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美俄元首将会晤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美俄元首将会晤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特朗普和普京可能会在近期正式会面,美俄关系要迎来破冰吗?你怎么看?
特朗普近日表示,可能与普京会晤。那么特朗普和普京会面可能会让美俄关系破冰吗? 说破冰什么的都想多了是,普特会也就是俄美关系能缓和点,不至于这么紧张。 再说就是这俩人会面了能咋地?当年赫鲁晓夫还访问美国了,回国了不是该核弹造核弹,该造导弹造导弹的也没见冷战结束啊?
美俄关系能否迎来破冰,我认为只要美俄双方有此诉求,这种情况是有可能的。
先看看美国,特朗谱主张的是美国利益优先,所以美国的世界外交政策有所收缩,更多的关注是国内经济发展,为了减少一些全球性事物开支,就必须尽量平缓一些热点地区纷争,这其中就势必包括在一些国际事物上与俄罗斯的一些交量与争斗,努力把美俄长期的剑拔弩张的态势慢慢予以平和。加上特朗普上台不久,与俄罗斯并没有什么历史上的积怨,与普京也因没有一种不同于上届美国总统所持的固有成见,为日后的会晤谈判创造了一种良好基础。
至于普京,我相信发自内心的愿与美国改善关系的愿望更迫切些,由于俄罗斯国内经济发展的困局,根本无法维持长久地海外势力扩张,不仅无法兑现还俄罗斯人民一个强大的俄罗斯的承诺,而且只会让民生曰益凋蔽,不满情绪日益滋生,所以只要特朗普总统在缓和美俄关系方面有所表示,普京总统就没有理由予以拒绝,一定会积报应和。当然,世界局势不确定性因素太多,未来何如,谁也难以确保。
以特朗普以往的所作所为来看,破冰好像不大可能。川普兄和盟友的关系都搞不好,更别指望和俄罗斯能成为好朋友。在美国和西方眼里在重大利益面前和别的国家签订的那些合约就是废纸一张,那帮人马不守信用和吃饭喝水一样简单!所以不要指望美国极其他们的一票盟友…
见面可以,破冰难。解读问题需要从俄罗斯——普京——特朗——美国建制派,这四者利益关系中,找出各方利益有多少契合之处,才能判断美俄系发展的前景专向。
在国际政治中,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被国际战略家们极端重视的的外交、外贸、军事等各种友好与交恶、结盟与竖敌无一不是为利益服务。也是国际政治搏弈中的焦点。不能否认特朗普与普京之的相互欣赏的个人好恶关系,但这样的关系也必须服从各自本身及其所代表的群体利益。离开了利益,一切免谈。
具体到这次可能的正式会面,普京带领下的俄罗斯似乎成了美国与其欧盟日本竞相拉拢的香饽饽,究其根源还是利益,欧日需要俄罗斯的能源,市场、以及在对抗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的贸易战中,需要俄罗斯能源及市场的依靠,这当然对俄罗斯也是重大利好,普京没有拒绝的理由,当然是为了利益。特朗总统除双方相互欣赏的神交之外,在其对世界发动的这场贸易战中,俄罗斯能够站在美国的立场上,切断其于美国对手的能源等经贸联系(至少保证俄罗斯别在美国背后插一刀),以釜底抽薪的方式打掉其对手与美国对抗的底气支撑。那么做为回报,特朗普可以拿出什么令普京满意的交换筹码呢?这就涉及到了问题的关键。
做为总统,特朗普有权解除包括自己和奥巴马政府作出对俄罗斯所有的制裁决定,这一点由于美国与欧盟贸易战使欧盟不再顾及老盟主意志,为了自己的利益早已开始自行解除裁俄罗斯的贸易政策,特朗普这个决定的实际意义远小于形式,对俄罗斯的利益没有多少实际帮助,所以这个筹码份量显然不够。
那么特朗普政府还能拿出什么让俄罗斯满意的筹码呢?在乌克兰、格鲁吉亚问题上做出大的妥协?在这两处关乎俄罗斯战略安全的核心利益上停止美国挑动与威胁吗?这一方面由于美俄在此处可投入力量的此消彼长,而早就不再能根本威胁俄罗斯安全而失去原有的份量,而且特朗普还会受到其身后美国建制派的反对而无法落实。这一点普京心中有数,他不会为此而放弃欧盟这边的既得利益。
那么,特朗普还有最后一块大蛋糕——叙利亚和中东,这个筹码份量够重,但显然这也是美国的核心利益所在,特朗普虽然行事“癫狂”,但他没疯!他绝不会把中东和以色列交给俄罗斯。所以特朗普政府其实只剩与俄罗斯拉近一些外在形式上的外交关系,但这又涉及到另一个实力强大的利益相关方——美国建制派的利益。在美国实力庞大的军工复合体、国会、政府及军方甚至主流媒体的利益来源中,俄罗斯这个敌人是不可或缺的,他们必须得有俄罗斯这个“强大的敌人”,这是他们维持庞大军备采购,维持庞大军费开资,从中赚取利益最大化:必须的借口理由,所以,俄罗斯不可以成为朋友,只能是敌人!事实上世界上只要具备俄罗斯这种体量以上的国家,都必须是美国的敌人,美国政策历来如此。
所以,如果这次双普会得以实现,可能会带来美俄关系的暂时破冰,但不能保证在未来还远的时间内重新结冻,至于大开化到春暖花开,这种机率徽乎其微!
可以预料特朗普与普京的会面容易,要想缓和俄美关系恐易之事,冰冻三尺,岂非一日之寒,近年来俄美关系几平降至冰点,难道是特朗普想通了,看上了俄罗斯对他有利可图吗?不是,绝对不是,近几天来美国特朗普向世界多国掀起贸易战的高潮,西方国家英,法,德,意,日等国抱团反制特朗普的贸易战,特朗普几乎成了这个世界的孤家寨寡人,唯恐搞乱世界贸易秩序的特朗普是一个五心不定,反脸比翻书还要快,但普京是一位成熟老练的政冶家,致于特朗普套路,普京会胸有成足灵活应对,各自为着本国利益而去,当面说得很如意,过不了三个初一和十五,就会反悔,这是特朗普的习惯和一贯手法,俗话说,好吃的人参果,哪有猪八戒的,不信,大家试目以待!
为什么特朗普与普京7月16日的美俄领导人会晤选择在芬兰举行?
芬兰与美俄关系都比较密切,外交中立,双方都容易接受
实际上,这不是双方第一次会晤,普京和特朗普之间的“双普会”,第一次是去年7月在德国汉堡举行的G20峰会进行的,双方举行了2个小时的单独会谈。但是这次“虚假的兄弟情义干杯”之后,双方关系却急转直下,仅一个月不到工夫,美国就加强对俄罗斯的制裁、驱逐俄罗斯外交机构。再后面就是英国双面间谍中毒案、叙利亚化学武器问题等一系列外交冲突,可以说是这次会见给双方都留下非常负面的印象。为虚假的友好情义干杯
上次是因为G20峰会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也可以理解为例行性会晤,而今年G20峰会是要到年底的11月30日放在阿根廷举行。所以现在要进行峰会,交换国际问题意见,协调利益矛盾,就只能进行针对性的外交峰会,这方面会见场地安排就要讲究了。
国际惯例上,在谁的地盘上进行和谈,就差不多被认为对方低头认怂,举办地最好是个酱油国,不会对双方施加影响,如果是个第三方大国的话,就容易被认为大家都听这个大国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举行的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
实际上早在1942年,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就向丘吉尔、斯大林和常凯申发出邀请,到美国纽约就战争局势和战后安排进行会谈。虽然大家都接受美国的军事援助,但是其他人都表示拒绝,没空。罗斯福在接连邀请三次后明白这样行不通,最后提议放在埃及开罗。一方面开罗那地方距离各方位置都比较近,谁跑的距离都差不多,没有特意见谁的意思,另一方面埃及当时是属于英国的保护国,给足英国面子,北非又是美英盟军一起打下来的,美国人也过得去,所以丘吉尔就接受了。
不过由于苏联当时由于跟日本签了互不侵犯条约,所以不方便到开罗与常凯申一起出现,所以斯大林同意在伊朗德黑兰举行单独会晤,因为当时伊朗是英国的控制范围,苏联又在伊朗北部有驻军,各方都可以接受。
作为外交历史的重要典范,这些国际会议可以看出举行外交峰会的一些原则,这也是为什么朝美峰会要放在新加坡举行。同理,芬兰这个国家,国力较弱,属于的对双方无害的酱油国。外交中立,双方都可以接受。
历史上,芬兰曾被沙俄统治,但是沙俄帝国是从瑞典手里夺取了芬兰,而且对芬兰的统治非常自由,给予芬兰极大的自治权,芬兰不仅宗教、语言、教育完全独立,甚至还拥有自己的宪法、货币和关税自主权,芬兰对于沙俄的敌视并不强烈。
沙皇俄国瓦解之后,芬兰获得独立,虽然芬兰与苏联在1939年的苏芬冬季战争中大打出手,但是芬兰非常聪明的,在苏德战争中,有限的与德国合作,特别是列宁格勒战役期间,没有围死列宁格勒的补给线,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的做法,为双方后续和解留下前提。当然弱小芬兰能在北极熊的熊掌下坚持独立,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自己能打,不管是1939年苏芬冬季战争还是1944年卡累利阿地峡战役期间,虽然芬兰最终寡不敌众,但是都给苏军造成自身几倍的伤亡。图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狙击手,苏芬战争期间击毙542人的芬兰“白色死神”西蒙·海耶
二战后,芬兰以不与苏联对抗,不加入北约的条件,获得苏联承认的中立地位。冷战期间,芬兰的军事装备都甚至一半采购西式装备,一半采购苏式装备,执行非常严格的中立政策。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整体势弱,虽然芬兰加强了与北约的军事合作,但也始终不谋求加入北约,可以说是芬兰的政策非常聪明,也让俄罗斯非常满意。芬兰空军装备的米格-21比斯型战斗机
所以两者音速综合来讲,芬兰是最容易被俄美双方接受的国家,国力较弱,典型的酱油国家,不会影响双方会晤。同时整体政治和文化上属于西方国家,但不反俄,奉行严格的中立立场。
对我来说,看到这条新闻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70年代美国和苏联签署的赫尔辛基协定。在美俄冷战进入到最高峰的时候,赫尔辛基会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舞台,美苏可以充分谈判什么是可以协调的,什么是不可协调的。
当时,双方谈判的主要是一些处理双边关系的基本原则,一些形而上而又总括性的内容,包括对主权的尊重,对民族自决的尊重,对苏联在东欧势力的尊重等,都是一些重要的战略性问题。也就在此之后,我们看到美苏围绕核武器和中导的谈判开始进行。实际上,美苏关系在经过紧绷之后,在赫尔辛基之后进入了协调和谈判的节奏。美俄这次选在赫尔辛基,恐怕也有对这一段历史的记忆。而美国核态势评估报告的出台,也使得美俄的战略竞争再次浮上水面。美俄有必要就这一战略问题展开探讨。
但也有人对赫尔辛基的评价呈比较负面的态度,它给了美国干预东欧更大的抓手和可能性,直接导致了后来东欧剧变的发生。而从现在俄罗斯的能力来看,和当时的苏联有很大的差距,美国不会主动做出过多的让步。而普京恐怕也保持一定的谨慎,试探特朗普“想要什么”,并竭力保持自己的核优势。毕竟,这是目前的俄罗斯与美国叫板的最大筹码。
美俄虽然有摩擦,但是两国仍是正常的外交关系,特普二人的会面为何选择在赫尔辛基?
特朗普早就被克格勃俘获了。他是普京放在美国的卧底,特朗普谁的话都不听,就是见了普京就像老鼠🐁见了猫🐱,乖乖的,为什么?你懂的。现在是普京一个人领导着两个国家,一个是俄罗斯,另一个是美国。特朗普是替普京管理美国而已。
创建于2018.7.19编辑
最近半年来,美俄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急转直下,尤其是美国2月公布《核态势评估报告》和普京3月的国情咨文显示两国的核政策均有明显松动迹象,可谓是剑拔弩张,让人感到新冷战的气息。所以,这次会晤对于美俄两国来说无论是实质意义还是象征意义都很重大,其不仅仅是两国关系的问题,更关系到世界和平。关于美俄首脑会谈为何选择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行,我在之前的问答和文章中提到过。
(普京与特朗普)
首先,芬兰这个国家并不是北约国家,在冷战时期就被视为苏联和北约的缓冲地带,算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中立国。在这个即跟俄罗斯有临近,又属于西方的国家举行美俄首脑峰会再适合不过了。
(赫尔辛基)
其次,美国与前苏联/俄罗斯在赫尔辛基举行首脑峰会并不是第一次,在1990年美国总统老布什与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以及1997年美国总统克林顿与俄总统叶利钦,都曾在此地举行两国首脑峰会。这是一个有美俄会晤传统的地方,而且解决的都是棘手问题。前者讨论的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者是俄罗斯经济危机和车臣问题。
(赫尔辛基 两次峰会)
最后,行程上方便,特朗普本月11日-12日是北约峰会,而13日-15日刚好访问英国,顺便去苏格兰打高尔夫球享受周末假期。16日正好世界杯结束,普京忙完后,两人在一个行程都不远的赫尔辛基举行首脑峰会。
(特朗普,梅,普京)
结语
关于这次峰会美国国内有很多人并不看好,甚至媒体和舆论都在唱衰,民主党和共和党反特朗普势力甚至呼吁取消峰会。“沉寂”了一段时间的“通俄门”调查小组又开始有了大的动作,起诉了12名俄罗斯情报部门的官员。从这也可以看出美国国内“反俄情绪”的根深蒂固,并且利用这次“美俄首脑会晤”向特朗普施压,考验他的“政治正确”,逼迫他对俄采取强硬立场。特朗普之所以一直声称自己的对俄政策绝对强硬意在为自己所谓的“通俄嫌疑”进行辩解,因为阴谋论在新闻自由的美国确实有市场,他不得不防。
本文图片来自谷歌图片来自谷歌,感谢提供,,欢迎大家批评指正留言点赞!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美俄元首将会晤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美俄元首将会晤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