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马克龙任命新总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马克龙任命新总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法国总理宣布暂停燃油税增加计划,这是否代表着马克龙已经妥协?
暂停这项计划,就是说明已经妥协了。这次燃油税事件法国民众反应如此强烈,说明每月增加的额外支出确实严重影响了生活。
法国,五常之一,世界上响当当的大国,欧盟内部两强之一。近些年来去过法国的朋友几乎都有这样的经历,法国的治安特别差,实在无法想象,在印象中的文明强国竟然如此不堪,这是最直观的印象。社会秩序的混乱是受深层经济的影响,民众生计受到影响,不能安居乐业,社会秩序必然混乱。这次的燃油税事件就像一个导火索,点燃了民众的怒火,当生存受到影响后,反抗的强度可想而知。法国政府如果不妥协,一旦反抗蔓延,造成的损失会更大,即使那个时候妥协,社会的负面情绪短时间也难以抚平,后续政策的推出也几乎不可能了。
这次表面上看是法国人民胜利了,但是国家的损失归根结底还要分摊到民众,作为国家的主人,闹完了,还是要自己打扫的吧!
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的名字中,虽有两匹马和一条龙,但他却是属蛇的。他倒是想在天上飞,在地上跑,结果,却遭到上帝的惩罚:以肚子行走,终身吃土的厄运。
马克龙年轻,才四十有一。他想出人头地,像拿破仑那样叱咤风云。他想为国家积累财富,采取的方式却是剥夺穷人。他面对四起的烽烟束手无策,最终只能顺应民众的想法。
不可否认,在法国不提出改革之人,当不上总统。而真正进行改革的总统,必会遭到民众的反对。
法国人闹革命具有悠久传统。关于法国大革命的故事,从1789年攻打巴士底狱开始,便此起彼伏,惊天动地,断头台上的鲜血,就从未干涸过。
马克龙虽然知道民众对于提高燃油税会闹上一闹,不曾想却是这么个闹法。
起初,他打算以硬对硬,以强抗强,针尖对麦芒的策略,试图坚决打压“黄衫军”背后的”极左“”极右”两方势力的捣乱,结果却捅了蚂蜂窝,激发出更多”打砸抢烧”的行径。
怎么办?马克龙也不知道怎么办,因为在他短短的人生中,从未遇到过这种可怕的情形。前进吧,力量在哪?就连防暴警察都在向“黄衫军”脱帽鼓掌。后退吧,则前功尽弃,自己的总统宝座也会岌岌可危。
恐怕这个时候,他会特别钦佩普京处变不惊的英雄气概吧。亦会想到当年拿破仑被民众赶下台的伤心与无奈。他之所以会让总理菲利普出面去平息民众的怒火,只是想留给自己一点可怜的自尊而已。普通百姓的火气好压,但勒庞的极右势力定会趁机大发神威,如果法国的未来真就落到她的手里,不仅是法国的悲哀,欧洲的悲哀,同样也是世界的悲哀呀!
还是那句话:“法兰西从来不缺少极权主义,但是法兰西人民也从未怕过当权者!”马克龙力推的燃油税计划,准备对法国柴油和汽油每升分别征收约6欧分和约4欧分的二氧化碳排放税。这一措施将会是燃油价格上涨20%以上(当前巴黎柴油每升约为1.40欧左右,汽油略高于柴油),给那些经常使用车辆的居民增加一笔不大不小的开支,每月大约多支出60到80欧元。所以这次上大街抗议示威的主要以运输业和物流行业的人为主体。马克龙虽然想到了会有人起来反对,但是抗议的激烈程度超出了他的想象力。
(马克龙与抗议示威)
只是暂时停止,并不是取消!
事态很严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法国总理宣布的是暂停燃油税计划,而不是取消燃油税计划。暂停将会持续数月,具体期限不定,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平息事态的发展,另外一方面也为研究出相应的补救措施弥补燃油税给公众所造成的负担。不过增加燃油税的大方向没有变,这是法国落实气候变化《巴黎协议》的承诺,并且有利于推动节能减排,增加政府税收,刺激就业等。至于这是否能够平息骚乱,目前来讲还不好说,因为骚乱本身性质已经发生改变。目前来看其已经由抗议燃油税的骚乱转化为抗议马克龙本人的大规模骚乱。其是马克龙近一年多多项具有争议的改革措施的一次集中爆发。
(法国总理爱德华·菲利普)
马克龙“皇帝总统”
马克龙因为改革多次触及既得基层群体的利益,这使得其经常被人们扣上“富人总统”、“皇帝总统”的帽子。今年上半年法国基本是在抗议示威中度过的,法国的公营部门、教师、公务员、铁路等群体进行了持续性的罢工,抗议马克龙推动劳工制度改革,砸了他们的铁晚饭。然而马克龙态度十分强硬,直接以“拒绝养懒汉”进行了回应。这次的暴力骚乱规模和激烈程度超过了上半年,并且可以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骚乱相提并论。马克龙态度依然很强硬,其这次给出的回复就是:“这些人今天抗议我加征燃油税,明天又能转过头去抗议空气污染影响了下一代的健康。”言外之意这些人总是有理由,他们针对的是马卡龙本身。
(视察情况)
骚乱不简单
马克龙本人的政治立场为中间路线,早年加入的左派社会党,但是政策主张却偏向于企业主。所以这个中间派很不好当。其成了极左翼和极右翼的靶子和标杆,巴黎骚乱之所以由一场抗议活动演变为大规模骚乱,原因就在于活动人群之中混入了极右翼和极左翼的政治团体。在他们的煽动和挑唆之下,局势开始失控,超出了法律所允许界限,一些抢劫犯和暴力份子还是趁机进行打砸抢。当前整个欧洲大整治环境就是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泛滥。马克龙本身的开放、对话、包容的中间派政治主张不为他们所接受。可以说这是变成了一场带有政治目的的骚乱活动。抗议活动的领导者之一本杰明·柯西的一句话其实很说明问题:“这只是第一步,但我们不满足于面包屑!”
(黄背心抗议示威者)
结语
马克龙当前的支持率只有20%多,这次抗议示威活动的民调显示有将近66%的民众支持这次抗议活动。马克龙能否度过这次政治动荡,就得看他能否在未来想出一个万全的对策。暂停的目的其实也是因为国际油价的走势的原因,因为OPEC大会即将召开在维也纳召开,如果不出意外OPEC将会达成新的减产协议,预计明年将会继续减产100万桶,油价可能会应声上涨。这很显然不利于燃油税的试行。
本文图片来自谷歌图片,感谢提供,欢迎加大批评、指正、留言、点赞、关注!
普京在巴黎与泽连斯基举行了首次面对面的会谈,双方为什么没握手?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2月10日报道,法国当地时间12月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法国举行了四方会谈,会谈进行了长达9个小时,最终双方同意在今年年底前,交换乌克兰东部冲突中的所有剩余囚犯,为接下来的后续谈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不过,此次谈判,普京与泽连斯基并没有进行握手;
按照国际惯例,一般情况下,在举行国际场合会议的时候,就算两个国家的关系紧张,两国领导人见面时,还是会礼貌性的握手问好,不过,此次在巴黎举行的四方会谈中,普京于泽连斯基确实没有握手,这也导致了现场气氛陷入尴尬,这可能与现场的座位安排有关,首先,四方会谈的领导人 并不是面对面会谈,而是坐在了一排,其次,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马克龙,被安排在了中间位置,这也可能是现场工作人员,有意安排的结果;
那么,现场工作人员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可能是为了照顾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国国内的民众,尤其是乌克兰 目前还有抗议民众,反对泽连斯基与普京会面,因为这些抗议民众担心,泽连斯基会向普京做出妥协,损害到乌克兰的利益,为了照顾乌克兰国内抗议民众的关切,会议现场工作组,有意营造 泽连斯基对 普京展示强硬态度,以打消乌克兰国内 抗议民众的关切;
虽然俄罗斯总统普京,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没有实现握手,但此次的四方会谈,还是取得了积极成果,俄乌双方最终还是达成了,乌克兰东部地区的囚犯交换协议,为接下来的后续会谈,打下了良好的互信基础,进一步改善了 乌克兰与俄罗斯的紧张关系,也算是达到了本次会议的预期效果。
关注小柳聊聊兵,更多精彩内容观看!
您的一个点赞!!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普京与乌克兰总统泽联斯基历尽千难万险的第一次会晤为什么没有握手?原来是这样。2014年克里米亚公投归属俄罗斯,使俄乌领土争端一度升级,因此使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关系雪上加霜,在乌克兰前总统波罗申科的带领下为了抵抗俄罗斯,乌克兰从此去抱住了西方美国的大腿,乌克兰想以此借西方使俄罗斯屈服,可现实情况是俄乌局势仍无法解冻。
上图:俄乌巴黎会面
不过近期在欧洲两大国,法国与德国斡旋下,俄乌关系有了新的开端,9日俄罗斯普京与乌克兰总统泽联斯基在法国马克龙和德国默克尔充当中间人的角色下在法国巴黎举行了俄乌领导人的首次会晤谈判,会晤谈判进行了9个小时达成了一些共识,比如俄乌两国同意释放乌东部冲突交火时抓获的各方因犯。虽然有共识,但是令人奇怪的是普京与泽联斯基会晤谈判时两人都没有握手的情况,甚至连目光交流都没有,这是为什么?
上图:普京与泽联斯基
一般在国际外交情况下就是两国再怎么交恶,两国领导人在国际场合相见还是会礼貌性握手问好的,但普京与泽联斯基坐一起谈判、都没握手,连目光交流都没有,现场冷冰尴尬到了极点,这是为何?老牛觉得普京与泽联斯基至于没有握手是由现场环境与工作组安排形成的,他们的会谈不是面对面而坐,而是并排坐,而且马克兰与默克尔故意把普京与泽联斯基隔开,他俩坐在了中间,可见是故意安排是这样的。
上图:马克龙与默克尔坐在了中间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都是照顾俄乌两边的民意。俄乌民族都是强硬的民族,在泽联斯基去往巴黎与普京会面时,乌克兰人强烈抗议,因为他们怕泽联斯基向俄罗斯普京服软,所以造成了俄罗斯普京与乌克兰泽联斯基没有握手的情况,双方都表示了一种强硬到底的态度,不过最终还是达成了乌东部地区因犯的对等释放,解决乌东部地区战事也是泽联斯基竞选总统时的承诺。俄乌关系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上图:双方都非常强硬
欢迎关注。 点赞 评论
俄罗斯与乌克兰的问题很复杂:
1,乌克兰主流民意亲西方反俄。乌克兰是选举制国家,泽连斯基总统有很多顾忌。
①必须照顾乌克兰主流民意,不能让在野党与反俄势力,抓住把柄,来反对总统。因此泽连斯基总统在处理对俄关系时,必须拿捏好分寸。
②乌克兰目前已被西方掌控,而且乌克兰现在也只能依靠西方,所以乌克兰在与俄罗斯打交道时,也必须确保不触碰西方的底线,不能超出西方的容忍范围和认可范围。
2,乌克兰东部俄语区的叛乱,背后是俄罗斯在做后台。俄乌矛盾很大。
3,克里米亚虽然经过全民公投,加入了俄罗斯,成为了俄罗斯的领土。但是站在国际法的角度上看:
①一个单独的地区,在没有取得该地区所属的主权国的同意,是无权通过所谓的全民公投,来决定该地区的前途归属的。从这一点上看,所谓的克里米亚全民公投是无效的,是非法的,是不被国际上承认的。
②克里米亚在国际法框架内,依然是乌克兰领土,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是非法的,是不被国际社会认可的。
4,从乌克兰的现实出发,乌克兰要尽可能的维护国家利益,必须要跟俄罗斯打交道,必须要与俄罗斯谈判,去缩小俄乌双方的分歧,从而取得一个较好的结果。
法理丶道义丶道理并不能完全取代现实状况,俄罗斯就是乌克兰绕不开的现实。乌克兰与俄罗斯谈判,显然达不成,理想的结果,但是乌克兰显然能借此避免最坏的结果。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泽连斯基总统处理俄乌关系的难度,是非常大的,他不能不小心。
至于说,泽连斯基总统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巴黎会晤时,没有握手。个人认为,这是正常的,也没什么不好的影响。
1,俄罗斯总统普京是个杰出的政治家,他能理解泽连斯基总统的难处。
2,普京总统在俄罗斯国内,有绝对的话语权。只要他没意见,俄罗斯国内也自然不会多言。
3,普京总统与泽连斯基总统,在巴黎会晤,是为了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普京总统不会在意一些细节问题。
4,俄乌总统会晤不握手,让乌克兰国内一些势力无话说,让西方也感到放心。如此一来,反而为俄乌两国,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马克龙任命新总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马克龙任命新总理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