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英雄部队全歼日军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英雄部队全歼日军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939年9月在华北发生什么战役?
河北省灵寿县西北50公里的小小陈庄,地处莽莽太行深处,曾是晋察冀边区首府,边区政府、抗大二分校(石家庄陆军指挥学校)等众多抗日机关所在地。
1939年9月25日,日军独立混成第8旅团水原义重少将率独立31大队及伪军共2000余人,自灵寿出动向慈峪进犯,企图采取所谓“牛刀子战术”,奔袭陈庄,寻歼八路军主力,摧毁抗日根据地。120师师长贺龙,政委关向应获悉后,急率120师主力集结迎战。
9月27日拂晓前,日伪军除留部分兵力据守慈峪外,主力1500余精锐部队轻装急进,由汉奸带路,乘着夜色秘密沿鲁柏山南麓小径,经南燕川、湾子里、长峪奔袭陈庄。幸亏抗大的学员战士及时发现,所有机关均快速转移,留给敌人一座空城。
占领了陈庄这座空城之后,日军很快就发现自身孤军深入,增援和补给困难,必须迅速撤离。
独守空城的日军,不断遭到八路军的游击袭扰,无可奈何,气急败坏,于9月28日晨焚烧陈庄房屋后沿磁河大道东撤,进入120师伏击圈。
期间,灵寿、慈峪日军800余人赶来增援,在白头山地区遭第719团阻击而不能进。
9月29日拂晓,被围日伪军待援无望,突破第2团阵地,夺路南逃,再次进入鲁柏山万寺院一带的伏击圈,日军陷入绝望。
29日晚,120师发起最后的总攻,在鲁柏山全歼被围日伪军1200余人,击毙水原义重少将。
此战全歼日军水原义重少将及以下1200余人,可与平型关大捷相提并论。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敌后根据地实施的模范歼灭战,蒋介石也称之为“树华北抗战之楷模”。
1939年9月,八路军第120师主力及晋察冀军区部队一部,在河北省灵寿县陈庄地区对日伪军进行了一次伏击战,史称陈庄战役。
1939年9月,侵华日军向晋察冀北岳根据地发动“大扫荡”,企图以突然袭击的方式摧毁抗日根据地后方机关。八路军120师师长贺龙、政委关向应冷静分析局势,在可靠情报支持下,因敌而变,主动出击,在冀西地区灵寿县的陈庄一带依托有利地形伏击来犯日军。经6天5夜血战,120师歼灭日军独立第8旅团31大队全部以及部分伪军共千余人,创造了八路军继平型关大捷之后又一个震动华北的重大胜利。
《亮剑》中独立团打山崎大队,用3600颗手雷全歼日军,军事实战中是否可行?
《亮剑》这部小说,10年前看那叫一个扬眉吐气,10年后再看,是近年来层出不穷的抗日神剧的鼻祖。总的来说,尽管李幼斌老师演绎的李团长形象深入人心,“亮剑”精神也成为了社会正能量,但是《亮剑》这部小说在价值观内核与军事细节描写上问题是很多的。
单单从《亮剑》小说开篇独立团全歼鬼子“山崎大队”的战斗来说,其战例原型是1940年10月30日“百团大战”第三阶段彭德怀率领八路军115师、129师的3旅又2团打的黄崖洞地区关家垴攻坚战。该攻坚战从10月30日打到10月31日,不仅未能全歼日军冈崎大队约500人,反而给我军造成了约2000人的重大伤亡,相比之下日军伤亡仅仅300余人(不同记载数据不同,一般认为日军被打死约100人,受伤200多人)。此战暴露出我军战术能力较低、协同意识较弱、武器装备低劣、攻坚能力极差的问题,从那以后,我军又组织过数次攻坚作战,但是败多胜少,一般日军依托村庄或有利地形展开防御后我军立刻遭遇攻击困难,只能撤出战斗。华北、山东八路军通过持续不断地的缴获与整训,具备强大的攻坚战能力乃至运动战能力,已经是1943年底到1944年中左右的事情了。
至于3600颗手榴弹全歼把鬼子打蒙这种细节,那就是小看了鬼子的工事构筑水平了。关家垴战后八路军首长上去查看鬼子构筑的野战工事,对鬼子的多层堑壕防御体系、防炮火工事、交通壕与火力点上使用顶盖或就便器材加以伪装遮蔽等野战筑城技术给予了高度评价。《亮剑》作者大约认为所谓防御工事就是几条光秃秃的壕沟,殊不知这种工事早在克里米亚战争后就被淘汰了。
根本就不现实。剧情大家都耳熟能详,就不赘述,只谈谈个人认为不现实的几方面。
一:土工作业疑点重重。
用李云龙的话说:“只要掘进50米,剩下的30米,哪怕是个娘们,都可以把手榴弹扔进环形工事去”!那么问题来了,完全靠人工在鬼子眼皮底下往前掘进50米能否办到?
《亮剑》作者都梁肯定不是农民或者农民工出身,想当然的自己认为挖土是非常简单的事,您知道掘进50米是多大的工程量么?假设沟宽一米,深度1.5米(太浅了指定不行,藏不住人),掘进50米最少是70多立方的工程量,由于横截工作面只有一米,只能由一个人挖掘,一个人要完成70多立方的土方挖掘,没三天时间,根本就办不到~这还是平时环境安全、土质疏松的条件下的工作效率~换到战场上,效率肯定没平时高。而人的体力肯定有消耗,长时间高强度劳动,换谁也受不了。就算是轮流干,时间上也提前不了多少。
二:挖掘方向?
八路军向山崎大队的环形工事挖掘前进,是直线挖掘还是横向挖掘?如果是直线,那么就得多人同时施工。具体是这样的:先由很多人在50米外开出许多条壕沟的工作面,再往前直线掘进,等到距离山崎大队的环形工事30米左右,再把直线壕沟横向贯通,形成战壕。
如果是直线掘进,参与挖掘的八路就暴露在日军的火力范围之内,这肯定是行不通。
那么,换做横向掘进是否可能呢?
横向掘进,您也只能够从两头往中间挖掘,最后贯通成一条战壕。由于工作面的问题,参与挖掘的八路军战士也不可能太多,而土方工作量将远远超过直线挖掘的工程量。所以,时间上也没法办到。
三:距离山崎大队的环形工事,30米距离扔手榴弹是否合理?
当独立团敢死队在距离山崎大队30米位置,从战壕扔出3600枚手榴弹,将山崎大队炸得人仰马翻之前,大家别忘了,双方距离30米,这个距离对双方而言,都是对等的,甚至在地形上,日军还占有一定优势,毕竟日军所处位置是居高临下。你能把手榴弹扔进我的环形工事,我也能把手榴弹扔进你的战壕!而且,主动权是掌握在日军手里的。在八路挖掘战壕的时候,日军随时都可以扔手榴弹~哪会等你从容不迫的把手榴弹扔过来?真是扯淡。
按照原著小说中的,好像是没什么问题。倒是电视剧中拍的不是那么合理的了。
先看原著,原著中的山崎大队开到了李家坡,八路军一个师和一个纵队包围了山崎大队。前期七七二团的进攻受挫,但同时山崎大队也伤亡过半了。这场仗八路打的很惨,这其实不是八路战斗力不行,是山崎太聪明了。
李家坡的地形差不多是个梯形,而山崎把阵地并没有设在棱线上,他把阵地放在就反斜的位置上。这样做是很有优势的,他的阵地距离棱线有80米,八路在下面根本看不到山崎的阵地,开炮根本不知道怎么瞄准,而山崎的阵地前边是一片开阔地,八路只要一露头,立马挨枪子。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么多次进攻全失利,下面躺了一堆尸体的原因。
而李云龙的掘进,将自己的视野直接就摆在了和山崎同一个平面。这个时候,李云龙开始让翻译用日语吸引注意,而等掘进了一段距离后,山崎发现了企图,直接开炮,立马炸死了几十个八路。而李云龙手下是有个炮兵营的,是他从师里借来的,直接听他的指挥,根据他的指挥,炮击立马砸到了山崎的阵地。而山崎的炮兵开始压制八路炮兵,双方开始对射,日军炮兵的注意力不在掘土的八路那里了。而等李云龙进一步掘进,山崎已经发现,自己的迫击炮已经没有办法打掘进的八路了,距离太近,四五十米,迫击炮垂直发射,惊慌失措的日军十有八九会打到自己,这个时候,他自己还不能反冲锋,第一,人不够,第二,你站起来,八路就开火。而且他也没有想到李云龙会扔手榴弹,他以为的是八路会跳起来冲锋。一大堆原因下来,直接导致,山崎眼睁睁看着自己眼前的开阔地被八路蚕食了。
再看武器火力上的问题,这场战斗,也是典型的围点打援,八路调来129师和决死一纵合围,而日军,也在外围开始针对八路进军,总共调动了一个师团和三个旅团,准备和八路决战。一旦,山崎拖住了八路,那么就可以里应外合,消灭这个地区所有八路。小说中,这场战斗关注度特别高,板垣征四郎外加四个派遣军司令官都在关注,这场仗,意义重大。八路这边也一样,只是总部直接下达的命令。所以对于李云龙的支援是非常大的,他前边从军需那里弄来二十箱手榴弹,又借调一个炮营,火力完全够用。能把炮营给他,这就说明总部是非常重视的。虽说八路穷,但是对付山崎大队的炮弹还是有的,师里的炮营炮弹不够,完全可以再从别的地方借调。而八路前期吃亏,就是吃亏在迫击炮根本看不到山崎的阵地,想打,不知道打哪,这是最主要的原因。而李云龙把阵地挪了上去,这就容易了,可以直接炸压住山崎的反扑。
所以说,原著上,是没什么太大问题的,有问题的是电视剧的这个拍摄上,这是硬伤了。
电视剧中,对李家坡的进攻,八路就是在一个平面上发动突击,伤亡大,归结于山崎火力猛,压根没提什么阵地位置之类。李云龙掘进过程中,日军也发现了,山崎组织了炮击和反冲锋,最大的败笔就在这个反冲锋。李云龙掘进的距离是五十米,掘进终点距离山崎的阵地是30米。也就是说,日军准备反冲锋的时候,距离差不多有六十米。
六十米的距离,士兵冲锋是很快的,也就顶多十秒钟吧。电视剧中,这个时候旅长开炮支援,把日军压住。这就是败笔,从旅长下达命令到开炮,起码半分钟,这个时间足够山崎冲到坑道里了。这个时候,坑道里的八路拿的是铁锹,枪背着呢,而鬼子在上面,有枪有刺刀,这会儿就是单方面屠杀了。旅长怎么开炮?一起炸?消灭了山崎,捎带着干掉了李云龙?这好像得毙了,而不是撤职了。
其实,不管是原著还是电视剧,都是有问题的,原著在于他圆的不错,而电视剧根据各方面原因,根本包不住了。原著中的灵感来源于关家垴战役,这场仗,集结了八路所有的精英指挥官,并没有任何章法去打,没办法,士兵就是拿命去填的。
首先说李云龙用3600颗手榴弹的目的,李云龙是个很有实战经验的指挥员,他知道如果和鬼子拼火力是拼不过的,要想歼灭包围圈中的鬼子就必须贴身肉搏,只有近战才有可能凭借人多的优势全歼日军。
当时李云龙采用土攻掘进战术靠近鬼子,然后把全团边区造手榴弹都集中使用,然后在让张大彪组成突击队,最后全团跟进,连炊事班的伙夫都上阵了,这说明李云龙是倾全团之力不准备第二次进攻的,不得不说战术确实高明。
在总攻打响后,3600枚手榴弹很快扔出,要知道鬼子并不是站在那让你炸的,这些手榴弹的作用就是想给日军造成短时间内的混乱,主要是给张大彪突击队创造突击条件,要不然张大彪突击队冲不上去,果然张大彪突击队冲上去了并在日军防线上打开了缺口,这时候李云龙率全团跟进杀入日军防线,这样一来日军火力优势无法发挥,只能和八路军肉搏,可当时李云龙独立团是生力军而且全团尽出,人数肯定占优势了,而日军在772团的连续冲锋下已经疲惫,当时战况可能是独立团两打一甚至三打一,所以鬼子被全部歼灭是必然的。
最后说看抗战的影视剧要能看懂,不要认为日军多么多么厉害,用李云龙的话说他怎么就那么厉害,要战术对头打胜仗完全可能,不要总认为中国军队只要打胜仗就是神剧,抗战的最后不也是日本人投降了吗,所以要看结果。
我是叔承侃历史,我来回答。
很多人把亮剑当做经典抗战剧,而更有一些人把亮剑当作历史,但是无论如何亮剑永远都不是真实的历史,亮剑是由作家都梁写的一部小说改编的,所以亮剑当中自然存在很多作者的想法。
本题问到,亮剑当中有3600颗手雷全歼日军,在历史上是有可能吗?以本人之见,在现实当中是绝不可能发生的。
按照当时的日军装备,整编的一个大队大概有8到12挺重机枪,轻机枪不少于20挺,虽然在李云龙攻击前程瞎子所在团已经向其猛烈进攻,按照电视剧的说法,山崎大队已经伤亡过半,但此时仍有数百人在能够战斗。
我们不要忘了,李云龙所在的部队能将手雷扔路到山崎的包围圈里,而山崎部队的士兵和军官难道就不可能扔到李云龙掘土部队的手里吗?这是一个双向的问题,同时又是一个单向的问题。
因为不知道山崎大队所在的土地的土质是什么样,如果都是石山的话,那么我想基本上是李云龙的整个团将铁锹挖烂,也永远挖不到30米的距离,如果是土的话,李云龙的做法还是可以的。
所以从现实来看,最有可能的结果就是双方的手榴弹在互相扔,而李云龙的部队凭借人数优势和手榴弹数目的绝对优势,最终取得了战斗的胜利。从这一点上来说是有可能的。
否则的话,以日军当时装备的火力仅凭李云龙的一个团还是比较困难的。而电视剧李云龙的手榴弹全部扔进来,唯一一个解释就是此时日军的弹药基数比较少,因为我们这次是从无论在小说还是电视剧,都没有看到日军有效的依靠手雷进行还击,这不符合常理,按理来说这应该是一场双方互相扔雷的战斗。
如果进攻中途岛的日军200艘军舰全部压上去能不能全歼美国海军?
只需要把战列舰和巡洋舰编进航母编队,那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但长远来看,即便打掉中途岛占领夏威夷,然后逼近美国西海岸。最终你也只有和谈一条路,而美国人不太可能同意条件。
速度根本追不上,美军舰队全是30节以上的高速军舰。日本联合舰队以“大和”号为首的战列舰编队,最高只有27节的速度,其他也是21-25节的速度。
所以说,战与不战,决定权在美国海军一方,轮不到日本海军。而且,中途岛海战后,美军特混舰队已经主动开始撤离,说明美军见好就收,不会与日本海军恋战。
更何况,日本海军已经损失了全部的主力航母和舰载机,仅剩下两艘轻型航母,其他的不过是一群战列舰、巡洋舰和驱逐舰,而且兵力很分散。根本无力对付中途岛的岸基飞机,而且美军还可以随时补充这些飞机。
即使日军不顾损失,强行攻击中途岛,那么日本联合舰队在美军岸基飞机的打击下,损失将是惊人的。估计不用瓜达尔卡纳尔战役、马里亚纳海战等消耗,日本海军就会提前迎来失败。(陶慕剑)
日本就是把二百艘军舰全部攻击中途岛,也不会战胜美国海军,因为当时海军交战,重在飞机,只要是打沉日本航母,就是胜利,当时日本的大和号也参加战斗了,可是没有起到一点作用,只是在一旁看热闹罢了。
如果日军在进攻中途岛的作战计划不选择分兵,而是集中兵力,那么战争的走向就会发生变化,首先如果选择集中兵力进攻中途岛,那么日军就不会让南云忠一的突击舰队担负两个作战任务,一个是攻击中途岛的美军基地,一个寻歼美国的航母舰队,那么南云忠一很有可能只担负寻歼美国航母舰队和彻底消灭美军太平洋舰队主力的任务,如果这样的话,就不会产生因为要先攻击中途岛还是美国航母这样的难题,也会出现耽搁的时间,南云会集中军力进攻美军航母,大慨率的会是南云的舰队取得胜利,毕竟日军兵力占优势,作战经验非常丰富,零式战机在当时也是比较先进的。另外就是虽然日军集中兵力压到中途岛上,但是只是多配给了南云一艘航母,成了五艘航母编队,作战任务依然是既要攻击中途岛,又要寻歼美军航母,估计结果和现实版很像,最多就是南云忠一会保全一艘航母离开战场,注意南云能保留一艘航母完全是美军先行撤离战场的缘故,而非南云主动撤退。
没有制空权,日本舰队会被美军舰载机缠住,最终损失更大,再说200艘军舰(几乎是日本的所有家底)里只有一半是作战舰只,作战舰只里又有一大半是老旧舰只,几乎没什么防空能力,速度又慢,所以山本在损失了4艘主力航母后,果断后退是明智的,否则日本在太平洋全线崩盘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英雄部队全歼日军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英雄部队全歼日军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