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居民存款减1.11万亿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居民存款减1.11万亿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七月份存款减少1.13万亿,说明了什么问题?
七月份存款减少1.13万亿,说明了以下几个问题:
1.城乡居民收入下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
2.受疫情影响,市场消费能力降低,市场经济活跃度下降,导致存款减少。
3.银行利率下调,存取比例倒置,也是存款下降的重要原因。
4.受经济下行压力及银行利率下调的共同影响,很多消费者转变理财观念,从银行取出更多的钱投资于理财、股市、房地产、保险及基金业务中。
存款减少1.13万亿说明当今状态下,民众手里的钱在减少了。可能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大家的感受可能不太明显。
我这里是个小县城,平均工资也就在3000—4000之间,这两年房价却从4000左右翻到了接近10000每平,物业管理费在1.5左右,车位在9—12万之间。这两年感觉大家都过的紧紧巴巴的,今年更加明显。
说说我自己,我和老公是做建材门类生意的,从疫情以后就一直不温不火,总觉得有种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心里老窝火了。放弃吧?经营了很多年了,心血资金都在店里,现在把店盘出去,一没人接手,二也盘不上价。特别是这两个月,整个建材市场都反应没有客户,同行见到了,都会互相问问怎么样。有的说,眼都要愁瞎了[笑哭]。不身在其中,可能不好理解,我们却都感同身受。现在家庭里的生活质量也在直线下降,虽然以前也没挣多少钱,但是以前每天想吃啥,想去哪玩就去哪玩,孩子想要什么车模啊,或者飞机模型啊,平衡车,平板电脑…等等,真的是说买就买,几千块钱根本也看不到眼里去。现在真是有种回到了解放前的感觉,虽然是夸张的表示,怎么也比解放前好多了。但是现在去超市买东西,价格超过10块钱的都要考虑考虑了。每次买东西也是买生活必需品。做生意没客户,资金流跑不起来,用不了几个月资金缺口就会越来越大。
店里即使有那么几个客户,现在也特别的难签单。都舍不得花钱,却想要卖更好的东西,都想让不挣钱卖给他们。以前大家都是良性竞争,利润点都会自己控制好,现在大家都没客户,好不容易有一个,就不管其他了,你价格低我更低,可能他们觉得为公司跑个量也挺好的,公司任务完成不了,公司也催的紧,多方面的原因下,导致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相对于自己创业的,工薪阶层可能会好一些,起码有固定的收入,他们一般影响不大,生活各方面会好一点。
我身边的一些朋友、亲戚、邻居…也验证了这一点。我身边做教师、医生和公务员…这些朋友亲戚都和往常差不多,感觉生活品质也影响不大。但是他们毕竟是少数人,大部分还是不稳定的多。
7月份受影响比较明显,应该也和疫情有点反复,还有咱们国家有的地方又有灾情也有关系。有的时候牵一发而动全身,就像郑州突发大水的时候,我们这里的蔬菜都卖出了高价。菠菜都卖到了8块多,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我们这个地方是蔬菜大省,一般过年,反季蔬菜才会这么贵。可能我们这边蔬菜都支援郑州去了,也比较理解。大灾面前,不计较得失,能安然度过就好。
在目前的形式下,大家还是理性消费。大家少聚会,多运动,合理饮食,大家都绿码社交,为我们国家的安全稳定做一点点的贡献,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一起努力,我们一定会攻克难关的。目前国家的经济在稳步发展,虽然现在的势头稍有低缓,但是比起其他国家已经很好了。
人在低谷的时候,很容易消沉,丧失信心。其实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被它打倒。就像我自己,说实话,目前真的也很难,这个月的房贷、车贷、花呗…等等都还没有着落。看得出来我老公压力很大,他一直觉得我大大咧咧的,没心没肺。其实我晚上着急的睡不着失眠的时候也是经常有。他那么大的压力,难道我还要继续给他施压吗?我总是安慰他:很快就会好起来的。我们慢慢努力,争取每天进步一点点,我们不和别人比,我们只和自己比。每天不要消磨时光。有生意的时候我们好好谈客户,特别迷茫的时候,我们就不断的充实自己。
这些话我也想送给那些身在困境中的人。真的不要消沉。只有你一直在为成功做准备,成功来临的时候,你才能抓住他。
中国居民存款减少1万多亿看似是一个很大的数目,实际上相对于中国目前总的银行存储额231万亿来看,这么点波动还不及总量的0.5%,属于正常情况。
中国是世界上存款数量最多的国家,截止到7月底,中国境内本外币存款总额高达231.92万亿,是GDP的两倍还要多,今年上半年,中国境内的储蓄额快去增加了14万亿。
居民高储蓄率可以有效的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灾害,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同时过高的储蓄率不利于社会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发展并不完全是好事。
那么,为什么上半年储蓄额一直上涨,到了7月份开始下降了呢?
第一个原因就是6月份的时候,到了银行上半年展现业绩的时候,银行为了业绩好看,突击揽款存储,使得6月份的存储额上涨,相对透支了7月份的存储额,导致7月份存储量减少。
第二个原因就是7月份是下半年开始的第一个月,银行的业绩压力不是很大,给出的存储优惠力度很小,储蓄利率也下降,不少人将存款拿出来放进了非银行的存储出现了大幅上涨。7月份,像一些保险、基金、证券等领域机构的存款上涨了9576亿元,大部分都是从银行转过来的。
第三个原因就是消费了,如果没有疫情,7月份就是消费旺季,学生全部放暑假,一般家庭也是选择在这个时间段出游。在新一波疫情爆发之前,中国的旅游业十分火爆,消费量很大。
不管怎么说,目前中国的整体经济和存储都是非常健康的,抵抗风险的能力也很强,没有必要过分的解读。
七月份存款减少1.13万亿,单纯从这个数字上看不出太多内容,要通过更详细的数据来解读。
我们来看央行的数据:
7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1.13万亿元,同比多减1.21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1.36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1.31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6008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9576亿元。
显然,在减少的1.13万亿存款中,主要是住户存款。所谓住户存款,就是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信用方式吸收的居民储蓄存款及通过其他方式吸收的由住户部门支配的存款。
我们每一个家庭的银行存款,就是住户存款。那么,什么情况下我们会动用存款呢?不外乎如下因素:
1、收入不够花了,或者短时间的大额支出,需要动用存款;
2、拿出来购买其他理财产品或者股票基金;
3、投资创业;
4、借给别人;
5、银行存款利率降低,加上7月份银行业绩考核压力小,揽储力度不大;
当下这个时代,借钱风险高已经成为共识,显然不是存款减少的理由。
拿出来购买其他理财产品,集中在这样的时间节点,也说不过去,即便是银行存款利率突然下降。毕竟存款都是有期限的,不会因为利率下降就拿着钱去打水漂,股票基金什么素质一般人也都知道。能够减少部分存款,但是数量不会太高。
至于投资创业,现在实体店普遍不好干,其他创业失败率也很高,认真算下来比炒股亏损的概率还高,也不会造成存款大量减少。
说来说去,收入不够花,需要动用存款的可能性最大。
7月份,南京禄口机场失守,德尔塔病毒肆虐,蔓延到多个省市。造成的直接影响是采取严格措施的地区商业活动低迷,居民家庭收入减少,开始动用存款。即便是没有出现病例的省市,居民消费也会发生变化,影响到一些行业的收入。但是,通货膨胀一直在,物价在上涨,收入不够的时候,存款就是最后的依靠。
综上所述,收入不够花,需要动用存款,以及银行存款利率降低,加上7月份揽储力度小,是存款减少的核心因素。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7月末,我国本外币存款余额231.92万亿元,同比增长8.8%。
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225.49万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6个和1.7个百分点。
其中,7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1.13万亿元,同比多减1.21万亿元,这里面住户存款减少1.36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1.31万亿元。
过去一年多时间,我国存款余额一直是在不断增加,比如截止2019年,我国住户存款余额只有82万亿左右,但到了2021年上半年,住户存款余额已经超过1,00万亿,相当于一年半左右的时间,住户存款就增加了18万亿左右,增幅达到21.9%。
那为什么2021年7月份住户存款余额突然减少了呢?这到底说明了什么问题?
看到住户存款余额减少,很多人可能觉得经济下行了,大家收入减少了,对应的存款也跟着减少了。
我觉得这种观点非常幼稚,从实际情况来看,在经济发展缓慢的时候,住户存款增速反而会更快,比如2020年因为受到疫情的影响,社会投资活动有所减少,对应的很多人都将钱存在银行里面,所以我们看到整个2020年住户存款余额差不多增加了10万亿。
所以经济下行压力大跟住户存款减少,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再说目前我国经济恢复比较理想,经济增速比较快,对应的居民收入也有了明显的增加。
从实际情况来看,7月份住户存款余额之所以减少,这里面最直接的原因是银行的利率下降了。
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下降了呢?这里面要回到2021年6月份银行利率自律机制推出了一个政策。
在2021年6月初的时候,银行利率自律系制召开了一次会议,这次会议对银行存款利率的定价机制以及上限做出了调整。
第一、银行利率定价模式改变。
以前银行的存款利率都是由央行的基准利率加上一定比例上浮构成。
我们以三年期为例,目前三年期基准利率是2.75%,如果一个银行上浮50%,对应的实际存款利率就是4.125%,如果上浮100%,对应的利率就是5.5%。
但是从6月21日开始,银行的利率正式启用新的模式,新的利率定价模式是采用基准利率加基点。
比如三年定期,某个银行加60个基点,那么实际的存款利率就是2.75%+0.6%=3.35%。
采用基点定价之后,银行的利率会变得更加灵活,银行可以随时根据市场资金实际情况增加或者减少基点。
第二、下调利率上限。
目前大部分银行都已经加入利率自律机制,只要是利率机制的成员就必须遵守相关的约定。
在利率自律机制约定之下,银行在对存款进行定价的时候,不能上浮太高的利率,避免造成恶意竞争。
但是过去几年时间,我国利率自律机制对银行利率的定价有所放宽,在这种背景之下,各大银行不断上浮利率,特别是对那些信用社、农商行、城商行、民营银行来说,他们利率上浮的幅度非常大,有个别银行5年期利率甚至可以给到5.4%以上。
利率上浮之后对于这些银行来说有利于吸收存款,但在利率上涨之后,对应的银行的负债端成本就会上升,这种成本会传导到资产端上,结果导致银行的贷款利率上涨,这增加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针对这种情况,银监会以及央行多次要求银行要控制利率,让银行回归到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重点扶持中小微企业上面,之前还出台过多个文件对银行进行指导。
最终在监管部门要求之下,银行利率自律机制也只能对利率的定价模式以及上限进行调整,从2021年6月21日之后,各大银行的利率上调限制开始下调,比如一些大银行的利率上浮空间只有60个基点,这意味着最高的利率只有3.35%左右。
即便对于那些小银行来说,虽然能够特殊情况特殊对待,但经过这次利率调整之后,这些银行的利率也大幅下降,目前绝大多数银行最高利率都不超过4%,这个利率相对以前5%或者4.5%以上利率而言已经下降了很多。
利率下调之后对存款用户来说对应的利息减少了,比如某个银行5年定期存款,原来利率是5%,现在直接下降到4%,这意味着同样是100万一下就减少了1万块钱的利息。
所以在利率下调之后,很多人都将存款直接从银行取出来,这也是导致7月份银行存款减少的重要原因。
居民存款增加10万亿是定期存款吗?
居民存款增加10万亿,这个存款是包括定期和活期存款的。
今年所有银行理财都去除了刚性兑付,采取净值化管理,部分理财本金还亏损了,而存款安全性最高,所以普通老百姓都是选择银行存款。所以今年我国银行的居民存款较比去年同期有较大的增长。
一季度居民存款猛增10万亿,你贡献了多少?你越往银行存钱,存款利率却越是走低,为什么?
今年一季度人民币存款突破10万亿,主要原因还是疫情让人们更会过日子了!大手大脚不行了!中国人的优良传统节衣缩食深挖洞广积粮。钱多了降息也是必然的,存款多了银行利息肯定要下降,银行是买卖钱的商店你想想看!我有钱喜欢投资股票,银行也要投资赚钱!自己投资替银行干点活。
中国老百姓为啥那么喜欢存钱?
听说有的欧洲国家,老百姓都是月光族。德国经济研究所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50%的德国人,平均的净资产只有3700欧元,约合人民币3万块钱的样子。而这些钱,只是一个月德国职员的平均工资而已。
德国的月光族依然穷乐呵
但中国老百姓不行,中国人有存钱的习惯,要是银行里没点钱,心里就觉得很慌,在亲戚朋友面前都抬不起头来。现在说一季度居民存款猛增10万亿,主要是说老百姓消费水平不行,导致存款额猛增。现在买房不行,炒股不行,又不敢乱花,可不老百姓就剩存款了吗?我当然也不能免俗啊!
钱是老百姓的命根子
略懂经济的朋友都知道,拉动GDP(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投资、消费、出口。仅从国内来说,咱们只考虑投资和消费即可,消费和投资其实是互相促进的,尤其是消费能带动生产、就业以及投资。
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
在当前经济下行情况下,国家鼓励投资、鼓励消费。老百姓越往银行存钱,说明老百姓的消费水平不行。老百姓的消费水平上不去,势必影响投资。拉动GDP的三驾马车,两驾都出了问题,那还了得!国家必须引导老百姓去消费,多投资,少存钱。所以,大家存款越多,国家就会进一步降低利率。
不知道友友没听懂没有[比心][比心]。
居民存款额猛增,这里的居民不是普通大众,有可能是以公司或单位为主体的存款,也有可能是私人所得的存款,一季度普通大众都不敢花钱了!
通货萎缩已经出现了苗头,就是有钱不去消费,把钱存在来,这样流通的价值货币就大面积减少,都存钱了,钱的流通能力就减少了。银行存的钱利息怎么样来的,利息是银行把钱又用到其他有收入的地方,用存的钱赚到利润,又把所得利润分配出去。从开始限额取款,到之后的存定期时间短收益反而高,再到之后的通货萎缩,一系列的动作和社会表现,都在阐释一个简单的道理:社会经济开始出萎靡的状态了。
消费被理性后,在计算了成本和费用之后,普通大众的收入在没有增加的同时,物价一直走高,普通大众能让生活没有负责就在尽力了。
疫情三年消耗了不少储蓄,这十万亿的存款,我的贡献应该为负。
有钱也拿去投资了,不会存银行的,如今利率这么低,货币超发,作为财经人士哪里有存银行的道理。
越往银行存钱,存款利率越低,这也好理解。因为物以稀为贵,东西多了价格就便宜了。钱多了,钱的价格也就便宜了。存贷款利率就是钱的价格。
银行是靠赚息差生存的。当大家都把钱往银行存,银行收到的钱多了,而短时间又贷不出去,就会白白支付利息,有亏损的风险。所以会选择降低存贷款利息。
近年生意难做,工作难找,大家都对未来缺乏信心,不敢扩大投资,不敢从银行借贷,不敢消费,消费者物价指数低迷,所以有通缩风险。都不贷款,那银行的钱贷不出去,就只能白白支付利息给储户了。所以银行降低存款利息,减少储户存储意愿,同时降低了银行的利息支出。
所以现在会有越存钱,存款利息越低的现象。
关注我,博思浩想,财经行业老司机,带你看清财经真相。
这可能是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促使人们更倾向于储蓄而不是消费。
同时,尽管存款利率在下降,但它们仍然是最稳定的投资方式之一。储蓄利率下降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是央行降低了基准利率。另外,储蓄利率也受到银行的资金成本和市场竞争的影响。银行需要支付存款利率来吸引客户储蓄,并将这些存款用于贷款和其他业务。
最近几年,中国政府一直在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放开储蓄利率的管制,使其更加市场化和竞争化。这可能会导致储蓄利率的波动,但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总之,储蓄仍然是中国居民最普遍的投资方式之一,存款利率下降可能会对投资者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其稳定性和安全性仍然是其主要优势。
从侧面我们可以看到,相对比发达国家,中国居民的福利还是比较低的,并没有什么安全感,所以居民还需靠自己储蓄应对所有的失业、医疗、教育及退休等等的。
2022年第一季度存款增加10.86万亿,你赚到钱了么?
感谢邀请!问题很简单,六个字就能回答——我没有赚到钱。
估计和往年相比,许多普通人的回答都应该和我一样。那么,为什么银行2022年第一季度存款会增加10.86万亿呢?
一,消费减少
目前形势下,人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热情都在下降,大家都不愿意消费或者是不敢消费,手里的一点余钱,还是存在银行保险,以备急需。
二,投资无门
现在手里有钱的人,已经很难找到投资方向,放高利贷,查;创业,死。所以,只有存在银行,多少还有一点利息,同时也是为安全考虑。
三,阶层固化
可以肯定地说,在当前形势下,到银行存钱的人,除了体制内的公务员,其他都应该是富人阶层。
一个经济体,不论经济形势怎样,总会有挣钱容易的人,但肯定不是普通老百姓。
目前社会上20%的人,占有了80%的社会财富,贫富阶层的固化,已经成为现实。
综上所述,以上这几方面的原因,应该就是银行存款增加的重要因素。
话说得有点多了,再次强调一下,我没有赚到钱,因为我是普通人。
问题就和大家分享交流这么些,感谢阅读。
我是实体经济守望者,搜索关注“实体经济守望者”微信公众号,有更多创业知识和项目,大家一起分享。
居民储蓄超十万亿,老百姓为何却不敢消费?
因为环境不稳定,没有安全感。工作都朝不保夕,何谈消费。
老话说,手里有粮,心里不慌。钱就是粮,手里多攥点,少花些。不是人之常情吗?
现在政策放开了,人员可以放心流动了。希望以后越来越好!大家都好了,经济也就回暖了!
期待春天归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居民存款减1.11万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居民存款减1.11万亿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