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传说机型歼-6现身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传说机型歼-6现身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歼20挂弹6枚,那么模拟空战中战损比1:10、1:20是怎么来的?
希望这个回答是富有针对性,又比较全面的。
首先,模拟空战并没有规定只有一场,可以是很多场。实际上,为了更全面的测试一款战机的性能,以及总结出更好的战法,模拟空战是分很多场景的。比如中距作战、格斗战、复合战、进攻战,防御战等等。比如大家所熟悉,但不少人却不敢相信的著名事件,F-22以144:0的成绩大胜F-15的例子,其实这是很多场不同场景比试的结果。
其次,模拟空战积分很多情况下是按点数来的。这个可以参考一些拳击比赛,你打到对手一拳或踢到一脚,不一定算分,也不一定只算一分;根据你打击的有效性和威胁性,可以不计分、计1分,或者计几分——模拟空战亦可如此。而且,由于战机并非真正携带多枚导弹,而是挂载记录战机飞行轨迹和参数的“模拟空战记录器”,或者叫“模拟对抗训练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导演组想给战机设置几枚就是几枚。
歼10挂载的空战训练对抗系统,白色细长物体,注意看,没弹翼
再次,战机即使被“模拟击落”了,根据导演组的需要,也可以立即“复活”,再进行作战。美国为了测试F22、F-35与其他3代机在大规模对抗时的情况,甚至出现了让3代机“原地无限复活”的情况,也是颇有意思。毕竟,如果要模拟上百架战机的作战,没必要每次都真的拉出来上百架战机。
正所谓“我是导演我怕谁”,所以,歼20即使只挂了6枚导弹,但是打出任何比分,都是很正常的。
作者:晨曦/唐志峰
整场演习下来后计算最后的战损比,歼-20的战损比是挑战我军目前空战体系的战损比,而美军F-22的241:2和F-35的1:20交换比相当水。
关于模拟空战战损比,在2017年有个新闻,那就是美军的F-35A战斗机首次参加红旗军演,在整场演习中F-35A战斗机实际击落敌机达145架,并在过程中遭到击落7架,且这7架损失都是在视距内被创下,在换算后得出了F-35A在对抗四代机们可以达到1:20的交换比。一时间各大网站都在惊呼,F-35强,吹,无敌!所以不管是F-22,还是F-35,又或歼-20的模拟空战战损比,都是整场演习下来后,计算最后双方的战损比,而不是一次空战后得出的结论。歼-20在2017年首次去朱日和军演“搞事情”,在2018年又参加了空军的“红剑2018”演习,媒体爆料的1:10、1:20的战损比,应该是指参加这些军事演习时的交换比。美军的F-22在2007年首次参加红旗军演,当年打出了241:2的这一吓人战损比。但是如果了解下红旗军演空中演习规则的话,这一战绩实际上是带有相当大的水分。任何脱离体系谈对抗都是耍流氓,红旗军演虽然号称贴近实战,但他贴近的是美军如何“虐菜”的实战,双方绝非公平对抗。红旗军演中扮演美军进攻方的“蓝方”,是拥有预警机、电子战机支援的60架战机组成的大型混合编队,而防御方红方分两个波次,第一个波次是15架左右有地面雷达引导的拦截机编队,第二波次是约20架,有地面防空导弹系统掩护的拦截编队。蓝方被判定“击落”后,可以马上“重生”,不断起飞补充。整场演习并不是公平对抗,进攻方的蓝方,在空战过程中,性能和数量上都处于绝对优势。演习中红方所使用的机型,是以“敌对方”已正式服役的机型为参考,因为目前为止,除美国以外还有没其他国家正式服役并形成战斗力的五代机(美国不认为小批量服役的歼-20是正式服役),所以到目前为止,所有红旗军演中出场的F-22和F-35都是归蓝方所拥有。
不过红旗军演中也有飞行员交流环节,那是绝对公平的一对一牛仔式单挑,不过单挑结果不列入最后演习战果,也不公开发布结果。上图中德国的这架台风战斗机,标涂了三架F-22击落标记,就是飞行员交流环节中取得的。相比较之下,歼-20在演习中的表现要客观很多,因为我军让试装备找BUG阶段的歼-20频繁参加各种演习,主要目的是为了让现役空军飞行员们接触下如何在准实战环境下,对抗隐身第五代高性能战斗机。歼-20并非归我方部队所使用机型,在朱日和军演中,歼-20归蓝方部队所拥有,而在红剑-2018演习中,歼-20是归第三方“橙方”所拥有,模拟我军在进攻中,第三方“橙方”进行干涉。所以歼-20的演习战损比,实际上挑战我军当前空战体系的战损比,双方的力量差距要比红旗军演这种公平很多。
所以2018年空军官方杂志《中国空军》公开爆料称,在“红剑2018”对抗演习中,歼-20首次被击败。橙方的两架歼-20入侵“空中拒止区”,红方战机根据预警机提供的信息支援,在复杂电磁环境中,进行近距离颤抖,最终艰难的达成目的。所以目前来看,第五代高性能战斗机在空战中对四代机们拥有压倒性的优势,但也远没有F-22那样上百比一的夸张程度,歼-20的交换比更加贴近实战。而四代机在预警机等信息侦察和电子对抗支援下,面对第五代战斗机同样还有一战之力。
首先这种数据只是说明四代机与三代机的差距而已,并不带表其真正的作战性能,谁敢也不敢保证在真正的战斗中就会出现这种数据。
话说回来,J-20挂弹6枚又不是直接一架J-20与20架三代机战斗,这样的话按这种算法最多只能到1:6的战损比。实际上包括美军F-22这些数据只是通过理论数据与空战模拟得出来的。
比如起飞一架J20,另外起飞一到两架三代机,然后在空中进行多个回合的模拟空战,然后通过空战的数据算出战损比。个人感觉四代机同时打的多了可能做不到,因为即便它有隐身性能的优势,但是它的载弹量在这里限制着,不可能同时跟多架三代机缠斗,如果是近距离格斗那其隐身性就基本可以抛开不谈了。
而四代机(国外五代)就是要靠着自身的隐身性能和超视距作战来碾压已经过时的三代机,这也是为什么三代机生产线正在慢慢开始关闭,继而会出现逐渐被四代机所取代的局面。
j-20挂弹六枚,在模拟空战中战损比却是1:10。甚至于f22都打出个1:144的骄人战绩。
那么这个战损比是怎么来的呢?要知道就哪怕每一发导弹消灭两个敌人,导弹都有点不够啊。
但是这个有问题吗?五架歼20迎击。然后干掉了敌方十架战斗机,己方损失一架歼20战损比为1:10。
毕竟这说的又不是一架战斗机,出去一趟能干掉十架战斗机回来。那不是战斗机是星际战舰.....
至于美国的那个1:144,4架,22出去了,干掉了12个f15f18,f16之类的,然后己方无一损失,接着下一轮又干掉12个,继续还干12个就这么进行了12轮以后干掉144个敌机,终于被干掉了一个。
那么战损比就是1:144。
这东西没问题呀
空中对抗是讲求条件对等的。
在同样的客观条件下,比如单打独斗还是双机对抗,是否同样有预警机和干扰机等辅助飞机保障,有同样出色的飞行员等等;模拟现实的空战环境,是突然遭遇,还是一方执行拦截,是一方雷达不开机,还是双方雷达开机等。如此通过数次临阵空中搏弈,方能得出必然的结论。
美国空军F-22出世不久,即对阵F-16,在其“红旗”军演中,首次空战的结果,F-22以144:1的大幅领先优势,宣示了隐身空战的到来。然而是次空战,没有描述更多的细节,比如空战条件是否对等,空战环境是否逼真,只是对外公布了结果。
有无故意夸张的成份在其中,也值得怀疑,毕竟当时只有美国一家装备了五代机。以后又经过了数次对抗,基本把F-22对阵三代机,锁定在44:1的最终定论中。
歼-20模拟空战1:10也好,1:20也罢,要看具体对阵的是何种机型,三代与四代当然是不一样的,比如升级到四代的歼-16,已经具备了半隐身的能力。如果歼-20可以1:10的结果胜出,就说明我们的五代机性能还是非常出错的。
要知道,做为三代王的歼-11,升级到四代以后,其性能在四代机中也属佼佼者。
致于1:20的结果,可能是歼-10基本型号,20的交换比对于“猛龙”来说是满意的,从而说明歼-10性能也是十分出色的。
军改后的空军,经常展开自由对抗,其激烈的程度,如飞行员所说,强度并不比实战轻松。并随着我军的开放,也经常与外军展开交流,空战思想与时俱进,对抗经验得到不断积累。在以创新为主导的训练模式下,训练水平得以大幅度提高,这样我军面临真实的战场,不管出动四代还是五代,定能战而胜之。因此魂舞大漠相信,我们所模拟的训练结论,是正确的。
歼-6真的是一代「神机」吗?
“歼6万岁”很大程度上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无奈。
歼6在共和国空军历史上无疑是地位相当高的一款战斗机,在军迷中也备受吹捧。
歼6实际上是前苏联米格19战机的国产化型号,1960年首飞,在共和国空军中一直服役到2010年才完全退役,服役时间长达近半个世纪。而总共5000多架的总产量也创下共和国之最。
而真正让歼6走上“神机”宝座、让空军指战员喊出“歼6万岁”的原因,是因为六爷在国土防空作战中实打实的战绩,六爷在空战中打出令人瞠目结舌的23:0!被六爷斩落的战果甚至包括当时最先进、最强大的战斗机美制F-4鬼怪。
除了在中国,歼6在巴基斯坦、越南等国也获得了一些战果,但是战绩并不显赫。而且,无论是在小巴还是越南,其飞行员对歼6的评价都不高。
其实以本身性能评价,歼6是一款相当平庸的战机。作为前苏联第一款超音速前线战斗机,歼6(米格19)虽然具有垂直机动性能好的优点,但是其最大飞行速度仅1.4M,而且航程短、武器挂载能力弱、航电简陋、人机工效差、容易进入尾旋等缺点。在米格21投入服役后,米格19在除中国外的全世界都迅速被替换,存在感非常弱。
歼6在中国得到“神机”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无奈和悲哀。在歼6之后,我国也于1961年与前苏联签署了引进米格-21F-13飞机及配套R-11F-300发动机的协议,这就是歼7的由来,歼7原型机也于1966年首飞,如果顺利的话,中国也会和世界上其他使用苏制战机的国家一样,迅速过渡到米格21时代。
但是,受制于中国当时孱弱的航空工业水平以及中苏关系交恶,我国歼7的研制、装备过程并不顺利,无论是歼7基本型还是I、II型,都算不上成功。如今开枝散叶的歼7家族真正获得成功是上个世纪80年代歼7M后的数个型号,包括歼7E、歼7G。歼7E/G的大规模生产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甚至21世纪的头10年。
水平相对较低的歼7系列的研制装备都如此艰难不堪,歼8家族的历史更是一言难尽。在笔者写过的歼8文章中,很多读者质疑笔者贬低歼8的历史地位,理直气壮的问笔者如果不是歼8,那么上个世纪90年代的祖国领空靠谁保卫?答案是靠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或者叫“韬光养晦”。
歼6在我国指战员手中打出不错的战绩固然值得我们尊敬,但是1996年那场危机中飞行员在歼6面前再喊出“首战用我、用我必胜”那就让人感到彻底的心酸和无奈了。所以为什么1998年驾驶歼10完成首飞的雷强哭着走下飞机,向总师宋文骢说“宋总,这才是真正的战斗机啊”,那时的我们真是有太多的委屈和不甘。从这个意义讲,歼6称为神机、被呼万岁不是什么值得军迷吹嘘的好事。
歼20装备了6发空对空导弹,你觉得数量少吗?
6发的确有点少,但是对于隐形战斗机来说,基本上空空导弹都多不到哪里去。而且这并非歼20的最终配置情况。
有迹象表明,歼20未来会把空空导弹扩展成8枚的水平,即机腹弹舱6中+侧弹仓2近的配置。实际上F-22最开始用AIM-120A/B型的时候也只能塞4枚,因为AIM-120A/B翼展达到了21英寸;为了塞进去6枚专门开发了翼展只有19英寸的AIM120C。
AIM-120A/B和AIM-120C/D的对比,可见弹翼缩小了很多
F-22的导弹发射导轨是交错安装的,而且可以看到F-22也不是什么时候都把6个发射导轨装满
根据选在观察,歼20的PL-15弹翼尺寸其实算不得大,基础上进行一定改动,后者弹舱进行一定改动,完全可以塞下6发,这是一个可预期的过程。
歼20的弹舱里其实已经预留出了6个发射导轨的位置
从航展上歼20打开弹舱的样子看,两发PL-15之间还有很宽的距离,如果在两发导弹之间的导轨上交错安装,那么还可以再装2枚
实际上,官泄画面中出现的歼20模型,主弹舱装的就是6发中距弹,看来已经安排上了
实话讲,6枚导弹当然非常少!
歼20的机腹弹舱,经过改进可以增加到容纳6枚导弹,加上侧面弹舱,这样就与F-22的8枚导弹持平。但这个数字还是少!
当代战斗机的功能不仅仅是空战,也包括了多用途作战,说白了就是对地攻击,载弹太少是一个硬伤。这也是苏-35、F-15改进型生命力依然顽强的原因。
仅以苏-30和苏-35为例,包括翼尖在内挂架达到了12个,最夸张的制空权方案里可带上12枚R-77中距导弹,是F-22的两倍!
苏-35和F-15的载弹量更是在8-10吨以上,能够挂载1-2吨以上的大型制导炸弹和导弹。
F-22如果放弃隐身能力,当然也能多挂不少弹药,但等于把自己降级为三代机水准。隐身状态下,最多只能内置两枚450千克的JDAM炸弹,多用途作战能力很差。
所以说,F-22和歼-20这类隐身战机是有着先天不足的。但并不是没有突破的方法——即保证隐身能力,又实现更强大的火力输出。
从目前的迹象看,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开发“伴随无人机”,以可携带2-4枚弹药的隐身无人机,作为F-22、F-35或歼-20的分身。由歼-20这些有人战机负责管理和指挥,通过数据链形成一个空中的战斗网络,歼-20甚至可以不负责搜索,关闭雷达后,完全靠无人机探测和战斗。
目前,美国正在测试的XQ-58A“女武神”就是这种类型的无人机。可惜前两天在测试时坠毁,这套很有潜力的发展方案可能会被拖延一些了。(作者:陶慕剑)
▼这是F-15“鹰”战斗机性感的机腹,可以看到有多大挂载点,可以用于挂载武器。根据其制造商前麦道(被波音收购)给出的数据,F-15是有11个外挂点的,可以携带11吨武器弹药。在使用复合挂架的时候,F-15甚至可以携带14枚AIM-120中程空空导弹。不过复合挂架对战斗机的气动外形有一定影响,所以一般战斗机使用复合挂架来增加导弹数量时不会作高强度机动动作,主要干对地打击的活。这种将武器和副油箱挂载在机翼和机腹是三代机的通用做法。三代机强调的是跨音速机动能力和亚音速机动性能,并不强调隐身。三代机的气动外形只考虑机动性,并没有考虑到隐身的问题。所以三代机没有设计内置弹仓,直接将武器弹药挂在机身之外。而四代机不一样,四代机要隐身,需要特殊的气动外形将照射自己的雷达波反射到别处,再配合特殊的吸波涂料,使敌方雷达接收机无法接收到自己的雷达回波,从而实现隐身。
所以四代机和三代机相比,机身非常简洁,连武器弹药也藏进机身之内。▲这是去年珠海航展上歼-20战斗机在表演时露出弹仓的照片,一共装备6枚导弹,其中腹部弹仓4枚,两侧弹仓各一枚共2枚。其中腹部为歼-20主要弹仓,尺寸较大,可用于挂载中远程空空导弹或者体型较大的空地制导炸弹。两侧弹仓容积较小,但设计巧妙,打开后导弹可以外翻,舱门关闭后,像这样子挂在机身之外▼。这照片是今年长春航空展的,挂在外面的是近距离格斗弹,是实弹!6枚导弹对歼-20来说够不够呢?成本如此高昂,性能如此优秀的第四代隐身战斗机的火力还不如三代机?6枚肯定是太少的,因为美国的F-22都能挂8枚,歼-20体型比它还大,凭什么不能也挂8枚?要是只能6枚遇上F-22岂不是还没开打就落下风的?所以说,歼-20的武器挂载方案还有待优化,至少要和F-22一样,挂载8枚导弹。目前歼-20的导弹挂载优化方案已经出来了,▼这是央视某一次关于歼-20电视节目展示的歼-20模型。可以看到其腹部弹仓从原来的4枚导弹增加到了6枚,再加上侧面弹仓的2枚,挂载的一共就是8枚,和主要对手F-22持平,火力上的短板得到补齐。不过仔细观察这个模型的腹部弹仓空空导弹挂载方式你会发现,模型还是模型。虽然歼-20腹部弹仓挂载4枚导弹还有一定空间富余,但是也不可能可以直接两端对齐再放进去两枚导弹。我估计,歼-20的腹部弹仓导弹挂载优化方案可能有两条技术路线。第一条是治本,即将导弹小型化进行到底。在保证空空导弹性能的前提下,将其体积缩小,弹仓容积不变就可以挂载更多导弹,火力自然而然可以得到加强。第二条治标,即像美国F-22一样,错开导弹控制舵放置,将6枚导弹挤进弹仓▼。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导弹小型化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所以第二条路才是短时间内增强歼-20火力的最好办法。歼-20弹仓尺寸绝对够大,只要布置合理,完全可以容纳6枚中程空空导弹,火力基本可以和F-22持平,但是依然远远落后于外挂武器的三代机。其实这也是四代机最头疼的地方,谁不想要隐身的同时火力强大呢?但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只能让四代机隐身,携带少量武器去打击敌方关键目标,待敌方防空网络破损,再派火力强大的三代机和轰炸机进场洗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传说机型歼-6现身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传说机型歼-6现身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