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马克龙将任命新总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马克龙将任命新总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法国总理宣布暂停燃油税增加计划,这是否代表着马克龙已经妥协?
暂停这项计划,就是说明已经妥协了。这次燃油税事件法国民众反应如此强烈,说明每月增加的额外支出确实严重影响了生活。
法国,五常之一,世界上响当当的大国,欧盟内部两强之一。近些年来去过法国的朋友几乎都有这样的经历,法国的治安特别差,实在无法想象,在印象中的文明强国竟然如此不堪,这是最直观的印象。社会秩序的混乱是受深层经济的影响,民众生计受到影响,不能安居乐业,社会秩序必然混乱。这次的燃油税事件就像一个导火索,点燃了民众的怒火,当生存受到影响后,反抗的强度可想而知。法国政府如果不妥协,一旦反抗蔓延,造成的损失会更大,即使那个时候妥协,社会的负面情绪短时间也难以抚平,后续政策的推出也几乎不可能了。
这次表面上看是法国人民胜利了,但是国家的损失归根结底还要分摊到民众,作为国家的主人,闹完了,还是要自己打扫的吧!
还是那句话:“法兰西从来不缺少极权主义,但是法兰西人民也从未怕过当权者!”马克龙力推的燃油税计划,准备对法国柴油和汽油每升分别征收约6欧分和约4欧分的二氧化碳排放税。这一措施将会是燃油价格上涨20%以上(当前巴黎柴油每升约为1.40欧左右,汽油略高于柴油),给那些经常使用车辆的居民增加一笔不大不小的开支,每月大约多支出60到80欧元。所以这次上大街抗议示威的主要以运输业和物流行业的人为主体。马克龙虽然想到了会有人起来反对,但是抗议的激烈程度超出了他的想象力。
(马克龙与抗议示威)
只是暂时停止,并不是取消!
事态很严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法国总理宣布的是暂停燃油税计划,而不是取消燃油税计划。暂停将会持续数月,具体期限不定,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平息事态的发展,另外一方面也为研究出相应的补救措施弥补燃油税给公众所造成的负担。不过增加燃油税的大方向没有变,这是法国落实气候变化《巴黎协议》的承诺,并且有利于推动节能减排,增加政府税收,刺激就业等。至于这是否能够平息骚乱,目前来讲还不好说,因为骚乱本身性质已经发生改变。目前来看其已经由抗议燃油税的骚乱转化为抗议马克龙本人的大规模骚乱。其是马克龙近一年多多项具有争议的改革措施的一次集中爆发。
(法国总理爱德华·菲利普)
马克龙“皇帝总统”
马克龙因为改革多次触及既得基层群体的利益,这使得其经常被人们扣上“富人总统”、“皇帝总统”的帽子。今年上半年法国基本是在抗议示威中度过的,法国的公营部门、教师、公务员、铁路等群体进行了持续性的罢工,抗议马克龙推动劳工制度改革,砸了他们的铁晚饭。然而马克龙态度十分强硬,直接以“拒绝养懒汉”进行了回应。这次的暴力骚乱规模和激烈程度超过了上半年,并且可以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骚乱相提并论。马克龙态度依然很强硬,其这次给出的回复就是:“这些人今天抗议我加征燃油税,明天又能转过头去抗议空气污染影响了下一代的健康。”言外之意这些人总是有理由,他们针对的是马卡龙本身。
(视察情况)
骚乱不简单
马克龙本人的政治立场为中间路线,早年加入的左派社会党,但是政策主张却偏向于企业主。所以这个中间派很不好当。其成了极左翼和极右翼的靶子和标杆,巴黎骚乱之所以由一场抗议活动演变为大规模骚乱,原因就在于活动人群之中混入了极右翼和极左翼的政治团体。在他们的煽动和挑唆之下,局势开始失控,超出了法律所允许界限,一些抢劫犯和暴力份子还是趁机进行打砸抢。当前整个欧洲大整治环境就是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泛滥。马克龙本身的开放、对话、包容的中间派政治主张不为他们所接受。可以说这是变成了一场带有政治目的的骚乱活动。抗议活动的领导者之一本杰明·柯西的一句话其实很说明问题:“这只是第一步,但我们不满足于面包屑!”
(黄背心抗议示威者)
结语
马克龙当前的支持率只有20%多,这次抗议示威活动的民调显示有将近66%的民众支持这次抗议活动。马克龙能否度过这次政治动荡,就得看他能否在未来想出一个万全的对策。暂停的目的其实也是因为国际油价的走势的原因,因为OPEC大会即将召开在维也纳召开,如果不出意外OPEC将会达成新的减产协议,预计明年将会继续减产100万桶,油价可能会应声上涨。这很显然不利于燃油税的试行。
本文图片来自谷歌图片,感谢提供,欢迎加大批评、指正、留言、点赞、关注!
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的名字中,虽有两匹马和一条龙,但他却是属蛇的。他倒是想在天上飞,在地上跑,结果,却遭到上帝的惩罚:以肚子行走,终身吃土的厄运。
马克龙年轻,才四十有一。他想出人头地,像拿破仑那样叱咤风云。他想为国家积累财富,采取的方式却是剥夺穷人。他面对四起的烽烟束手无策,最终只能顺应民众的想法。
不可否认,在法国不提出改革之人,当不上总统。而真正进行改革的总统,必会遭到民众的反对。
法国人闹革命具有悠久传统。关于法国大革命的故事,从1789年攻打巴士底狱开始,便此起彼伏,惊天动地,断头台上的鲜血,就从未干涸过。
马克龙虽然知道民众对于提高燃油税会闹上一闹,不曾想却是这么个闹法。
起初,他打算以硬对硬,以强抗强,针尖对麦芒的策略,试图坚决打压“黄衫军”背后的”极左“”极右”两方势力的捣乱,结果却捅了蚂蜂窝,激发出更多”打砸抢烧”的行径。
怎么办?马克龙也不知道怎么办,因为在他短短的人生中,从未遇到过这种可怕的情形。前进吧,力量在哪?就连防暴警察都在向“黄衫军”脱帽鼓掌。后退吧,则前功尽弃,自己的总统宝座也会岌岌可危。
恐怕这个时候,他会特别钦佩普京处变不惊的英雄气概吧。亦会想到当年拿破仑被民众赶下台的伤心与无奈。他之所以会让总理菲利普出面去平息民众的怒火,只是想留给自己一点可怜的自尊而已。普通百姓的火气好压,但勒庞的极右势力定会趁机大发神威,如果法国的未来真就落到她的手里,不仅是法国的悲哀,欧洲的悲哀,同样也是世界的悲哀呀!
普京在巴黎与泽连斯基举行了首次面对面的会谈,双方为什么没握手?
普京与泽连斯基见面并会谈,并非是单纯的双边会谈,而是由法德参加,在这两个国家斡旋下实现的。
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关系一直追磕磕绊绊,到了波罗申科当总统时,关系迅速恶化,并最终导致克里米亚问题、乌东问题、刻赤海峡问题等一系列棘手事件的爆发,两国关系因此降到冰点,大有老死不相往来的架势。
这种势同水火的关系,导致从2016年以来,俄乌就中断了高层往来,两国领导人也没有见过面。但两国关系僵持在那里,对双方都没有好处,经济方面都蒙受了重大损失,而且对欧洲安全也构成了威胁,并不符合欧洲利益。
因此,经过沟通,在法德两国领导人都在场的情况下,普京和泽连斯基终于实现了会面。不过,由于俄乌两国现在是敌对状态,又这么多年没交往了,领导人之间不可能有什么热烈的表示,能坐在一起会谈就是很大的突破了。所以,不握手很正常,如果双方都热情洋溢倒显得是在演戏。
其实,这次会谈对普京倒没什么,而对于泽连斯基压力却很大。10月初,波罗申科组织了一次万人大游行,反对泽连斯基向俄罗斯“投降”,即承认顿巴斯的特殊地位。泽连斯基正是顶着巨大压力,来到巴黎和普京会谈,心情当然不会愉悦到哪里去。而普京表情严肃、不苟言笑是一惯的,所以,不仅普京、泽连斯基未握手,眼神也没什么交流,而且现场气氛凝重,会谈也并不轻松,一直持续了9个多小时。
好在会谈虽然很艰难,但毕竟达成了一些共识,比如年底前互换战俘,在顿巴斯地区继续执行停火协议,允许俄罗斯天然气过境乌克兰等,都具有很积极的意义。双方商定,就上述问题两国部长将展开工作。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俄乌两国能进行接触和会谈本身就是重大突破,至于握手、拥抱之类都是礼节性的东西,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而初步解决的一些基本问题,将为两国关系的改善打下基础,并将为其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契机。从这点上来看,见面会谈就好,友好关系恢复以后,握手甚至拥抱都将会实现!
俄罗斯与乌克兰这对斯拉夫兄弟因为克里米亚、乌东顿巴斯反目成仇,尖锐对立,虽然不至于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但两国的领导人要见上一面聊一聊,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在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的撮合下,俄罗斯总统普京、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齐聚巴黎,举行法、德、俄、乌“诺曼底模式”四国峰会,谈论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的停火与政治解决方案。
之后,普京与泽连斯基还举行了一个小时的首次会谈。对于两人的会谈,普京表示进展顺利,令人满意;泽连斯基的看法是他与普京的谈判暂时是平局。
美联社报道,12月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巴黎举行了“诺曼底模式”四国峰会,重点讨论如何落实名存实亡的《明斯克协议》,主要是落实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的停火,以及政治解决顿巴斯的方案。
这是2016年以来的第一次法、德、俄、乌“诺曼底模式”四国峰会,也是泽连斯基当选乌克兰总统后举行的首次“诺曼底模式”四国峰会,也是普京与泽连斯基的首次会晤——在“诺曼底模式”四国峰会结束了,普京与泽连斯基首次举行了一对一的单独会谈,会谈时间从预定的20分钟延长到1小时。
普京与泽连斯基在单独会谈前、结束后,两人都没有礼节性地握手。那么,对于两人的首次会谈,俄乌元首又是如何评价的?普京满面春风地走出会谈地点,开心地表示他与泽连斯基的会谈进展顺利,令人满意,会谈的氛围友好、公事公办。
泽连斯基则没有普京的春风满面,坦率地承认普京做事非常仔细,与他谈判非常困难,今天与他的会谈出现了某些让步,但他不知道谁向谁做出了让步。对此,他的评价是与普京的首次会谈目前是平局。
乌克兰国内强硬的反俄分子十分关注这次的“诺曼底模式”四国峰会,以及泽连斯基与普京的一对一首次会谈,他们对于泽连斯基的表现感到欣慰——没有发生他们极为担心的向普京“投降”的情况。这下,乌克兰前总统波罗申科可以放心了。
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诺曼底模式”峰会上,俄罗斯总统普京既没有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握手,也没有其他任何互动的动作。根据法国媒体的报道,普京与泽连斯基的全程的对话“冷冰冰”。即使是峰会结束的记者会上,普京与泽连斯基座位也被法国总统马克龙与德国总理默克尔隔开。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角度,没有与泽连斯基握手,表达了俄乌关系没有根本改善态度;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角度,没有与普京握手,是担心被国内反对派找茬,贴上“亲俄”的标签。
12月9日,“诺曼底模式”峰会在法国首都巴黎举行,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俄罗斯总统普京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参会。根据四国领导人在峰会结束的记者会上传递的信息,这次峰会取得了3点进展。首先,俄罗斯与乌克兰两国都会释放乌克兰东部冲突中的俘虏;其次,两国要要求履行《明斯克协议》,也就是在乌克兰东部地区停止冲突;最后,俄罗斯继续通过过境乌克兰的能源管道,向欧洲各国提供天然气。由此可见,本届“诺曼底模式”峰会取得了不错的进展。毕竟,在乌克兰前任总统波罗申科时期,“诺曼底模式”峰会曾经停摆两年。
不过,普京与泽连斯基在整个峰会期间,并没有握手,也没有其他任何互动,这是为何?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角度,参加“诺曼底模式”峰会,就是在向欧洲及乌克兰表达善意。但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关系并没有明显改善的迹象,两国关系还处于低估。更何况,乌克兰一直还在接受美国的军事援助。在此情况下,普京并没有太大的意愿向泽连斯基表达任何善意。
从泽连斯基的角度,也不会主动与普京握手。12月7日,在泽连斯基前往巴黎参会的前一天,乌克兰首都基辅爆发了大规模抗议活动,参与者近万人。这一次抗议活动的主题就是警告泽连斯基,不要在巴黎“诺曼底模式”峰会上,向俄罗斯“出卖”乌克兰利益。此外,乌克兰前任总统波罗申科也威胁泽连斯基不要出卖乌克兰。由此可见,在乌克兰国内民意如此反俄的前提下,泽连斯基也不敢向普京释放善意。
于是就出现了奇特的情况,普京与泽连斯基在会议上“冷冰冰”的谈判。在会议结束的记者会上,普京与泽连斯基也分坐两边,中间隔着马克龙与默克尔。观察室认为,普京与泽连斯基的关系深刻的体现了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关系。尽管在法国与德国的撮合之下,俄罗斯与乌克兰达成了部分共识。但是,美国、英国依旧希望乌克兰成为反俄的先锋,俄乌关系很难根本改善。
欢迎大家讨论,你认为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关系还能够和好如初吗?
12月9日,法国在首都巴黎举办了“诺曼底模式”第六次会议 俄、乌、法、德四国领导人共同出席了这次会议。这次会议最吸引媒体目光的地方就是,俄罗斯总统普京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首次会面。
不过令外界颇为疑惑的是,普京与泽连斯基见面后并没有礼节性的握手,甚至点头致意都没有,只是冷冷的互相对视了一眼 。
在我看来出现的情况不足为奇,这两国国家的领导人肯定会刻意保持一定距离。毕竟自从2015年克里米亚公投加入俄罗斯之后,两国现在还处于敌对状态,这种情况下两国领导人不握手才是最好的选择。本身普京与泽连斯基距离较远,这也不方便握手。
虽然双方没有握手,但是两国谈判的态度都是很诚恳的。在马克龙与默克尔的斡旋之下,两国领导人决定在2019年年底之前结束敌对状态,双方尽快会交换70名俘虏。这对缓和两国紧张的局势来说,已经是很大的一个进步了。
不过马克龙在会后也透露了,此次长达9个小时的会议也不是毫无分歧,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还存在分歧。他们对于乌克兰东部地区的停火没有达成一致,对克里米亚的主权归属也没有达成一致。
普京已经泽连斯基在此次会谈之后,还约定在未来的4个月之内再次在见面商谈有关乌克兰东部地区的一系列问题。泽连斯基认为此次见面会谈的的氛围还是很好的,遗憾的是取得的成果小于预期。
其实此次与普京会面,泽连斯基是冒着很大的风险去做的。因为乌克兰的很多人并不希望他与普京会面,认为这是向俄罗斯屈服的表现。就是因为此次会面,泽连斯基在乌克兰的支持率突然暴跌,泽连斯基急需重要成果安抚乌克兰民众。
其实泽连斯基与普京的这次见面,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这意味着两国关系的终于有所缓和。这两个国家毕竟是兄弟之国,希望两国之间早日恢复和平。
各位读者大大,如果您愿意的话能不能点开我的头像,给我点个关注吖! 不方便的话,也谢谢您看我的回答!
普京与乌克兰总统泽联斯基历尽千难万险的第一次会晤为什么没有握手?原来是这样。2014年克里米亚公投归属俄罗斯,使俄乌领土争端一度升级,因此使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关系雪上加霜,在乌克兰前总统波罗申科的带领下为了抵抗俄罗斯,乌克兰从此去抱住了西方美国的大腿,乌克兰想以此借西方使俄罗斯屈服,可现实情况是俄乌局势仍无法解冻。
上图:俄乌巴黎会面
不过近期在欧洲两大国,法国与德国斡旋下,俄乌关系有了新的开端,9日俄罗斯普京与乌克兰总统泽联斯基在法国马克龙和德国默克尔充当中间人的角色下在法国巴黎举行了俄乌领导人的首次会晤谈判,会晤谈判进行了9个小时达成了一些共识,比如俄乌两国同意释放乌东部冲突交火时抓获的各方因犯。虽然有共识,但是令人奇怪的是普京与泽联斯基会晤谈判时两人都没有握手的情况,甚至连目光交流都没有,这是为什么?
上图:普京与泽联斯基
一般在国际外交情况下就是两国再怎么交恶,两国领导人在国际场合相见还是会礼貌性握手问好的,但普京与泽联斯基坐一起谈判、都没握手,连目光交流都没有,现场冷冰尴尬到了极点,这是为何?老牛觉得普京与泽联斯基至于没有握手是由现场环境与工作组安排形成的,他们的会谈不是面对面而坐,而是并排坐,而且马克兰与默克尔故意把普京与泽联斯基隔开,他俩坐在了中间,可见是故意安排是这样的。
上图:马克龙与默克尔坐在了中间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都是照顾俄乌两边的民意。俄乌民族都是强硬的民族,在泽联斯基去往巴黎与普京会面时,乌克兰人强烈抗议,因为他们怕泽联斯基向俄罗斯普京服软,所以造成了俄罗斯普京与乌克兰泽联斯基没有握手的情况,双方都表示了一种强硬到底的态度,不过最终还是达成了乌东部地区因犯的对等释放,解决乌东部地区战事也是泽联斯基竞选总统时的承诺。俄乌关系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上图:双方都非常强硬
欢迎关注。 点赞 评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马克龙将任命新总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马克龙将任命新总理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