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第二个5万亿城市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第二个5万亿城市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东莞距离“万亿城市”还差多远?
2018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里最新的数据显示,2017的东莞全年国民生产总值为7500亿,增速为8.2%。总量位居广深佛之后,位列广东全省第四。距离“万亿俱乐部”仅差2500亿。
东莞曾提出目标在2020年进入“万亿俱乐部”,应该来说后劲还是很足的。因为广深两地的产业、人才溢出效应逐步显现,东莞高科技企业的聚集,城市配套逐步完善,产业“倍增”计划企业项目逐步投产,再加上粤港澳大湾区及广深科技走廊等国家战略的发力,这一过程会在2019年进入加速期。
世界十大万亿级城市?
世界上十大万亿级别城市:
第一位是纽约,GDP达7.1万亿,相当于1.5个上海。
第二位是东京,GDP是6.6万亿。
第三是美国的洛杉矶,GDP5.2万亿。
第四是上海,GDP4.32万亿。
第五位是伦敦,GDP4.29万亿。
第六位是巴黎,GDP4.25万亿。
第七位是北京,GDP4.02万亿。
第八是芝加哥,5.55万亿。
第九是费城,4.4万亿。
第十是深圳,3.06万亿。
万亿城市排名前十名?
中国万亿城市排名前十名从高到低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苏州、成都、杭州、武汉、南京。
按时间顺序,上海是第一个超万亿的城市然后是北京,广州。接着深圳、天津、苏州、重庆也加入万亿城市俱乐部。截止到2019年一共有17座城市进入万亿俱乐部。
未来三四十年中国会诞生多少个万亿城市?
未来三十年会诞生多少个万亿城市?
2018年GDP超过万亿的城市一共有16个,分别是:截止2018年底数据,分别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苏州、重庆、武汉、成都、杭州、南京、青岛、无锡、长沙、宁波、郑州这16个城市。
从2006年到2018年全国的GDP增长情况来看,变化率比较大,2006年GDP增长12.7%,到2018年增长放缓至6.6%,用过去的增速来预计未来,可能并不太适合,毕竟过去有改革开放的巨大红利和之前的低基数。
随着经济总量上升,基数变大,再加上人口红利减少,中国人口出现刘易斯拐点,再加上未来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如果真的要做一个预测的话,只能做保守预测。假设未来GDP增速保持4.5%的复合增长,并且假设各城市也能保持这个水平的情况下,那么三十年要达到1万亿GDP,现在基数需要达到3000亿。
这样看的话,以下62个城市未来30年有望成为万亿城市。
如果有些城市发展速度快,肯定会率选突破万亿GDP,不过这里有一个问题,国内各城市之间其实发展是不平衡的,有些城市可能过几年,红利耗尽,就很难找到新的增长点,只能长期保持横盘,甚至有些城市竞争力不佳,还会掉队。取决于未来各城市在人才争夺、优势利用以战略布局之间的差异,也可能会有其他城市后来居上,一切都是未知数,但总的来说,各城市可以相互协同,共同推动全国经济稳步增长。
未来四十年会有大概两百个万亿城市。
先看下百强市第100名的龙岩市,2018年GDP为2393亿。增速11.15%,如果以这样的增速保持若干年,达到万亿只需14年。
再看下第200名呼伦贝尔市,2018年GDP为1252.9亿,增速5.65%,如果一直保持这样的增速,那么38年即可实现万亿大关。
所以从名次数据来看,40年时间大概有200个左右的城市能够达到万亿以上GDP规模。
不过40年后流行的已经不是万亿俱乐部。
因为现如今万亿俱乐部当中经济规模最小的郑州市,未来就算增速减半,40年后也将达到75890亿,而GDP排名榜首的上海会突破40万亿。
所以届时的万亿城市几乎就是就是现在千亿城市的标准,300多城市当中有200多个都能达标。所以届时的万亿城市影响力不会比现在的千亿城市有多大进步。
40年后,一线城市的领先优势会更大。按增速来看,届时应该是20万亿俱乐部时代,这基本上也是新一线城市的最低标准。而且由于各档次城市经济规模差距越来越大,40年城市等级大概要用8个级别来划分。
中国幅员辽阔,大大小小的城市有600多座,每个城市的经济规模、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各异,截止2018年全国一共有16个城市GDP超过万亿,其中GDP超过3万亿的有上海、北京两座城市;GDP在2~3万亿的城市有深圳、广州和重庆;天津、苏州、成都、武汉、杭州、南京、青岛、无锡、长沙、宁波、郑州11个城市GDP在1~2万亿之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经济迅速发展,目前来看,全国大部分城市都在扩张当中,而步入衰退的城市则屈指可数,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未来中国“万亿俱乐部”的城市将会越来越多。至于未来30年会诞生多少个万亿城市,没人能够说的清楚。30年时间可不短,深圳用30年时间就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渔村”一跃成为全国四大一线城市。虽说不是哪个城市都能够跑出“深圳速度”,但改革开放至今区区也只有40年,这40年时间里中国城市经济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30年中国城市经济不会像过去30年发展得那么快,因为一座城市经济规模越大、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发展速度就会放缓,这是客观经济规律,现在的北京、上海想要达到7%以上的经济增速已经相当困难。小编个人预计,未来30年中国可能会增加60~70个“万亿俱乐部”城市。以现在的增速及逐渐放缓的趋势来看,未来30年中国大部分城市的年均名义增速应该可以达到4%~5%,按照这个速度,那些经济规模在3000亿以上的城市,30年后都可以达到万亿。截止2018年,中国城市GDP超过3000亿的有80个,除去16个万亿城市,那还剩下60几个,因此小编认为未来30年中国可能会增加60~70个“万亿俱乐部”城市。
如果以当前的经济增长速度来计算,未来三四十年我国还会诞生将近200个万亿GDP城市,但是以当前的经济增长速度去计算未来三四十年显然不契合实际,因为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万亿的概念,和当前的万亿概念完全不同,那时尚且讲究万元户。同理,未来三四十年城市万亿GDP数据肯定也和当前的万亿有天壤之别。过去三四十年,猪肉尚且还可以用一分和一毛来计算,而当前猪肉价格甚至都上了20元一斤,更何况一个城市整体的GDP。不过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我国地级市基本都是可以PK国外一个中型国家的。虽然当前万亿城市只有16个,但是用不了10年,万亿城市将会超过三四十个,因为我国从改革开放到当前,一共才发展了几十年。当前我国所有城市基本还是以工业发展为主,只有极个别的像杭州,深圳这样的城市第三产业较为发达,未来在雄厚的工业基础支撑下,各个城市基本都会朝着第三方产业,比如数据研发,科技服务等行业去转变,这类行业的创收能力同样非常强悍,届时所有产业全面开花,GDP过万亿只是时间问题,不过不管城市如何发展,人民幸福才是最主要的。欢迎关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讨。
东部胡庸线以东的一二线城市均有这种可能性很大,因为人口90%集中在此,而胡庸线以西,就很难出现了,这是历史欠账太多造成的,就不一一举列了。
由于人口向一二线城市集中,这种趋势未改变,优势更加巩固,出生率低的背景下,优势城市抢人大战更加明显。
十多年后是年轻人向那里集中,这里就是产业集中区,城市经济会更上一层楼。
工业万亿城市排名?
第一名是北京,第二名是上海。
全国工业规模超万亿元的城市有一线城市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深圳市,此外有这些城市也是工业产值超万亿元,分别是苏州市,成都市,武汉市,重庆市,杭州市,南京市等。另外在九千亿至万亿元的城市有长沙市,合肥市,东莞市,佛山市,青岛市,郑州市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第二个5万亿城市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第二个5万亿城市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