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台风的名字是谁取的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台风的名字是谁取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台风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台风的名字来源于第31届台风委员会通过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表,该表共140个名字由亚太地区14个成员提供。
140个名字分成10组,每个组里有14个名字,每个成员提供一个,按照成员的字母顺序,轮流使用。且一个热带气旋无论增强或者减弱,名字始终不变。
台风的名字通常是由世界气象组织所属的亚太地区的成员国和地区提出的,以遵循国际惯例和规范化的命名方法。
在提出台风名字时,成员国和地区需要遵守以下规则:
名字必须是英文名或拼音,以易于发音和记忆。
名字不能与已经使用的台风名字相同。
名字不能使用带有贬义或政治色彩的名称,如“海马”(在某些地区有贬义含义)或“布什”(政治人物的名字)。
名字应该避免使用女性名称,以免引起性别歧视。
亚太地区的成员国和地区包括中国、日本、菲律宾、韩国、泰国、越南等。每年台风季节,这些国家会召开台风委员会会议,讨论台风名称的命名和更名问题。
台风名称通常是根据热带气旋的特性、影响和发生地点来选择的。例如,“海马”是根据2016年在中国登陆的超强台风而命名的,“利奇马”则是因为2019年在中国浙江省登陆的强台风而命名的。
有时候,如果某个台风造成了严重的灾害和影响,成员国和地区可能会对台风名称进行更名,以表示对受灾地区的尊重和纪念。例如,2004年袭击印度洋的强台风“南亚”(原名“苏尼”)造成了大规模的灾害,因此该名称被从命名列表中删除。
台风的名字是由世界气象组织(WMO)负责命名的。根据WMO的规定,不同地区的台风会有不同的命名方式。
1. 西北太平洋地区:在西北太平洋地区,包括中国、日本、菲律宾等国家,台风的命名是由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气象部门负责进行。一般来说,每个国家都会提供一份预先准备好的台风名单,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使用。这些名字通常是与当地文化、历史、地理等相关的词汇,如动物、花卉、人名等。
2. 大西洋地区:在大西洋地区,包括北大西洋、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台风的命名是由美国国家飓风中心(NHC)负责。NHC使用了一套固定的英文字母表来命名台风,从A到W,跳过字母Q和U。每年的第一个台风名称以字母"A"开始,第二个以字母"B"开始,依此类推。如果一个季节内的台风数量超过了26个,将使用希腊字母来命名。
3. 印度洋地区:在印度洋地区,包括孟加拉国、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台风的命名是由印度气象局(IMD)负责。IMD使用了一套固定的名单来命名台风,其中包括一些常见的男性和女性名字。
通过给台风命名,可以方便气象部门进行跟踪和记录,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公众对台风的认知和警觉性。此外,命名还有助于避免混淆和误解,特别是当多个台风同时存在时。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地区的台风命名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但都旨在提供一个统一的命名系统,以便更好地管理和研究台风。
希望以上解释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台风的名字是由世界气象组织所属亚太地区的14个成员国和地区各自提出10个名称,通过后,纳入总共140个可用名称的列表,当西北太平洋上某个新出现的气旋发展为热带风暴强度时,由日本气象厅依据列表顺序为其指定对应的名称,同时赋予一个四位数字的国际编号,命名表按顺序命名,循环使用。中国提供的名字是:“龙王”、“玉兔”、“风神”、“杜鹃”、“海马”、“悟空”、“海燕”、“海神”、“电母”和“海棠”。
台风的名字是由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美国和越南等十四个国家和地区的成员制定的一套统一的台风命名系统,以避免名称混乱,便于各国交流。
这套系统的规则是:每个被命名的台风都有一个名字,这个名字由一个汉字和一个英文名字组成。例如,2002年的“杜鹃”就是一个由“杜鹃鸟”这个中文名字和“DMG”这个英文名字组成的台风名字。
台风的名字是怎么起的啊?
台风的名字是根据国际惯例和规定来确定的。世界上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命名方式。例如,亚洲地区的台风命名是由日本气象厅负责,他们会从一个预先准备好的名单中选择名字。这个名单包括了一系列的男性和女性名字,按照字母顺序排列。
每年的第一个台风会以A字母开头的名字命名,第二个以B字母开头,依此类推。这样的命名方式有助于区分不同的台风,并且方便进行记录和研究。
台风名字是事先确定的,自1997年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的第30次会议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可采用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因此被称为台风,先制定的命名表按照顺序年复一年的循环使用。
台风的名字命名规则
因为海洋上可能同时出现多个台风,美国军方在关岛上设置的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现已移至夏威夷),在二战时习惯给各台风取名字。最初的名字全为女性,后来在1979年加入男性名字。2000年起,台风的命名改由国际气象组织中的台风委员会负责。现在西北太平洋及南中国海台风的名字,由台风委员会的14个成员(中国、朝鲜、韩国、日本、柬埔寨、越南等)各提供10个名字,分为5组列表。
实际命名的工作则交由区内的日本气象厅(东京区域专业气象中心)负责。每当日本气象厅将西北太平洋或南海上的热带气旋确定为热带风暴强度时,即根据列表给予名字,并同时给予一个四位数字的编号。编号中前两位为年份,后两位为热带风暴在该年生成的顺序。例如0312,即2003年第12号热带风暴(当其达到强热带风暴强度时,称为第12号强热带风暴;当其达到台风强度时,称为第12号台风),英文名为KROVANH,中文名为“科罗旺”;0313即2003年第13号热带气暴,英文名为DUJUAN,中文名为“杜鹃”。台风中文名字的命名,是由我国气象局与香港和澳门的气象部门协商后确定。
台风的命名是由国际台风委员会负责,每个地区有不同的命名方式。
原先,台风只用数字命名,但随着人们记忆数字不方便,采用字母命名也更直观。
东亚地区的台风命名则是由中国、日本、韩国、菲律宾、越南和泰国等国轮流提供,每个国家有一套命名列表。这些列表包括各种名字,如动物、花卉、人名等,以使命名更加多样化和易于识别。
这种命名方式旨在提高对台风的关注度和避免混淆,并帮助气象部门更好地传达与公众有关的信息
台风的命名方法是由世界气象组织亚太地区的14个成员国(或地区)提供,这14个国家或地区基本都受到过台风的影响。从2000年1月1日起,使用新的《台风命名表》,里面共有140个名字 。
这些名字通常是由国家或地区提供,以反映该地区的特点或文化。例如,中国提供了“悟空”、“玉兔”等名字,而泰国则提供了“妮妲”等名字 。
台风名字是怎么起的?
台风的名字来源于第31届台风委员会通过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表,该表共140个名字由亚太地区14个成员提供。
140个名字分成10组,每个组里有14个名字,每个成员提供一个,按照成员的字母顺序,轮流使用。且一个热带气旋无论增强或者减弱,名字始终不变。
台风是根据事先制定的一个命名表命名的,然后按顺序年复一年地环循重复使用。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WMO所属的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香港、日本、老挝、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以及越南等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每个国家或地区提供10个名字。这140个名字分成10组,每组的14个名字。
台风的名字运用的是热带气旋命名法,也就是国际上统一的命名方式。根据热带气旋影响周边国家地区,然后制定一个命名表,按照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使用,现在命名表上一共有140多个名字,分别由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大陆,朝鲜,日本,老挝等等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
台风的名字是怎么命名的?
台风的命名通常是由亚洲地区的气象机构负责,如中国气象局、日气象厅和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等。不同地区的命名规则可能有差异,但般遵循以下原则1. 人名命名法:许多国家和地区使用人名来命名台风。这些人名通常是根据当地的文化传统、历史事件、著名人物等来选择的。
2. 字母命名法:国际上一些地区,如北大西洋地区和太平洋东南部地区,使用字母表中的字母来命名台风。例如,“Alpha”、“Beta”等。
3. 按年命名法:一些地区采用按年份命名的方式。每个台风季节的第一个台风从"A"开始,依次往后命名,直到"Z"。然后在新的季节开始时重新从"A"开始。
台风命名的目的是为了方便人们识别和记忆台风,以及有效传达相关信息。此外,命名还有助于避免混淆,特别是在同时存在多个活跃的台风。
需要注意的是,台风的命名可能因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而有所不同,例如中国使用的命名方式可能与日本或其他国家不同。此外,世界气象组织(WMO)定期回顾并决定命名列表,以确保命名系统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台风的名字是谁取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台风的名字是谁取的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