讲清楚各种注意事项,比如严禁高空抛物,生活垃圾必须分类投放到楼下垃圾桶等等,每位业主要增强安全意识;
2、家长要养成文明生活习惯,注重言传身教,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去教育、引导孩子。本事件中,孩子已经13岁了(不是不懂事的小孩子了),为什么会有如此怪异举动呢?让人不解;
3、请勿在阳台挡墙上摆放拖把、花盆、瓶瓶罐罐等杂物,以防止意外;
4、杜绝高空抛物作为创建文明小区的一项硬性指标。物业公司警示、预防高空抛物危害不到位的,属于物业管理职责缺位,需要承担一定的补偿责任。
本事件中业主群情激愤,先在业主群里讨论处理办法,并逐层排查,第一时间向物业公司反映问题。这种处理形式,有利于维护大家共同利益,是可以推广学习的。
但是,不接受道歉,要求驱逐租户,是否有点符合心理学中的“暂时群体无意识暴行”?如果这家人不是租户,而是小区的一家业主,那也要驱逐吗?都是小区住户,没必要分租户还是业主吧,重点是这家人如果真能书面道歉,并且挨家挨户敲门道歉(13岁的孩子应该陪同家长一起),那日后起码这家人高空抛物的可能性被排除了吧!群情激愤、群体无意识后,业主应该给孩子一个改过的机会,不能留下歧视租户的口实吧?
家庭教育很重要。
孩子为啥会往楼下扔东西,肯定身边有这样的人吧,没准就是父母。
不过还好发现了,不至于让整个单元的人一起背锅,这种人一家人都没救了,以后也会是一家子loser。
为什么部分国家一边驱逐俄罗斯外交官,另一边却向俄方道歉?
依据题目描述,3月28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接受俄罗斯媒体时说,许多国家明面上驱逐俄罗斯外交官,私下里向俄罗斯道歉。拉夫罗夫外长说这话什么意思?是虚构情节给俄罗斯长脸,真有其事具体描绘?为了弄清楚这个情况,我综合整理一下有关媒体的报道。
截止3月30日,因为英国双面间谍中毒而诱发的驱逐俄罗斯外交官狂潮,风起云涌。依据统计,有26个国家驱逐俄罗斯外交官150人。本次事件由英国发动(3月14日宣布驱逐23名俄罗斯外交官,呼吁欧盟和北约国家制裁。)直到3月22日美国总体宣布驱逐俄罗斯外交官60人,基本没有国家跟随英国步伐。同时特朗普总统亲自打电话给有关国家,欧盟等国家才行动起来,形成了26个国家集体驱逐俄罗斯外交官的事件。
从截止到3月29日的驱逐名单中来看,除了美国、英国、乌克兰,其他国家或者考虑驱逐的国家表态不超过4人,而相当一部分国家只驱逐了1-2名外交官,这对于一国领使馆编制来说九牛一毛,象征性意味浓厚。
法、德驱逐比较多达到4人,但是法国外长,德国外长同时打电话给拉夫罗夫,希望得到俄罗斯的理解。
为什么德国法国出尔反尔,马克龙想重塑法国雄风,默克尔则是为了给刚组起的内阁增光添彩,但两国在对俄能源进口和对英国脱欧的态度也都是及其谨慎。
东欧各国同俄仍有相当程度的能源与贸易需求,出于对北约防务需要,表态成分大于实际意义。
由此可见,拉夫罗夫外长的说法不是空穴来风,不是为了美化俄罗斯,而是真实写照。
特别是新西兰总理奥地利总理的表态很有意思。他们没有驱逐俄罗斯外交官,新西兰说,实在找不到驱逐的理由。奥地利总理说希望充当俄罗斯与西方的调停人。所以部分欧洲国家一面驱逐俄罗斯外交官,一面有道歉说明了他们的屈于外界压力不得不驱逐,私下里道歉就是求得俄罗斯的原谅与理解。
俄外长拉夫罗夫所言是忽悠还是确有其事,尚无从证实。但此番因斯克里帕尔案驱逐俄罗斯外交官的行为,是西方在既没有拿出实质证据,又拒绝俄方参与调查,联合国相关调查还未完毕情况下挑衅意味浓厚的政治行为。
按照正常逻辑来说,其他国家应在确凿证据提供和联合国调查结束后,再适时进行表态,在此以前保持中立态度。但西方国家直接否定的态度,使人难免对真实意图产生怀疑,在目前俄罗斯经济复苏、普京赢得大选、英国陷入脱欧泥潭、特朗普内政危机、马克龙一心重塑法国的大国影响,默克尔苦于新内阁毫无作为的情况下,因斯克里帕尔案掀起大规模对俄风波怎么看都像是为转移西方国内视线有意而为之。
当然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有美英这种迫切需求。从截止到3月29日的驱逐名单中来看,除了美国、英国、乌克兰,其他国家或者考虑驱逐的国家表态不超过4人,而相当一部分国家只驱逐了1-2名外交官,这对于一国领使馆编制来说九牛一毛,象征性意味浓厚。法、德尽管对英国表示支持,但无非是为了挽回欧洲团结的颜面,马克龙想重塑法国雄风,默克尔则是为了给刚组起的内阁增光添彩,但两国在对俄能源进口和对英国脱欧的态度也都是及其谨慎。而东欧各国同俄仍有相当程度的能源与贸易需求,出于对北约防务需要,表态成分大于实际意义。
先期表态的大多是北约成员国或潜在成员国,在目前以美英为首的前提下,两国的国家意志决定了北约的集团意志取向,任何在北约集团的成员都需要服从,也就间接服从于美英国家意志。当然也有凭借地缘优势逞能的,比如土耳其就明确表示不会加入对俄外交风波。或者外交老油条,比如斯洛伐克只进行了外交照会而已,而法、德在对英表态的同时还在给普京打电话。
所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称部分国家没有外交自主权屈从于政治压力也是不无道理的。小国自古就是大国博弈的牺牲品,人在屋檐下(北约、欧盟),不得不低头。那些既没有地缘优势,又没有外交手段,尤其是后加入北约的国家只得象征性的驱逐一两个无关紧要的外交职务来交差。如果真是事关国家利益的重大外交冲突,早就做出关闭领使馆这种举动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遭驱赶女子望道歉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遭驱赶女子望道歉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