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印度公布国防计划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印度公布国防计划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印度尼西亚国防力量在国际处于什么水平?
印尼总统的军事幕僚卢胡特表示,印尼的国防装备比邻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落后10年,因此有必要加强印尼军事装备的现代化,以捍卫印尼的海空权。印尼的国防开支将会在2019年达到200亿美元,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5%左右。
根据2011年的统计数字,印尼空军有三万四千人,海军七万四千人,这和印尼两亿五千万的人口比,占比相对较低。印尼海军装备有从俄罗斯购买的两艘基洛级潜艇,其余大小舰艇在100艘左右,空军装备有苏30、苏27等先进战斗机,但是据不完全统计在16架左右。除此之外,印尼还从澳大利亚购买过几架二手的C-130大力神运输机,不过正在服役的只有三架。而和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军力对比,印尼在军队人数上占有优势,但是军事装备的现代化上确实不如这两个国家。
卢胡特所说的印尼国防力量的不足主要是针对海军和空军的。在接受采访时,卢胡特就明确表示,印尼要增强其海军和空军的现代化水平,以应对和中国在南海领土争议上的潜在威胁。卢胡特还提到,印尼海军要装备更多的军舰,提升在海上的巡逻工作。此外,还要新购两架C-130大力神运输机,以提高其空军的运输和应变能力。这些举措都说明了印尼在提升海军和空军军事实力上的迫切需要。
佐科自上台开始就提到要将印尼打造为一个海洋强国,而没有一个强大的海军和空军肯定是不行的。过去印尼作为东盟最大的经济体和人口大国,在协调东盟事务中只是发挥其政治作用,却不能形成军事威慑力。
但是随着世界的焦点都聚集到了东南亚这块热土,美国的重返亚洲政策以及澳大利亚情报机构对印尼总统的监听事件,都让印尼政府意识到没有一个强大的国防实力是不行的。过去,印尼的国防预算只是占到GDP的0.8%左右,但是印尼官员透露,到2019年这个比例会达到1.5%,将近一倍的增长。通过提高自己的国防水平,来提高自己的军事威慑力。我想这正是佐科政府新的国防安全战略。
印度的军事国防工业如何?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欢迎关注。
现在的状况可以用“困顿”这个词来形容。虽然印度在很多武器技术领域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但进步的步伐正在逐步加快。对于这一点,其他亚洲国家不可以小看印度的实力,如果印度长期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军事购买和研究,未来总有一天会成为一个有真实力的军事强国。再结合印度庞大的人口和有限的资源。会成为亚洲一个不太稳定的危险因素。
印度在1947年独立建国后,就开始了军事工业的发展。当时印度全国只有16个兵工厂,外加一个军用服装厂,情况可以说是非常糟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印度高层制定了“两步走战略”,第一步就是发展常用的陆军武器,比方说野战火炮,运输汽车,轻型坦克。第二步就是发展战斗机,轰炸机,先进导弹和电子设备。到了1953年,印度陆军已经大规模用上了自己制作的枪炮,至少是自己组装的,主要零部件和材料其实还是买的。这总比直接买成品强了。
到了60-80年代,受到军事技术经费有限的影响,印度的武器产业发展缓慢,让原本就落后的印度更加赶不上国际形势的发展。为此印度开始购买西方国家的装备,同时争取引进技术。但在71年,印巴战争第三次爆发,西方国家出于政治考虑,暂停了向印度出售武器的计划。印度只好跟苏联合作,走上了购买苏式武器的道路。还从苏联那里拿到了T72和米格21等装备的生产许可。但钱都花到了生产上,想快速成军,以应对有可能爆发的新战争。科研这块基本就停了,一停就是20年,国内技术没有任何突破。
进入21世纪后,印度人发现自己落后的很严重了,慌了。开始每年拿出大量资金用于军事,一方面购买国外的,另一方面也研究自己的。现在印度军工委员会旗下有40多家军工企业,职业员工超过15万人。除此之外还设立了数量庞大的军工研究所,从业人员也有几万人。差距正在努力地缩小,如果印度长期这样拼命追赶,总有一天会逐步的抹平差距。印度军工领域现在的情况还很一般,大部分主力装备基本都靠买,至少十年内,这个情况难有改变。
印度的国防工业在发展过程中虽然有西方发达国家的帮助,但直至如今仍然十分薄弱。在印度独立之后,因为其原本是英国殖民地的缘故,本土国防工业极度薄弱,全国上下只有十多家能生产枪支弹药的兵工厂,就俩生产火炮都困难十足,为了减轻在国防上对原宗主国英国的依赖,印度拟定了一个分为两步来发展国防工业的战略,第一步是计划生产一些如轻型火炮、轻型坦克以及运输车等简单装备的初期计划,第二步则是在拥有了一定的工业基础后发展如战斗机、雷达、重炮等复杂产品的长期计划。
在这个计划的指导和英国的帮助下,印度初期的国防工业发展十分迅速,到1953年,印度军中已有80%的轻型装备是由印度自己生产的,甚至还生产了百余架教练机。但是这一时期印度只是有限提升了各兵工厂的规模和技术水平,并没有增加兵工厂数量,对于技术水平更高的装备也是无可奈何。总的来说印度此时的国防工业仍然十分落后,还是需要大量的进口应发等国的装备,而且在部分本土生产的武器上还使用着进口部件。
在六十年代以后,大幅提升了军费的印度名义上更加注重国防工业,可实际上更多的钱还是拿去向苏联购买武器装备,和国外联合研发的装备也是成果寥寥,直到冷战结束后其国防工业水平仍然偏低。之后印度再度提出了全面发展国防工业的目标,以结合国外先进技术和本土生产为核心,发展出了“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烈火”弹道导弹、“歼敌者”核潜艇等先进武器装备,这一阶段发展至如今,虽然印度已经有了一个门类齐全的国防工业体系,但技术水平低,装备仍然相当依赖国外,尤其是其空军,主力机型全部来自国外,国产的“光辉”战斗机一直处于难产之中。
印度发展国防工业的时间并不晚,而且在发展过程中一直能得到助力,相比于艰难发展的中国军工,可以说环境优越了不少,但是印度为了追求所谓“技术优势”,一直将对外军购作为头等大事,严重挤压了本土军工的生存空间,所以至今印度的国防工业还是不行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次“不黑不吹”,实事求是的讲一下的印度国防工业水平,想必各位已经看惯了网上脑补“黑”文,想了解点真实的印度。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来讲,虽然印度的工业有着不少的缺陷和不足,但是其国防工业并不是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不堪(主要是比错了对象,当然比不上美欧等老牌强国,但是在发展中国家里,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都仅次于中国而已,谁让全世界也就中国这样一个能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建立最健全的国防工业体系存在呢)。
早期印度国防工业
在印度独立之初,其继承的国防工业不过时英国人留下的烂摊子,只是在二战中为英国“伪军”(英印殖民军)生产普通枪支弹药的十几个小军工厂。到了1960年以后,印度开始大规模扩充军备规模,在美、英、德、日等国的帮助和援助下,建设了一批较为现代化的兵工厂,并且将老军工企业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现代化改造,军工企业总数增加到三十多个。此后印度又经历了两场印巴战争,军事规模开始进一步增长,此时苏联也开始转而支持印度,为印度提供了大量的先进军事装备,印度人在购买先进武器的同时,向苏联提出了许可证生产和技术转让要求,并以此为基础再次扩大和提高军工企业的数量和质量。可以说,像印度这样同时被东西方争相拉拢,在美苏之间左右逢源的外部环境下,印度发展国防工业的条件还真是得天独厚。当然,也可能是太容易得来的东西就越不珍惜,此后印度就陷入了“引进-研制-失败-引进-研制-失败”的怪圈,给人的印象是,似乎印度无论如何都难以真正独立自主的研发一款武器。
苏联解体后的印度国防工业
到了九十年代初期,苏联轰然倒塌,可能印度人突然意识到“再强大的后台,也有玩完的时候”,在继续引进武器装备的同时,更加注重武器来源多样化和武器装备自给自足。在1994年,印度政府就推出了《1995-2005自主防卫10年规划》,确定以“引进-改造-自主研制”相结合的道路,逐步提高自主研制武器的能力,全面加速印度三军国产现代化武器水平的发展目标。根据当时印度政府的承诺,将在2005年时将武器装备国产化率提高的70%,然而时至今日,印度依然由超过70%的武器需要依赖进口,可以说这个印度的十年“独立自主”计划早已失败了。
印度国防工业的现状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印度目前已经形成由8个大型国有国防公司、39个兵工厂和几百个私营防务承包商组成的庞大国防工业体系,涵盖航空、航天、坦克、装甲车辆、枪支弹药、导弹、造船、核武器等全部的国防门类,然而实际上却是“看起来什么都能造,什么都离不开进口”,每年花在进口武器上的钱都高达近百亿美金。
总体而言,印度国防工业现在的状况是规模足够大、质量偏低、效率低下,绝大多数印度自行研制的武器装备项目都没有办法按期完成,延期超期是家常便饭,预算超支和指标不达标也是常态,这就造成印度自研武器基本上都是还未服役就已经落后,比如说其维克兰特号航母、歼敌者号核潜艇、阿琼主战坦克、LCA战斗机等。
但是在我们看到这一系列印度国防的”缺点“时,我们也要意识到这一切表象下隐藏的”勃勃雄心"。要不然许多印度自研武器又耗时、又费力、成本超高、指标低下,印度为什么还在“咬牙”坚持?明明印度可以轻松购买美俄的主战坦克,为何在一边买的同时,还在苦苦坚持着“谁都看不上的”阿琼坦克?明明可以继续买阵风、米格-29、F-16,为何还在LCA战斗机上花钱下功夫?其他印度版航母、核潜艇等重要装备的技术性能都不强,而且还需要买万国货来拼凑,为什么印度仍然在投入资金?
这是因为印度早就意识到,依赖引进武器不靠谱,永远都不可能成为“有声有色”的大国;只有把良好的武器进口环境和外国装备当做垫脚石,继续推动武器装备自主研制,才是“大国根本”。所以,在阿琼坦克、LCA战斗机、航母等项目上遭遇再大的挫折,印度仍然在坚持;即使引进技术,国内生产法国“鲉鱼”级潜艇付出的代价、成本和时间更昂贵,闹出的笑话很多,印度仍然坚持获取技术,就可见一斑。
所以在我们没事“嘲讽”印度造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现状不重要”,而其“独立自主”的决心一旦觉醒,就将是挺“可怕”的事。毕竟很多问题,都可以留待时间去解决,但是一个“资源、国土、人口”规模如此庞大的国家,决心走自研道路的潜力。
印度军事是这样的,说起印度军事不得不说说,印度这个国家。印度的武器是五花八门,有前苏联的,北约的,印度总体来说人员还不错,但是军队战斗力是很一般的,第一,没有战斗经验。第二,武器太杂,一旦开战,啥型号的飞机挂啥导弹都会闹不清楚。第三没有能力维修。总之在我眼里,印度就是个二流国家,当然军事也就一般了。
印度国防部长发话,核武器要派上用场?莫迪真的敢吗?
肯定不敢,克什米尔虽然重要,但还没有到印巴两国为此赌上国运的程度。印巴都是事实上的有核国家,一旦互抡核弹,印度受到的损失要远大于巴基斯坦,因为印度人口比巴基斯坦多好几倍,整体实力也比巴基斯坦强得多,所以在核弹之下损失必然会很大。印度现在叫嚷可以使用核弹打击巴基斯坦,表面上是说自己想用,实际上是在慑止巴基斯坦使用。因为巴基斯坦比印度弱小,一旦进行大规模交战,巴基斯坦顶不住的情况是大概率,使用核弹打击印度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所以,印度提前把话放出来,就是警告巴基斯坦,“我也是有核弹的,可以让你毁灭”。此外,印度还自恃有反导系统,能够拦截巴基斯坦的一些导弹,这也是印度敢于叫嚣使用核武器的重要原因之一。莫迪取消印控克什米尔的“特殊地位”,是想借煽动印度教民族主义来提高自己的支持率和威望,转移国内对其这一两年执政出现的经济发展放缓、失业率增高的不满情绪,并且为下一步的印度国内深化改革减小阻力,并不是要和巴基斯坦开仗。更何况,印度这次还将拉达克单列出来成立“拉达克中央直辖区”,这已经涉及到我领土问题,并非专门针对巴基斯坦。以印度的核武,如何拼得过中巴,那会给印度带来灭顶之灾。(S)
一个拥核国家对非拥核国家使用核武,这本身就是降维打击;但一个拥核国家对另外一个具备打击到该国本土实力、并且同样是拥核国家使用化武,无论该国的核武数量是对方的多少倍,最终的结果都是杀敌一万,自损八千。
前者就是所谓的核威慑,而后者就是所谓的核平衡。
印度国防部长辛格所谓的印度核武要派上用场的言论,主要针对的就是巴基斯坦。
- 8月16日,印度国防部长辛格对外表示,如果印巴紧张关系持续升级,新德里将“视情况而定”,是否改变其一直遵循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
- 印度防长辛格的表态,是在8月15日就局势开始升温的克什米尔冲突,印巴双方发生第一轮冲突之后,15日的冲突,导致3名巴基斯坦士兵死亡,以及5名印度士兵死亡。
8月5日印度方面取消了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存在了50对年的“特殊地位”,印度虽然雷厉风行的推动了该举措,但是显然印度方面也深知此举将对克什米尔局势造成巨大的影响,所以8月16日印度防长的表态,可以看做是试图以强硬手段,迫使克什米尔局势缓和。
◎巴基斯坦方面阵亡的士兵送往家乡安葬。
不过,这也不是印度方面第一次向巴基斯坦释放核威慑和核恐吓。
早在2017年,印度前国防部长帕里卡尔就称,一旦印巴爆发战争,印度或将改变其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保留对巴基斯坦先发制人,实施核打击的可能。
可以看到,印度方面实际上是时常拿核武来威慑以及恐吓巴基斯坦。
实际上印度之所以对一个同样具有核武的邻国实施核恐吓,其底气来源于印度自身日益增强的拦截弹道导弹的能力。
- 印度当前已经是全球继美国、俄国、以色列后,成为第4个具备大气层低层、高层拦截弹道导弹能力的国家。
- 印度的能够拦截弹道导弹系统名为先进区域拦截系统(Advanced Area Defence, AAD),能够对巴基斯坦方面的若干弹道导弹实施拦截。
◎印度自行开发的AAD拦截弹。
出色的反弹道导弹拦截能力,促使印度觉得即便巴基斯坦是和印度同一数量级的核武国家,但是印度完全可以拦截巴基斯坦的核武,反过来,印度则可以对巴基斯坦实施核武攻击,而巴基斯坦却无任何招架的余地。
但是实际上,巴基斯坦方面也在进行非对称战术,也就是研制出了多款能够携带核武的短程弹道导弹。
巴基斯坦这种能够携带核弹头的极短程弹道导弹就是专门为印度研制,如射程200公里的短程弹道导弹压根就不经过大气层,极其难以拦截。
所以实际上巴基斯坦也是具备突防的能力的,这一点实际上印度也不可能不知道,而印度方面所谓的核恐吓,实际上也是恐吓而已,一旦真正向巴基斯坦使用核武,最终印度还是一个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结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印度公布国防计划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印度公布国防计划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