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日本加速军事扩张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日本加速军事扩张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甲午战争日本几近扩张极限,为何清廷不血战到底却选择割地赔款?
人们都觉醒了,因为他们是处族政权,没人为他们卖命,从八里桥战役你就能看来,三千蒙古士兵对阵近二万的八国现代化军队,结果就不用说了,我就是希望再提那段屈辱史,不光是关外人的屈辱,也是关内人的屈辱。
一、海战不说了,其实在辽东也进行了陆战,最精锐的淮军也损失殆尽,事实证明打不过。
二、如果倾全国之力和日本死磕,败了日本必然会换代理人;而就算最后能拖死日本,国力也会耗尽,清政府统治也很可能崩盘。也就是说无论胜败,朝廷都是输家,只有求和赔款能苟延残喘。(如此看,慈禧高于老蒋)
三、从日本角度看,其战略目标并非是想彻底占领中国,只是想获取近代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资源,真可以说是日与清一拍即合了。这与八国联军侵华思想和目的基本是一致的。而到了民国时日本全面侵华,妄图吞并中国,真是利令智昏、丧心病狂。虽然此时中国依旧羸弱,甚至还不如清朝时实质统一,但日本的暴行激起全国人民的反抗,中国在一批民族精英的带领下空前团结、同仇敌恺,虽付出了巨大代价却取得了最终胜利。(从这点看,日本的战略眼力还是弱于中国和西方)
所以,这个问题的核心是看战争发起方日本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因为强者一般会掌控战争的发展,而弱者只能被动应付,不过应付的根本目的是保证自己不被消灭。
甲午战争对日本来说是上下一心赌国运,而在清廷这边,是帝后两党在通过这场战争进行博弈,清军战与和完全要看帝后两党的PK结果。
光绪皇帝此时已经亲政,按规矩慈禧应该放权退居幕后了,光绪为了树立威信,在翁同龢等一批朝臣支持下,不顾清军外强中干之实,执意开战,希望通过对日战争的胜利证明自己是个有能力和有魄力的帝王。皇帝有如此决心,慈禧最初也不好公开反对,李鸿章等人更不好说什么了。
军国大事岂是儿戏?光绪一不知海二不知兵,对清军的作战能力也全然不了解, 更别说了解日本了。黄海海战败,辽东败,威海卫败,年轻的光绪皇帝立马有些懵圈了,从强烈主战一下子转变成马上求和, 他担心继续打下去,恐伤及执政根本了。
因为慈禧一直不满意,娘俩估计也没少吵。
日军打赢海城之战后 ,兵锋有前出奉天满洲祖坟的意思,清廷又吵成一团,帝后两党反了过来,慈禧一派认为尚可一战,反而是帝党怂了,坚持要求李鸿章开启和谈。
后党没有坚持阻拦皇帝的决定,毕竟亲政是祖制和慈禧公开承诺的。但由此帝后两党矛盾加剧,光绪也因为甲午之战的先雄后怂失去了许多朝臣的支持,为后来的戊戌变法失败埋下伏笔。
不想打也不敢打,如果想和日本拼死一战,必须要大规模武装汉军,无论打赢还是打输,汉人的势力都会膨胀超过满人。看看满清末期编练新军的结局就明白了,这些汉人军队成了满清的掘墓人。慈禧很明白,认输赔钱还是汉人出,被汉人推翻了就死无葬生之地了。
新观点,新表述,欢迎关注。
我的答案就是:大清不想打了,只能像以往一样,割地赔款,换一时苟安。
北洋水师被打败,整体败于体系。
一、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出现了很多问题
影视剧中的甲午海战
北洋水师为何被打败?说法很多,比如炮弹被掺沙,海军军费被挪用,军舰落后,大炮和炮弹落后等,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日本没有出现这些问题?
很简单,这就是海军体系,大清管制体系出了重大问题。为什么会出问题,根子就在于大清整体落后于日本了。
二、日本在明治唯新后,整体向上进步
日本自明治唯新后,整个国家面貌焕然一新,推翻了以往的等级制度,引入了西方现代文明。民众摆脱了旧有的束缚,身份上人人平等,体验到了作为国民的自豪感,每个人无论出身如何,只要努力进取,就可以在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方面,得到改善。
所以,当时日本民众意气风发,积极进取,带动了社会,国家的整体进步。被称为“少年的国度”。
影视剧中的甲午海战
日本的管制体系,海军体系,参照西方国家方式进行建设,日益得到增强。
三、大清麻木不仁,不思进取,整体向下落后
大清呢,在世界开始迈向现代文明,东邻日本开始明治唯新的背景下,还是陶醉于过往功绩,狂妄自大,麻木不仁,不识时务,不思进取。
这样,大清的变化就很小,社会等级束缚了民众,民众仍然得不到身份上的平等自由,意志消沉,无所作为。整个社会经济文化没有得到长足发展,固步自封,维持现状。所以,大清在当时显得暮气沉沉,被称为“老大中国”。
大清的管制体系,海军体系,相对于世界,相对于日本,日益落后,差距越拉越大。
四、甲午海战,日本海军体系和大清海军体系对比
影视剧中的甲午海战
1、兵员方面,日本采用了世界先进的兵役制,适龄青年都应征入伍。日本推行了现代教育制度,兵员的文化水平较高。日本进行了明治唯新,兵员的战斗意志,战斗觉悟,战斗纪律都很优秀。大清还是落后的募兵制,没有推广现代教育,兵员文化素质低,意志,觉悟,纪律相对较弱。
影视剧中的甲午海战
2、武器装备方面,日本和大清都是向西方国家采购军舰和舰载武器,差距不是太大,各有所长。大清军舰吨位大,日本部分军舰速度较快,部分炮弹威力较强。
3、指挥方面,日本和大清都方式相同,一是派出军官到西方国家学习,一是邀请西方国家海军顾问来本国指导,差别不大。
影视剧中的甲午海战
4、管制方面,日本海军管制科学,规范,军令严格,令行禁止。大清海军这方面薄弱得多,如在军舰上晒衣服,赌博,饮酒,停岸期间在外面打闹,抗命不遵,派别林立等现象,时有发生。
5、后勤方面,日本海军重视后勤,保障充足,克己奉公。大清海军不重视后勤,军费不足额按时拨付,如挪用了海军的军费。
在武器装备和物资的采购,保管,分发方面,各层级人员时有谋私现象。如甲午海战打响时,居然发现炮弹里掺有沙子。
6、国际意识和国际法方面,日本海军强于大清海军。甲午海战初期,大清海军为求稳妥,特意租用了英国商船来运送运陆军。公海上相遇后,出乎大清海军的意料,日本海军竟然开炮击沉了英国商船。在当时,这并没有成为轰动世界的重大事件,说明日本海军熟悉并巧用了国际法。
五、日本很早就有了野心,大清居安忘危
甲午海战,并不是突然发生的。日本很早以前,就制定了海战策略,一直在积极备战,加强训练。大清则居安忘危,不思备战。所以,甲午海战打响后,日本海军是充满把握,有备而来。大清海军则是匆忙上阵,措手不及。
影视剧中的甲午海战
所以,在管制体系方面,大清落后于日本。在海军体系方面,北洋水师落后于日本海军。甲午海战中,虽然北洋海军官兵勇敢作战,坚决抗敌,但不足以扭转战局。
甲午海战,大清海军中实力最强的北洋水师战败。大清从现实中了解到两国的明显差距,此时,大清已既无心,更无力再打了。
勿忘国耻,以史为鉴,奋发有为,砥砺前行。
7-11在美国表现平平,却为何在日本急剧扩张?
在日本绝大多数便利店都是24小时营业,尤其是像东京、大阪这样的大城市。
都市生活节奏快,上班族平时的饮食大部分都在便利店里解决。
因为在任何时间段都能从便利店里买到基本用品,对于很多上班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存在。
就在近几日,日本大阪一家711便利店的店长因擅自将营业时间缩短至19个小时。
从而被711总部问责的新闻在网上引起了一番热议。
这家店位于大阪府711东大阪南上小阪店,店长是57岁的松本实敏。
目前自己一人经营着这家711便利店。
在2月1日当天,店长松本实敏在店门口贴出了一张告示。
将原本24小时营业的时间,改成了从早上6点营业至深夜1点。全天的营业时间就缩短为19个小时。
松本店长经营的这家711便利店因为不在主要干道和车站附近,平时客流量一般。
所以刚贴出告示的时候,来往的人没有太在意。只是单纯的认为是深夜客人少。
不久711总部发现松本所经营的711便利店未按照要求24小时营业,且要求立即恢复24小时营业。
松本店长于是向711总部反应人手实在不足,自己一个人实在无力维持24小时营业。
希望总部能派人支援深夜营业。
然而,711总部那边却只表示如果不恢复24小时营业就是违约。
若要解约,需自行支付1700万日元的违约金。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人都有疑问,一家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怎么可能只有店长一个人在做?
其实在签约加盟711便利店的7年间,松本店长所经营的这家便利店一直都是24小时营业。
店里忙的时候除了打工生以外,松本的妻子偶尔也会来帮忙。
直到去年4月,原本在店里打工的4名大四学生刚好都毕业了。也就辞职不干了。
人手一下少了很多,整个店就只能靠松本和妻子两人扛下来。
去年5月,妻子不幸患癌症去世。而且去世前不久都一直在忙着帮丈夫打理店铺。
店铺的经营就全部落在松本店长一个人身上,繁重的工作重担压得松本喘不过来气。
妻子离开后的那一个半月对于松本来说已然是心力交瘁。
虽然自己也有在招人,但是因人员流动较大,即使上涨时薪也留不住人。
而且有一些打工生不一定能按时来,自己就要在已经工作了12个小时后继续顶上夜班。
店里上货、补货、收银都只有他一个人。
而松本却以这样的状态扛了整整8个月......这8个月里,他只休息了3天。
此外,在东京上班的儿子有休息日也会回来帮忙看店。
向711总部询求的支援也迟迟得不到回应,店铺陷入严重的人手不足状态。
松本认为如果继续这样下去,自己不知道哪天就倒下了。
所以,在今年2月1日将店铺营业时间缩短到19个小时。
就松本所经营的店铺来说,深夜1点到早晨6点钟来店的客人也就20人左右。
这个时段的营业额连打工生的工资都不够!是完全赤字的状态。
据悉,松本经营的便利店一年的营业总额约为6000万左右,其中有3000万是交给总部的权利金。
还要支付店员工资,再去掉店铺的水电费和一些废弃材料费用,最后自己一年的收入也就600万。
事后711总部做出了回应:
确实与店长没有达成很好的沟通,之后会派遣员工支援,以保证店铺24小时营业。
如今,松本店长想要询求的已经不是人员支援。而是向往一个独立事业者。
而且自己不能自由地决定营业时间这本身就很奇怪。
而面对同样的问题,罗森和全家的表示会根据个别事件,缩短部分店铺的营业时间。
在这件事被曝光后,松本店长收到了近100多位店长的应援。
因为人力不足已然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关于日本,我们专业,赴日工作留学,加weixin:monsterxinzi
日本问题还是由日本问题专家桥本来回答。
7-11为何原来在美国表现平平却在日本急剧扩张?这是与7-11在日本的经营策略对头有关。7-11进入日本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也不是美国企业在日本经营,而是日本超市大企业伊藤洋华堂的下属子公司向美国方面申请在日本的经营许可,就是借用美国的牌子,在日本经营的连锁店。最初第一家店在东京的江东区,是一家夫妻老婆店,之后才在日本全国慢慢增加。
并且伊藤洋华堂自己也并不看好这个来自美国的经营形式,因为当时日本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郊外人口大增,所以很多超市放弃市中心的经营都在市郊建造超市,所以伊藤洋华堂的老板虽然买下在日本的经营权,自己并不经营,而是交给子公司,并且让子公司经营者铃木敏文保证,如果经营失败,要他自己拿钱出来填赤字,也就是某种意义的自负盈亏。
并且美国的7-11与日本完全不同,其中美国的商业习惯,饮食习惯也与日本不一样,因此7-11要在日本成功,要完全抛弃美国的经营方式,走日本自己的道路,这样铃木敏文就采取了完全当地化的方针,针对日本当时白领猛增,公司要加班需要各种服务的需求,就在日本7-11店内增加了日本特色的米饭团,便当等日本是五,而且还为了经营灵活采取了最新的POS系统,使得经营便捷化。同时还与日本企业积极合作,开发出有7-1特色的独特商品,针对每个店铺周围的居民构成,当地的天气情况,以及附近的学校的活动情况,对店内的销售商品进行精细化的调整,不断开拓出新的需求,而且商品销售顺畅也带来流通的快速,使得经营成本也在下降。
这样这个原来在美国诞生的企业,在日本获得空前的发展,而美国本社在1991年甚至经营遇到困难,当时的子公司的日本伊藤洋华堂把总公司给买下,这样全世界的7-11都成为日本7-11的属下公司,而日本方面再买下美国总部后,总部的经营迅速改善,在美国成为一个受到关注的话题。
来得快去得更快?为何二战时日本的扩张和惨败都非常迅速?
貌似都不快,14年的时间其实很漫长,没一个是快的。
要说快,日本真正快速的其实是九一八,几个月占领东四省,而占领之后,南京那个光头也没派兵反攻。日本在此地经营七年之后,才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
再就是七七事变之后,日本从北平到南京,只用了几个月时间。其实这一阶段侵华战争也就几个省,河北、山西、山东、江苏,相对于这个战场来说,其实没几个省,日本推进速度其实也不算快。很多人一直认为,抗战是全境沦陷了,其实他占领的地方相对全国来说,并没太大,更多的地方还是掌控在那个光头手中。
而日本南下东南亚,那些地方守军,都是一些少爷兵和一些业余选手,战斗力低,日本优势的空中地面海上力量,完全可以拿下。但是,这个时候,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可是消失了半年,毕竟被日本重创了一下。
再看日本溃败,其实溃败并不快,估计太平洋上的四等人听到别人说日本惨败非常迅速,估计都要打人,你再说快?
从1942年到1945年,日本几乎在太平洋上没打过什么胜仗。日军如果说是溃败,应该是中途岛战役上,日本联合舰队被打残了之后,美军开始反攻,但是美军在太平洋上的日子其实也不好过,毕竟战线那么长,日军还是防御阶段,等着美军来。
很多人会错误的理解为,日本溃败仅仅是美国扔了两颗原子弹,苏联出兵东北,其实并不然,前边一系列战役,都是日本溃败的标志。
来得快去得更快?为何二战时日本的扩张和惨败都非常迅速?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日本在二战时的扩张确实如闪电,而它的崩溃也确实来得很迅速。究其原因,可以罗列很多,但我想从宏观上先说以下两个方面:
一、日本民族在技术层面快速崛起之时没能韬光养晦、没有可靠的战略步骤,对世界光有军事野心,却没有正义基础。欧美列强对亚洲的殖民统治一直有其冠冕堂皇的所谓西方价值理论之上的普世价值观做保障。日本虽然也提出过“大东亚共荣圈”的理论,但是随着战争的进程,亚洲各国人民逐步看穿日本更为残暴的殖民统治本质,而将其唾弃。相比较,以菲律宾为例,它死心塌地维护和追随着美国在菲律宾的统治思想,希望回到美国殖民统治时代。这就是强烈的对比。在太平洋战争中,日本的种种表现,包括不宣而战偷袭珍珠港,以及之前的南京大屠杀等战争罪行,显然已经在全世界面前显示出自己“道德洼地”的形象。这就是为何罗斯福会用“卑鄙”这个词在正式外交场合给日本贴标签的原因。虽然欧美列强在殖民统治上也并不怎么高尚,但由于日本自己坐实了非正义的位置,接下来自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非正义战争来得快,自然死得也快。这点上,日本与德国在二战中规划出了差不多的轨迹
二、日本实在高估了自己与同盟国在亚洲及太平洋利益上较劲的综合实力,实在低估了同盟国在瓜分世界范围利益上的战略决心。日本希望通过速战速决的方式将美国打蒙,也就是把以美国为首的同盟国打到谈判桌上,以协商或者签订和平条约的方式获取亚洲及太平洋利益。这是老套殖民思维,也是局部战争思维的体现。但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所触及的不是欧美殖民者在局部利益上的奶酪,而是表现出要与他们共享整个世界大蛋糕的勃勃野心。当时的日本实在还没有到达如此强盛的地步,也不具备实现如此宏伟目标的朋友圈。日本如此鲁莽和不自量力,实在是赌徒心态,实在是这个国家缺少成熟决策体制、缺少领袖以及伟大政治家和外交家的生动体现。在国家决策层完全充斥着一群目光短浅、举止鲁莽的武夫领导者,当然死得快!
简单说两点,算是部分学习心得,供参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日本加速军事扩张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日本加速军事扩张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