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战机高清大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国战机高清大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最快的飞机速度有多快?怎么样?
中国最快的飞机速度有多快?怎么样?目前中国最快的飞机是我国近期自己设计制造的歼20隐身战斗机,歼20隐身战斗机是2018年正式装备我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服役。其综合各项性能略超美国的F22、F35的隐身五代机,也比俄罗斯的苏57隐身五代机强。
我国歼20未装备服役前。数歼8战机速度快,中国的歼8战机空中飞行速度1.6马赫,最大空中飞行速度能达到2马赫。中国的歼20于2018年正式服役,服役的歼20隐身战斗机经验证,歼20有四大优势。即隐身效果比F22、F35战机都好,机动性灵活、雷达看的远、飞行速度最快等优势。我国的歼20隐身战斗机最大空中飞行速度达2.5马赫,最大起飞重量达39吨。为什么歼20隐身战机飞行速度那么快呢?因为歼20飞机的设计附合空气动力学,空气阻力越小速度就越快,飞机的鸭翼等布局也有助于速度和机动。所以说歼20战机虽然速度快,但不影响其机动灵活。我国的三代机飞行速度与美国的F22、F35不差上下,空中飞行速度都在1.6马赫左右。虽然说中国的歼8超过了三代机的空中飞行速度,但是歼8还属于二代机。现在很少上蓝天,主力还是三代机。
目前中国空军装备歼20隐身战机有十几架,因为造价昂贵,中国不想大批生产。现在各国都在集中精力攻关六代机,所以说国防科技也是日新月异,落后就要挨打。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六代机也要诞生亮相。不会落后于美国。
综合上述是我对中国最快的飞机有多快?怎么样的认识。
歼20当然是我国目前最快的军用飞机。歼20作为全球第二款服役的五代机,所具备的一个很领先的能力就是超音速巡航能力,官媒曾经透露歼20可以在一分钟内战斗巡航52公里。换算成小时就是3120公里/小时。
对比之下,美国最先进的战斗机F22“猛禽”的最高航速可达2.25马赫,不开加力巡航速度为1.5马赫,F22不仅拥有强悍的全超音速巡航能力,而且发动机提供的机动性也丝毫不差。歼20的发动机相比F22差距是挺大的,但是能达到这个速度也已经很出类拔萃了。
歼20采用了鸭翼布局,全动垂尾和小展弦比机翼,一切设计已经完全顾及到了他的速度,即便他的发动机没有F22的强劲但也能达到较好的超音速巡航能力。如果未来歼20采用了性能稳定的WS15发动机,他的速度性能一定会更加优秀。
歼侦—8||F战斗/侦察机是中国速度最快的战术侦察机!该机是在歼—8||F战斗机基础上改进的侦察机:歼侦-8||F战机达到双2.2(飞行速度2.2马赫,飞行高度22000公尺),属于亚洲最快的战术侦察机!
歼-8||F多用途战斗机为国家投资项目,于1997年立项,2000年底首飞,2002年1月定型。重点改进电子、火控、导航等系统,该机具备与所有三代机进行BVR作战的能力、号称唯一可以击落F—22的歼8系战斗机……
歼侦—8||F的侦察能力超强:侦察系统可侧扫50至100公里距离,而台湾海峡的宽度只有120公里——歼侦-8||F采取"高速穿越中线"掠袭战术,进行抵近光学和雷达侦察,迅速探测本岛腹地数十公里纵深的隐蔽目标,并在台湾军方做出反应前快速撤离,令台湾省当局无可奈何。
此外,歼侦—8||F挂载的合成孔径雷达吊舱非常实用:采用有源相控阵天线,吊舱由天线、T/R模块、电源、信号数据处理、环控风冷系统和数据链等设备等组成(类似以色列的EL/M—2060合成孔径雷达吊舱);为了解决它不能探测移动目标的难题,此合成孔径雷达吊舱配备一个地面移动目标指示功能以实现对地面活动目标的探测;
合成孔径雷达就是利用雷达与目标的相对运动把尺寸较小的真实天线孔径用数据处理的方法合成一较大的等效天线孔径的雷达,也称综合孔径雷达。中国的合成孔径雷达的工作模式:条带式成像,对于大范围内地区的普查,探测距离达到30公里,分辨能力可以达到3米;聚焦式成像,对于感兴趣的地区进行精确成像,成像区域1*1公里,分辨能力可以达到1米;雷达具备地面移动目标的指示能力,可以用于大范围内活动目标的探测,并将其加到数字地图上面,形成完整的战术态势地图;
因此,歼侦—8||F形成光电侦察系统(机头保形舱内)和机腹合成孔径雷达吊舱的复合探测系统,具备昼夜全天候的防区外探测能力和综合侦察能力,覆盖范围更大、探测能力更强、可以综合多种手段对目标进行探测和侦察、识别伪装后的目标。
装备合成孔径雷达吊舱的歼侦-8F与配备同样雷达的无人机相比,它具备以下优点:首先是速度快,合成孔径雷达吊舱体积较大,引起较大的飞行阻力,歼侦-8||F的时速可以超过无人机——它可以迅速的抵达战区进行侦察;由于有人操纵,加上配备有较为齐全的电子对抗系统,因此,飞行员可以对现场出现的威胁进行适时反应,这样战场灵活性或者生存性能就大为提高。
特别是歼侦-8F可以和同样歼-8F歼击机形成编队,这样对方就还容易发现我方飞机,从而可以隐蔽接敌,对其进行探测和跟踪,而平时一架突然出现的高空大型无人机显然会引起对方的高度关注。另外现在的机载吊舱都是模块式,加上综合航空电子系统的广泛运用,这样有时在两者之间加一个数据线就可以配备其他战斗机上面,就可以让更多的战斗机具备战术侦察功能,从而避免装备多种飞机带来的资源投入上的浪费。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具有“空中美男子”之美誉的国产歼-8尖头机,是我空军“双2”指标的一款高空高速截击战斗机,即实用升限2万米,最大飞行速度超过2马赫。
歼-8尖头战斗机,只是一架普通的第2代机,由歼-8平头机改进而来,但其飞行高度和飞行速度,基本上碾压了全球范围内大多数的第3代机,一般第3代机的实用升限在1.5-1.8万米,最大飞行速度在1.5-1.8马赫。
“双2”指标的歼-8战斗机,保留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直到2018年春节前夕,歼-20战斗机正式服役我空军,歼-8飞行速度最快宝座的才拱手相让,给了这架最新的第4代隐形战斗机歼-20。
歼-20采用了单座双发、全动双垂尾、DSI鼓包进气道、上反鸭翼带尖拱边条的鸭式气动布局,由于涡扇-15发动机,赋予了歼-20战斗机强劲的动力,明显提升歼-20的机动能力,以及飞行品控性能。
从网络上公开的技术参数来看,歼-8只是一架轻型稍偏中型的战斗机,最大起飞重量只有17吨,而歼-20却达到了惊人的39吨,是一架妥妥的重型战斗机,两者有着数量级的差距。
但即便歼-20有高达39吨的最大起飞重量,由于机体的气动布局极佳,加上发动机非常给力,歼-20的最大飞行速度达到了2.8马赫,超过了歼-8战斗机M2.2的飞行速度。
国内媒体曾经透露了歼-20能在1分钟内,实现战斗巡航52公里,折算成飞行速度就是每小时3120公里,这个飞行速度已经和米格-31有得一拼了,甚至不输于米格-31这架著名的高空高速截击战斗机。
在人民空军的装备序列中,飞的快的战机现役的还真有不少,歼-7爷(歼-7)、歼-8爷(歼-8Ⅱ)的飞行速度都超过2马赫,但要讲飞得最快的不是二代机时代的“八爷”了,而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四代隐形战机歼-20。
世界航空发展到战后二代机时代,高空高速成为二代机最显著的技术特点。以速度快著称的当属苏联的米格-25截击机,最大飞行速度可以达到达到3.2马赫,但绝大数的二代机的最大飞行速度也就是2马赫。我国的八爷正是以“三个2”指标而著称,即最大速度超过2马赫、最大飞行升限超过2万米和空重20吨。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八爷以其2.2马赫的最大飞行速度成为人民空军装备序列中飞行速度最快的机型,直到歼-20的出现,才正式宣告告别八爷的速度时代。根据央视曾经报道披露的信息显示,歼-20一分钟战斗巡航52公里,那么意味着歼-20的时速能达到3120公里,换算成马赫数也就是超过2.5马赫,远高于其他国家的同类产品。
歼-20的飞行速度应该是现役同类机中最快的型号,这一切都源自于歼-20的气动设计。歼-20开创了隐形战机使用鸭翼布局的新时代,通过边条将鸭翼与主翼有效的融合,采用较大的机身长宽比设计,使得其拥有修长的机体,同时还有全动垂尾以及独有的腹鳍设计,这诸多设计因素综合在一起,使得歼-20具有较高的飞行速度。
另外,网络上还有一些消息称,歼-20的最大飞行速度能够达到2.6马赫以上,这个数据与央视所讲的一分钟战斗巡航52公里,相差也不是很大。但比八爷的2.2马赫要高出0.3-0.4个马赫数,当之无愧的速度之王。
无论是八爷还是歼-20,目前都还在部队中服役,八爷的服役数量有所减少,在任务上也更倾向于执行一些战场侦察等任务,继续发挥着余热。歼-20也从2017年开始装备空军作战部队,装备规模也在逐渐扩大,逐步形成了空军以四代机为骨干、三代机为主体、二代机为辅助的装备格局。
为什么感觉我国战斗机座舱视野普遍没有欧美战斗机座舱视野大?
跟各国制造工艺水平,以及战机研发定位相关,作为飞行员谁不愿意四向视野开阔,360度无死角又能看风景近距格斗时又便于观察。
一二代喷气式战斗机时代大家都差不多,没有什么气泡式座舱,风挡基本都是有框结构。考虑到迎面风阻,座舱正常都设计的很低,飞行员坐在里面完全是下沉式,就是普通小车和SUV司机的视线差别。
F-4战斗机座舱,飞行员只有头盔部分露在外面。
歼-7战斗机,和上面的F-4类似飞行员同样头盔部分露在外面,相对来说视野一般。
到了三代机时代更加注重机动能力,同时随着制造工艺水平提高,包括一体式气泡造型座舱出现。这个时期战斗机座舱的全向视野就好很多,最经典的是美国F-16战斗机,飞行员真的是"骑"在飞机上看哪都方便。看下图,整个肩膀部分都在边框上面,气泡式座舱没有边框的阻挡视野相当好。
欧美工艺技术水平高走在前面很正常,我国到了三代机之后也同样开始拥有一体式座舱,只是提问的没认真看而已。看看下图中的歼-10战斗机,这视野就不用解释了吧?
国产战机座舱不是不如欧美,而是有一个渐过发展的过程,多注意国产装备其实水平越来越高。
二代机确实存在这个问题,当初设计都这个思路。飞行员座椅偏低且座舱盖与后半不机身等高。感觉就是飞机座舱就是个地窖,坐进去就剩西瓜大个脑袋在那晃悠。而从三代机开始我国也使用气泡式座舱。最大的特征从侧面看完全能看到飞行员肩膀。座舱内看外部视野也更加辽阔。
但气泡式座舱缺点也同样明显,高高耸起的座舱盖势必使机头横截面增大阻力显著增加。没有强劲的动力系统做保障气泡座舱真不是随便那个国家都能玩的来的。比如法国的阵风战机。受m88这个辣鸡发动机拖累,阵风的座舱盖在飞行员头顶上方是个明显的分水岭。刚过头顶座舱盖高度就急剧下滑。阵风战机的座舱盖相较于中美两家明显显得更加紧凑(注意观察各型飞机,显然阵风飞行员头部和座舱盖之间距离最小。真怕关闭座舱盖时候拍扁飞行员脑壳)
淘金客说:这和战斗机的用途有一定关系,同时我国完全自主战斗机还没几年,也还有个学习过程。但最新型号的战斗机座舱视野已经相当不错啦!欢迎来我的号里看看,关于战斗机座舱有专门的文章。
战机的用途
一般来说,战斗机对于“态势感知能力”要求很高。而飞行员的视野就是态势感知能力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自从二战后期开始,战斗机普通采用了气泡式座舱盖,尽可能给飞行员以最好的视野,尽早能目视发现敌机,又能防止被敌机偷袭。典型的例子就是二战时的P-51“野马”。而且很多双座战斗机也采用了这种视野良好的座舱,如下图是P-61战斗机的座舱,感受一下良好的视野!
但二战后机载雷达开始出现,雷达信号需要在屏幕上看清。而空中阳光非常强烈,直接影响了屏幕的观看效果!回想一下白天在家里看电视,屏幕上的反光也很讨厌吧?于是,首先是特别重视雷达的截击战斗机上,率先开始缩小座舱视野,尽可能给雷达操作员一个良好的观察屏幕的环境,如下图是英国“海雌狐”战斗机,左侧就是雷达操作员的座舱,几乎完全没有视野可言了吧。
而且气泡形座舱盖阻力也比较大。随着雷达的应用越来越普及,战斗机对人眼视野的依赖也越来越小。许多二代机视野就都不是太好啦。
国产战机的历史原因
国产的一部分战斗机有自己的原型,比如歼11、15等战机就源自著名的苏-27系列。苏-27这样的重型战斗机在多数情况下依靠机载雷达作战,座舱的设计没那么讲究视野,因此我国的歼-11也受限于此,座舱视野只能算是一般。
歼-10战斗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战斗机,在三代机里性能也是非常出色的。本来这种偏轻一些的中型战斗机很讲究格斗能力,因此对视野应该特别看重。但歼-10起步时,我们的防空能力还不算强,还需要歼-10有一定的截击能力——歼-10早期型的可调进气道就是为了高速截击而准备的。因此减小阻力成为歼-10设计中很重要的内容,也只好牺牲一部分后方视野,相比F-16这样从一开始就只为格斗而生的战斗机要略差一些。
技术的进步
应该说F-22上的一体化无框气泡座舱盖技术还是非常先进的,视野良好,一体成型重量很轻,还有一定的隐身性能!曾经,注意是曾经让我们广大军迷羡慕不已!如下图。
近年来我们也攻克了这项技术,歼-20已经开始应用类似的座艇设计,效果非常好!虽然还有一条加强框,但已经离F-22不远了。如下图。
未来展望
未来战斗机的发展会是怎么样呢?淘金客大胆预测一下:一个方向是无人战斗机,根本不需要座舱盖了。另一个方向是有人战斗机集成了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技术后,座舱盖会变成超大的显示屏,让飞行员的态势感知能力大大增强!如下图。最后再次欢迎大家来我号里坐坐,给予指正,谢谢。
这不是胡说吗,比较歼20和F35就可以看出,歼20是完全的气泡座舱,前后都突出在机身上,360度视野无死角,而F35因为后面要装风扇,座舱后部大部分被遮挡,视野很差
其实美军战斗机中座舱视野最好的就是F22和F16,而我国空军中座舱视野最好的就是歼20和歼10C了。关于歼11系列和F15系列,可以说,歼11系列座舱的前向视野要优于F15,因为歼11系列战机的机首稍微向下倾斜,而F15系列的是平直的,这也就导致歼11系列的后向视野不如F15了。
可以看得出来,歼10C战斗机的座舱视野是不如F16的,F16战斗机气泡式整体风挡的视野绝对是三代机中最好的,其风挡外凸较大,仿佛一个气泡去掉底下一部分。毕竟F16得设计初衷与F15不同,F15号称没有一磅的重量用于对地攻击,而F16则号称没有一磅的重量用于空战。在美国空军中担当扔炸弹任务的F16对座舱的视野自然就比较高了,只不过与美国空军不同的是,F16战斗机在其他国家中主要担负制空的任务。
而F22战斗机座舱的视野绝对是四代机中最好的,比歼20的还要好。F22的座舱盖显得异常高大,外凸较多,所以显得飞行员的视野较好。或许是美系战机的座舱位置设计的较高,以至于座舱盖也要设计的大一些。而国产战斗机的座舱设计的较低,也就是说座舱盖也没有必要设计的较大。
其实座舱盖设计的比较大时阻力也比较大,但座舱盖产生的阻力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对整体影响不大。
歼10战斗机的定位就是制空,只不过到歼10C时逐渐偏向了多用途,但是座舱盖是没有变化的。偏向制空型的战机对座舱的视野要求并没有那么高,诸如F15,苏27等等。
而歼20战斗机采用了一体化的座舱盖,且座舱盖向下倾斜一定的角度,和F22座舱盖的下倾角差不多。毕竟歼20安装有EODAS系统,可以通过该设备观察到战机周边360°范围内的景象,对座舱视野的要求也没有那么高。
其实在四代机中苏57战斗机座舱的后向视野是最差的,完全被遮挡住了。但是前向视野比较开阔,要好于F22和歼20。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战机高清大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战机高清大片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