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俄总理提前回莫斯科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俄总理提前回莫斯科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看待俄格战争十周年之际,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表示愿意与格鲁吉亚恢复外交关系?
10年前俄罗斯对格鲁吉亚进行了5日战争。2008年某一天格鲁吉亚对南奥塞梯使用“冰雹”火箭炮。俄罗斯以保护俄罗斯公民和俄罗斯族为由对格鲁吉亚军事打击。
最终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宣布独立。随即格鲁吉亚宣布与俄罗斯断交。俄格战争实质是俄罗斯反抗美国不断战略挤压的表现。苏联解体,美国不但没有兑现对俄罗斯承诺,反而一步步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
先是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后在波兰部署反导系统,把枪架下俄罗斯前院,炮口对准俄罗斯胸膛。素有“反俄”格鲁吉亚成为美国颜色革命的先锋。上台之后的“极右”政权,准备在俄罗斯南部高加索地区为美国做先锋,给俄罗斯“开膛破腹”。
最令俄罗斯不安的是,格鲁吉亚走廊离车臣共和国接壤。一旦格鲁吉亚加入北约,西方军队就可以明目张胆的威胁俄罗斯腹地。进一步肢解俄罗斯不再是说说而已。
10年后,格鲁吉亚政坛又有人提出加入北约。前不久北约峰会作出表态,北约答应接受格鲁吉亚加入北约。但是没有时间,没有具体说明。
随后普京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加入北约不具建设性。苏联红军从东德撤退时,北约答应不东扩。
这是普京第一次做这种表态,按照其做事风格。既然你们不遵守约定,那么后果自己想。
在格鲁吉亚国内也有不同声音,有人最近就格鲁吉亚加入北约说到,格鲁吉亚不要做地缘政治的棋子。俄格战争之后,部分格鲁吉亚人也得到反思。跟美国当炮灰的下场未必有好下场。因为俄罗斯就在边上。
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最近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毫无疑问会导致冲突,因为对我们来说,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是与我们建立了友好关系的独立国家,我们在这些国家也驻有军事基地。按我们的理解,如果另一个国家将它们视为自己的领土,这将引起非常严重的后果。因为我们的目标是将格军赶出茨欣瓦利,整顿秩序,防止暴力进一步升级。我们并非想要摧毁格鲁吉亚或者严惩(时任格鲁吉亚总统米哈伊尔)萨卡什维利。不仅格鲁吉亚、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的局势得以稳定,俄罗斯与欧盟和其他国家的关系也相对安宁”
按照北约加入标准,不能有军事冲突的国家加入北约。曾担任俄副总理职务10年的谢尔盖·伊万诺夫在接受《生意人报》采访时表示,2008年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康多莉扎·赖斯后来承认,格鲁吉亚前总统米哈伊尔·萨卡什维利在南奥塞梯冲突期间“脱了缰绳”。
但同时俄罗斯也在积极拉拢格鲁吉亚,与之发展外交关系。以防被部分政客完全带进西方阵营。
这个问题的描述不够全面,梅德韦杰夫在接受《生意人报》采访时还表示,格鲁吉亚不应加入北约,否则将面临严重后果。在发出战争威胁后,又为当年的军事行动作了辩解,解释说俄罗斯军队之所以在离第比利斯十公里处停了下来,就是“为了防止暴力进一步升级。不仅格鲁吉亚、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的局势得以稳定,俄罗斯与欧盟和其他国家的关系也相对安宁”。最后才提出了与格鲁吉亚恢复外交关系的建议。和美国一样,对不听话的小国也是又拉又打。
俄罗斯和格鲁吉亚存在国家根本利益的冲突,目前没有恢复外交关系的条件
俄罗斯如果想和格鲁吉亚恢复外交关系,有两个障碍跨不过去:一是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问题。俄罗斯不仅在十年前通过战争让格鲁吉亚领土分裂,而且拉了一群小弟(比如叙利亚)承认这是两个“独立”的国家,俄罗斯不可能承认这两个“国家”是格鲁吉亚的一部分。在领土问题上,任何一个格鲁吉亚领导人都无法让步。能不能收回来是一回事,如果公开放弃了这块领土那就意味着政府垮台。两国恢复外交关系,这个问题如何解决?连“搁置争议”都很困难。二是格鲁吉亚加入北约的问题。正是十年前的那场战争,让格鲁吉亚有了强烈的离心倾向,不得不说北约成员国的身份对于俄罗斯周边的小国是有很大吸引力的,因为能够给予安全感。这涉及到格鲁吉亚的国家战略方向问题,而又和俄罗斯的根本利益冲突。在俄罗斯大选前,美国的军舰开到格鲁吉亚港口,要“展现一下保护盟友的决心”;在俄格战争十周年之际,俄罗斯总理又发出了新的战争威胁,这样的环境下,两个国家怎么可能恢复正常的外交关系呢?
在和俄罗斯的冲突中,格鲁吉亚不自量力和“挟洋自重”的作派无疑是吃了大亏的,国家分裂、政府垮台;可是俄罗斯也付出了相应的代价:独联体的名存实亡,周边小国的离心倾向和日益严峻的地缘政治环境。虽然俄罗斯可以通过蛮力压服格鲁吉亚这样的小国,但失去的是一个国家的民心。为什么成为敌人,难道俄罗斯和格鲁吉亚不都应该反思一下吗?
俄格战争十周年,有什么值得纪念?那不过是在旧有的伤疤上,再撒上一把盐。
我相信十年时间总够两国深入思考,地理上的邻居不可选择,内心的和平需要坦诚相见,任何外部势力的承诺,在残酷的现实面前都会烟消云散。
不挑衅就不会有伤害,不结盟也会有安全。真结盟了未必没有风险,等战争降临了才发现自己处在第一线,而盟友们离着自己很远。
希望格鲁吉亚的'政客们,在北约和俄罗斯'之间选择中立,在和平与战争之间选择安全。
8月8日,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
十年前,格鲁吉亚总统米哈伊尔.萨卡什维利在当天下达了向南奥塞梯展开军事行动的命令,随后打响了这场战争。在交战中,格鲁吉亚一度夺取了整个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
但在随后,时任俄罗斯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命令俄军对格鲁吉亚展开反击,最终,格鲁吉亚大败亏输,俄罗斯取得了这场五日战争的胜利。
(2008年参战的俄军)
如今,十年已过,当年的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如今还在政坛,以总理之职继续领导俄罗斯。而交战的另一方,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则早已成为“无国籍”人士,在欧洲大陆避难。
在8月7日,梅德韦杰夫接受了俄罗斯《生意人报》的专访。他表示,这场战争的罪魁祸首是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他指责萨卡什维利的军队进行了不人道的犯罪活动,并攻击茨欣瓦利的俄罗斯维和部队。
因为正是萨卡什维利打响了这场站在的第一枪。
(俄军装甲部队进入茨欣瓦利)
在采访中,梅德韦杰夫表示,2008年的俄格战争并不是俄军希望推翻格鲁吉亚政府,也并非是想要“绞死萨卡什维利”。俄罗斯的目地,是为了将格鲁吉亚军队赶出南奥塞梯,并防止格鲁吉亚再次对南奥塞梯发起军事行动。
在谈及战争进程之余,梅德韦杰夫还不忘表示,希望与格鲁吉亚恢复外交关系。因为俄罗斯和格鲁吉亚自从在俄格战争后中止了外交来往,而格鲁吉亚也在随后退出了独联体。
(俄格战争中一名俄军士兵)
但梅德韦杰夫希望与格鲁吉亚复交的意愿 很可能只是一方有情。格鲁吉亚与俄罗斯存在着深厚的利害矛盾,其中,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问题最为突出。
在苏联解体后,由民族主义者加姆萨胡尔季阿和前苏联外交部长谢瓦尔德纳泽把持的格鲁吉亚政府逐渐丧失了对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的控制权。其中,民族主义者加姆萨胡尔季阿是罪魁祸首。他试图让格鲁吉亚变成一个格鲁吉亚族的格鲁吉亚,忽视阿布哈兹人,奥塞梯人,俄罗斯人的权益,最终造成了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的动乱,最终,经过14个月的战争,格鲁吉亚军队战败,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在俄罗斯支持下摆脱了格鲁吉亚的控制。
(1993年阿布哈兹战争)
萨卡什维利堪称是另一个加姆萨胡尔季阿,他也是一个带有民族主义色彩的亲西方人士。于是,格鲁吉亚和俄罗斯的关系越来越差。
在2008年战争失败后,格鲁吉亚基本上失去了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最终这两个地方宣告独立,接受俄罗斯的保护。
目前,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的实际控制者是俄罗斯。格鲁吉亚不可能在这样的前提下和俄罗斯复交。梅德韦杰夫在十周年纪念日的访谈,对于格鲁吉亚而言,并没有什么重要性。
2008年8月8日爆发的俄格“五日战争”是新俄罗斯的一个分水岭。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称为“新俄罗斯”,新俄罗斯的缔造者叶利钦在二十世纪的最后一刻将俄罗斯的接力棒交给了普京,这是第一个分水岭。接手俄罗斯的普京充分利用了能源市场的井喷时代,美国因9.11全力反恐的机遇期,恩威并施收服车臣,打击寡头这四件事获得了俄罗斯人民的认可,提高了俄罗斯的国际地位,使俄罗斯人民在福利、幸福感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那时候的俄罗斯不管是经济前景还是民主愿景都值得期待。与西方的关系也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俄罗斯试图加入欧美金融和市场体系的方案正在被欧美国家“评估”,俄罗斯的前景似乎一片光明。然而,一场俄格五日战争不仅打怕了第比利斯和萨卡什维利,也使俄罗斯脱离了原来的轨道。最主要的是间接公开了梅普“二人转”,向全世界展示了“你有政策我有对策”的普京智慧。
俄格战争爆发时,普京正在参加奥运会的开幕式。命令是时任总统的梅德韦杰夫“发出”的,“决心”是普京下的。至此,人们才知道在俄罗斯的政体中,在特定的条件下总理也是可以命令总统的,从某种意义来说,也是俄罗斯“内部民主”的体现。为什么说俄格战争是俄罗斯的又一个分水岭呢?因为俄格之战打出了俄罗斯军队久违了的威风,使俄罗斯民众重拾了战斗民族的情怀。虽然此时普京只是总理,但它的威望却非总统梅德韦杰夫所能比。俄罗斯人民对俄罗斯能够尽快返回世界舞台中心的向往自此绑架了普京和俄罗斯的方向及行为准则。从此,俄罗斯摈弃了“隐忍”政策,走上了与美国对着干的道路。在美国试图以乌克兰将北约防线东扩时,黑海出海口克里米亚“回归”了,乌东顿巴斯地区分离了。当远在中东地区的朋友巴沙尔求救时,俄罗斯军队在叙利亚出现了。巴沙尔的地位暂时保住了,俄罗斯人的面子有了。但是,再回过头来看俄罗斯的经济时才发现,俄罗斯仍然在拼石油天然气,与欧盟金融体系的联系已被掐断,市场体系比过去更残缺了,工资福利等民生问题还不如2008年时候的水准,养老金却要靠延迟退休年龄来“稀释”了。唯一的亮点就是普京在今年国情咨文中演示的“七大杀器”。但是,估计在普京的政治生涯中都很难用得上。因为这些武器的生产毕竟要靠财政支撑。
经常听到人们诟病美国的富裕是发了战争财,但我就纳闷了,俄罗斯参加战争的机会也不少,可俄罗斯为什么就没有发财呢?我们以进入二十一世纪来论,美国参加了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叙利亚和利比亚内乱美国只是有限参与。而俄罗斯参加了俄格和叙利亚战争,克里米亚入俄及乌东冲突也是有限参与。实际上美俄双方是扯平的。所以说,政治正确的论断是经不起推敲的。应该说,普京是个聪明人,他不可能看不到俄罗斯欠缺什么,所以,普京在为自己的“后时代”谋划。自普京就任新的一届总统任期后,普京的锋芒明显减弱,在经历了双面间谍案和美、英、法联合打击叙利亚目标的事件后,普京对西方的态度有了明显的变化。首先是积极响应特朗普的缓和美俄关系的提议,在赫尔辛基举行了“双普会”。其次是对伊朗核协议的态度,按理讲,俄罗斯应该最坚决支持伊朗从合乎情理,但是,大家看的很清楚,在伊朗问题上,俄罗斯甚至没有法国和德国表现的积极。而且现在还正在劝说伊朗退出叙利亚。再者,对于国际问题,在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梅德韦杰夫突然走到了前台。在俄罗斯的政治体制中,总理主要偏重的是内政,而且在前两年,梅德韦杰夫很少就国际热点问题发表意见,但最近这段时间他却已经数次对顿巴斯问题、叙利亚问题、格鲁吉亚问题发表了看法。我们可不可以这样解读呢?普京是有意让梅德韦杰夫再次走上前台?人们对普京接班人的问题曾有过不少猜测,虽然都提到了梅德韦杰夫,但似乎认为梅德韦杰夫的人气不旺了。其实,梅德韦杰夫一直都是普京的第一人选,原因有三:一是梅德韦杰夫曾出任过总统,有总理和总统的经历,自然驾轻就熟。二是梅德韦杰夫的政治观点有点偏向西方,对缓和与西方的关系有一定的好处。三是普京和梅德韦杰夫的关系“老铁”,梅德韦杰夫当政肯定会在未来照顾普京的家人,就像普京没有清算叶利钦的家人一样。至于在俄格战争十周年之际梅德韦杰夫发表与格鲁吉亚改善关系的言论。我是这样理解的,我认为这是普京的有意安排,一来由梅德韦杰夫讲这个话更有意义,因为俄格战争时梅德韦杰夫毕竟是总统,战争的命令毕竟是梅德韦杰夫签发的,由梅德韦杰夫来说出改善关系,格鲁吉亚心里更觉得有面子。二来是让俄罗斯人民意识到普京是在为梅德韦杰夫站台,使俄罗斯人民在心理上开始重新接受梅德韦杰夫。三是向西方,特别是向美国发出缓和关系的信号,因为美国人更愿意与梅德韦杰夫打交道。
以上是我的个人理解及观点,欢迎讨论和指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俄总理提前回莫斯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俄总理提前回莫斯科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