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马克龙将任命新总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马克龙将任命新总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在遇到危机时的应对措施有何异同?
马克龙和特鲁多都是年轻总统。马克龙生于1977年,特鲁多生于1971年。但是他俩的身世和处事方式有很大不同。
特鲁多生于政治豪门,其父老特鲁多曾经是加拿大总理。小特鲁多青年从政,深受白左自由党精神洗礼,坚持政治正确,具有一定的理想主义情怀。特别在意自身形象名声。
马克龙生于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具有不走寻常路的探索精神。迎娶大自己24岁的老师为妻就是明证。马克龙曾是法国社会党党员,后来退党参选,有魄力和远大政治抱负,又办事身段灵活。
近期,法国和加拿大都经历了几次危机。类似的有难民问题,与美国贸易冲突问题。此外,法国有黄背心危机,加拿大有沙特断交危机。
我们分别看一看两位年轻总统的应对。
特鲁多欢迎叙利亚难民,从叙利亚撤军,和特朗普唇枪舌剑,谴责沙特虐杀记者不惜断交。他非常注意公众形象,还开通中文社交公众号,被批评作秀。
马克龙制定新法限制难民,大刀阔斧进行经济改革,推动欧洲军团建立,被评为激进。但他也能面对特朗普嘲讽克制不还嘴,从G20峰会直扑凯旋门现场,高喊“你们是对的”并立即暂停加税。
可见马克龙更灵活、更有决断力和行动力。而特鲁多更坚持价值观,有迂腐和过于爱惜羽毛之嫌。
马克龙和特鲁多虽然都是七零后政治人物,马克龙1977年的特鲁多1971年,比马克龙还大6岁,但特鲁多比马克龙政治历练差远了!马克龙毕竟联合国五常国的总统,圆滑,有政治主见,而特鲁多就有点盲从唯唯诺诺,缺乏政治远见,孟晚舟事件就是一个明显例子,处理得完全没有脑子!仅此一件事就高下立判。纯粹是美国的傀儡!一点独立自主的智慧都没有哦!
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在面对危机时的应对措施有一些异同点。
在相似之处方面,两位领导人都面临着一些重大的社会和政治问题,并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应对这些问题。例如,马克龙和特鲁多都面临着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他们都采取了措施来减少碳排放并推进可持续发展。此外,两人也都面临着国内的经济和就业问题,并推出了一些政策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
在异处方面,两位领导人的政治风格和政策取向有所不同。例如,马克龙被视为具有更强的自由派倾向,倾向于推动经济和社会的自由化和市场化,而特鲁多则被视为更加社会民主主义,更倾向于采取更多的福利和社会保障政策。此外,在处理国际事务方面,特鲁多更倾向于通过多边主义和对话来解决问题,而马克龙则更倾向于强调欧洲一体化和自主性。
一、马克龙和特鲁多在应对疫情方面也有一些异同。法国是新冠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马克龙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措施,包括实施全国封锁和强制戴口罩等。特鲁多政府则采取了更多的资金援助措施,例如推出了加拿大紧急响应计划,向企业和工人提供了经济援助,以缓解疫情对经济的冲击。
二、在处理移民和难民问题方面,两位领导人的政策也有所不同。特鲁多推出了更开放的移民政策,并为叙利亚难民提供了庇护,而马克龙则在处理移民问题时更倾向于收紧边境控制和限制移民。这导致两人在移民问题上存在着一定的政治分歧。
三、马克龙和特鲁多在处理国际问题时也存在一些不同。例如,在处理伊朗核问题时,特鲁多支持与伊朗展开对话和外交努力,而马克龙则采取更加强硬的态度,支持对伊朗实施制裁和施压。在处理俄罗斯问题方面,特鲁多对俄罗斯持有较为强硬的立场,而马克龙则更倾向于与俄罗斯展开对话和合作。
四、在处理贸易问题时,两位领导人的政策也有所不同。特鲁多支持多边贸易体系和自由贸易,积极寻求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等自由贸易协议。马克龙则更倾向于保护法国的国内市场和产业,对于一些涉及法国经济利益的贸易协议持有谨慎态度。
五、在环保和气候变化问题上,马克龙和特鲁多也存在一些不同的立场。马克龙在国内推出了一系列环保政策,旨在将法国在205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他还支持欧盟推行更为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而特鲁多政府则在加拿大推出了一些环保政策,但也曾因为支持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等经济利益而受到批评。
六、在处理国内政治问题上,两位领导人的政策也存在一些不同。马克龙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旨在提高法国的经济竞争力和改善社会福利。他还积极推动推行移民和劳工改革,引发了社会上的一些争议。而特鲁多则在推行多元文化和提高性别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推动通过了一些有利于少数族裔和LGBTQ+群体的政策。
总之,马克龙和特鲁多在处理国内政治问题和环保气候变化等问题上也存在着一些差异。这些差异主要源于两位领导人的政治取向和国内政治环境的不同。
法国的马克龙能否代替2021年将退出政坛的德国总理默克尔,担任“欧盟盟主”?
马克龙国内支持率不稳定,国内矛盾深化,很难带领法国继续执政。近期马克龙有出了一些建立欧洲军队的提议,其实也是为了转移国内矛盾,但是德国总理默克尔则不然,她在德国有很深呢威望和支持,她在处理国际问题是要比马克龙成熟的多,欧盟是一个大家庭,经验不多的马克龙很难胜任,并且他在欧盟方面也没什么贡献。
默克尔即将退出政坛,也不代表她已经过时了,正是因为这样,她的经历,履历都完全可以胜任这份工作。
相对比之下,马克龙要先做的就是把国内矛盾稳定,获取民众支持,提高影响力。如果国内的问题都不能处理好,得不到人民的认可,那么要当欧盟领导人可能吗?我觉得难度非常大。
法国总理马克尔代替德国总理默克尔成为欧洲性的盟主,是十分有可能的事情。只要不出意外,这就将在几年后成为现实。
冷战结束后,欧洲的情况一般是这样的,那就是: 德国牵着法国的手。背后的原因也很简单: 德国的经济比法国要发达很多。在欧洲统一进程中,自然是德国设置议程,然后拉着法国一起干。
但是,这几年的情况似乎就有所不同了。随着德国保守势力的日益上升,德国现任总理默克尔的日子越来越难过。尤其是几年前的难民浪潮,几乎把默克尔搞得灰头土脸。相比之下,去年4月1日上台的法国总统马克龙,其特点是: 一、年轻; 二、英俊; 三、富有活力和想法。
把马克龙和默克尔放在一起,明显可以感到,德国老了,而法国则越来越充满活力。
充满活力的马克龙,这一年半确实是雄心勃勃,在欧洲和全球事务上都跃跃欲试,做了很多尝试。虽然马克龙都很多尝试并非十分成功,甚至有些想法也并非十分成熟,但是一个有活力的法国,有想法的法国,而且是一个有过去老牌全球大国基础的法国,显然比一个已经暮气沉沉的德国更加令人看好。
11月11日在巴黎举行了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一百周年活动,该纪念活动,马克龙邀请了包括美国总统特朗普、俄罗斯总统普京、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内60多个国家领导人出席,凸显了马克龙的影响力。
毫无疑问,马克龙是一位有着雄心壮志的法国领导人,其精炼果干,富有执行力。也是典型的法国人,高傲和风雅。毫不掩饰其对欧盟盟主的期待和对整个欧洲在全球影响力上提升的期待。
但几千年的历史告诉我们,雄心壮志不等同于雄才伟略。至少对马克龙而言,恐怕还有很多的考验在等待着他。
说到欧盟就不能不提到默克尔,这个德国领导人不仅对德国的走向影响深远,对整个欧盟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其带领德国、带领欧盟扛过了好多风风雨雨,从次贷危机到希腊债务危机,从难民问题到英国脱欧,再到当下伊朗核协议,显然十多年的事件已经使整个欧盟都承认了其实共主的事实。甚至之前还有评论认为整个欧盟都在因为她一个女人而存在,当然这种评论过于偏激,但也折射出了新千年后她在整个欧盟中扮演的角色。
但正是由于默克尔长时间的存在,其政策在大的方向上的一贯性,导致了在后默克尔时代,不仅是德国将会怎么往前走,连整个欧盟也在认真思索这个问题。这和俄罗斯的情况有点类似,普京长时间的存在,让世人看到了此间俄罗斯的样子,但当普京离开之后,后俄罗斯时代,将会以怎么样的姿态和模样存在于国际社会。
所以这种不能称之为依赖的习惯性,导致在后默克尔时代,马克龙是否能让欧盟习惯法国的领导模式,是个挑战。
除此之外,所为的欧盟共主,除了默克尔个人的魅力外,德国的经济实力、德国的领导力也是让默克尔成为欧盟欧盟的重要原因。所以即便默克尔离开,德国是否会再次走出一位政治黑马,来站在欧盟中央,这也是马克龙需要考虑和应对的。
除此之外,与美国的关系,显然也是马克龙不可预估的。一旦特朗普能够连任,显然欧盟还得和特朗普继续打交道,在和特朗普的博弈和拿捏中,显然从现在就能看出马克龙显得有点单薄,远没有默克尔的应对自如。
德国和法国在欧盟内部是两个势力最大的国家,两个国家联合在一起能主导欧盟的事务,但是法国想单独起主导作用,他现在还没这个实力,德国也不可能答应。虽然德国总理默克尔将要不在担任总理一职,但德国还会出马克尔、施克尔,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是每届领导人的职责。在经济上法国比不过德国,要想主导欧盟事务,法国需要在政治、军事、经济、国际影响力等各方面完全碾压欧盟其它各国的能力,从现在看法国尚不具备。
法国总统马克龙有当欧盟盟主的野心,更有和中美平起平坐的政治报负。理想是美好的,万一要是实现了呢?但法国致命的短板是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它的政治报负完全不匹配。军事力量上自保尚且困难,非洲法语区有什么动乱,法国人自己是摆不平的,非洲一隅对法国的军事力量都是很大考验,法国还谈什么军事力量的远距离投送。法国更多的是政治抱负。不要说想和中美平起平坐,就是在欧洲内部,想当欧洲盟主,也是不够分量的,它的经济实力和德国差的太远,想作为盟主,不是光喊喊口号就行的,关键是承担责任,有大担当,比如分担欧盟的各种费用比例,法国你不能总在后面,出钱的时候,声音小了,抢盟主的时候,喊起来了,这肯定不行,不能服众。法国人的自尊心是很强的,法国人的政治抱负在戴高乐时代达到顶峰。但戴高乐时期的法国国际地位也不过如此。就是你再有能力,再有野心,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经济实力跟不上,什么政治军事抱负都是空谈,政治和军事是以经济基础作为保障的。每届法国总统都有大的政治野心,都想领导欧洲,但首先要在法国内部获得法国人的绝对支持率,戴高乐受法国人那么狂热的拥护,也没能领导欧洲,何况现在的马克龙国内的支持率一般,能不能连任都不好说,何谈欧盟盟主。马克龙不是政治家,只是个政客,或者说马克龙是个政治明星,欧洲的政治明星,明星怎能担当政治大任?
普京在巴黎与泽连斯基举行了首次面对面的会谈,双方为什么没握手?
在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默克尔的撮合下,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终于在法国首次见面了,虽然双方没有握手,但是,见面总比不见面好,谈总比不谈好。至于握不握手,那都是次要的事情!
按照正常的国际礼仪,双方领导人会面一般是要握手的。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礼节,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需要礼仪,这是人人都明白的道理。
双方领导人见面的礼仪问题,往往被视作两个国家关系的晴雨表。作为俄罗斯和乌克兰来讲,本是一对同宗同祖的兄弟,但由于克里米亚问题和乌克兰东部顿巴斯问题,双方一直仍然处在敌对状态,俄乌之间的关系降至历史冰点。
即便是这样,俄乌领导人第一次见面也是应当握个手,寒暄一下的。但是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由于是一个演员出身,是一个政治素人,在乌克兰政坛上的根基不深,在与俄罗斯的交往和博奕中,处在一定的弱势地位,必须要表现得强硬一些,才能不被乌克兰国内的反对派和反俄民众抓住“把柄”。
俄乌领导人坐下来谈总比不谈好,对于握不握手并不重要。
冰冻三尺并非一日之寒。俄乌关系发展到现在,既有乌克兰前领导人一味亲西方的原因,还有乌克兰国内复杂的民粹主义的因素,说起来非常复杂,问题解决起来难度也很大。
这次由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默克尔从中调解撮合,采取诺曼底模式,使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终于坐到了一起,应当是大功一件,做了一件大好事。
至于普京总统和泽连斯基总统首次见面没有握手的问题,可能是法国和德国方面考虑了乌克兰方面国内的因素,是有意安排的场面。也有可能是因为普京总统和泽连斯基总统坐的位置比较远,不便于握手。
尽管普京总统和泽连斯基总统没有进行握手,但是双方却谈了九个多小时,既谈到了宏观问题,也谈了微观问题;既谈了原则性问题,也谈了具体性问题,应当成果还是比较丰硕的。比如双方谈到在2019年年底前结束战争状态,对等交换双方战俘等问题,就是最明显的具体成果。
综上所述,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首次会面,本身就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是一个里程碑事件。至于握不握手,那都是次要问题,只要火候到了,双方不仅会握手,而且还会拥抱的!
(图片来自网络,欢迎评论交流!)
俄罗斯与乌克兰的问题很复杂:
1,乌克兰主流民意亲西方反俄。乌克兰是选举制国家,泽连斯基总统有很多顾忌。
①必须照顾乌克兰主流民意,不能让在野党与反俄势力,抓住把柄,来反对总统。因此泽连斯基总统在处理对俄关系时,必须拿捏好分寸。
②乌克兰目前已被西方掌控,而且乌克兰现在也只能依靠西方,所以乌克兰在与俄罗斯打交道时,也必须确保不触碰西方的底线,不能超出西方的容忍范围和认可范围。
2,乌克兰东部俄语区的叛乱,背后是俄罗斯在做后台。俄乌矛盾很大。
3,克里米亚虽然经过全民公投,加入了俄罗斯,成为了俄罗斯的领土。但是站在国际法的角度上看:
①一个单独的地区,在没有取得该地区所属的主权国的同意,是无权通过所谓的全民公投,来决定该地区的前途归属的。从这一点上看,所谓的克里米亚全民公投是无效的,是非法的,是不被国际上承认的。
②克里米亚在国际法框架内,依然是乌克兰领土,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是非法的,是不被国际社会认可的。
4,从乌克兰的现实出发,乌克兰要尽可能的维护国家利益,必须要跟俄罗斯打交道,必须要与俄罗斯谈判,去缩小俄乌双方的分歧,从而取得一个较好的结果。
法理丶道义丶道理并不能完全取代现实状况,俄罗斯就是乌克兰绕不开的现实。乌克兰与俄罗斯谈判,显然达不成,理想的结果,但是乌克兰显然能借此避免最坏的结果。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泽连斯基总统处理俄乌关系的难度,是非常大的,他不能不小心。
至于说,泽连斯基总统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巴黎会晤时,没有握手。个人认为,这是正常的,也没什么不好的影响。
1,俄罗斯总统普京是个杰出的政治家,他能理解泽连斯基总统的难处。
2,普京总统在俄罗斯国内,有绝对的话语权。只要他没意见,俄罗斯国内也自然不会多言。
3,普京总统与泽连斯基总统,在巴黎会晤,是为了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普京总统不会在意一些细节问题。
4,俄乌总统会晤不握手,让乌克兰国内一些势力无话说,让西方也感到放心。如此一来,反而为俄乌两国,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诺曼底式会谈结束,与会的四位领导人一起参加新闻发布会。期间乌克兰总统泽林斯基和俄罗斯总统普京都面色凝重,彼此之间缺乏交流,甚至就连握手这个最普通的礼仪也省略了。
由此推断时隔三年后重启的诺曼底式峰会谈判出现了“尬聊”现象。话不投机半句多,俄乌领导人连表面上的客套都懒得去做,可见冰冻已久的两国关系离完全解冻还有相当漫长的距离。
首先,互相间不握手说明会谈成果不理想。
表情严肃而非言笑晏晏,侧面反映出会谈过程及结果低于预期,所以普京和泽林斯基都情绪欠佳,自然不想费心思营造大家愉快玩耍的气氛,免得被外界误读。
巴黎的此时已进入寒冬,想必空气中徘徊着挥之不去的冷冽意味。而俄罗斯跟乌克兰这对前盟邦国家,双边关系十分契合眼下的季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融化坚冰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为了融化俄乌之间的冻土,普京屡屡释放出暖意,包括通话、停火、放船及恢复供气,结果泽林斯基并不领情,改善关系的善意再次遭封冻。
其次,俄乌两国达成的三点共识毫无新意。
巴黎峰会毕竟还是取得了一点点成果,让拔冗与会的四国领导人不至于空手而归,但惊喜确实谈不上。已经公布的三点共识,释放战俘,乌东停火,供应欧洲的天然气仍然过境乌克兰,此前基本上尽人皆知。谈了这么久才落实到纸面上,令人费解而唏嘘。
能捞到天然气过境收费,泽林斯基总算不虚此行。可想想国内波罗申科、季莫申科带着三大党派聚会施压,形势不容泽林斯基对普京妥协。本人早就说过——俄乌矛盾是结构性的,很难找出最大公约数。克里米亚就像一根尖刺扎在两国的肌体上,两边都疼且无法剔除 。普京可以向前看齐,泽林斯基却身不由己不能向后转,彼此相向而行的设想终成泡影。
第三,继续向西方倾斜,泽林斯基连表演天赋都用不到了。
实际上美国“电话门”曝光开始,就旁证了泽林斯基靠美国张目、仍偏重倒向西方的政治立场。亚努科维奇之后的乌克兰族群已发生撕裂,反俄排俄渐成政治、文化和普遍民意的主流。
泽林斯基改变不了这一切,或许他骨子里也没打算改变。相对于波罗申科执政时的决绝极端,泽林斯基表面温和,但他的政府和他所主导的议会,主基调还是幻想着加入北约,借助西方收回失地。与虎,哦不,与北极熊谋皮想法太天真——国家羸弱到一定程度,就会催生萌童心态。
如此一来泽林斯基连最拿手的演技都没了发挥余地,本色出演冷脸政客就齐活儿了。
然而,本次诺曼底式峰会也有亮点及大赢家,那就是饰演调停人角色的德法领导人默克尔与马克龙。欧洲的冬天阴冷潮湿,有了源源不断的俄罗斯气源,四分五裂、一地碎片的欧洲小团体,总算多出几分温暖的希望。
12月9日,在法国和德国的撮合下,法国、俄罗斯、德国、乌克兰四国在巴黎举行“诺曼底模式”峰会,这次峰会上,是泽连斯基担任乌克兰总统以来第一次和俄罗斯总统普京见面,以前都是电话交流!
这次四国“诺曼底模式”峰会,目的就是为了化解乌克兰危机,讨论乌克兰东部停火等问题!这次会谈还是有很大的成果,普京和泽连斯基均同意在2019年年底实现停火,同意在年底交换战俘。今天已经是12月10日,也就是说,在这一段时间内,乌克兰和俄罗斯就乌克兰东部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和解!
四国会议之后,普京又和泽连斯基举行了单独的会谈,两人谈得非常愉快,本来计划只谈20分钟,结果谈了1个小时20分钟,说明两人没有吵架,都在谈对方感兴趣的话题。普京事后回应说,和泽连斯基会谈的氛围很“友好”,“公事公办”!
普京这话颇有深意。一,会谈氛围很“友好”,说明泽连斯基和前任波罗申科略有不同,波罗申科让普京感到有敌意,泽连斯基没有敌意。二,说明泽连斯基不反感俄罗斯,不反感普京,在四国会议期间,还传出泽连斯基用俄语做笔记。三,“公事公办”,意思就是没有掺杂任何私人感情,普京代表着俄罗斯的立场,泽连斯基代表着乌克兰的立场,泽连斯基没有“通俄”,没有偏向俄罗斯!
来而不往非礼也,普京对两人一对一的会谈给予好评,泽连斯基也不敢示弱,声称在两人的会谈中,“暂时是平局”。泽连斯基这话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他虽然是喜剧演员,没有执政经验,是政治小白,在和普京会谈的过程中,也有让步和妥协,但是他认为,乌克兰并不吃亏,俄罗斯和乌克兰基本打个平手,谁也没有占谁的便宜!
从普京和泽连斯基的会谈来看,两人还算满意,毕竟停滞了多年的谈判被重启就是一个很大的成功。不过,还是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插曲,在四国会谈后的联合发布会上,被记者发现,普京和泽连斯基在台上并没有打招呼,也没有握手!
泽连斯基为什么不和普京握手打招呼呢?原因如下,一,乌克兰和俄罗斯矛盾很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是泽连斯基几个小时的会谈就能解决的,好事多磨,一次谈判解决不了所有问题,要进行无数次的谈判才能解决问题!
二,乌克兰和俄罗斯还有很大的分歧,在对待边境问题上,泽连斯基希望收回俄乌边境的控制权,但是普京表示反对。泽连斯基在联合国发布会上的的原话是“在移交边境问题上,俄罗斯总统明显与我持不同看法。”看到了吧,这就是让泽连斯基感到不爽的原因,是泽连斯基不和普京打招呼、握手的导火索!
三,乌克兰国内的局势有点复杂,有亲美派,有中立派,有亲俄派,和美国这样的西方国家走得太近,亲俄派表示反感。和俄罗斯走得太近,亲美派表示反感,强硬的“爱国者”还会给泽连斯基扣上“亲俄派”或“丧权辱国”的帽子,泽连斯基在乌克兰国内的处境并不乐观,泽连斯基在公共场合注意细节,避免引起国内亲美派和“强硬爱国者”的不满。
俄乌关系很棘手,但是这次“诺曼底模式”峰会的成功举行,让俄乌领导人坐下来谈判,四个国家一起解决乌克兰危机,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马克龙将任命新总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马克龙将任命新总理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