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摸到疙瘩确诊乳腺癌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摸到疙瘩确诊乳腺癌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乳腺癌是否一定要有肿块才可以确诊?为什么?
很多人认为乳房部位可以触摸到肿块则意味着患上了乳腺癌,这其实是自我误诊,很容易就给自己增加了心理上的压力与负担,反而不利于自身健康,如果发现乳房部位有肿块,应当及时的咨询医生并接受乳腺彩超等检查,但是大部分的乳房肿块都是属于良性的乳腺增生问题。
不是。乳腺癌有很多种表现形式,其中无痛性肿块最为常见,但绝不是唯一表现,有肿块的不一定是乳腺癌,乳腺癌并不一定有肿块。
乳房肿块一般指自检或者临床体检发现的包块。一般呢包块比较大,位置比较浅,或者乳房体积不是特别大,比较容易检出。相反有的病灶比较小,位置深,或者乳房体积大,腺体致密,很有可能查不到。但是可以通过超声或者磁共振等检查发现。就说明一种情况,没有摸到肿块,不代表没有病灶,也就更不能完全排除乳腺癌。况且临床上,有些乳腺癌并没有包块存在,只是在钼靶检查上发现腺体结构扭曲或者比较集中的钙化灶,病理活检提示乳腺癌。
除此之外,临床上还有几种特殊的乳腺癌。
第一:隐蔽匿性乳腺癌和副乳腺癌。隐匿性乳腺癌乳房上并未发现肿块,甚至是病灶,多因腋下淋巴结肿大住院。副乳腺癌是副乳上发生的乳腺癌,发生概率相对较低,目前报道较少,多见于腋下副乳。临床上因副乳上发现肿块就诊。所以我们虽然提倡自检,但实际上常规的乳房体检更重要。除了部分患者本身存在自检不规范的情况,另外容易漏诊一些特殊情况。而乳房超声普查,简单方便,经济,无辐射,对人体无伤害。
第二:炎性乳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这种类型的乳腺癌临床上很少发现乳房肿块。乳房常呈弥漫性变硬变大,皮肤发红、发热、疼痛和明显水肿。这种乳腺癌继发炎性病变,是由于癌细胞浸润到皮肤淋巴管,引发淋巴管阻塞导致的,这种发热一般是中低热,而且抗炎治疗无效。炎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占所有乳腺癌的1%至2%,是发病率较低的乳腺癌,但由于临床恶性程度高,皮下脉管存在很多癌栓,即便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也较易发生局部复发。总体而言,这种类型的乳腺癌病情发展迅速,极易发生远处转移,预后较差。因为炎性乳癌初期和急性乳腺炎的症状相似,哺乳期女性尤其要注意。对于抗炎无效的类似乳腺炎症状一定要提高警惕。
第三:乳房paget病,又名湿疹样癌。多是单侧乳头湿疹样改变,且经久不愈。病变都是乳头原发,然后向乳晕发展,与周围分界清楚。以后还可发生患侧乳头凹陷式糜烂,或于乳房触及质硬之肿块。但在早期一般无乳房肿块。这种乳腺癌要学会与乳房湿疹鉴别。
既然乳腺癌不一定表现为乳房肿块,乳房肿块也不一定代表是乳腺癌。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自检的时候就不能单单关注乳房肿块了。还要注意有无乳房皮肤改变,乳晕变化,有无乳头凹陷,乳头溢液等情况。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到专科检查,明确诊断前,不要随意处理。另外,一定要坚持每年至少一次的乳房检查。
乳腺癌肿块看着摸着什么样?
乳腺癌肿块看着摸着什么样
乳腺癌早期并无明显的临床特征,部分早期乳腺癌患者虽然在乳腺部尚未能够触摸到明确的肿块,但常有局部不适感,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有时会感到一侧乳腺轻度疼痛不适,或一侧肩背部发沉、酸胀不适,甚至牵及该侧的上臂。中晚期患者可出现乳腺肿块、乳腺疼痛、乳头溢乳、乳头改变、皮肤 改变、腋窝淋巴结肿大。
临床上大多数患者常无意中发现肿块,多为单发,质硬,边缘不规则,表面欠光滑。大多数乳腺癌为无痛性肿块,仅少数伴有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
触诊:肿瘤常为实性、质韧、有完整包膜、表面光滑、触摸有滑动感,一般无皮肤粘连,亦不引起乳头回缩。导管内乳头状瘤,肿块常很小,不易扪及。稍大者可在乳晕周围扪及小结节,临床以乳头溢液为主要症状。
视诊:乳头改变:乳头扁平、回缩、凹陷,直至完全缩入乳晕下,看不见乳头。有时整个乳腺抬高,两侧乳头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乳腺癌患者若有乳头异常改变,通常表现为乳头糜烂或乳头回缩。皮肤改变:皮肤粘连、皮肤浅表静脉曲张、皮肤发红、皮肤水肿、此外,晚期乳腺癌尚可直接侵犯皮肤引起溃疡,若合并细菌感染,气味难闻。癌细胞若浸润到皮内并生长,可在主病灶的周围皮肤形成散在的硬质结节,即“皮肤卫星结节”。
本内容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主任医师 袁芃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乳房肿块是乳腺癌吗?
这个是不一定的,乳房里面有肿块,首先考虑是因为乳腺增生或者是乳腺纤维瘤所引起的,如果怀疑是乳腺癌,也可以到医院去做一个详细的检查,首先要排除是不是乳腺癌所引起,如果是其他乳腺疾病也要积极的配合治疗,因为病情长期不接受治疗,是会发生病变的情况。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摸到疙瘩确诊乳腺癌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摸到疙瘩确诊乳腺癌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