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载人登月新突破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中国载人登月新突破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载人登月成功几率大不大?
中国载人登月成功几率是很大的。比如中国的登月飞船已经着陆月亮,只不过是载人还没尝试过,但中国的宇宙飞船已经发射过很多次,载人航天也进行过好多次,有了一往载人航天的基础,再加上登月飞船到达过月亮,相信中国的载人登月一定会成功的。
我国什么时候才能载人登月?
预计2030年前后载人登月。
据龙乐豪院士介绍,新一代载人火箭的箭体直径与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相当,其“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可以达到大概70吨,地月转移轨道的能力,也即地球到月球的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大约是27吨,这样可能分两次发射,将(实现)三个中国人在2030年以前登上月球”。
应该在2030年以前把三名中国航天员送上月球。
2022年11月在海口举行的2022年中国航天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总师顾问龙乐豪透露,我国用于载人登月的新一代载人火箭将于2030年前完成研制,重型运载火箭研制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中国载人登月用什么火箭?
1、长征一号系列
长征一号系列运载火箭拥有“长征一号”、“长征一号乙”、“长征一号丙”“长征一号丁”,主要用于近地轨道小型有效载荷。
2、长征二号系列
长征二号系列运载火箭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运载火箭家族,拥有“长征二号”、“长征二号丙”系列、“长征二号丁”、“长征二号E(长二捆)”、“长征二号F”等型号
3、长征三号系列
长征三号系列运载火箭拥有“长征三号”、“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长征三号丙”等型号,主要承担高轨道的发射任务
4、长征四号系列
长征四号系列运载火箭最早可追溯到上海航天局的“风暴一号”火箭,拥有“长征四号甲”、“长征四号乙”、“长征四号丙”等型号,主要承担太阳同步轨道的发射任务。
5、长征五号系列
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又称“大火箭”“冰箭”“胖五”,是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新一代大型低温液体运载火箭。其芯级使用液氧/液氢推进剂,助推器使用液氧/煤油推进剂。该系列火箭拥有“长征五号”、“长征五号乙”两种型号,主要承担大质量载荷、空间站建设和深空探测等发射任务。
中国已实现了载人登月,未来能够把宇航员送入更遥远的火星吗?
看到这个提问,我懵了,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实现载人登月呀。目前只有美国一个国家成功进行了载人登月,还是四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我们国家虽然航天技术进展很快,但还没有进行载人登月的活动。
至于说未来把航天员送到更为遥远的火星,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这是肯定会实现的,但现在还不行。除非更高效的火箭研发成功,或者人体休眠获得重大突破。
月球距离我们有38万公里,听起来很远,但在宇宙尺度上这点距离很近。当初美国探月,只用了三天多就从地球到达了环绕月球的轨道。如果愿意,依靠现有技术,人类可以在一天之内到达月球。对于载人航行,这段时间是可以接受的。毕竟在一个狭小空间待个三五天,经过专业训练还是可以承受的。
但火星距离我们有多远呢?两者相聚最近的时候,也就是火星、地球、太阳呈一条直线时,距离也有5500万千米以上,最远时,也就是火星、太阳、地球呈一条直线时,可以达到4亿千米以上!更何况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变化。地球到火星并不是一条标准的直线,而是曲线。所以,目前的探测器最少要走七个月的时间。在一个密闭空间呆七个月,想想都难受。
可能有读者会说,那我们把飞船速度做的更快,或者飞船做的更大一些,不就可以了吗?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目前我们所使用的化学燃料火箭是有它的局限的,速度提升到一定程度,想要再提升就很难了。除非采用更高级的推动方式。比如霍尔推进器、核反应器,甚至科幻小说中的曲率引擎。但是很抱歉,至少在目前看来,这些技术距离实用还有段距离。
至于单纯把飞船做得更大一些,这就需要大推力火箭了。但火箭推力增加并不是简单地放大,而是涉及了很多专业的问题。总之,大火箭的制作是很难的,而且推动一个可以让人在内部长期生活的航天器飞行七个月,需要的能源是巨大的,发射成本也是巨大的。
那就没办法了吗?其实也不是。有一种方法,那就是通过多次火箭发射将航天器所需的模块发射到太空中,再组装成一个大型航天器,依赖这个大型航天器去执行载人登陆火星任务,或者先把补给、生命维持装置、返回装置先行发射到火星,以减轻载人登陆火星所需的载荷。
火星是一个神秘但又很有价值的星球。和其他星球相比,火星与地球有太多的相似之处。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都积极参与探测火星。依赖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我们的天问一号一次性实现火星的绕落巡,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我设想将来登陆火星最有可能的操作是:前期发射多个探测器对火星进行详细了解,然后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通过多次发射模块和机器人,建造一个火星基地并储备好基地运行所需物资和人员返回设施,最后才是载人登陆。当然,不排除有人单纯想买张单程票前往火星,不回来了,但人员返回的设施仍然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中国载人登月是哪一年成功的?
中国尚未开展载人登月活动。
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
2020年11月24日,中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至此,第一防段无人月球探测计划基本完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载人登月新突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载人登月新突破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