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日战斗机降欧洲基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日战斗机降欧洲基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英军航母将起降F35战机,它会不会成为欧洲标配舰载战机?对此你怎么看?
现在欧洲各国的中小型航母使用的还是第三代战机,虽然其性能也不错,可是相比第五代战机还是有一定的差距,F35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机之一,具有超音速巡航能力和高度隐身能力,综合性能好,用途广泛,而且欧洲国家航母能搭载战斗机的数量不多,所以就更需要加强舰载机的质量,F35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除了很多的欧洲国家购买了F35,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也购买了该机,例如日本,日本是美国F35唯一的国外生产线,还有以色列,澳大利亚等国。
英国海军所选择的的是F35系列的F35B,该机可从任何方向降落到甲板上,不需要航母迎风获得初速,还有一些相比其他舰载机没有的优势。英军为了这次试飞计划,不仅对伊丽莎白号航母的甲板作了改进,F35也在滑跃式甲板上进行了测试。
如果用F35作为舰载机的话,将大大提升英国乃至大部分欧洲航母的作战能力。
军事是政治的延伸,欧洲有四个国家装备航母,英国是铁腚装备美国飞机的,法国是铁腚不装备美国飞机的,另外的西班牙和意大利是不是装备就要看美国的了,这俩国家国防开支才多少?美国飞机要卖多贵?
如何评价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本周称购买俄制S-400导弹系统已成定局?
埃尔多安其实是一个有着远大抱负和理想的人,他的理想或许是恢复奥斯曼帝国时代的荣光。表现行为就是特立独行,逆反心理还很强。
从俄罗斯购买S400就是一个重要例子。
要知道,土耳其并不是一个不结盟国家,他是北约成员国,美国在该国还有军事基地和驻军呢。
也就是说,其实在很多人看来,土耳其和美国北约的安全利益是一致的。北约和美国对土耳其为什么要形成结盟关系?当然是针对俄罗斯啊!历史上土耳其就是遏制苏联染指欧洲特别是地中海的重要伙伴,北约与土耳其双方关系已经维持了70年了。结果北约成员国,而且是北约除了美国之外的第二大军事强国,竟然能购买北约和美国对手的反导系统。这不是一个笑话吗?土耳其把美国和北约当成了什么?俄罗斯肯定也很高兴,不仅自己赚钱了,还离间了土耳其和美国以及北约的关系。至于土耳其为什么这么做?
一个原因就是开头所言,土耳其就是很逆反。别人不让他做什么,或者不期待他做什么,他就要做什么。显示自己独立和特性,以此彰显土耳其是所谓的大国。另外美国曾经用反导系统和美国战斗机来给土耳其施压,这或许让土耳其不满,转而选择了俄罗斯人。
第二个原因是土耳其确实也觉得S400或许更适合该国。
S400是目前俄罗斯最先进的列装使用的反导系统,当然还在研发S500/600,但这比较遥远,S400已经足以对大部分导弹进行拦截,据说表现也不错,性价比比较高。不止是土耳其,很多亚洲大国,包括印度都有订购。因此土耳其也用从技术上讲,是可以的。一、从土耳其的国际安全局势来说,因为土耳其地处巴尔干半岛,历来是冲突的爆发地,加上土耳其与领国希腊因为领土、领海的争端,在自身空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必须要加强自己的防空力量,而周边叙利亚局势不稳定,更加需要防空武器来加强安防;
二、从土耳其的国家野心来看,因为土耳其历史上出现过奥斯曼帝国,这让土耳其对于恢复自身历史上的大国荣光时刻特别急切,其自身也在国产化自己的武器,其中就有盗窃我国歼31技术去造五代机模型的例子,而区域防空能力是一个大国必须具备的能力,S-400就刚好是能够加强土耳其区域防空能力的武器;
三、在红旗9事件之前,土耳其能够选择的防空武器供应商有中美欧俄四家,但是美国的爱国者3防空导弹不愿意转让核心技术,所以土耳其放弃了爱国者,而欧洲的防空武器价格太贵,加上对于土耳其加入欧盟一事被拒之门外,宿敌希腊在欧洲的阻拦,更让土耳其不愿将有限的军费花费在欧洲的紫苑身上,最后中俄的性价比较高,且性能优异,维护起来方便,尤其我国红旗9不仅价格最便宜,还愿意转让部分核心技术,单土耳其最后将手中的牌打的稀巴烂,毁约我国,所以就只剩俄罗斯的S-400可以让其购买;
综上,无论是出于国际军火市场,还是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土耳其最后都只能采购S-400.
这不奇怪,土耳其自始至终都毫不遮掩对俄罗斯S400反导系统有相当大的兴趣。在本国部署S400反导系统是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慎之又慎的决定,这个决策背后有他诸多考虑。土耳其在本国部署俄制高端反导系统,并不是简单的国家之间武器买卖那么简单,这牵涉到多方战略和经济利益得失。
首先,在国际军火市场,俄美两国是当之无愧的军火出口大国。在反导系统方面,俄罗斯的S400和美国的萨德系统形成直接的竞争关系。但是美国的萨德反导系统要价高于俄罗斯的S400反导系统,并且购买美国的萨德反导系统,附加条件苛刻。也正因为如此,土耳其在购买俄罗斯的S400反导系统方面,态度是很坚定的。
其次,美国和土耳其同为北约成员国,土耳其购买俄制高端反导系统,在实战应用和武器适配方面跟北约防卫系统格格不入。同时,土耳其部署S400反导系统让土耳其和俄罗斯在军事合作上走的过近,无形中分化北约内部团结,这是美国不能接受的。但是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在美俄之间求平衡,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美土矛盾很明显,不过埃尔多安并不会迫于美国压力放弃购买俄罗斯的S400反导系统。
再就是,野心勃勃的土耳其不会把赌注全部押在美国身上。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美土两国意见相左,隔阂渐深。老谋深算,人小胆大的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最擅长的就是剑走偏锋,在大国博弈中间谋取自己的利益,他不会甘愿被美国牵着鼻子走。
埃尔多安寻求的是在各方势力中左右逢源,其中购买俄罗斯的S400就是关键一步,纵然美国不高兴他也不会放弃。需要补充的是,埃尔多安素有变色龙之称,土耳其购买俄罗斯的反导系统不到完成部署,并不能认为就已经成为定局,指不定埃尔多安一觉睡醒就变卦或者对俄罗斯又提新条件了。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大家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埃尔多安疑似是个政治强人。他是个天生不安分的人,也是个有十足野心的人,更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个狠角儿。他上台以来,在国内政体改革扩权独裁,逆世俗化成功,借着深挖政变分子余孽的时机,成功构建自己的威权;在国际两个舞台上他想重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雄风,在中东地区刷几把存在感,争夺海湾地区的老大地位。因为叙利亚内战的缘故,他与俄罗斯改善加强了战略关系,国家战略重点由欧洲向右转,不仅在能源领域,而且在军事上与俄罗斯合作紧密,在美、俄两个超级大国间左右左右逢源混得如鱼得水。
狗中哈士奇,国中土耳其。见风使舵墙头草,灵活调整自己的方向,土耳其没有错。论天下武器源流,欧美与俄罗斯之间,买谁家之武器,则定站队之立场。简单的一款s—400导弹系统,如里将它政治化,那就很复杂了。
土耳其与俄罗斯能走到一起,还都是美国帮的“忙”——俄罗斯与土耳其都被美国制裁。这次购买s—400防御性防空导弹,受到了北约驻欧司令部的严厉警告,认为俄罗斯的防空系统与盟国不兼容。土耳其订购s—400也因故推迟了足足两年。美国为了拉拢土耳其,为了分化瓦解土俄关系,也抛出了许多诱饵,让步与诱惑同在,比如既答应免费给土耳其爱国者导弹,还有F—35隐性战斗机的交付等等,之前特朗普还答应遣反流亡美国的宗教人物居伦,埃尔多安兴奋了很多天,他曾誓言要将“居伦运动”这个恐怖组织以及头目居伦斩草除根。
那土耳其为何无视警告而执意购买s—400或者s—500呢?虽然埃尔多安给出的表面理由是:s一400交易已经做成,生米已煮成熟饭,从贷款条件到联合生产,一切都以谈妥商定,交易板上钉钉,反悔是不道德的。你信这话吗?鬼才相信呢!真实的深层次内幕是什么呢?
土耳其是北约中的“异类”。一方面,土耳其与北约(舵手老大是美国)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是两个离不开,土耳其的空军基地是北约在中东、近东地区发挥影响力的重要支点,其境内的北约雷达站和电子情报系统也是对俄罗斯开展情报工作的重要支撑;另一方面,北约与美国又试图干涉土耳其内政(世俗化与反世俗化较量),三年前的军人未遂政变就与美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土耳其埃尔多安怀恨在心耿耿于怀,一直想报复美国与北约,正好,叙利亚内战的爆发,让土耳其找到了这个突破口,凭借地缘优势,土耳其收割了许多额外的红利——将几百万难民放水给了欧洲诸国,利用库尔德人武装狠狠敲诈了美国。
再者,土耳其又与希腊两个北约之间爆发过军事冲突,至今摩擦不断。这次土、俄成功交易s—400,是土耳其政治动向重要“风向标”——联俄抗美已成常态。美国与北约该怎么办?将土耳其踢出群?加大对土耳其经济制裁?恐怕越是这么做,土耳其抱俄罗斯的大腿越紧。
美国从叙利亚撤走了,俄罗斯将是叙利亚局势的主导。善于在美俄之间赚取利益的埃尔多安,少了“一边”,他还怎么“左右逢源”?更有甚者,内塔尼亚胡上月底访俄时对外公布了什么消息?以方与俄方合作,确保所有外国军队撤离叙利亚。尽管俄罗斯没有对以色列的消息进行回应,但估计也不是什么空穴来风,确保叙利亚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可是普京的一贯立场。而且以色列正在兴建二战战胜国战士博物馆,纪念列宁格勒保卫战遇难苏军将士,并邀请普京出席揭幕仪式,普京欣然接受。埃尔多安着急了。
说句实在话,以色列在中东忌惮的俄罗斯,甚至俄罗斯以色列都不怕,只不过是在二战中苏联战胜德国,解救了犹太人,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苏联帮了以色列的大忙。换句话说,俄罗斯是以色列的“恩人”,只不是后期以色列站在了美国的立场,但是俄以关系仍保持一定的交往而没有恶化。
以色列素有中东“小霸王”之称,几次中东战争都得己验证。在中东除了美俄之外,其它国家以色列还没放在眼里,更主要的是以色列拥有核武器。如果以色列和俄罗斯联手,驱离叙利亚所有外国军队,不用俄罗斯动手,以色列动起手来,那将如何是好?虽然以色列针对的是伊朗,可是以色列与土耳其也有很深的隔阂和仇怨。埃尔多安支持巴勒斯坦,反对以色列,在阿拉伯世界有很高的影响力;而以色列支持库尔德人独立建国,触动了土耳其的底线,于是土以“口仗”不断。如果伊朗在俄罗斯的作用下撤出叙利亚,那么以色列将目标会直接指向土耳其,那么在叙利亚的一切作为将化为泡影。
于是,多变的埃尔多安再次向俄罗斯靠近。本来S-400导弹防御系统俄土早就达成协仪,土耳其定金都交了,迟迟没能得到部署,就是因为土耳其在叙利亚的态度反复,和在S-400和美国的爱国者3导弹以及F35战机上犹豫不决。说到底,土耳其想在美俄军火上获取更大利益,表面上与俄罗斯亲近,主要是为了在叙利亚的利益。现在美国要撤出了,土耳其不得不拿出一些诚意。
土耳其本来想以空军基地和塔尔图斯港来要挟俄罗斯,以阿夫林和伊德利卜对土耳其攻打叙北部库尔德人做出让步,没有想到以色列插上一杠,让土耳其重新考虑俄土关系。而至关重要的就是部署S-400导弹防御系统,现在看来,土耳其必须与俄罗斯进一步拉近关系,才可能在最终解决叙利亚问题中占有一定位置。
研制欧洲台风战斗机时法国曾因什么而退出,之后法国又研制了什么机型?
在上世纪研制开发的欧洲联合战斗机方案中,起初是由老牌航空大国英国发起的,而后德国提出的该型战机的概念设计,法国作为欧洲共同体的成员,面对这样的联合战机计划自然不甘落后他人。
随后在其1979年加入该项目,并还带来他们自己的设计的方案,但在进入各国确定到底使用哪国原型机型进入测试时,由于高傲的法国达索坚持领导所有的设计,而英国执意用Turbo-Union RB199发动机取代法国SNECMA M88发动机,导致其吵的不可开交,也由于时间进度不等人,英法最终还是没有在其战机设计与发动机选型方面达成共识,一蹦而散,留欧洲几国自行设计,也就是日后的台风战斗机。
独立离开的法国人,当然也有自己高傲的资本,其法国的达索公司,在上世纪很快就用其在欧洲联合战机项目谈崩的机型,并进行了一定的升级与修改,成功设计出了自己的先进战斗机阵风战机,并且还将其发展了系列化,其机型还拥有可在航母起降的M型,而且该机型也是欧洲少数可以执行空基战术核打击的战斗机,该款战机的出现也大大增强了其法国三位一体核打击的能力。
的确当年法国参加了欧洲战斗机的联合研制,不过中途退出了。欧洲其实有过多次联合研制战斗机的经历,包括之前英国和法国联合研制的美洲虎战斗机,还有德国,英国和意大利联合研制的狂风战斗机。欧洲航空工业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欧洲联合研制战斗机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原因就是各国都有自己的想法,而在发动机的选择上分歧最为明显。法国在国防装备研制上坚持独立自主,这个对联合研制过程中的分歧有一部分影响。而英国航空工业辉煌更多,也放不下架子听从法国。
法国提出了采用法国在研制中的M88中等推力涡扇发动机,而英国坚持使用EJ200涡扇发动机。其实两者性能差异不大,最后法国争不过英国就直接退出了联合研制的计划了。
欧洲联合研制的战斗机继续进行,最后参加研制的国家变成了英国,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而当时的EF2000战斗机也被最终命名为了台风战斗机。
法国退出欧洲战斗机的联合研制之后并没有停止,达索公司全力研制了一款先进的阵风战斗机,如今阵风战斗机也有了一部分外销市场,包括埃及和印度。
思路不同,欧洲想单纯的鼓捣个战斗机,结果法国那个事逼非要加一堆要求,结果就黄了。
法国要EF2000能上航母,这就莫名多了一堆陆基飞机用不上的东西,法国还要这玩意能挂载核弹,又得改。
后来大家受不了了,用途差的太大,根本没法一起弄,于是就散伙了
为何评估欧洲战斗机台风比阵风还好?
因为台风就是比阵风好,历次红旗军演中台风取得的优异成绩已经足以说明这点了。阵风和台风虽然并列双风,但是设计思路乃至于性能侧重方面的区别还是很大的。不是说鸭翼机性能就一定相似。
阵风和台风的前身是EFA,也就是欧洲联合战斗机。不过因为法国人一直自视甚高要求获得项目的主导地位,所以最后扯皮双方互不妥协,法国就退出了EFA。但是法国虽然是有独立的战斗机研发能力,但是技术也不是太先进。和中国一样,一直以来,法国的航发技术也是比较坑的。
比如阵风用的M-88,加力推力7.5吨,甚至比不上RD-33。而台风的EJ-200推力接近9吨。当然发动机只是一个方面,阵风考虑到要上舰,在气动布局上也是有所牺牲的。
EFA起步是在20世纪80年代,根据当时最新的研究成果,美国在F-22上要求超机动性。而技术和经济实力差一点的欧洲各国嘛,一开始也考虑在过在指标中加入超机动性,但是综合成本和技术风险,最终放弃了这一指标,这才选择了鸭翼布局。
阵风属于近距耦合鸭翼,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保证小迎角时的良好升力特性,因为要上航母。
并且阵风的机翼面积较大,同样是为了上航母。这样一来,超音速飞行性能就成了问题,所以阵风为了降低飞行阻力,机头做的很小。作为一架中型机,雷达孔径还不如FC-1枭龙这样的轻型机,整体飞行性能侧重也在亚音速机动性上。
而台风就不一样,选用的是鸭翼边条翼布局,和J-20非常像。(台风严格来说不是边条翼,是扰流板,但是两者的功效是相似的)整体飞行性能侧重也在超音速飞行性能上,所以我们能看到一种说法就是台风具备有限超音速巡航能力。
超音速飞行性能直接决定了战斗机的超视距空战能力,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台风在历次红旗军演中都能取得很好的成绩,也就不让人意外了。
恰恰相反,在一份正式的评估报告中,阵风比台风要好。
这份评估报告来自于瑞士。2008年瑞士空军对下一代战斗机招标,投标方就包括欧洲三杰---台风、阵风和鹰狮。瑞士空军对这三种机型进行了详细的测试,参加投标的供应商出1-2架飞机,由瑞士空军出飞行员进行飞行实验和现役的美国进口F-18CD战斗机比对实验,最终打分出结果,飞行员在2008年6月份到12月份完成飞行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是两方面,一个是战斗机的执行任务的效能,一个是战斗机飞行员的主管感受。测试分空中警戒、空中防御、空中巡逻、侦查和对地攻击五个科目,基本涵盖了现代战机左右的任务类型。评估结果简要情况如下:
评估的结果很清楚,阵风在所有的五个科目中均排第一,台风拿到三个第二、两个第三,综合成绩排名第二,鹰狮排名第三(毕竟是轻型机)。对于这个评估,笔者只是有一点疑惑:为什么没有空中截击科目?如果有这个科目的话,台风应该是第一。因为台风使用远距耦合鸭式布局、再配合推重比更高、推力更大的EJ200发动机,高空高速性能较阵风好很多。毕竟在台风研制思路中,截击能力是第一位的。
台风战机采用远距离耦合鸭翼、大面积三角翼,突出了高空高速能力,再加上推重比接近10的EJ200高性能发动机,截击能力仅次于F-22。
阵风战机短小精悍,经过完美主义法国人的精心打磨,气动设计水平位列三代机之首。尤其是舰载版本的阵风,着舰速度全球最低,是F-35C服役之前最好的舰载机。
整体来说,“台风”是一种偏重型的截击性能优良的战机,而“阵风”是一种性能均衡的全功能中型战机。论综合能力,还是阵风更好一些。而且这个结论还在印度的战机招标中再一次验证。在印度的战机选型中,台风和阵风同台竞技,最终阵风赢得订单。
但是,从整个项目的发展来看,笔者觉得台风战机更成功一些。由于台风战机集英德意西四个老牌工业强国的研制功力于一身,台风的订货量和外销量更多一些,累计订单超过700架。而阵风由于过于强调法国自身的需求以及慢工出细活,价格高昂(一分钱一分货),长期以来的外销成绩并不好,只是近年来才在印度、埃及和卡塔尔等国获得了订单,但是与台风的外销成绩相比差太多。目前国际军机贸易夹杂着太多的政治选择,战机本身的性能优劣反倒其次的事情(况且台风也不比阵风差多少,还便宜的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日战斗机降欧洲基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日战斗机降欧洲基地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