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伊朗暂停原子能合作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伊朗暂停原子能合作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国际原子能机构连续发布报告,确认伊朗全面遵守伊核协议。在天野之弥去世后还会这样吗?
伊朗的苦难并不是核问题一种,美国人要找伊朗的麻烦千千万,当年伊拉克战争人家萨达姆根本上没有化学武器可小布什照样把伊拉克打个浠巴烂。一个国家的人民要团结要有坚强的盾,侵略者就不会妄为。
原子能机构的报告没那么重要,确认伊朗遵守美国不照样退出协议了嘛。日后即使原子能报告改变性质,美国不敢打还照样不敢打。而且,个人认为天野之弥去世后,至少一年内不会出现对伊朗不利的论调。美国选举定了后,如果特朗普联任,可能会出现对伊朗不利的论调。
(1)国际原子能机构简单介绍
天野之弥7月22日去世,国际原子能机构近年来的“公正”态度有目共睹。特别是“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后造成的世界动荡”中,该机构数次确认伊朗全面遵守核协议的勇敢态度,使之从之前“美国以核为借口讹诈世界”的负面形象逐渐转变。
该机构是根据第九届联合国大会决议于1954年12月开始筹备的,到了1956年10月26日共有82个国家参加。1957年10月,正式宣布成立。主要目的就是控制世界原子能不被用于军事。目前共有168个成员国(截止于2019年7月26日),我国于1984年正式成为成员国。
联合国与国际原子能机构没有隶属关系,是各自独立的机构,但因为是根据联合国决议组建的机构,所以,每年联合国大会上,该机构要负责汇报工作。
刚刚病逝的天野之弥担任的是总干事,他负责领导秘书处。主要是执行大会、理事会的决议,负责日常监督、规划、科研工作,下有六个副总干事。
总干事由理事会选举产生,理事会由35个理事国组成,22个由127个成员国选举,13个为指定理事国,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是天然的指定理事国。其他国家有加拿大、拉美轮流、欧洲轮流(除去英德法俄四国外)、德国、南非、印度、日本。选举理事国每年改选一半,任期两年。理事会每年四次会议。
(2)美国尚不能完全控制该国际机构,但却可以有重大影响,下任总干事人选确实关键
总干事由理事会选举,任期四年,在第二次伊拉克战争前后,国际原子能机构、联合国被美国的“洗衣粉”所蒙骗,美国以大规模杀伤武器为借口进攻伊拉克。直到今天也没有找到证据,由此,不仅仅美国威信受到重创,所以组织都未能幸免。
当天野之弥继任埃及人巴拉迪(任两届、八年)出任总干事后(2009年首位亚洲人担任,第三届任期到2021年8月),许多人都觉得美国其实已经控制了该机构。但很显然,天野之弥完成了该机构给予自己的任命,并没有成为“应声虫”,而是敢于对美国“说不”。
巴拉迪(前任总干事,埃及人,1997年12月—2009年12年)
因为美国没有“一票否决权”,没有“会费控制”等因素,美国主要靠“影响力”来施行重大影响。在此情况下,理事会的各项决议、事务等受美国影响就比较小。
天野之弥去世后,热门人选为阿根廷代表和该机构首席协调员、罗马尼亚驻该机构代表科尔内尔费卢塔。北京时间本日六七点钟的结果是科尔内尔费卢塔为代理总干事长。有鉴于该机构一季度一次会议,一两个月后就可以选举出新的总干事。
(3)以美国目前的国际地位看,下任总干事相对看好一些
从目前态势分析:因为美国目前的“美国退”(已经退出了不下十个国际组织)“美国打”(与世界所有重要国家都有贸易纠纷,就连法国、德国也不例外)等形象、名声特别不好。特别是“伊朗核问题”目前第一责任人是美国的情况下,美国很难让自己最满意的人任总干事长。
因此,从国际原子能机构方面破坏伊朗形象的可能性不高。但目前,欧洲国家的英国向美国靠拢的态势已经非常明显。未来是否会连带影响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很难说。但只有这些国家彻底倒向美国之后,才能体现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态度上。
所以,该机构只有“舆论价值”没有实际价值,现实中仍然还是要靠“美伊斗法”取得的结果评价。
国际原子能机构连续发布报告,确认伊朗全面遵守伊核协议。是两方面促成的结果,首先是伊朗恪守伊核协议的规定,其次才是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技术性的核查过关。
国际原子机构的宗旨是:谋求加速和扩大原子能对全世界和平、健康及繁荣的贡献,确保由其本身、或经其请求、或在其监督或管制下提供的援助不用于推进任何军事目的。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天野之弥在世的时候曾多次强调“国际原子能机构是一个技术性机构而不是一个政治机构”,以体现出国家原子能机构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7月25日,国际原子能机构任命国际原子能机构协调员,罗马尼亚驻国际原子能机构代表科尔内尔.费卢塔,为国际原子能机构代理总干事。相信新的国家原子能机构领导人,也会秉持公正客观的科学原则来面对伊核问题中的任何监督核查任务。而对伊核协议最大的考验,既不是国家原子能机构总干事的突然离世,也不是伊朗,而是单方面撕毁伊核协议的美国。
由于美国在去年5月初退出伊核协议,并重启和加深对伊朗的经济制裁措施,导致伊核问题近乎重回原点。作为对美国最严厉的石油禁运制裁的反制措施,伊朗暂停履行伊核协议部分规定,从而导致伊朗储存的浓缩铀规模和丰度都超过了2015版伊核协议规定标准。伊朗方面对此主动承认。如果国际原子能机构现在对伊朗进行核查,那么结果肯定是“伊朗违反伊核协议”。
但是如果美国和伊朗在以核协议问题上能够达成妥协,美国重返伊核协议并取消对伊朗的单边经济制裁,那么伊朗也会重新规范自己在伊核协议中的职责和义务。而在整个过程中,国际原子能机构既不能说服美国,也不能说服伊朗,这个国际监督机构要做的只是履行自己的科学监督职责。这一核心原则不会因为机构负责人变更而改变。
像国际原子能机构这样的专业权威组织,就该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立场,而不应当沦为某个国家或集团操控的工具。
(图:国际原子能机构标识)
第一,一个具有公信力的国际机构,不应当因人设事,轻率改变已经做出的正式结论。
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对伊朗核活动的监控报告有好几份。去年8月30日公布的第二份报告,充分肯定了伊朗在检查过程中给予的配合,认定伊朗遵守了伊核协议的条款。之后出台的几次结论基本都秉持了这一观点。
这些全是在IAFA总干事天野之弥离世之前,不能说人一走茶就凉,负责人去世了该机构就可以轻率改变已有结论。我记得IAFA认定伊朗并未违反伊核协议,是在鲁哈尼划定的60天最后期限——7月7日以前,而日籍总干事先生去世是在7月22日。为了维护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公正性和严肃性,已经做出的结论不大可能轻易被推翻,否则就成了自己打自己嘴巴。
(图:伊朗纳坦兹核设施,IAFA核查的重点区域)
第二,天野之弥突然去世是国际原子能及核不扩散领域的损失,能否保持公正要看继任者
天野之弥于2009年以日本驻IAFA大使的身份竞岗成功,出任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一职。将近十年的时间里,这位70多岁的老人领导IAFA兢兢业业,在朝核、伊核等国际热点方面尽职尽责,受到国际社会普遍的好评与尊重。
当今世界霸凌主义横行,就连联合国都不得不虚与委蛇,IAFA能够尽量摆脱某些霸权势力的操控及影响,就显得非常难能可贵。今后IAFA会不会仍然坚持公正、中立、客观的立场,还须看机构的独立机制以及继任者会否带有明显的个人倾向性。希望国际原子能机构不要跑偏了。
(图:已故IAFA总干事天野之弥)
第三,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机构或单项组织,要维持权威性和影响力必须摆脱大国控制
本来嘛,绝大多数国际机构与单项组织都属于专业的公共平台,假如不能保证其专业以及中立,它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势必将大打折扣。
长期以来,某个国际组织沦为大国御用工具的事例我们屡见不鲜。国际机构要想长期生存发展,就必须以服务全世界200多个国家为己任,而不应沦为个别国家谋取私利的游戏平台。
(图:国际原子能机构总部大楼)
天野之弥已经跨鹤西归,但这位老人所树立起来的样板和风骨,值得国际社会学习与共勉。
天野之弥担任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期间,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确算是比较客观公正,尤其对伊朗来说,其发布的调查报告都基本确认伊朗遵守了伊核协议,这对伊朗的国际形象是有利的,但现在的问题是天野之弥突然去世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将何去何从呢?
天野之弥是7月18号去世的,但官方却是在7月23号才发布了正式消息,伊朗据此怀疑天野之弥并非因癌症病死,而是遭到了美国和以色列的黑手暗杀,对伊朗的说法因为没有切实的证据,所以不好妄加评论,但这也从侧面说明,天野之弥的去世对伊朗来说是个不小的损失。
目前国际原子能机构还没有选出新的总干事,其政策走向自然还不明确,但伊朗的担心并非多余,国际原子能机构做为独立的国际组织,且事关核领域这一国际性敏感问题,自然会或多或少的受到某些国家的政治影响,而总干事的人选又直接关系到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政策走向,天野之弥比其前任巴拉迪就客观公正的多,从这一点来说,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的人选是否还能坚持天野之弥客观公正的立场的确值得期待。
为什么国际原子能机构10次表示伊朗在遵守《核协议》,而美国却坚持说伊朗违背了呢?
看到这个题目,真的无话可说。
俗话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我过去总感觉是真理,只要有点端行的正,总能够得到比较好的结果。当这样的道理与霸权主义国家相遇时,往往就显得迂腐,多数呈现软弱无力。
《伊核协议》经过六方多年的会谈,终于于2015.7.15日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和中国签署了协议。终于全世界终于看到和平的曙光,世界人民紧绷的神经也放松下来了。协议签署后,伊朗按照规定拆除核设施,定期不定期由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经过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10次,伊朗完全履行了协议规定。但是没有核查权的美国硬说伊朗没有履行协议,违背了对英国法国德国盟国的承诺违背了对俄罗斯中国方面的监督,悍然对退出《伊核协议》,发起新一轮的对伊朗制裁,出台对伊朗石油出口禁令,打击参与伊朗产生经营的企业,让慢慢复苏的伊朗经济又陷入停顿之中。
所以不是伊朗违背不违背,而是美国感觉到稳定的中东局势,不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不然特朗普不会那么冒天下之大不韪而贸然行事!
第一,《伊核协议》是奥巴马政府签署的,特朗普找到消除奥巴马政府影响力的一个办法,不经过国会,就可以废除协议。所以废除协议是美国国内政治需要。
第二,特朗普认为,一个协议,美国人吃亏了,是最糟糕的协议。所以美国人不愿意看到中东局势平稳。
第三,尽管这份协议可以给欧盟吃一颗定心丸,特朗普又不是美国欧洲总统,更不是全球总统,而是美国总统。所以特朗普不管那么多。
第四,退出《伊核协议》,提出新一轮制裁,可以唤醒中东美国的“小弟”制裁伊朗的热情,顺便打击一切啊听从美国安排的势力,可以大量出卖军火,可以坐收渔利。
第五,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美国说谁有什么问题,肯定会有一大帮国家附和。但是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并没有得到英国法国德国这些签署盟国的力挺,而是小心翼翼对着干!正是因为其他国家的坚守,至今伊核协议还在继续维持中,只是美国不再履行自己的义务!
不用说慌了,五毛。
国际原子能委员会说朝鲜从来就没有核武器,为什么美国就说有?
这样的评论根本就是错的,还忽悠大家填答案。结果...一群人还真的填了...
大哥,人家啥时候说这话了?为什么这么多人还...
没脑子呀...
美国所谓的伊朗违背《伊朗核协议》,是指美国认为的伊朗在《伊朗核协议》的条款中约束的行为不够,当然以色列情报机构给出的情报显示伊朗并没有终止核技术的秘密开发,而这不过是一种借口!
美国最初推出《伊朗核协议》的理由是,各方签署的相关约束条款对伊朗太轻松,而正是在《伊朗核协议》框架的保护下,伊朗开始有步骤的在中东地区扩张影响力,例如出兵叙利亚地区,成为力挺巴沙尔政权的绝对主力,而在也门地区也支持胡赛武装与也门政府军进行战斗!
很显然《伊朗核协议》似乎解放了伊朗在对外军事行动的限制,而这种强势的对外扩张影响力的行为还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当然这种行为也威胁到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盟友以色列和沙特的安全,更让美国颠覆叙利亚巴沙尔政权的盟友,受西方及盟友支持的叙利亚反政府武装!
因此美国有一种被恍然大悟的感觉,美国之所以同意多方斡旋与伊朗等国谈判签署《伊朗核协议》,目的就是让伊朗放弃核计划,同样的也会觉得伊朗会安分守己!当然这也是本次美国退出该条约的新的目的!
当然对美国而言,有这种态度是因为还有一种考虑,从长远来看,伊朗若安分守己只谋求自己国内的发展,对外没有任何战略企图,那么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存在就失去了最合理的理由和借口,而中东地区向来是美国重要的军火出口目的地,没有紧张的地区氛围,谁还愿意继续出资大量的购买美国武器呢?
国际原子能机构认定的伊朗没有违反《伊朗核协议》,只是处于相对中立的立场做出的声明,但也有欧洲各国的别的考量,《伊朗核协议》并非美国与伊朗单独签署的,而是由多国出面斡旋,并为此付出了大量而长期的外交努力和利益交换的结果!处于对自己的外交成果的尊重和契约精神!继续坚持伊朗核协议就显得非常重要!当然倘若美国认为的伊朗没有遵守《伊朗核协议》,那么这些国家的监管部门岂不是有纵容之嫌!
国际原子能机构10次核查认定伊朗遵守了《核协议》,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的内容是核查伊朗是否遵守了伊核协议,从10次核查结果来看,伊朗是遵守了伊核协议。应该是值得国际社会相信的,那美国为什么却说伊朗违背了? 主要原因是由于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政府从自身的利益和中东的战略布局上考虑:
首先,美国认为伊核协议存在一些根本性的甚至是“灾难性” 的缺陷。特朗普及一些美国"精英"认为,协议只是限制了伊朗研发核武,而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伊朗研发核武能力的问题。
其次,来自以色列和沙特在背后的大力推动。以色列是伊朗的死敌,沙持是中东大国都是美国的盟友,他们绝对不愿意看到伊朗发展壮大与之抗衡,尤其是以色列一直指责伊朗没有遵守伊核协议,并提供了所谓的证据,为美国指责伊朗违反协议提供了借口。
第三,在2015年签署伊核协议之后,伴随着制栽结束伊朗经济得以恢复,实力得到增强,伊朗势力在中东明显崛起,从叙利亚到也门,伊朗的影响力大增。这其实也是以色列和沙特大力推动美国退出伊核协议的重要原因。美国方面之所以认为伊核协议是一个巨大的错误、失败的协议,协议签署之后伊朗势力的坐大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而在今天的华盛顿看来这一点已经无法容忍,必然会寻找借口退出协议。
以色列情报部门的侦查能力几乎是世界第一,伊朗的核研发秘密怎么瞒得过他们。而美国与以色列是情报共享。美国在奥巴马执政时期比较亲伊斯兰教国家,对伊朗的拥核野心可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特朗普上任后就不会那么傻了,特朗普一上来就断然废除了奥巴马操作的伊核协议,但对伊朗的拥核野心还是没有有效的办法去遏制……
伊朗重启铀浓缩,伊朗原子能组织证实铀浓缩产量已提升4倍,你怎么看?估计何时可以造出原子弹?
感谢邀请。
伊朗重启铀浓缩,伊朗原子能组织证实铀浓缩产量已提升4倍,对于这样新闻笔者就是阅读不到参照量,相对于什么时候的产量提升,以及重启铀浓缩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看到这些句子,不懂行的人马上说伊朗要造原子弹了,这样的理解就等于鲁迅先生说的有人看到女性的手,就会想入非非,实际的情况相差十万八千里。
伊朗核协议的目的就是要求伊朗停止高浓度的铀浓缩,而低浓度的铀浓缩不在禁止范围,根据协议伊朗要把已经生产出的高浓度铀交给俄罗斯保管。如果要造原子弹,需要的铀的浓度超过95%,而现在伊朗重启的铀浓缩浓度只有不到4%,不但不能造原子弹,连一般的核燃料也不可以,但是为何伊朗要高调宣布?这就是要做给美国人看,如果美国继续施压,伊朗也将撕毁之前的协议,后果要美国承担。
奥巴马政府前期,伊朗在核发展上一直坚持自己有核发展权利,并且不顾美国的制裁,公开了国内的2000多台离心机工厂。并且高调宣布伊朗已经研制出超过70%浓度的铀,这样的宣布等于说伊朗已经离成功研制出原子弹还有半步,在战与和之间,奥巴马政府最终选定了在联合国的框架内,与其他四个国家一起要求伊朗放弃高浓度铀浓缩,如果同意,美国接触制裁。现在特朗普撕毁了这个协议,倒退回到出发点,当年奥巴马政府没有选择的战,特朗普政府准备选择,这样伊朗也准备摊牌。
按照目前伊朗的能力,除非有私藏高浓度浓缩铀,伊朗还不能制造原子弹,但是伊朗有分离高浓度铀的能力未来半年就可以获得高浓度铀,这时就离开研制成功原子弹不远。但是伊朗如果要研制原子弹将孤立自己,这样原来表面上中立的欧盟也会向伊朗下手,这个后果更加严重,所以目前伊朗的表态就是逼迫欧盟向美国施加压力,不要逼迫伊朗太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伊朗暂停原子能合作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伊朗暂停原子能合作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