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伦敦呼吁不外放声音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伦敦呼吁不外放声音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看待英国前首相呼吁英国进行脱欧新公投,如果重新公投,会有不同的结果吗啊?
脱欧公投一直困扰着英国社会和特蕾莎梅,最近英国前首相呼吁英国进行脱欧新公投。那么如果重新公投,会有不同的结果吗?我个人持肯定态度。
首先,当时公投的结果支持脱欧和不支持的比例几乎是相差无几,可以说是非常接近。这也就意味着其实在是否脱欧这个问题上,英国社会其实并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态度。所以如果重新进行脱欧公投,结果的确是有可能会反转。
不过更重要的是,脱欧对于英国来说其实更多的是弊大于利,而且过去一段时间英国社会也有后悔脱欧的呼声。因为脱欧对于英国的世界金融中心地位有所损害,而且英国的经济也是外向型经济所以脱欧也意味着经济成本的上升。
总的来说,如果再次进行脱欧公投,投票结果真的可能会反转。
我一直专注于体育以及国际政治的问答。觉得写得好的话就动动手指点赞或关注我的头条号吧,你们的点赞与转发都是我写作最大的动力。😊
如果英国就“脱欧”再次进行公投,其结果可能会逆转(反转),出现与上一次截然不同的结果。如果这样,英国梅姨政府就骑虎难下了——既无颜面对欧盟,又无法向民众交侍。因为欧盟法院已通过了最后的司法决定。作为前首相的布莱尔在此脱欧的敏感的关键时刻发表这等言论,用意还是很深刻的。
英国“脱欧”这件事,真正的幕后捣鼓者是美国,欧盟的政治与经济一体化,法国马克龙上台后还致力于军事一体化——组建欧洲军团,这严重削弱了美国的切身利益,所以从奥巴马开始到特朗普,都在极力分化瓦解挖欧盟的墙脚,极力唆使动员英国的政客们,这些政客们又忽悠英国民众,特朗普总统曾赤祼裸地说:欧盟的存在就是对美国的侵略;而英国一直是唯美国马首是瞻、亦步亦趋,加之自己在欧盟里又位列于法、德之下,不甘与南欧与东欧的穷国小国为伍,觉得有失大英帝国的脸面,于是便以会费太贵自己吃亏太大为由,这些当然都是表面冠冕堂皇的理由。
英国前首相卡梅龙时代就干了脱欧公投这件事。其实这都是那政客们闭门捣鼓出来的理论投机话题,老百姓真正了解其中小九九的并不多,大多是在跟邪风瞎起哄甚至是凑热闹,在舆论的错误导向下,任性地糊里糊涂地投了赞成票。公投已过两年,时间是最好的沉淀器,许多民众已开始反思,开始追悔,包括英国的一些政客们也有反悔的与反水的。布莱尔就属于此类。脱欧对英国来说,本是把双刃剑,对英国自己也是利弊各半。因为脱欧引起的脱脱连锁效应——北爱尔兰问题会沉渣泛起开始脱英,英国会更加头疼。如果真地就是否脱欧再来个二次公投,对英国民众来说,或许会因祸得福。正如英国《卫报》12月17日的评论所指出的:走出脱欧这片泥沼有一条出路,那就是举行第二次投票,并最后一次从英国脱欧大灾难中拯救国家。
记得英国刚刚公投脱欧结束的时候,正好在英国交流。我们国内的人都很震惊,英国人却很平静,确实觉得有些意外,但不觉得有太大问题。
与英国的教授们交流下来,才了解原来英国人的最大特质不是什么国内认为的自由、民主、绅士,而是实用主义。一切其他逻辑和主义都围绕实用主义来。
以前入欧,现在脱欧都是实用主义的集中体现。所以即使再次公投也不会有太大区别。也就是说,现阶段脱欧对英国利益最有益最实用。
布莱尔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堂堂几百年老字号的资本主义民主国家,动用真正一人一瓶的全民公投决定的事儿,又想全盘否定,再来一次公投。 岂不是将这种公民的权利视为儿戏!
因为赌了一把的卡梅伦黯然神伤退出英国政坛,特蕾莎梅担任首相以后的头等大事恐怕就是脱欧了。
而且正式锐欧的最后期限也迫在眉睫,尽管阻力重重,既有来自欧盟的其它成员国,也有来自梅内阁自己,但是好歹已经到了最后关头,这个时候想要二次公投,岂不是开玩笑!
一路走来,特蕾莎梅因为脱欧被她左右的大臣们纷纷辞职而头都大了,眼看只剩下最后的冲刺了; 如果同样二次公投,岂不是前功尽弃!
所以,梅姨已经不止一次表示过没有二次公投的任何可能性。再说来来回回的折腾,显然也不符合她的办事风格。
再者说,梅姨在保守党内已经赢得了“不信任”投票,而且还是一年的有效期。她凭什么会同意再来一次公投呢?
如果真的二次公投,多数人同留在欧盟的话,那么,再过几个月,又有人反悔怎么办?再来一次公投!? 如此投下去,这就是西方的民主吗?
百分百还是脱欧。一:脱欧没之前想的那么糟糕。二:既然第一次支持脱欧的占多数(当然也有极少一部分属于闹着玩投了脱欧,占的比例很少,无足轻重)。三:西方在面子上总标榜自己的自由,估计再投票还是坚持自己以前的决定。
英国首相呼吁,若议员支持与欧盟达成脱欧协议,她愿意下台。看似悲壮,为何议员不领情?
这不是悲壮的问题,而是英国脱欧面临的各项问题实在太复杂,不是一个首相下台就能解决问题的。换句话说,英国要想脱欧太难了,这比换一个首相还要难。因为此前英国前首相卡梅伦已经因为脱欧问题下台。
英国独立电视台(ITV)此前报道时表示,特雷莎梅在24日表示,如果议员支持她与欧盟达成的脱欧协议,她愿意下台。特蕾莎梅的表态,再次表明英国脱欧太难了,而且她还遭受了多方压力。
英国脱欧太难了,特蕾莎梅没脱欧重要
英国脱欧到底是多么重要的事?不仅决定了几千万英国人的命运,还影响着欧盟这个几亿人口的大市场的命运。英国如果脱了欧,英国人和欧盟之间的联系肯定受到影响。同时英国的行为将会鼓励更多的欧洲国家选择脱欧。欧盟这个几十年时间建立的庞大组织,可能就轰然倒塌了。
所以英国脱欧真的很重要,那么特蕾莎梅个人的去留算得了什么呢?她个人的荣辱和整个英国的命运根本不能相提并论。此前为了脱欧,英国已经组织过一次全民公投,英国前首相卡梅伦因此下台。但脱欧问题依然悬而未决。
特蕾莎梅希望早日达成脱欧协议,但有人可能窥视她的首相之位,故意反对
再来说一下,特蕾莎梅为什么发出愿意下台换取达成协议的话。因为英国的脱欧协议是要通过一会的表决的,但是反对者很多。这其中就比较有意思的是,有的议员反对是因为反对协议本身;但是有的议员反对就是因为不喜欢特蕾莎梅。
前首相卡梅伦因为脱欧已经下台,不排除有人想趁机迫使特蕾莎梅下台
他们把英国脱欧看成一个打击特蕾莎梅内阁的机会,促使特蕾莎梅下台。这些人可能是英国在野党,也可能是特蕾莎梅内阁的一些成员。总之,有人想趁机整特蕾莎梅。特蕾莎梅现在就是表态,我可以下台,只要你们同意这份协议。
特蕾莎梅为何这么着急?因为硬脱欧是最糟糕的结果
特蕾莎梅为什么这么着急呢?因为4月12日是欧盟给英国的最后期限。很多人认为英国只要这么拖着不走就行了呗,但是哪有这么大的好事?想来就来,想走就走,那欧盟以后还怎么混?所以欧盟给英国设立了最后期限,也就是今年的4月12日。
到时候如果英国还没有方案,欧盟将会强行中断双方的现在的贸易规则。比如说英国和欧盟之间的关税将会大幅提升,英国的人员进入欧盟可能需要签证。总之,双方如果在最后期限之前,无法达成协议,欧盟和英国都会承担很大的损失。
英国议员只知道投反对票,但是他们不知道支持什么?因为正常人不会选择脱欧
总之,现在有些人想趁机把特蕾莎梅弄下台。但是更多人则是认为,特蕾莎梅下台也没有用啊,因为英国脱欧还是太难了,怎么看英国都有巨大的损失。
借用一句歌词:我们争的是寂寞
我们认为,在看似悲壮的背后,满满的是特蕾莎梅的算计,即无论如何,也不能在脱欧问题上,放弃首相的主导权。即使未来首相真的辞职,也是议员在认可自己建议下的一种妥协结果,而脱欧议题还是在自己的掌控之下得以解决。
这实际上暴露出,脱欧问题久拖不决的真正原因:各党派议员和首相间都在争夺议会的话语权和主导权,而把脱欧引发的对民生福祉的影响,丢弃到一边。看似大家都在为民做主,而实质上是在描绘自己的政治履历,是在镜头前展现''自己的政治魅力。但实际上他们的人格魅力都没了,而国家的前途也因为充满不确定性而暗淡无比。
最新消息,议会已经投票通过,把在最后时刻能否脱欧的决定权,从首相特蕾莎梅手中,“窃取”到议员们手里。特蕾莎梅的算计最终落空,在未来几天里,议会是否达成脱欧协议,已经不再是她的课题。
这就是英国的议会民主,少有的一次首相被剥夺重要议案的决策权。我们甚至可以理解为这是一次议会政变。
所以在未来,能否脱欧已经不再重要,而英式议会民主制的瓦解将成为一个大课题。
一边是吃干抹净,觉得欧盟的体制对自己的束缚大于对自己的好处。另一边是,加入欧盟这么多面,扮猪吃老虎也为英国谋取了很多利益,以及在欧盟中的一些权利,却不想放弃和归还!
这就是英国的真实现状,特蕾莎梅的首相之路或许会被这两种脱欧的情绪所拖累,但她的下台几乎已经成为必然!英国与欧盟达成的脱欧协议,已经让英国人感觉到了不满,既然已经装进兜里的利益,怎么就能轻易地让出去呢?
所以特蕾莎梅下台不下台,英国议会都不会通过脱欧协议,英国人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脱欧的同时还不能舍弃任何利益,更不用说曾经获得的利益的秋后算账!
因此英国协议脱欧基本上已经没有任何希望在议会中通过了,也就是说英国硬性脱欧几乎已经成为定局,欧盟方面实际上也在为英国硬性脱欧做准备,届时英国与欧盟之间因没有任何协议的脱欧,将会爆发严重的经济与政治博弈!特蕾莎梅或许已经意识到这个冲突的必然性,是带领英国与欧盟决裂呢?还是找一个合适的理由下台,将冲突交给下一位首相?或许她已经选择了后者!
英国脱欧本身就是一个错误,是政府对国民不负责任的表现,在这一历史事件中,英国前任首相卡梅伦轻率的宣布就脱欧问题进行“公投”,这一做法从表面上看,虽然体现出了社会制度的民主,但是这对于国家而言是十分危险的。
与清楚国家利益和未来的政治家们相比,并不是所有的英国国民都能意识到脱欧问题会对英国的未来产生何等样影响,也不清楚选择一旦真的脱欧,会对英国产生什么样的伤害。
因此在2016年的脱欧公投中,很多英国国民实际上都是在媒体的蛊惑下,抱着娱乐的态度去参与公投的,这实际上是等于将子弹上膛的手枪,交给一个不懂事的孩童去玩耍,其后果可以说十分的危险。
因此等到公投结果公布以后,很多英国国民愕然发现,自己近乎于儿戏的一票,让英国这里的离开了欧盟,很多英国国民开始反悔自己的决定,甚至一度组织了上百万人的签名请愿活动,但是仍然没有阻止英国脱欧的实质进程。
时至今日,我们已经无法知晓当初的卡梅伦首相,以及当时的英国议会是如何同意举行英国脱欧公投的,但是美国在脱欧问题上,肯定是给了英国人一些承诺,才最终让英国先选择投入美国的“怀抱”。
但随后的时间也证明了,美国人给英国的承诺基本上没有实现,而这也是为什么在英国国内,反对脱欧的声音愈演愈烈的主要原因。
而在卡梅伦选择宣布脱欧结果之后,同时宣布辞职的消息,就已经凸显出了当时的英国国会内部,就脱欧问题而产生的严重分歧。
一边是宣布公投结果之后愤而辞职的卡梅伦,一边只接替卡梅伦上任的新首相特蕾莎.梅,英国国会的议员们很显然将特蕾莎.梅,视作为脱欧进程中的既得利益者。而随后特蕾莎.梅在很多对外政策上,无视英国政府的“体面”,毫无原则支持美国的立场,也证明了这一点。
所以当英国在脱欧过程中遇到种种问题之后,意识到英国将会因此受到重大损失的国会议员们,必然要将怒火发泄在特蕾莎.梅的身上,希望她能够做为英国首相,承当起由此所产生的后果,在这个时候可没有人会同情她是一名女性,对于她的看似悲壮的表演,就更加不会有人去同情了。
1940年7月,希特勒向英国提出和平呼吁,英国为何拒绝?出于何种考虑?
因为当时纳粹德国己相继占领了欧洲大陆的奥地利,捷克,波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还有法国,意大利也搭上德国的战车,趁火打劫地向英法宣战,并对南欧巴尔干半岛和北非虎视耽耽。
而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和西班牙还有瑞典和芬兰等未被德国直接占领的国家,要么是德国的仆从国,要么对德国保持善意中立,即使是意识形态与德国完全不同的苏联,也趁机抢夺了波兰,芬兰和罗马尼亚的部分领土,又呑并了波罗的海三国爱莎尼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美其名曰建立东方战线缓冲区,还向德国提供了以石油为主的大批战略物资,以至英法曾经打算轰炸苏联的巴库大油田!
眼看着几乎整个欧洲大陆都要说德语了,更可怕的是东方的苏联又跟德国正处在蜜月期,一旦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丰富资源的俄国跟处于世界工业和科技水平巅峰的德国结成联盟,那大英帝国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的所有努力就打了水漂!好几代英国人用鲜血和生命所建立起来的世界霸权就要拱手让给柏林那个下士传令兵了!斯大林的共产主义如果与希特勒的纳粹主义相结合,将改写整部西方文眀史!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德国的纳粹政权正是由英国人一手扶持起来的,在一战后签订凡尔赛合约时,英国政府为了避免过分削弱德国而使法国坐大,不惜与爱丽舍宫翻脸。
在希特勒上台后的一系列突破战后秩序的举动中,英法还有背后的美国都持默许甚至是怂勇的态度,为的就是让适度强大的德国充当抵御苏联赤色浪潮的防波堤,于是这种绥靖政策在慕尼黑阴谋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希特勒也信誓旦旦地表示,在此之后德国没有领土要求了。
时任英国首相的张伯伦得意洋洋地在伦敦宣布,整整一代人的和平有保障了。然而到了1939年9月1日,刚刚得到捷克的希特勒得陇望蜀,又将炮口对准了波兰!
这下伦敦和巴黎傻眼了,他们跟波兰是有军事协定的!英国首相张伯伦和法国总理达拉弟都轻信了柏林的承诺,现在希特勒的背信弃义会让英法两国的内阁垮台的!
英法两国现在总算看清了德国己经要挣脱被凡尔赛公约所套在身上的枷锁,要改写世界秩序了!如梦初醒的英法两国立即对德宣战,尽管是宣而不战。
波兰投降后,希特勒与英法两国举行了数月之久的和平谈判,希望立即结束敌对状态,但认清形势的伦敦和巴黎拒绝了,他们希望要么拖垮德国,要么逼德国对苏开战。
1940年5月10日,纳粹德军绕过马奇诺防线,向西线大举进攻,占优势兵力的英法联军极其不适应古德里安的装甲集群战术,尽管这一战术最早是由英国的富勒准将提出来的。
被打得落花流水的近四十万英法联军于5月26日至6月4日被德军围困在敦刻尔克海滩,经过皇家海军的艰苦努力,有近33万人被救回英国,但损失了所有的重武器和辎重。6月22日法国投降!
就在西线战役暴发的当天,一向抨击张伯伦政府对德绥靖政策的温斯顿.邱吉尔接替下台的张伯伦担任英国首相,他一向以对德强硬著称。
面对风头正健的希特勒,邱吉尔清楚地知道,如果此时对纳粹德国的所做所为听之认之的话,将意味着大英帝国实行了数百年之久的大陆均衡政策彻底破产,英国付出数代人所做出的努力而得到的世界霸权将荡然无存,而且德国在得到西欧各国的港口和舰队之后,随时都可以封死对英国至关重要的海上生命线!那时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都将重写!
而且邱吉尔还清楚地知道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同样不会容忍这种情况的发生,罗斯福是不会眼看着日耳曼民族的风头盖过盎格鲁.萨克逊种族的,更不会眼看着德国成为欧洲大陆的主宰而影响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前景,邱吉尔有充足的理由相信,他将成功地将强大的美国拉进欧洲战场!
所以在40年7月,希特勒于西线战役结束后,再一次对英国伸出了橄榄枝,邱吉尔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宁可对美国出让大西洋和加勒比海的军事基地,也要换取美国的援助来跟希特勒死嗑到底!
在1940年6月22日法国正式宣告投降以后,德国一度向英国发出了和平呼吁,希望和英国和平谈判,但是遭到了英国的拒绝,
英国拒绝德国的和平呼吁一是因为希特勒在德国国会中所发表的和平试探讲话空而无当,没有提出任何和平的具体措施,反而是以胜利者,自诩和平倡议只是为了不毁灭英国而已。在希特勒这种思维模式下,英国自然不可能指望他提出一个真正有意义的和平条约,无非是德国希望不通过战争就能获得所需要的利益,英国要实现和平,势必付出重大代价。英国人从感情上来说,是无法接受这样一个城下之盟的。
二是自从吞并捷克斯洛伐克以后,希特勒的外交信用已经破产,没人会相信他做出的承诺。英国人曾经以为《慕尼黑条约》是换取了和平的未来,然而德国人在条约签订以后没多久就毫不客气的将条约撕毁,彻底肢解了捷克斯洛伐克。此时的英国人已经对希特勒失去了信任,既然希特勒可以撕毁一个条约,那么也完全可能撕毁所有的条约。实质上这种不信任是有理由的,因为就在一年以后,希特勒就撕毁了与苏联的《互不侵犯条约》。
三是因为英国毕竟是一个岛国,虽然法国失败以后德国实力空前强大, 但是缺乏海军和登陆舰船的德国对于英国的威胁并不大,而且此时的英国并非只有英伦三岛,还有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印度等英联邦海外的国家和殖民地,是一个巨大的联盟,在这种情况下,英国还有一战之力,所以英国人也有信心打下去。英国人选择主战的丘吉尔代替绥靖主义的张伯伦,已经表明了抵抗到底的决心。
既然希特勒不值得信赖,而且英国也打算抵抗到底,那么和德国谈判只会破坏英国人抵抗德国的热情,所以不如干净利落的加以拒绝,这样反而有助于鼓舞士气,所以英国政府毫不客气的拒绝了德国的和平呼吁。
大不列颠民族的骑士精神不允许它委屈求全,锄强扶弱的侠肝义胆也不允许他安居一隅。历史上每一次非正义的侵略战争,英国都是振臂高呼,全力参战。历史上沙俄对基辅的几次侵略都是在英法联军支持下折戟沉沙;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战役都是英法联军对德取得了胜利;二战尚未结束 丘吉尔就预见了未来的大国之争,1946 年3月5日,刚刚输掉大选的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的见证下,发表了题为《和平砥柱》著名演说,又称铁幕演说。“一道铁幕已降下,将整个欧洲大陆一分为二。铁幕之后,是中欧和东欧所有古国的首都、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全部处于苏联范围之内,全部以某种形式向苏联俯首称臣;它们不仅受到苏联的影响,还受到莫斯科日益严厉的控制。”如果邱吉尔不落选,罗斯福不早逝,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将是另一个局面,二极世界、两霸争雄将不会存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伦敦呼吁不外放声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伦敦呼吁不外放声音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