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俄方就中导条约表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俄方就中导条约表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看待戈尔巴乔夫表态俄罗斯应保留《中导条约》?
由里根总统发起的星球大战计划,不仅拖垮了前苏联的经济,也最终导致了前苏联的解体。可以说,中导条约是时代的产物,是三十年前的美国外交政策的成果之一。戈尔巴乔夫虽然是亲身经历者,但早已被世界政治边缘化的他,恐怕现在说的话也只能用位卑言轻来形容了。更何况,世界上的大国格局早已是物是人非,他的什么言论也就毫无意义可言。
中导条约的未来走向,美俄双方早已经各自做好充分的物质和心理准备,至于欧洲的反应如何,亚太其他国家的反应如何,在当今国际政治强权当道,只以实力论英雄的时代,都是那么的无足轻重。
说句不夸张的话,戈尔巴乔夫的这番话,估计普京的秘书们没有一个敢把它当个事摆在需要总统阅示的文件当中去。
随风去吧,人老了,记性不好,就别勉为其难的发表什么意见了。
如何看待联大否决审议俄方维持《中导条约》提案?你认为谁投了反对票?
俄罗斯维持《中导条约》提案被联大否决,反对者只有美国。其一,美国想将中程导弹部署在俄罗斯家门口,以协迫俄罗斯搞军备竞赛,俄罗斯现国力衰弱,不想搞军备竞争,亦不想继续恶化与欧洲的关系。其二,中国不是《中导条约》的签约国,不会自废武功,使DF21、DF26航母克星无用武之地,更不会使二家条约变为三家条约。其三,欧洲绝对不想使《中导条约》作废,一旦废约,美国会协迫东欧国家部署导弹,以形成对俄罗斯的威懾!同样,俄罗斯的导弹能打爆欧洲,欧洲人怕啊。
这标志着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开始转变战略,从战略遏制向战略威慑过渡,俄罗斯希冀采取战略防御已是不争事实,美国一旦退出《中导条约》,后续势必尝试在欧亚部署更多的中程导弹,指向俄罗斯腹地,俄罗斯的战略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
针对俄罗斯维持《中导条约》的提案,美国及其盟友投反对票予以否决,除了美国之外,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印度、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美国的战略盟友或附庸国应该跟随投了反对票。
此次联大投票否决俄罗斯提案,显示自从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综合实力迅速衰落,羸弱的经济已无力维持与北约对抗的庞大军事开支,因而提议维持《中导条约》以期防御,而美国在俄罗斯实力大幅衰退之际,倘若继续遵守《中导条约》,与俄罗斯对等部署战略导弹显然不利于发挥优势,因而退出《中导条约》属于符合美国利益的策略,退出后美国方能有效采取攻势,通过战略部署升级措施逼迫俄罗斯扩大军事开支,进而加速俄罗斯被拖垮的进程。
这个结果可能出乎俄罗斯的预料,美俄首脑会晤前普京的筹码又少了一些。欧盟和北约成员国在当天表决中反对把俄方提案列入议程,同时要求其他国家弃权。这说明在北约的约束下,欧洲国家在安全问题上仍然依赖于美国;也说明了与前苏联相比,俄罗斯的战略威慑已经大不如前。
对于俄罗斯提案,否决和弃权的理由都不是很充分。美国和北约国家反对俄罗斯提案的理由是俄罗斯违约:俄罗斯开发并在2017年部署了SSC-8型陆基巡航导弹,对美国在欧洲的大部分设施形成威胁。而俄罗斯此前坚决否认,后来承认没有违反中导条约的射程限制。还有两个理由是:俄方提交草案日期晚于18日向本届联大提交草案的期限,以及这属于安理会讨论的议题。
美国退出中导条约的最大安全受损者是欧洲国家,法国和德国等主要国家都表示反对,可为什么它们还要否决俄罗斯的提案呢?一是被绑在了北约的战车上。这个表决结果再次说明了北约中美国才是老大,德国、法国等国心理和嘴上不愿意却还不得不跟着美国走。二是欧洲国家的安全仍高度依赖于美国。德国和法国提出的所谓欧洲防务独立短期内还很难实现,只能是北约防卫体系的补充,自己不能保卫安全只有抱团取暖。三是在克里米亚事件后欧洲国家对俄罗斯的防备心增强。俄罗斯在欧洲国家中已经没有信誉,相对于美国退约的危险,俄罗斯的威胁时迫在眉睫的,尤其是中欧的波兰、罗马尼亚之类的小国更是不遗余力地渲染俄罗斯威胁论。四是俄罗斯的战略威慑力已经不如前苏联。美国控制了全球92%以上的核武器,在没有《中导条约》前苏联的核力量比俄罗斯要强的多,欧洲国家面临的威胁比现在要大得多,可那又如何呢?此外,欧洲国家可能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借着美俄退出中导条约的威胁,加快自己的防务独立进程。
俄罗斯的提案被高票否决,计较哪个国家投了反对票已经不重要。只能说明一点:美国又想重演冷战的策略,希望借核军备竞赛拖垮俄罗斯,而欧洲国家也只能送上助攻。
联合国大会裁军和国际安全委员会本26日对俄罗斯提交的一份维持《中导条约》的决议草案是否应纳入讨论进行了表决,然而最终以55票反对、31票赞成、54票弃权的结果未能得到通过。投反对票的国家包括阿根廷、希腊、英国、德国、西班牙、加拿大、美国、乌克兰、法国等,这些国家基本都是美国的欧洲盟友或者准盟友。这些国家给出的一个普遍的理由是俄罗斯的这一提案已经明显超出联合国大会裁军和国际安全委员会的所规定议案提交的最后期限。支持者这提案的国家主要包括伊朗、白罗斯、俄罗斯、委内瑞拉、叙利亚、XX等国家,这些基本都是与俄罗斯有着较好关系的国家。从支持和反对的情况可以看出,关于这一提议的讨论有着明显的美俄政治角力的色彩。
(联大会场)
俄罗斯此时向联大提交《中导条约》提案确实违反了联大议事日程,但是也可以看出,美国宣布退出《中导条约》很明显是选择了一个比较恰当的时机。由于《中导条约》的存留不涉及直接的冲突和危机,所以还无法通过安理会层面进行讨论。俄罗斯向安理会提交这一提案的目的很显然就是为了试探一下国际舆论对于美国退约的反应,借此向美国施加舆论压力。
然而这个结果可能是俄罗斯没有想到的,其本以为普京在表决前一天在与意大利总理孔特会谈时向欧洲发出警告后,欧洲方面会考虑俄罗斯方面的安全关切,不会同意美国退约。因为中程导弹的进驻也就意味着俄罗斯导弹会优先瞄准并攻击那些同意美国进驻的国家。然而欧洲方面并未动容,所以俄罗斯外交部负责军控事务副司长安德烈·别洛索夫很疑惑的表示:“大部分投支持票的国家都是《中导条约》的狂热拥护,而大部分投反对票的事实上都是《中导条约》的支持者,我搞不懂他们现在的立场是什么!”
(安德烈·别洛索夫)
按照俄罗斯的人的逻辑当然很难理解欧洲人想法,双方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导致欧洲方面跟随美国反对俄罗斯提案的原因,可能并不是因为欧洲多国是美国盟友和小弟那么简单,问题的根源可能还是出在俄罗斯身上。2014年俄罗斯武装占领克里米亚,并且干预乌东地区局势,这已经从根本上破坏了欧洲的安全格局,其影响是相当坏。俄罗斯越是威胁要将导弹瞄准欧洲,他们可能就越会支持美国。他们已经被美俄对抗引发安全困境所绑架,相比现在准备用导弹威胁过他们的俄罗斯,他们毫无疑问会选择基于共同价值观念和共同安全利益的美国。
(意大利总理孔特与普京)
这不是说欧洲国家甘愿成为美国退出《中导条约》辩护,因为除了美国他们没有B计划可供选择。现实情况就摆在那里,欧洲的军事情报机构都清楚,俄罗斯的陆基中程导弹就部署在加里宁格勒,《中导条约》其实早已经名存实亡。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退约导致欧洲安全局势紧张与否,其实已无太大必要,现在破旧立新,正取将欧洲的安全局势从新稳固才是首要任务。联大是吐槽和吵架的地方,而不是解决问题的地方。在联大会议上讨论这个问题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美俄和相关国家展开直接安全对话才是唯一途径。
(以莫斯科为中心中程导弹的覆盖范围)
图片来自谷歌图片,感谢提供,欢迎大家批评、指正、留言、点赞、关注!
《中导条约》什么卵用的,只是美俄之间的相互试探态度的一个“工具”。
《中导条约》大致的内容是美俄双方相互削减和销毁近程导弹、中程导弹以及搭载常规或者核弹头的导弹。
当时双方签署的背景是缓解双方在欧洲地区的对抗,同时缓解两国紧张关系和结束军备竞赛。
中导条约表面上是俄罗斯和美国双方之间的票数的条约,但实际上是俄罗斯和北约集团签署的“和平条约”。
美国现在要退出《中导条约》,俄罗斯极力维持这个条约,但是在1994年的时候俄罗斯要退出这个条约,美国缺极力维持这个条约。
《中导条约》条约对谁有利,谁就会极力的维护,对谁不利,谁就会积极退出。当时俄罗斯要退出这个条约是因为根据双边协议俄罗斯要销毁导弹数量是美国的两倍,那个时候俄罗斯是吃亏的,所以要退出。
现在美国要退出是因为俄罗斯国力虚弱,无力进行军备竞赛,美国想通过军备竞赛来给俄罗斯施加压力,让俄罗斯对美国低头。
联大否决俄罗斯维持《中导条约》的提案的国家就是北约内部反俄国家,美国、英国、波兰肯定在内。美国一旦退出成功马上会在欧洲加强中短程导弹的部署,一方面让面临瓦解的北约集团再次“团结”,用这种方式切断北约集团内部和俄罗斯的继续保持亲密关系。另一方面把美俄之间博弈的主动权从俄罗斯手中夺回来。
退出《中导条约》目前对美国非常有利,一旦美国加强在欧洲的导弹部署,无论俄罗斯接招还是不接招俄罗斯都处于被动的状态。一旦俄罗斯对美国在欧洲加强中短程导弹部署做出回应,也增加针对欧洲的导弹部署,那么俄罗斯和欧洲一些国家的友好关系就要结束,也意味着俄罗斯和美国进行了一个新的军备竞赛,俄罗斯将会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
如果俄罗斯对美国在欧洲的军事部署不作出回应,那么以后在美俄之间的博弈中,话语权就不会那么强硬。美国就会用这种军事威胁来增加对俄罗斯的威慑力,从而在话语权上显的更强硬。俄罗斯人肯定会被憋出内伤来。
美国退出《中导条约》是一场针对俄罗斯的阳谋,在这个方面上是比较难破解的,俄罗斯以后在东欧地区以及中东地区的主导权将会被削弱。想破局只有在太平洋后者美国后院弄出点事来,但以俄罗斯目前的经济情况,很难支撑两线“作战”。中亚地区倒是个很好的突破点,关键看俄罗斯怎么用了。
条约都是用来打破的,不要相信所谓的契约精神,那些东西都是骗人的,契约都是靠实力维护的,没有实际什么鬼都是假的。契约这个东西对谁有利谁才会极力的维持,对谁不利,谁就会极力的撕毁。
如何看待俄方称若美退出《中导条约》,俄将采取措施确保自身安全?
美国出于什么都要美国优先的霸权野心,美总决定要退出《中导条约》,但俄国认为,你退我也退,也要发展中导,以硬对硬,俄国认为这样做是为了防御。这就造成了两核大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扩军备战,而军备竞赛的直接后果是形成战争策源地,给世界和平带来威胁。笔者强烈呼吁:美俄都不能退出《中导条约》,美俄应逐步把核弹削减到拥有几百枚的程度,再削减为零枚,实现世界无核化,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创造有利环境。哎!2战中,苏美能联合参与击败法西斯的伟大事业,为什么在和平时期,美国总要以俄为敌,还要干涉国内政呢?美国这样做也是注定会失败的,因为世界正义力量总会围困邪恶力量的。
在美国提出退出中导以来,俄罗斯明知中导条约对他自己牵制很大的情况,即不表明喜欢与否,一味示弱极力在不妥协的情况下留住美国,所有一切都是演给欧洲看的,亦即是想向欧洲表明,如果你们想继续执行中导条约,应该是向美国施压,中导条约的破裂与我俄罗斯没有关系,我也想继续保留中导条约的,在这一点上俄罗斯与欧洲有共同语言。美国即然退出,我就被动被打,一旦会开展自卫的,欧洲要恨就恨美国吧。
俄罗斯再次请求联合国保留《中导条约》能成功吗?
谢谢《老狼》之邀答题!
俄罗斯12月14日,向联合国请求保留《中导条约》;15日俄防长发函与美防长。看来特朗普退群已经很多了,俄罗斯都是很不在意,可美国务卿蓬佩奥给俄的时间是60天,俄方不答应美国的条件,就立刻退出美苏1987年两国首脑签署的《美苏消除两国中导和中短程导弹条约》。
美国政府10月20日,以俄罗斯4年来违犯《中导条约》为由退出条约。这给全球安全蒙上阴影。
《中导条约》是美苏冷战结束的标志,是军备竟赛的休止符,是全球安全的保障。对世界和平是有巨大贡献的条约。条约签订后,两国共销毁了2692枚中短程陆际导弹。对美苏周边地区的安全作用重大。
那么美国为什么要退出《中导条约》?联合国能否在保留条约方面发挥作用呢?
《中导条约》签订的主因,苏联在东欧,美国在西欧布署中短程陆基导弹。双方抢夺对欧洲的主导权而进行互相威胁。为了退“烧”,也是两国都有些精疲力尽,才对500-1000公里短程,1000-5000公里中程陆际发射导弹进行不生产和销毁的条约。
马克龙甩开美国保护欧盟,组建欧洲军;欧盟内部有几个国家倒向俄罗斯,这让美国很没面子,触及到了美国在欧洲的利益。因而,美国寻个借口退出中导,开发中短程导弹,为北约欧洲国家布署中短程导弹解套。也有限制第三国生产中短程导弹的考量。美国退群,以进为退。美苏的《中导条约》撕毁后,结着从新谈判,加入新内容,从新签属美俄《中导条约》才是目的。美国退出《中导条约》,有自己的战略目标决定之。联合国出面让美国继续留在条约内,那是痴心妄想。联合国能奈何美国如何呢?
这是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博弈,目前存在的变数很多!
如果俄罗斯没有成功,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新的条约仍然会出现!
美国对俄罗斯的打压,到什么程度,是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决定的!不是美国单方面能够主宰的!
他们两个国家的博弈,仍然不能超越底线的!在口水战中,时间是漫长的,翻脸决裂是不可能的!
联合国制止不了美国退出《中导条约》,俄罗斯的请求不会成功。
明知不会成功,普京为何还要一再请求?而且,俄国防部长绍伊古还主动向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喊话,要求通过谈判保留《中导条约》。
这就是玩政治,普京要踩住特朗普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显示俄罗斯对世界安全的负责。同时揭露“政治素人”特朗普和“战争贩子”博尔顿之流对世界和平的熟视无睹,让美国二战后积累的国际信誉继续消失下去。
美国发展陆基中导,是要补齐它的武器转备短板,不允许任何国家对它具有压倒优势。例如,美国关岛若遭到地—地导弹攻击,它却无法用同种方式还手,这还了得,美国年7000亿军费白花了!
美国为了达到此目的,必须退出《中导条约》解除国际法障碍。按美国一贯做法,责任要由别人承担。这就是美国斥责俄罗斯违反中导条约,说美国要被迫退出的原因。
美国说俄罗斯部署了射程达到480公里的伊斯坎德尔陆基导弹。虽然射程没有突破条约限制的500公里,但美国坚持认为,那是欺骗,它违反了条约,这些导弹必须在60天内、由美国监督销毁。
俄罗斯当然不会接受美国的栽赃,很不会理睬美国的无理要求。俄罗斯还揭露,美国早已着手制造中程导弹,却在拿俄罗斯说事忽悠世界。
俄罗斯不会惧怕美国退出《中导条约》,也不会接受美国把“退出中导条约”的屎盆子扣在俄罗斯头上,更不能接受美国还借此渲染俄罗斯对世界无中生有的威胁。为此,俄罗斯把此事捅到联合国,就是要揭露特朗普的横蛮霸道和无耻,以正视听。
感谢好友邀请。
俄罗斯已经深陷被动,而美国却稳坐钓鱼台。
真是讽刺。在美国宣布要退出《中导条约》后,很多国家都纷纷发表意见反对,担心会在全球引发核军备竞赛,威胁地球安全。但在真正要采取措施阻止美国时,却一个个的不是投反对票就是弃权票。
俄罗斯孤立无援,它已经不能指望联合国了,只能靠自己应对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后的结果。此前俄罗斯已经明确表示,如果美国正式退出条约,那俄罗斯将会采取包括军事措施在内的行动进行回应。
真正成了,雪原血战的孤熊!
如果美国毁约《中导条约》,那美国将在欧洲重新部署中程弹道导弹。这类导弹的射程将让俄罗斯很被动,俄罗斯只有开发此类导弹及部署更多的反导系统,才能反制美国北约。然而,俄罗斯的经济实力已是捉襟见肘,无力再承担此笔巨大军费支出。
退出中导,美国的核导部署可以进入乌克兰,可以用这类导弹打到俄罗斯本土,甚至可以打莫斯科。可以部署到日韩,同时威胁到美国的心目中的两大敌人。
如今不是有个亚欧第一贱上赶着要划块国土给建美军基地,好进攻曾经多少年的好兄弟吗?
多方便多爽快的东风!
简单来说,美俄双方还是冷战中的博弈思维。倾尽浑身解数,端看对方谁先输尽手中底牌。
美国若退出条约,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美俄双方多年来维护的国际关系将会毁于一旦,更可能导致新一轮的军备竞赛。
中导条约是世界安全基石之一,退出条约世界将出现新的军备竞赛,投入发展贸易的资金将减少,欧洲也会非常不安。最大收益者就是靠卖武器收保护费的美国
在美国毁约《中导条约》的面前,俄罗斯尽管可以放硬话,但现实是始终处于劣势,深陷被动!它竭尽全力试图挽救这份《中导条约》,摆脱困境,然而却屡屡碰壁。
联合国大会上一次是55票反对、31票赞成、54票弃权,相信这一次的结果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届时就看俄罗斯给出的价位合不合美国的心意了。
当然无辜背了黑锅的联合国也有话说:开什么玩笑?!当初你们两家签的条约,签约时就没经过联合国,现在毁约关联合国毛事???
最近俄罗斯方面向联合国请求要保留《中导条约》,那么俄罗斯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会如愿吗?
首先,俄罗斯之所以要这样做也是希望打一场舆论战,并且让自己占据一个道德制高点。因为我们都知道《中导条约》对于世界的一个和平以及稳定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也可以通过这点来衬托出自己的伟大和美国的狂妄自大。所以这也是向美国施加一定的舆论压力,希望借此让美国重返《中导条约》。
不过《中导条约》能否保留关键还是要看美国,因为美国如果还是确定要继续退出的话,《中导条约》毫无疑问是有名无实。但是我觉得俄罗斯这样做并不会如愿,因为特朗普一直以来就不会太过在意国际舆论的看法。
总的来说,这只是美国和俄罗斯之间一个小小的博弈,但我觉得美国并不会重返《中导条约》。
我一直专注于体育以及国际政治的问答。觉得写得好的话就动动手指点赞或关注我的头条号吧,你们的点赞与转发都是我写作最大的动力。😊
中导条约谈判破裂,美轰炸机模拟对俄轰炸,全球关注俄方如何应对?
美国在2019年3月份进行了B-52H战略轰炸机的欧洲部署任务。总共有6架B-52H战略轰炸机飞抵英国费尔福德空军基地开始了这次欧洲部署行动,最近的一次B-52H战略轰炸机的欧洲部署行动是在2017年7月份。美国最近实施了针对俄罗斯的战略威慑巡航行动,其中最为猛烈的一次就是连续出动三批次的战略轰炸机,针对俄罗斯三个不同的地点进行战略威慑巡航,其中包括波罗的海和巴伦支海,还有远东地区也是其威慑巡航的一个范围。
美国空军总共装备有三款战略轰炸机,B-52H就是其中一款最为古老的型号,另外还有B-1B和B-2A两款战略轰炸机。与之对应的俄罗斯空军拥有两款战略轰炸机,分别是图-95和图-160战略轰炸机,美俄双方都使用战略轰炸机针对对方进行战略威慑巡航行动。
在今年,俄罗斯曾经使用图-160战略轰炸机,进行了针对美国北美防空识别圈的战略威慑巡航,在这次行动中,俄罗斯还出动了空中加油机进行伴随加油,而美国则出动了F-22A战斗机进行了监视和驱离动作。
这次美国出动战略轰炸机对俄罗斯进行威慑巡航,使其欧洲部署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正常情况下,美国也会实施对俄罗斯的战略威慑巡航,不过实施的方向就不一样。美国空军在欧洲部B-52H战略轰炸机,就是为了实施在俄罗斯西部地区的威慑巡航任务。
面对美国空军B-52H战略轰炸机的威慑巡航,俄罗斯空军出动了大批的战斗机进行了监视和驱离动作。这个其实是美国俄罗斯交锋的一个常态在,2018年俄罗斯周边总共出现了3000多架次的外国军机,其中大部分就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的军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俄方就中导条约表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俄方就中导条约表态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