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日战斗机降欧洲基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日战斗机降欧洲基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美国要如何利用F35战机来抵御欧洲战斗机工业?
如何抵御,根本不需要抵御,只要降价就行了。
飞机代数越高,飞机的制造难度就越高,如果不是财大气粗,根本无力支撑航空工业的发展。
所以一遍是现成的物美价廉的成品;一边是虚无缥缈的愿景,不知道有多少国家会不为所动,尤其是欧洲自身经济就不见气色,动不动就砸锅卖铁,更是很难有这个决心去正向开发。
其实他们不想吗,他们也想自己开发高级飞机,无奈没钱啊,不得已,都已经组团开发了,法国咬牙开发一型飞机,无奈推销不出去,只能自己装备着。
额外说一句,这就对比出日本的狼子野心和中国的伟大。
日本本可以舒舒服服的生产F35,但人家不想舒服,非的开发心神战机,目的就是不落人之后,君不见拿到F16技术自己开发出F2来,而且日本人的精神力也很强,不会只贪图便宜,就是放弃自身研发。
而中国就不一样了,中国也想能买到好东西啊,曾经有段时间不就流行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观点嘛,虽然这句话不对,但中国也想买到好东西啊,无奈买不到啊,苏熊基础掏的差不多了,美国技术人家不买,没办法只能自己刻苦攻关了。
美国的F35性能确实优秀,但是作为商品出售不见得被所有北约国家完全所采购。自从特朗普对北约盟友进行了钢铁铝材增加高关税以后。北约国家就不在为美国买单了。以法国马克龙为代表的欧洲等欧洲国家试图摆脱美国的控制。实现自己的欧洲军事独立联盟。这样以来,美国人的F35的销路在欧洲市场上就出现了障碍。法德联合研制的阵风战斗机在进一步进行改版升级。新的战斗机研制也在进行中。这样以来美国的35战斗机就失去了它商品的价值。
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F-35闪电II已经成功地消灭了欧洲第五代战斗机的研制能力,目前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已经获得了超过3500架F-35闪电II战斗机的订单,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估计未来会有超过6000架的F-35战斗机的订单。
欧洲具备研制战斗机的国家不是很多,就英国,法国和瑞典具备一些能力。英国,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联合研制的台风战斗机目前还在生产中,目前已经获得了超过650架订单。
法国特立独行的研制了阵风战斗机,不过这款战斗机只有180架的订单,而且还是天价的成本,印度花费80亿美元购买了36架而已。
而瑞典研制的JAS-39在国际市场上也有不少订单,这是在大国战斗的夹缝中生存的典型机型,低成本是其制胜法宝。
从台风,阵风和鹰狮看,欧洲是具备第四代战斗机的能力,不过也陷在第四代战斗机的研制中了,欧洲各国很晚才开始第四代战斗机的研制,等这些战斗机开始服役的时候美国的第五代战斗机也开始装备部队了。
美国是先发制人研制第五代战斗机,与欧洲打了个时间差,而欧洲自己不思上进错过了研制的机会,如今欧洲的四代机价格还和五代机一样。
如何看待德国公布欧洲下一代战机fcas的性能要求?
德法在2019年巴黎航展上展示了一款名为FCAS的六代机模型。
该机是德法两国共同的项目,由空客和达索公司合作研发,预计2026年开始原型机试飞。
该项目德法两国各出资8500万美元用于原型机的开发,两国合作可以分摊成本和风险。由于法国在航空技术领域的优势,德国又担心法国借助该战机的研发机会增加自己的影响力,从而取得该项目的主导权;因此,德国主张该战机项目与德法两国合作的下一代坦克项目捆绑一起,让法国在FCAS战机项目上占据主导,而德国则主导下一代坦克的研发项目。
该战机气动外形前部像F35,后部V型垂尾、无尾翼,有边条翼和襟翼,体型比F22、F35、歼20都要扁;V型垂尾往外倾斜的角度非常大,从而增加了后部升力;偏扁平的机身,大大降低了雷达反射面积,增大了升阻比,减小了空气阻力;DSI进气道很好的遮蔽了进气道的红外辐射源,以及降低了进气道的雷达反射面积。
总体来说,FCAS战机的气动外形设计还是很不错的,吸波涂料的性能如何就很难讲了。从机体来看,FCAS战机应该是一款中型五代机,所谓六代机只是德法的一种渲染宣传罢了!没有研制五代机的经验如何研制六代机?没有学会走路,怎么可能跑步?
欧洲媒体2020年5月26日报道,德国国防军5月26日表示,德国、法国、西班牙三国空军一致同意采用相同的性能标准研发下一代战斗机。
德国公布的这则消息表明,首先表明德、法、西三国对于下一代战斗机的联合研制计划,已进入到了实质阶段。
多国联合研制有一个绕不开的问题,那就是各国的国情不同,所以它们对战斗机作战需求也各有不同。而不同的作战需求,使得战斗机的各项性能指标各不相同,进而使得战斗机在设计、研制、规划等方面都会有诸多不同。而各国出钱、出人、出力自然都是希望能研制出一款适合自己国情需要的战机,不可能花费了大把的资源却研制出一款自己不怎么用的上的战机,为他人做嫁衣不是。
因此,多国联合研制的战斗机项目,第一步就是要各参与国先制定出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统一性能指标来,这样才好放心的投入人力、物力到战斗机研制上来。
当然,若是各国弥合不了分歧,也是会分道扬镳。比如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意大利、西班牙、德国、英国、法国五国打算联合研制新一代战斗机“欧洲联合战斗机”(台风战斗机),后来法国就因为战斗机性能指标与意大利、西班牙、德国、英国四国无法达成一致,而另起炉灶,自己搞了“阵风”战斗机。
其次,德法两个欧洲强国有意竞争未来六代机标准的发言权。目前阶段五代机技术已经逐渐趋于成熟,隐身战斗机的类型也已经越来越多。但是关于下一代战斗机,即未来的六代机,实际上并没有形成完善的技术标准。
若是,德法两国能够根据这套新公布出来的战机性能标准,首先推出六代机方案,并在事实的基础上完善未来六代机的技术框架,那么德法两国就有望在六代机技术标准领域首先获得发言权,对于六代机技术标准,德法两国也将有机会确立一套标准和规则。而这将关系到德法的国际影响力,同时也将决定德法是否能够在欧洲航空工业技术发展方面赢得主导权(简单点说就是牵扯到很深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其三,现在欧洲有两个六代战斗机发展计划,一个是德国与法国主导的“未来空战系”(FCAS);另一个是,英国和意大利主导的“暴风”战斗机计划。有道是一山不容二虎,两大集团都希望自己可以压倒对方。
目前,根据英国和意大利主导的“暴风”战斗机计披露的信息,“暴风”战斗机验证机预计在 2025 年开始试飞。此后如进入装备研制,将在 2035 年前向英国皇家空军交付,准备开始取代将在 2040 年退役的“台风”。
德国、法国自然是不能让英国和意大利都把风头抢了去。这次德国、法国、西班牙三国拿出了完整的性能标准,未尝没有与英国和意大利别苗头、竞争的意思。
总的来说,随着统一的性能指标的制订完成。德国、法国主导,西班牙参加的未来战斗航空系统(FCAS)计划,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开始进入实质性研制阶段。不过想要彻底完成FCAS还需要很长的时间,这中间会不会出现什么变故,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就到这里,各位对此,是否还有其他高见?或者你们还有哪些补充,一起来探讨。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个“赞”,还有“关注”。
欧洲不会有自研战斗机了,美国卖F35就是要扼杀欧洲的战机研发,事实上欧洲目前的技术也无法追赶美国,英国肯定买美国战机,剩下法国德国,就算你有技术,也没多大市场,剩下些小国直接买F35不香吗?
首先总结归纳一下美国第六代战斗机F/A-XX的性能标准:
1、高超音速巡航。美军第六代战机将采用双发无垂尾外形,速度将高于5马赫,如果采用亚音速巡航方式,其续航时间将高达50小时,作战半径将会达到史无前例的上万公里,如果采用高超音速巡航方式,其作战半径则超过1600公里。
2、超机动性能。在机动性能方面,相比五代机,六代机能够完成一些更加高难度的动作。由于采用可变弯度机翼,配合高推比的发动机,六代机将可以在亚音速和超音速飞行中表现出超强的机动性能。
3、极强的隐身性。六代机很有可能采用全翼身融合、大升阻比和无垂尾设计。从直观上看,六代机的曲面外形扁薄平滑而流畅,传统意义上的机身、机翼和尾翼变得模糊,从而使飞机在各种高度、各种状态下的隐身性和机动性都得到了很好的兼顾。
4、雷达功率更大。六代机将采用智能蒙皮天线技术,通过将天线、传感器、发射机、接收机、信号和信息处理机、射频电缆、电力电缆、电控制电缆和温控设备等嵌入飞机蒙皮内,使战机探测发现敌人的距离更远,发现的时间更早更准确。
5、网络作战能力更加突出。通过内置的各种数据链,六代机将能够更加全面地感知战场态势,收集来自陆、海、空、天各节点的信息,真正具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一体化作战能力。
6、机载武器更加先进。相比现役五代机,六代机除了能够挂载更加先进的全向攻击导弹外,还将配备用于近距离防身的激光与微波定向能武器,可以全天候执行多种任务。通过使用激光或微波定向能武器,六代机可以实现对五代机的近距离“秒杀”,使五代机防不胜防。
综上所述,六代机性能应秒杀五代机,中国六代机、代号“火龙”的基本性能要求与F/A-XX近似,而FCAS的性能标准明显属于五代机的范畴,但FCAS是欧洲下一代战机的说法也没错,因为台风、阵风与JAS-39战斗机均为四代半。
之所以德国公布FCAS的性能标准,很大程度上是想以此证明欧洲有能力开发五代机,老美你别太过分,有诚意就把真正的六代机拿出来大家分享。
欧洲新一代隐身战机方案曝光?
说不尽的老欧洲,经过多年研发,好不容易在三代方面与老美得以并肩而立,并且都是三代半,性能高出美国一头,乍出它一背,双风与“鹰狮”,能造出空客这么大这么先进的民用航空飞行器,怎么就不能在4代上有所作为?不甘寂寞,心头有气多年,觉得憋闷,2017国际战斗机会议上,终于说出了心里的话,它叫FCAS,“未来空中作战系统”的缩写,隐身与数据整合,可带高能激光武器,可控制无人机群,嚯,想得真美啊,比美制F-22先进多矣。扎扎乎乎,声势很大,每年投入150亿欧元,问题是,你-行-吗,法德西班牙都挺强的吧?达索、泰利斯与罗罗,技术上毫不逊色,但凑在一起就大有问题,你扯我的腿,我拽你的后衣领,想跑,门都没有。
前车之鉴。当年合作多,大多都吭吭哧哧,不过总算弄成了,比如A400M运输机,你一言我一语瞎耽误功夫也有年,各吹各的调,弄不到一起,商量了再商量,算了算,总共31年,速度上与蜗牛大有一拼滴。谁多想多吃多占,整天扯皮吵嘴,直玩了一个心力交瘁,英国不干了,买了美制“大力神”,法国也疲惫,退出不搞了。后来看到项目差不多,又重新加入进去。德国反悔了,要搞乌克兰的安-70。意大利又退,买了美国“大力神”,这一伙总是弄不到一块去。前车之鉴啊,这次又如何?
这次如何?打通航电的一体化设计,谁家的座舱,谁家的雷达,谁家光电,谁家导弹,谁家电子对抗设备,都要数据透明,这个干不干,话说要不要保密?发动机又是谁的?EJ200?M88-3?还是罗罗的?不吵得七佛八反,不争个日久天长,成不了事,正应了中国一句俗,三个和尚没水喝,过去都笑话中国,什么一人一条龙云云,殊不知他们倾轧得更厉害。
时间N年以后。有首歌,千年以后,FCAS又会多少年?如果扯到古老天荒,再像A400M似地,还有搞下去的必要吗?加之外有美国时不时架个秧子什么的,随时就有做了鸟兽散之虞。那么不如老老实实买点F-35的好,ABC随便挑,法国之有“神经元”,英国之曝“雷电”,把这个无人的搞好了也蛮不错嘛,离心离德,各有一套,钱花多了不干,所以别指望这个项目有多快,更别想强强联合怎么的,那只是个愿望。
欧洲能造出"狂风","台风"战斗机,但是,虽然科技领先,己经造不出来新型的四代机了,造"台风"大改有可能,新一代隐形战机也只是想想,做梦而已,原因有三,一,有F一35压制,欧洲隐形机生不出来,只是逼F一35便宜点,。二,需要量不大,"台风"已经有余,还用不上,"欧洲新机"更用不上,。三,研制新机的资金和份额,还得争几年,没钱的穷鬼造高档战机,除了吹牛没有别的了。(印度穷鬼加外行,要装备巨贵的隐形机五百架,吹牛加做梦)。
很多人都说欧洲各国联合推出的隐身化战机是四代机(西方标准),但是小编看来应该是五代机才对(西方标准),原因分别来自机体外形和时代背景上。机体外形上看这款存在于GT概念图上的战斗机并没有太多四代机的样子。目前中美俄三国推出的四代机只有两大类,美俄采用了相对保守的传统战斗机气动布局,也就是垂尾、平尾、主翼的外形、中国的歼-31也是这种偏传统的气动设计;而歼-20的设计更加大胆的采用了鸭翼式布局,相比之下中国的歼-20带有更大的技术突破,鸭翼设计已经被很多国家接受,欧洲的阵风、台风、鹰狮以及中国的歼-10等,因此说不管是传统的气动布局还是鸭翼布局,都是守旧的设计。而欧洲这款隐身战机使用的是没有鸭翼的三角翼,或者说是取消了水平尾翼的常规布局,无论它的技术来源于哪里都足够说明它是最先进的气动设计。没有鸭翼也没有水平尾翼就尽最大可能的降低了空气阻力,这也是战机发展的大趋势;为了适应高速飞行的是需要这款隐身战机的主翼采用了两段式设计,前部分的后掠机翼是为了适应高速飞行、后半段近似平直机翼的部分是为了满足低空低速状态的要求,这种设计已经在中国出口版的歼-7上出现。因此说这款在气动外形上非常考究的隐身机已经超越四代机了。从时代背景上看欧洲战机机不会仅仅满足于追上F-22、F-35、歼-20、苏-57的技术水平,欧洲在三代机的研发上就吃够了落后的苦,台风、阵风进入批量生产之后外销困难,原因就是当今已经是三代机没落的时代,即便是在性能上达到三代++的水平没有隐身能力也不会有人买(中国的枭龙也有同样的烦恼)。欧洲人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很有可能会跳过四代机直接开发五代机,一次性弥补一个代差并抢占先机。因此说欧洲公布的隐身战机很有可能是一款现代化技术更强的五代机。
当今世界,各国纷纷发展下一代隐身战机,航空实力不俗的欧洲却姗姗来迟,直到最近才以全尺寸模型的形式展出自己的设计。其中英国联合意大利推出了“暴风”战机,而法国、德国和西班牙则刚刚在巴黎航展上亮相了FCAS。有意思的是,这两种战机发布的时候,不约而同地称自己为六代机,似乎比中美俄的五代机更高一代,那么真的是这样吗?
英国的暴风六代机模型
法德的FCAS
从模型的外形看,欧洲的两款新型战机翼身融合确实比中美俄的五代机做得更好,估计隐身性能更佳,而且在气动布局上,它们也有自己的设计亮点。“暴风”战机采用的W型主翼,FCAS采用的V型尾翼和DSI进气道,虽然似曾相识,但都体现了不俗的航空工业实力。
欧洲航空工业实力还是不俗的
除此之外,“暴风”战机的虚拟座舱,是此前从未有过的概念,座舱里没有一块显示屏,所有信息全靠VR头盔提供,看起来颇为科幻。而FCAS则首次引入法国的“云作战”概念,和无人机、隐身导弹进行信息共享,体系作战。然而这一切,与中美俄的五代机并没有本质区别。中国歼-20战机可以指挥无人僚机,而美国F-35曾测试过指挥地面火箭炮开火,连信息化最落后的苏-57,也有自己的无人僚机。
和法国六代机配套的无人机俄隐身导弹
真正的六代机,虽然现在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方向。一是彻底的无人智能化,非常有意思的是,欧洲刚亮相的这两款下一代战机,在发展之初曾经不约而同宣称要实现无人化,然而最终方案依然是有人驾驶的,说明它们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未能克服的困难。人工智能虽然肯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现实毕竟和电影不一样,现阶段的人工智能还比较笨,要想和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对决,仍欠火候,仅能充当有人飞机的僚机,担当侦察和对地对海打击任务。而六代机的第二个方向是高超音速,目前中国走在前列,据称中国正在研制的六代机就是高超音速和空天一体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传统的五代机面对从近地轨道上以十几倍音速袭掠而来的六代机,是不是有点类似二战末期螺旋桨战机面对ME262喷气式飞机回天无力的感觉?
六代机的出现可能会使这个场景重演
但是要想实现高超音速和空天一体,传统的涡喷和涡扇发动机可能毫无办法,只能发展全新的爆轰发动机或者涡轮冲压组合循环发动机。而欧洲两款新飞机,一个的动力是EJ200的改进型,另一个是M88的改进型,都不可能达标。
暴风六代机的尾部
如今宣称六代的欧洲两款战机,充其量只能和它们的前辈“台风”和“阵风”一样,比现有的五代机性能高出一点点,最多只能称为五代半。而即便是五代半,别忘了,它们距离真正的面世还有很多年,而中美俄不但在改进五代机,同时也在研制真正的六代机。也许等欧洲的五代半面世的时候,我们的六代机可能都已经服役了。
这是前不久欧洲放出的一个大新闻。
我们都知道,欧洲一直是个科技发达的地区。得益于经济的高度发达,欧洲工业水平一直很高,其军工科技更是世界一流水平。海陆空三军装备都有很突出的成就。在航空领域,欧洲在四代机(俄标)时代曾经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机型,如赫赫有名的欧洲三雄(阵风,台风和鹰狮)。但令人遗憾的是,到了21世纪,世界伴随着F22的到来迈进五代机时代后,欧洲却明显的落伍了。曾经的欧洲大地上的军工科技强国,如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和瑞典等,都没能跟上时代的潮流研发出属于欧洲的一代隐形战机,只能出钱让美国研制F35,才能有机会用上隐形战机。
但可以想象的是,四代机上能与美国相抗衡的欧洲各国们,是不能忍受这样靠别人施舍度日的日子的。高傲的欧洲人势必要研发出属于欧洲的隐形战机来。所以听到欧洲联合研发新战机的消息后,我并不感到惊讶,因为这是迟早的事。
先来说说这款欧洲规划的下一代战机。根据这一次放出的消息,欧洲这一次的战机计划可谓是雄心勃勃,想要重返辉煌的企图非常明显。看一下几个关键性的指标。
一、气动布局
从这张概念图上看,这款战机采用的是传统气动布局,座舱和雷达以及机身采用的大边条设计和F22以及F35很相似,明显是借鉴这些成熟隐形战机的设计。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减少研发风险,在已经落后的情况下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追赶上来。
二、发动机
从这张概念图可看出,该机尾部是跟F22一样的二元矢力喷口,推断其采用的是矢量发动机,能够满足超音速巡航等五代机的基本能力。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本人是有些遗憾的,因为相对于二元矢量,其实三元矢量更优秀,欧洲作为隐形战机的追赶者,不应该总是跟在美国后面跑,就连日本退出个不靠谱的“心神”都敢给它计划安装个三元矢量推进,相对靠谱的欧洲不应该满足于二元矢量才对。
三、信息感知能力
根据目前的披露出来的消息看,该机具备高度信息融合能力,对信息的感知以及数据的处理能力会相较于目前的战机会有相对比较大的提升。根据图片,可以明显看出该机能够携带高能激光,高超音速武器以及进行电子战和网络战的能力。另外,被特别提及的一点是,该机还将具备人工智能和指挥无人机集群作战的能力,这是未来的新一代战机所瞄准的方向。这一块我想是欧洲群雄们最有可能实现突破的领域,因为欧洲的在电子和飞行控制系统方面一直都是世界领先的,在欧洲各种四代机里,欧洲飞机的火控雷达以及机载多功能显示器等都是最优秀的存在,没理由在新一代战机上把传统优势丢掉。
总的来说,欧洲放出来的这一款战机依然只是概念,究竟能否如愿实现隐形战机梦,还是得看欧洲各国的统筹和合作能力如何。而且即使一切顺利,这一款战机短期内也是无法拿出来的。毕竟,落后了想一下子追上来可没那么容易。不过,希望欧洲真能实现这个梦想吧,让世界寥寥可数的隐形战机队伍能增加多一些成员,对军迷来说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那么您看好欧洲的新一代隐形战机计划吗?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您的观点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日战斗机降欧洲基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日战斗机降欧洲基地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