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伦敦超10万人示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伦敦超10万人示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怎么看待英国民众举行示威游行,反对接种新冠疫苗呢?
英国民众真奇妙,
游行反对种疫苗;
如此反智太异类,
西方水平就是高。
接种疫苗为谁好,
英国大众可知道;
香臭不懂难理解,
国民素质怎么了。
为防病毒把人擾,
各国心急如火燎;
急盼疫苗早接种,
国泰民安盛世好。
英国民众反其道,
反对自己种疫苗;
作死抗命自嘲弄,
我们只能无语了!
欧美、英国与美国对各类疾病有预防作用的“疫苗”有严重抵抗的人群接近5700万余人,英国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对Covⅰd–19疫苗持怀疑和抵抗以及拒绝的态度,这些英国人被网络上各种歪曲事实“发现”以及“阴谋论”传言、而拒绝接受“新冠”疫苗的接种,甚至于举行各类密集人群的聚会,连口罩😷和保持公共场合的社交距离都抵抗。
拒绝接受“新冠”疫苗。
这一切起源于流行于欧美的“反疫苗运动”…Antⅰ–Vaⅹ Movement
“反疫苗运动”拒绝的是所有的预防疾病的“疫苗
”。
的确,人类在探索发现抵抗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疫苗”的有效性以及因为“疫苗”安全性问题带来的一些不良反应,这是人类在探索未知领域过程中,以及科学与技术发展中不可避免的因素。
结果,在欧美国家要“自由”要“民主”拒绝一切“疫苗”成为了欧美一些国家人群主流声音。
西医
西药💊的发祥地来自于欧美地区、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和科学理念欧美地区的确也领先世界。
但是,愚昧与偏见、傲慢以及所谓的“民主自由”在欧美地区也是极端化的,法国、德国同样发生了因为预防“新冠”采取的措施,引发民众的不满上街抗议示威游行……
只能说:自作孽不可活。
天要下雨、由他们去吧,爱咋咋地吧!
英国公民举行大规模游行示威。要求举行第二次脱欧公投。难道议会讨论脱欧是非法吗?
一部分民众各种后悔,梅姨脱欧法案屡遭否决,这就是英国脱欧公投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曾经有媒体做了民调,结果显示确实有一部分英国人后悔了,不过脱与不脱之间的力量似乎大致平衡,所以脱欧有关的法案总是僵持不下。
至于英国参与游行的民众想举行第二次公投,他们想改变政府当初的脱欧决定。也难怪,当年英国脱欧公投结果赞成脱欧的票数刚过半数仅仅52%,如果经历了这两年漫长的脱欧进程相信好多当年投赞成票的民众可能会改变当初的想法,毕竟双方之间的差距实在太小了。
如果有英国民众发起倡议只要有足够人数赞同就可以让政府认真考虑他们的诉求,参与游行的民众也是看准了这点给政府施加压力。
脱不脱欧其实都是英国民众自己选的,这种公投的方式就是这样,少数服从多数,也许在英国脱欧这件事上有“后悔药”,但是英国这样出尔反尔真是让全世界所看不起。
(英国前首相卡梅伦)
在我们的印象里,英国的脱欧闹剧,源于前首相卡梅伦的竞选算计,本想通过制造脱欧话题,挑唆民意,打击竞争对手,哪曾想如日中天的卡梅伦,却在群众运动中,败给自己党内对手特蕾莎梅。
当时脱欧结果刚刚出来,民意微弱多数赞成脱欧。梅姨认为拿到尚方宝剑,开始大张旗鼓,开启谈判脱欧进程。但随着谈判的深入,梅姨发现出现的问题总比解决的多,而曾经的欧盟亲戚,都想要狮子大开口,杀英国这头“肥猪”过个好年。
(英国现首相特蕾莎梅)
这时英国已经骑虎难下,开始不断为自己曾经的任性埋单,上千亿的分手费还上不封顶,可欧盟能给的承诺却只有一点点。英国人内心很不平衡,开始玩心眼,拿硬脱欧威胁法德,哪知对方只是呵呵,表现得更不要脸。
几经折腾,英国人民开始清醒,为什么如此折腾,丢尽大英帝国的脸?有人在质问卡梅伦当时是怎么想的,而老卡把手一摊:我已经是平民了,不再关心政治,往事如烟。
一个曾经的政治家,就这样轻松地把自己的'“子民”抛弃。而在议会里唇枪舌战的议员们,还在自认为地捍卫人民的利益:我们一定要把脱欧事业进行到底,哪怕民众们反悔了,我们也要一条道走到黑。
于是出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英国民众已经公开表达反对脱欧意愿了,可为民办事的议员大人们,却还在孜孜不倦的努力着,排除万难,把脱欧事业实现。直到现在已经歇斯底里,为脱欧而脱欧,甚至一再粗暴地拒绝英国民众二次脱欧公投的强烈诉求。
这就是英国议会民主的可笑现实:议会里,民选代表自以为是的为民做主,梅姨甚至为此喊哑了嗓子。而议会外,民众已经在祈祷脱欧失败,甚至在为竞选欧盟议员进行着准备。
最新消息:英国百万民众大游行要求停止脱欧,反脱欧网上签名已超450万
英国民众真健忘,2016年,正是他们投票要脱欧,当时52%的民众支持脱欧。在这之后就有反对脱欧的民众游行示威,要求重新举行脱欧公投,但是当时卡梅伦没有举行第二轮公投。岂能拿民主当儿戏?没投到自己满意的结果就继续投?
卡梅伦草率地将是否脱欧交给毫无政治,经济经验的民众来抉择,是当前脱欧困境的根源。
从地理位置上说,英国远离欧洲大陆,这也影响了英国的对欧长期政策,那就是孤立主义,对欧洲事务不参与,将自己孤立在欧洲之外,如果法德两国发生冲突,自己还好坐收渔翁之利。而二战结束后,欧洲共同体成立,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采取抱团取暖,而且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英国作为欧洲的重要一极,在1973年,加入欧洲共同体,虽然也有反对的声音,但是在欧公体内,有共同的对外政策,共同的贸易协定,成员国之间贸易也更加顺畅,英国尝到了甜头,反对的声音也渐渐小了。
近些年,由于欧债危机加深,难民问题突出,英国作为欧盟成员国,必须承担自己的责任,对此,英国民众就不答应了。脱欧情绪逐渐在英国蔓延,卡梅伦草率地抛出了脱欧公投,结果脱欧派以微弱优势领先于留欧派。脱欧成功。普通民众对其中的利弊很难认识清楚,只看到了眼前的得失,不得不说,将国家前途交给无知的民众,确实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特蕾莎·梅的任期内,光忙着处理“脱欧”谈判了,弄不好会搭上自己的政治生涯
近日,脱欧最后期限又延期了,梅姨的脱欧协议两边都不讨好,照顾了英国的利益,欧盟那边不答应,相反,按照欧盟的条件也势必会损害英国的利益。协议中的难点在于爱尔兰的边界问题,如果脱欧,就要在爱尔兰与北爱尔兰之间建立边境设施,设置海关。因为北爱尔兰属于英国,爱尔兰是欧盟成员国。这势必会引起当地人的反对,过去,在欧盟的大框架下,大家都是欧洲人,北爱尔兰的反抗也减少很多,如今脱欧,当地的民族反抗势力又有抬头,让英国人头疼。
目前来看,短期内脱欧协议还是难以达成,那么英国还是要继续参加欧盟的具体事务,履行欧盟的一些规则。这种感觉很难受。想走不能走,想留也留不了。
如果从头看,这完全是卡梅伦把民主玩脱了,这几年西方流行的公投虽然很民主,但是结果也不见得是好事。无序的民主不要也罢。将国家前途交给一帮对政治经济不懂的人手上,想想都可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伦敦超10万人示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伦敦超10万人示威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