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传说机型歼-6现身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传说机型歼-6现身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我国的歼击机名字为什么从歼6开始?
准确的说,中国空军的歼击机命名是从歼-5开始的,那么歼-1到歼-4哪去了?其实,我国,从歼-1到歼-20都有,一个也不缺。只是歼-1到歼-4不是官方代号,只是部队里的称呼。
【歼-1】
举例说明,歼-1便是苏联拉沃奇金设计局在二战之后设计的拉-9战斗机,即“La-9”,这款活塞式战机于1946年6月试飞成功,并于1947年装备苏联空军。拉-9战斗机继承了拉-7的气动布局特点,采用了全金属结构和层流翼形。
中国也于1950年的中苏蜜月期间得到了苏联援助的拉-9战斗机成品机型和技术,中国从苏联进口了第一批129架拉-9螺旋桨战斗机,从1950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独立第一驱逐机大队开始装备拉-9战斗机。但由于拉-9装备量少,且很快就退役,所以中方仍然沿用苏联的战机称谓。
【歼-2】
至于歼-2,就是苏联的拉-9后续机型拉-11,这也是苏联研制的最后一款螺旋桨活塞式战机,从1947年到1951年一共在苏联空军装备了1182架,和拉-9相比,拉-11并没有太多改进,主要变化是增大了其燃油储量,增大了航程。
拉-11即歼-2,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拉-11奔赴朝鲜半岛,参加了朝鲜战争空战,并与美国空军的F-86战斗机交火,但损失较为惨重。
【歼-3】
歼-3即大名鼎鼎的米格-9战斗机,这也是苏联在研制拉-11螺旋桨飞机后研制的首款喷气式战斗机,其中参考了很多来自二战时期纳粹德国空军梅塞施密特Me-262的技术成分在内。米格-9生产了大约610架,由于当时国民党空军在建国之后仍然不断对中国东南沿海城市发动空袭,故苏联出口了少量米格-9给中国。但米格-9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所服役的时间并不长,很快就被更新式的战机所取代。
【歼-4】
歼-4是苏联一代机中的代表作:米格-15的中国称呼,作为后掠翼高亚音速喷气式战斗机,米格-15的出现无疑让英美两国感到吃惊,因为当时美国空军还在使用二战时期较为优秀的P-51“野马”战斗机,所以米格-15的服役使得美国也开始在朝鲜战争中投入新式的F-86战斗机与之对抗。
米格-15产量惊人,全世界范围内算上仿制的一共生产超过13000架,中国也进口了3批次的米格-15,总数量大约在2000架次上下。这些所谓的歼-4也成为了新中国建国之后空军的“顶梁柱”,并一直持续到80年代才全部完成退役。
以上机型中国没有做到仿制和自主量产,尤其是歼-4,中国数次仿制都没有成功,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制造的喷气式飞机和命名,都要从歼-5开始算起。
【歼-5】
歼-5曾经被称为56式战机,仿制的是苏联的米格-17战机,自此之后我们才实现喷气式战机的自主量产。歼-5的原型机在苏联政府的建议下,由沈飞开始试验仿制,并于1956年7月19日成功完成仿制米格-17的首飞,而事实上歼-5的命名称谓是存在的。
【歼-6】
歼-6即59式战斗机,仿制的是苏联的米格-19,歼-6也是我国自主生产的首款超音速喷气式战斗机,从1964年开始交付人民解放军空军使用,但直到2006年才正式退役,退役4年后才被移除出空军编制序列。
著名的歼-6飞行员高长吉,击落国军中校张育保的RF-101,这张照片曾登上《人民日报》
可以说我国空军的发展是从苏联模式中一步一步发展而来的,走的是“从进口、到仿制、自主研制再到如今的出口和领先世界”的大路,之后的“歼几”型号由于名声较广,不再做多余介绍。之所以从歼-5歼-6才开始命名,还是因为空军具备一定影响力了,才会“另立门户”,歼-1到歼-4的命名方式并不够严谨,因为这只是空军内部的称谓罢了。
我国自主研制的歼系列战斗机的开始就是从歼5开始的,它是我国空军装备的第一架国产的高亚音速喷气式战斗机。它是我国空军装备一个崭新的开始的起点,自从它之后,接下来的产品都是以其延续的序号开始命名的。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空军模仿前苏联的米格17F战斗机的研制非常成功,这架战机它被命名为歼5,同时它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防空作战中表现优异,是我国击落击伤敌方空中目标(战斗机及侦察机)最多的国产战斗机。
国产军用飞机的命名并不是随便的,它们的名称都是以机型的种类的第一个字再加上序号而组成的。“歼”就是歼击机的第一个字。另外,军用飞机的命名还需要经过国家的检查和验收,才可以正式被赋予名称。歼系列没有用1、2、3、4命名的,为什么不用5前面的数字呢?
其实这个原因就是,当时五十年代时,我国刚刚成立,战争遗留的问题还很多,但是中央下定决心成立空军,这些飞机都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引进国内,它表示着我国航空事业的刚刚起步,是我国航空从无(5)到有的过程。如果你仔细翻看我国空军装备便会发现,各种机型它们的命名都是从5开始的。不说战斗机,看轰炸机也是从5开始的,由轰5、轰6等。像直升机也是从直5开始,还有运输机、初级教练机等,全是以5这个序号开始命名。
一看就是一个军盲。不懂还要装逼。
不懂装懂还要显摆,就给这个孩子科普一下!
中国完全自主设计生产制造的喷气式教练机是“JJ1”。歼教一型采用两侧进气。
中国的歼击机,直升机,轰炸机,运输机,都是以5起头开始排列。
意义深远,第一以5开始代表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第二层的意义是从“无”开始!
例如:歼--5(仿制米格--17)直5直升机(仿制M4),H5轰炸机(仿制伊尔--28)运5运输机(仿制安2运输机)
飞机发动机也是从5开始排列型号序列号。涡喷--5到涡喷--13(“山鹰”歼教9高级教练机用发动机涡喷13‖
型)
我国自行设计生产制造的强击机也是以5开始排列强--5强击机(Q5)。
我国自行设计生产制造水上飞机水轰--5四发大型水上飞机!
歼--5(米格17)
歼--6(米格19)
歼--7(米格21)
歼--8/j8‖(独立研发)
jH7,j10系列,j20(独立研发)
H5(伊尔28)
H6(伊尔16)
H6k(独立研发)
运5.运7.运10.(独立研发)运8.运9.(独立研发)运11./12(独立研发)发展到“新舟”60系列,运20.C919。
Z5.Z8.Z9.WZ10。(独立研发)Z20(独立研发)
都是从5开始排列生产型号序列号。
大家好!我是迷彩派小编,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我国的歼击机名字并不是从歼-6开始的,而是从歼-5开始的。歼-5是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参照苏联米格-17型战斗机研制的单座单发第一代战斗机,它是中国制造并装备空军的的第一种高亚音速喷气战斗机。此前,中国从苏联引进了大量苏式战机,如歼击机就有活塞式的拉-9、拉-11和喷气式的米格-9和米格-15等。有一种说法,就是因为之前引进了这四种战斗机,所以到中国自行制造命名编号时,就从“5”开始了。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这个比较资深的军迷可能都知道,我国的武器编号不论是战斗机、还是其它作战飞机,甚至手枪和坦克等其它武器编号也都是从“5”开始,譬如歼-5战斗机,轰-5轰炸机,强-5强击机,直-5直升机,54式手枪,59型坦克等。所以说,为什么都用“5”开始,是因为我国是从50年代开始自行研制武器的,所以都以5开始编号。这其实也反映了当年的一个问题,建国初期我军武器装备编号方法混乱,各研制单位、各部门都在自由编号,相互都没有什么关系,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后来就进行了规范。
总之,这其实都是解放军迈入现代化的时代产物,经过新军事改革的人民军队早已不是当初的样子。随着中国军队的真正强大,这些时代印记也早已成为了历史。以上只代表本人个人观点,如果有朋友愿意与我交流,请您点赞评论。欢迎您关注迷彩派,我们将与您共同关注军事话题。
五爷哭晕在厕所。谁和你说中国是从歼6开始的?中国是从歼5开始的并且为新中国立下了不朽的功绩。至于为什么从歼5开始,我在这先说两个时间,新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1953~1957)年,歼5的研制时间是(1955~1956)年,服役时间是1956年这你就明白了吧,歼5的5代表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同时也是说从“无”开始,所以品五爷的命名还是有一定意义的,并不是说想从几开始就开始。
歼5是中国在苏联的援助下,依据米格-17F自行研制的第一款单座单发高压音速喷气式飞机。娘家是中国沈阳国营112场,也就是现在的中航工业集团沈阳飞机工业公司。当时装备的是涡喷-5发动机,这个命名和上面说的一样。
1956年7月19日原型机由试飞员吴克明试飞成功。
1956年9月批量生产
1959年5月停产共生产了767架,后成飞在歼5的基础上研制出歼5甲,和歼教5分别于1964年和1966年成功试飞。后大量歼5又被改成靶机。
五爷的辉煌战果
歼5歼6强5轰5在我国的退役时间都是哪年?
歼-5/J-5歼击机、歼-6/J-6、强-5-Q2/A5强击机、轰-5/H5轻型战术轰炸机、都是我国空军/海军航空兵装备过的经典机型。
歼-6歼击机/轰-5轰炸机参加了实战、立下赫赫战功。
这几种机型不但大量装备我国军队、还出口国外。
歼-5战斗机1956年投产2006年全部退出现役。
(1964年~1966年由沈飞转至成飞继续研发歼-5甲、歼教-5)
(轰教-5轰炸机)
轰-5轻型轰炸机1960年
批量生产、1983年停产、2010年6月12日全部退出现役。
(歼教
-6双发双座战斗机)
歼-6系列战斗机是我国装备量最大的一型战斗机、立下赫赫战功、1960年批量生产、1983年停产、2010年6月全部退役。
强-5/Q-5攻击机、1965年首飞、1968年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2012年10月交付最一架、部分型号的强-5(双座型)仍然在部队服役。
以上机型都是我国空军、海军装备的第一代经典机型、曾经有力捍卫了国家领空安全。
一代名机、经典之作!
每千吨可搭载一架,辽宁舰6万吨,为何却只能搭载二十多架歼15?
每千吨可搭载一架?没有这种规律。这只是对现代美国航母的一个算术平均而已。
但是,作为6万吨的航母,辽宁舰的舰载机数量确实比相同级别的美国航母少1/2到1/3。
一般来说,可以用辽宁号(满载60900吨)与中途岛号航母(满载65000吨)作比较。
辽宁号,载机数量大约在40架左右,包括歼-15战斗机以及直-8、直-18、卡-31等直升机。
中途岛号,载机70架左右,螺旋桨时代为140架左右,机种包括F/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E-2C“鹰眼”预警机、EA-6B“徘徊者”电子战机、SH-3“海王”直升机、SH-60“海鹰”直升机等。
另外,参照“库兹涅佐夫”号的载机方案为:20架苏-33战斗机,15架卡-27直升机,4架苏-25UTG教练机和2架卡-31预警直升机。
从具体结构看,主要是辽宁舰的机库相对小一些,歼-15的机体虽然大,但美国航母也有E-2C这种大型机,所以主要根源还是机库设计空间。
为什么会这样呢?
笔者认为,主要是前苏联的航母增加了太多没用的东西,而“辽宁”舰源自于“库兹涅佐夫”级的母体,不太可能有太大空间上的变化。
前苏联的设计保守,主要是对航母的用途还是不够清晰,增加一些不必要功能,再加上美国航母的优势地位,导致“库兹涅佐夫”级过分强调生存性,设计上牺牲了不少载机空间。
相对而言,美国航母在武器配置上只考虑了“点防空”能力,配备部分“海麻雀”导弹、“海拉姆”或“密集阵”近程拦截系统,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武器,将舰载机的空间最大化。这是将航母的主要性能发挥到极致的思想。
而前苏联设计的“库兹涅佐夫”级的武器品种就太多了,除了SA-N-9近程导弹和“卡什坦”拦截系统外,还装备了12单元“花岗岩”反舰导弹垂直发射装置,以及两座十联装RBU-12000火箭深弹发射装置,具备相当强大的反舰、反潜能力。尤其是“花岗岩”反舰导弹,射程达550公里,个头非常巨大,这套装置占用的空间就足以挤占好几架舰载机的位置。“辽宁舰”虽然拆除了这套无用装置,但释放的空间却无法用于舰载机。
此外,“库兹涅佐夫”号和“辽宁”号都装备有强大的相控阵雷达,以及其他火控雷达系统,导致舰岛体积较大,从而在舰体设计上又挤占了机库空间。而美国航母普遍只有比较简单的雷达系统,舰岛都很小。
由此看出,美国航母的设计思想,就是简化掉一切可以简化的功能,不需要什么反舰、反潜武器,防空武器也只保留点防御能力,雷达也只限于够用,而不是把宙斯盾放到航母上(“库兹涅佐夫”号和“辽宁”号恰恰如此)。这些作战功能,都分配给巡洋舰、驱逐舰以及舰载机。
正是因为“辽宁”号受到前苏联原始设计的拖累,舰体空间大量被浪费于一些多余功能,所以机库空间受到较大影响,总载机量少于美国航母。
中国下一代国产航母,就需要摆脱前苏联设计的束缚。毕竟,舰载机才是航母的核心作战力。(作者:陶慕剑)
个人觉得,这一问没有道理,简单地进行数字相加或递减,对航母载机了解于事无补。媒体上说,辽宁舰最大载机24架,反观之其姊妹舰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最大载机量却高达50架之多,你能弄清其中的缘故吗?我们的辽宁舰是在拆装了导弹发射装备,扩大了机库的,数量却只有这么多吗?航母舰载要分极限条件下使用和一般使用,一般使用,库舰也只有20多架,所以以航母吨位来计算载机数量,没有任何意义。归到底,库级设计之初,终没摆脱载机巡洋舰的概念,而美英的航母,正是始终围绕制空和制海而展开的,所以才会拥有数量较大的载机规模。
国产航母。公开的数字,载机数量要比辽宁舰多出三分之一,如果在极限条件下使用,达到60架也可以。作为滑跃式起飞的航母,数量达到这一规模,应该说还是不小,毕竟满载排水量只有6.7万吨的航母。在出动效率方面是比弹射型航母差一点,但也有维护性高,耐用性强的优点,虽说不比电弹射,但此前的蒸弹占用空间巨大,仅其所需要的净化淡水设备,就极其庞大。维护相当繁杂,需要一支不小的后勤维护人员队伍。凡一利必有一弊,不能只以某方面技术来论定航母优劣。
电弹射一场革命。战后美国航母发展得好,“福特”级正是其登峰登极的产物,现在因使用新技术过多,遭遇了重大技术难题,克服以后,发展起来,正能代表航母发展的未来。10万吨,核动力,电弹射,综合电力系统,极限载机可达到百架,成为世上航母建设的绝对标杆,也是正是发展航母的我国,需要学习的。
大家看到美国的航母逞威风是因为他打击的都是一些二流以下的国家,军事实力差距很大。所以航母敢在近海作战。但对于军事强国来说,航母开到对方近海就是自杀,陆基航空兵就是航母最大的威胁。所以在大国之间,航母还只是海上角力的平台。
从美国航母发展来看,舰载机数量增加只是航母升级的一个附属功能。航母变大的主要原因还是综合平台的提升,例如蒸汽弹射、电磁弹射、预警机进入航母等等!只有这些综合作战系统完全整合到航母上,才能更有效的发挥航母的威力。例如先进的弹射平台能提高舰载机出动效率,能让大型空中作战平台实现在航母的起降。同时也可以提高舰载机载弹量和载油量。这样都有利于发挥出武器的最佳性能!
现在美军的航母能起降大型预警机,这样就能做到先敌发现,先敌打击。如果不具备这个功能,那航母装再多的舰载机也只是拼刺刀,不具备压倒性优势。
辽宁舰吨位小,目前的配置只能说是为了训练,使各种新的武器能与航母系统实现磨合与匹配,为以后大型航母做铺垫!
辽宁舰设计之初就没考虑尽量多装舰载机,再加上歼15比较大,所以载机量少。
正常是24架歼15和12架各型直升机,共36架
如果原始设计采用美国思路,并搭载中型机,就可以搭载36架战斗机,总载机量48架
极限状态下再加12架战斗机,总载机量60架
航母每千吨搭载一架舰载机的算法和我国50万元每吨的舰船造价一样都是个参考计量,现实当中并没有类似的规律,只能作为宏观上的参考,不能用于实际计算。
辽宁舰是我国第一艘航母,改建于前苏联半成品“瓦良格”号,满载排水量6万吨,根据官方披露歼15舰载机编号来看,辽宁舰标配一个舰载机飞行团,此外还有数架直-18反潜直升机和直-9搜救直升机,至于预警直升机目前还没有可靠的上舰佐证。
首先,辽宁舰是艘训练、科研试验航母;参照国外有关瓦良格号航母原始设计数据,该舰最多载机在36架左右,包括各型舰载机、预警直升机、反潜直升机以及搜救直升机;我国在对其改建过程中拆除了原有重型导弹发射井,进一步扩大了机库面积,应当载机能力得到一定提升才符合常理;实际辽宁舰却只搭载了一个舰载机团的歼-15,这和辽宁舰的训练、科研试验定位有很直接关系,毕竟训练舰有别于作战舰艇,其只需要满足训练、科研试验基本需求即可,因此辽宁舰只有24架舰载机也就合情合理了。
其次,如何计算辽宁舰载机数量。舰载机是现代航母作战核心力量,舰载机的数量和性能象征着航母的综合作战能力;航母搭载舰载机数量由甲板停机位和机库容量综合决定,辽宁舰甲板共设置30个停机位,其中有14个临时停机位设置在辽宁舰起降区;辽宁舰机库最多可容纳22架舰载机,以此作为依据的话,辽宁舰理论上可以携带30+22=52架,再剖去舰载直升机搭载,辽宁舰的载机数量也接近现有的一倍;倘若以此种算法计算,辽宁舰在载机数量上基本接近所谓的一千吨一架机的计算方法,那辽宁舰就不再是航母,而是一艘不折不扣地运输船;因为航母作战赖以生存的起飞甲板和降落回收区基本被舰载机占满,飞机起飞不了,飞了也回不来。
最后,最关键的一点,辽宁舰作战体系能支撑多大规模。一般用舰载机的出动能力来衡量航母的实际作战能力,而舰载机的出动能力由返舰时能停放多少架飞机来决定;除了对航母甲板设计提出较大要求之外,还对航母航空部门指挥、调度能力以及后勤维修保障等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些因素综合决定航母舰载机战力的发挥。
前不久官方公开辽宁舰航母航空调度中心内部画面,航空调度中心掌控着这座海上机场的运转;经过航空舰桥改装,内部空间有所增加,舷窗明显增加,但相较美国的一体式航空舰桥,辽宁舰航空舰桥无论视野还是调度能力都远逊色于美国航母;此外辽宁舰机库维修保养设施并不完善,这与其前身瓦良格号设计有直接关系,我国改建过程中虽进行了优化,但是很难满足大批次舰载机维修保养工作,这成为限制载机数量的根本原因。
除此之外,还有我国歼-15舰载机是目前国际上现役舰载机中尺寸最大的型号(苏-33由于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前途不明,不予以对比),这无疑给航母宝贵的甲板空间和机库空间带来诸多限制,搭载数量自然下降;同时辽宁舰采用滑跃式起飞方式,这对舰载机起飞跑道长度有着较高要求,进一步限制了甲板停机位的优化。
综合上述,辽宁舰的载机数量和解放军海军需求息息相关,一艘训练科研舰不能等同于作战舰艇同等眼光去看待;国家斥巨资打造航母,首要目的就是追求航母无可比拟的战斗力,如何依据现有装备发挥最大战力才是重点,辽宁舰受设计理念限制,为了保证战斗力很难满载舰载机,毕竟美国航母也很少以满载状态出现;最主要的还是航空调度中心以及后勤维修保养水平限制,没有金刚钻当然也揽不了瓷器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传说机型歼-6现身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传说机型歼-6现身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