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首见黑洞磁场大翻转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首见黑洞磁场大翻转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在宇宙中“引力波”比光速快10000倍你相信吗?
有一点基础物理学素养的人都不会相信这个说法呢。引力波怎么会比光速快?还快1万倍呢!
如果是这个样子,天体发出的引力波岂不是总会先于光先到达,而且还要快很多?如果是这个样子,那美国那个探测引力波的LIGO就没法用了?!
先来讲讲那个LIGO吧。
美国的那个探测引力波的巨型仪器LIGO(实际上是两台,或者说是两个天文台,因为体量比较大),全称是“激光干涉引力观测台”,就是基于引力是以光速传播来设计的。
LIGO的引力探测仪有两个,一个位于路易斯安那州利文斯顿的LIGO利文斯顿天文台(30°33'46.42“N 90°46'27.27”W),另一个位于华盛顿州里奇兰附近美国能源部的汉福德工地(一处停用的核生产设施)的LIGO汉福德天文台(46°27' 18.52“N 119°24'27.56”W)。 这两个天文台相距3,002公里。 LIGO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引力波以光速传播的,因此这两台引力干涉仪之间的距离对应于引力波来说存在着10毫秒的到达时间差。而LIGO就是靠这个时间差来工作的——
遥远天体到达地球时的引力波基本上就可以视为一个平面,因此引力波会先后到达上述两个LIGO观测台,如果两个观测台都得到的信号,且前后相差10毫秒,那么很可能就是引力波,如果只有一个观测台收到信号,那说明根本不是引力波。[悟空问答·小宇堂-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上图:全世界的引力观测台,红色点印度LIGO也在计划之中,绿色点是正在建设中的。
截至2018年12月,LIGO已经探测到了11次引力波时间,其中10次来自二元黑洞合并。另一个事件是2017年8月17日首次发现两颗中子星碰撞(GW170817事件),同时传统望远镜观测到了对应的光信号。
这个第二次事件比较重要,因为这证伪了题主的假设。
GW170817是LIGO和Virgo探测器于2017年8月17日观测到的引力波信号,此引力波是由两颗中子星最后几分钟相互靠近并最终合并产生的,是首次以引力波观测到的中子星合并事件。因为黑洞合并预期不会产生可探测的电磁信号,而这个中子星合并被七大洲的70个天文台观测到,标志着多信使天文学的重大突破。GW170817的发现和随后的观察结果被“科学”杂志评为2017年度最佳突破奖。
引力波信号,称为GW170817,持续时间约为100秒,显示了两颗中子星的互相作用强度和频率特征。通过分析引力波在三个探测器位置(两个LIGO和一个VIRGO)的到达时间的微小变化,可以得出探测设备与引力波源的夹角。 从引力波的合并信号之后1.7秒开始,Fermi和INTEGRAL航天器检测到持续大约2秒的伽马射线爆,并命名为GRB 170817A。
如果引力波的传播速度比光快10000倍,那么光就会比引力波晚到10000倍的时间。上面的观测到的伽马射线暴就不会在1.7秒后到达了(这个1.7秒延迟是中子星碰撞事件与发光时间并非同时产生所致)。
所以题主的那个提法怎么能让人相信呢?
我不信,但牛顿可能会信喔,因为在牛顿那个时代光速并非神圣不可侵犯,超光速没有任何特别的物理意义。
牛顿万有引力公式
事实上,在牛顿的经典物理学世界中,虽然没有引力波,但有引力。引力不仅超光速1000倍,它的传播速度甚至是无穷大的,它能瞬时作用于宇宙之中的任何位置上的任何物体之上呢,对此连牛顿本人都深感困惑,但没办法就像起点写手写玄幻故事,总得有一个力量体系的设定吧。
在牛顿写下他那伟大的万有引力计算公式的时候,他的世界设定中,引力和时间不存在任何关系,在他的万有引力公式中,压根就没有时间这个参数。这意味着牛顿的引力理论中,他默认引力具有瞬时性质,不管距离有多远,引力都能立刻到达,这就是所谓的引力的超距作用。牛顿自己对此设定保持沉默,他在一封写给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院长的信中写到:关于传播引力所需的媒介和速度这个问题,我留给我的读者思考。
相对中的绝对:光速绝对不变,规定了信息和力传播的速度上限
正是在牛顿保持沉默的地方,后世的物理学家发明了以太这个概念,他们认为引力通过以太传递,以太遍布在整个宇宙中,以太不仅负责传递引力也负责传递电磁波。然后,就是著名的迈克尔逊光速测量实验,意外的发现光速居然不变,这给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提供了实验基础,狭义相对论因此给宇宙中力的传递,规定了速度上限:光速。当然也包括引力和引力波。
引力波是什么?
两个中子星融合成黑洞辐射出引力波
在广义相对论发表的第二年,爱因斯坦又发现质量的加速会辐射出引力波,这种现象类似于电荷的加速会辐射出电磁波。辐射出的引力波将以光速传递引力场的能量、动量与角动量这些物理属性。当然在广义相对论的框架中,所谓引力已经不再是一种力,而是时空的曲率。而引力波则是时空曲率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一种扰动。任何非对称的质量分布变化都会让物体辐射出引力波,例如旋转着的中子星、黑洞的互绕与融合、超新星大爆炸以及终极引力波产生装置宇宙大爆炸,这些宇宙级现象都会让时空曲率发生涟漪般的波动。
自从有了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超光速就被赋予了其它含义。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光速不变论),给经典物理学沉重的打击,自其问世之后,各种超光速的猜测就层出不穷,从足够大圆盘的旋转到晃动手电筒,以及一些乌龙实验,比如中微子超光速等等。现在又冒出了引力波超光速的谣言,不一而足。
不超几个光速,都不好意思写宇宙科幻小说
但直到现在为止,没有哪一种超光速现象得到了实证。但人们却乐于传播这些不靠谱的超光速谣言,原因无它,因为物理学的发展就是在不断地限制着人们的天马行空,给我们所生存的这个宇宙加上了一道又一道的桎梏,而我们喜欢自由的胡思乱想,不愿意被桎梏。就像一句俗话,自从有了牛顿,我们就再也没有办法左脚踩右脚上天和太阳肩并肩了。
欢迎关注,谢谢点赞。
引力波的传播速度是光速,而不是超光速。认为引力波可以超光速,可能是把引力波与宇宙膨胀两个概念混淆了。引力波被誉为“时空的涟漪”,是一种时空震动,即时空的运动。宇宙膨胀同样是一种时空的运动。既然宇宙膨胀可以超光速,为什么引力波不能是超光速的呢?因为概念不同,成因不同。
什么是引力波?
引力波是广义相对论的一个预言,而广义相对论不可能预言一个超光速的物理现象。这样的回答可能让你并不满意, 但它确实是事实。
为了便于理解,大多数科普人解释的科学理论往往都仅限于定性描述,但能在国际上受到认可的一些理论预言,实际都是有定量物理公式支撑的。而这些物理公式的计算结果决定了一些理论预言的物理性质。引力波就是如此,它虽然脱胎于相对论场方程,但推导思路来源于电磁波理论。
1916年在普鲁士科学院会议上,爱因斯坦就提出了引力波的概念,但当时论述不够明晰且存在计算错误,直到1918年《论引力波》的论文发表,才重新界定了引力波的性质。
关于什么是引力波?完全可以用熟悉的电磁波来类比。电磁波是电磁场在空间中的传播,而引力波则是引力场的传播。
引力波与电磁波的异同
电磁波是由电荷的加速运动导致的,电荷无论是直线加速度,还是向心加速度,都会产生电磁波。同理,有质量的物体加速运动则会产生引力波。
在相对论中,引力场等同于时空弯曲。作为引力源的物质如果有加速运动,将使周围的引力场发生变化,即时空弯曲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无法瞬间就能在整个时空中发生,而是以光速从变化中心向四面八方传播,这就是引力波。
为什么是光速?是在公式推导中决定的,不方便展开。当然你可以说你说的引力波,并不是爱因斯坦定义的引力波,那就无法讨论了,毕竟只有在同一定义下,才有讨论的必要。
引力波与电磁波的概念很像。电磁波由交变的电场和磁场组合而成,而引力波由交变的空间与时间曲率组合而成。你可以把空间和时间的曲率起伏变换理解为一种相互影响的场。
引力波与电磁波都是横波,即波的振动方向垂直于传播方向。电磁波是矢量波,即电场和磁场方向是固定的,不随波的传播而变化;引力波是张量波,即时间与空间的起伏是随着波的传播而不停变化的,就像一个螺旋旋转的电钻头。
总之,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将电磁波的概念,拓展到了引力场,解决了牛顿遗留下来的引力传播问题。引力靠引力波传播而不是瞬时的超距作用。它的“电钻头”属性也让它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当然这些都不是问题的重点,重点是引力波是由有质量的物体加速运动产生的。
从理论上讲,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产生引力波,只是微乎其微。就连太阳系行星之王的木星绕日公转产生的引力波功率也仅有约5 kW,根本不可能探测到。所以我们现在所说的引力波,大都仅指像超新星爆发、双脉冲星运动、双中子星合并以及黑洞合并等剧烈天体活动时产生的时空涟漪效果。
宇宙膨胀
20世纪20年代,一个叫哈勃的人观测到,我们四周的星系正在远离我们。而且他还总结出了一条非常简短的定律:星系距离我们越远,其远离我们的速度就越快。以地球为坐标,星系的距离每增加100万光年,则它远离的速度就增快了每秒21千米,这个规律以哈勃常数来表示,不过这个常数随着我们的观测手段的进步一直在变化。
这一现象结合相对论直接导向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不是星系在倒行,而是我们的宇宙正在膨胀。试想我们的宇宙就是烤箱里的一个烤面包,而我们的银河系只是面团里的一颗葡萄干。所有的葡萄干儿在面包膨胀的过程中渐行渐远。
而导致宇宙膨胀的原因,一般认为暗能量。当然至今关于暗能量的解释依然充满着争执,并无定论,但它至少不是我们认知的普通物质。
总结
宇宙膨胀与引力波,两者虽然都是时空的运动,但产生的原因不同,结果也就不同。引力波的本质是用来描述引力如何传播,这种传播在相对论体系下无法超过光速。
而且美国引力波激光干涉天文台LIGO的观测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如果引力波真是光速的10000倍,那根本检测不到。
欢迎关注@想法捕手,读科学,聊宇宙。
在我的认知里引力是根线,它细的可以横切任何物质 而不断,它的直径肯定小于磁力线、光线中的光子直径,一样粗它会把光子拉回原位,只要宇宙物质存在,引力线早已经布置完毕而存在。而不像光需要多少一定时间以后才能到达,所以引力线存在速度吗?还是比光传递更快?现在利用引力波测到的中子星碰撞,它的光是不是还迟迟未达到 地球,还是用别的方法无法观察到它的光。
我们的宇宙中确实有超过光速的现象存在,比如宇宙膨胀和量子纠缠,但题主所说的“引力波”却不在此列
光速不变定律和光度不可被超越已经成了基本的科学常识,严格来说就是“有静止质量的物体不能达到或超过光速,信息的传递速度不能超过光速”,然而宇宙空间膨胀并不传递信息,量子纠缠也不能传递信息,因此量子纠缠可以达到光速的上万倍。
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预言的一种天文现象,由于广义相对论将时空看成一个充满弹性的整体,因此大质量天体会在时空中造成“凹陷”这种凹陷便是引力的来源,引力波就是指大质量的中子星或者黑洞碰撞时所生成的“时空涟漪”,其性质类似于小石子造成的水面波纹。
人类于2016年2月11日第一次探测到了引力波信号,它是两个黑洞融合碰撞时产生的,2017年又探测到了两颗中子星合并时的引力波信号,可以说引力波的发现又一次证明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
引力波的速度其实就是引力的速度,引力的速度是光速,因此引力波的传递速度也是光速,并不存在引力波信号超光速的现象,未来的人类可能会利用引力波进行通信也说不定。
是不是所有的天体都有磁场?天体的磁场是如何产生的?黑洞有磁场吗?
不能这么说,因为天体的范围太广了,一些宇宙云团,暗物质团块也是天体。但是,常规物质组成的星体,从行星、恒星、中子星、黑洞,都是有磁场的,只是磁场的强弱相差很大。
笔者对天体磁场的产生原理不是太懂,只能的试着解答。
电荷和磁场
如果带电粒子旋转,相当于有个线圈,那么线圈中会有磁场。这是中学物理中电生磁的原理。
如果一团物质,比如岩石或岩浆,或者以大堆的海水,当它带电荷后翻滚,就相当于有了旋转电荷,旋转电荷应该产生磁场。所以,地球上的台风、海洋中的大型漩涡,都应该有磁场产生,只是磁场强度不高,一般仪器测不到。如果是地球这么大的一团物质呢?比如内部的岩浆,它的旋转翻滚,就能产生足够强的磁场了。
物质是如何带电的?
常规物质尽管是电中性,但本质上是带电粒子组成的。一般摩擦就能产生足够的电荷。积雨云的电荷就是在气流翻滚中带上的电,它能产生的电势差有几亿伏特
另还还有感应电荷。一根金属棒,在电场里,它的一端会有正电荷,另一端会有负电荷。当这根金属棒运动翻滚时,因金属棒两端的电荷分别产生磁场,对外来看,这根金属棒整体产生电中性,但却有磁场产生。
地核的电荷
地核在高温高压下,物质被压得很紧,密度约10.7g/cm3,比地面上的铁7.8g/cm3高不少。这是压缩了原子的大小产生的,也就是原子的外面的电子运行的空间被压缩了。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有少量电子会离开中心原子跑出来,但这些电子来到地核外皮时又因为压力减少,和电引力增加,留在了地核皮上。这样地核虽然是电中性的,但地核中心偏正电,地核外皮偏负电。
当地核旋转时,因地核中心和地核外皮的速度不同,产生的磁场强度不同,于是就有了剩余的磁场产生了。
摩擦生电、感应电荷、高压生电等,都使得物质在宏观分布上产生了电荷,这种带电物质旋转,就能产生磁场。
笔者还有一个观点,认为质子的正电荷与电子的负电荷数值上未必完全相等,可能会有微小的误差,比如1/亿,用仪器测不出来,但对于地球这么大的物质团,可能就有足够的剩余电量呈现。
气体行星、恒星的磁场
太阳这样的气体天体,它有大量的物质在旋转翻滚,所以,磁场很漂亮,也很复杂,研究太阳磁场是太阳天文的重要内容。每个磁力线进出的集中点,都是太阳一个表面漩涡的中心
当然,太阳整体也有磁场,因为太阳尽管有局部的气体翻滚,但整体上是有自转的。
太阳上的气体,其实是一种等离子体。即在高温下,原子外层的电子大部分剥离,所以气体的粒子是带正电的原子核和自由的电子。但整体上这个气体是电中性。这种气体在翻滚时,因离子质量不同,原子核与电子的速度也就会有差异,所以,也是一种容易产生磁场的中性物质。
中子星的磁场
中子星是由中子构成的,结合很紧密,中子呈现电中性。但是中子星有极强的磁场,。中子星的磁场强度,大概是地球磁场的1万亿~20万亿倍。
中子星也是一层层的结构。这一层层的结构,造成各自转速不同。按照前面的观点,只要是大规模物质转动,就会有磁场产生。
因为,中子是由夸克组成的,而夸克是有电荷的。现在认为,中子的结构如下图:
好了,由有电荷的粒子构成的电中性物质,只要大规模旋转就会有磁场。而常规物质最终都是质子、中子、电子组成的,或者更基本的夸克构成的,所以,从本质上看,常规物质就是带电荷的。
暗物质与我们的常规物质不一样,目前发现了暗物质的引力效应,但没有发现磁场效应。
黑洞的磁场
黑洞也有磁场,因为黑洞是常规物质最后塌缩形成的,暗物质不能形成黑洞。
因黑洞的物质理论上没有电荷,黑洞内部的物质运动也就不会产生磁场。还有,因黑洞造成的空间扭曲,内部物质运动产生的磁场,理论上也不可能外溢出它的视界。
那么黑洞的磁场来自哪里呢?如果用常规思想解释,其实,黑洞的吸积盘就能产生足够的磁场。吸积盘的温度能达到几亿度,远高于太阳中心温度,它的运动速度与光速可比。
黑洞的磁场大概是地球的1万倍。1万倍?有点小,比中子星的几万亿倍小太多了。所以,黑洞的空间扭曲,封印了内部物质产生的磁力线,是真的。
不过,笔者认为,黑洞的磁场还是有来自它自己的旋转。因为只要是足够量的常规物质大规模旋转,就能产生磁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首见黑洞磁场大翻转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首见黑洞磁场大翻转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