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歼-20首飞珍贵画面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歼-20首飞珍贵画面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立下军令状,必须按时完工,歼20首飞前夕设计师为何大改架构?
近日,在央视播出的《对话》节目中,歼20副总设计师王海峰透露,在歼20首飞前夕曾经历了一次系统构架大改。当时成飞集团已经立下军令状,要保证歼20顺利完成首飞。在这样的背景下,首飞前大改系统架构无疑冒了很大的风险。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歼20总设计师下决心要冒险大改系统构架呢?
(参加央视《对话》节目的歼20副总设计师王海峰(右2))
(歼20战斗机)
通常来说,一型飞机完成了首飞,就标志着这款飞机的最基本系统已经完成了从起飞到降落的过程,基本通过了初步考核。而在首飞前夕进行大规模改进,其后果很可能会导致飞机首飞日期的延迟,一旦飞机在改进过程中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就必然会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度。歼20作为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款隐形战斗机,是中国跨入世界一流战斗机行列的重要标志。如果首飞不能按时进行,就会产生一系列问题,而且自歼20立项以来,众多科研人员已经为此投入了极大的精力,不眠不休努力奋斗了多年,一旦有了差池,其后果将非常严重。
(歼20首飞成功)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歼20总师们依旧坚持进行大改,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当时的歼20系统构架比较封闭,不符合未来战斗机发展的趋势。原来以前的战斗机大多采用的是封闭式系统构架,而这种构架的航电系统属于封闭型,所以一旦日后要进行升级改造,就必须进行整体更换。随着科技的发展,开放式架构渐渐成为主流,因为这种架构更容易对战斗机的航电系统和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降低硬件的升级更新难度和费用。受时代发展的限制,歼20在设计之初也采用了封闭式系统构架,但是这种设计显然已不再符合战斗机的发展趋势。
(F35采用了开放式航电系统架构)
(F22采用的是封闭式系统架构)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即便是非常先进的电子设备,恐怕一两年后也会变得落伍。就像手机一样,年年都有新款推出,性能每次都会有大幅度的提升,几乎每两三年就会发展一代,对于战斗机来说,道理也一样。如果歼20采用开放式系统构架,航电系统的升级更新就会变得非常方便,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战机升级效率,还可以降低升级所需的费用,将有助于提高歼20的战斗力。
(F35的航电系统和信息作战能力比起F22有了很大的提高)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在歼20首飞前夕总设计才会决定对战机系统构架进行大的改进。在这个过程中,整个设计团队虽然承担了巨大的压力,但是通过不懈努力,依然顺利完成了首飞任务。正是因为歼20设计团队瞄准了世界一流设计理念,顶住了压力,才有了歼20的成功。如今,歼20已经进入部队服役,性能先进的歼20也已经成为了我国空中作战的中坚力量。
歼-20研发有多难?总师《对话》央视,我们《逐梦苍穹》,开启了自己的五代机之路。关于它的水平如何,研制情况,大多是雾里看花而已,总师披露了一段实在的。
美国前防长盖茨判断,中国十年也造不出来五代机,说话的当年来访之时即被打脸。那年是公元2011年,“威龙”试翼,军迷网友称为“黑丝带”、“银河战舰”,总师说,两个名字都很喜欢。他交给空军的是一款放心的五代机,可以与时俱进的五代机,进步空间巨大。
别的不说,就它那一对小鸭翼,包括鸭翼在内,可以拉出七个涡,先进的气动设计是实现引领了的。致于它的隐身,F-22自奉可以达到0.001平米,洛马看一眼歼-20即说,在0.01左右,要比F-22大?大与小,我们且不去再做无谓的争论,估计只是估计。就说歼-20试飞前的一次大改吧。
试飞时间节点是早就定下来的,话说马上要试飞了,总师说必须要改。听到他命令的一刻,无不感到震惊,怎么会是这样?全厂上下没日没夜奋战了三年多,怎么可以说改就改呢?
当时不解,不解也要执行,于是临试飞就剩下几个月,不得不全新投入白加黑工作模式。这一改就对了,极大地方便了以后技术升级。当代电子科技日新月异,如果我们的主力制空战斗机,不能很方便地完成技术升级,就会处于落后状态,而无法改变。
随着国际战斗机更强调信息融合优势,五代机歼-20当然也要与时俱进。总师就是这么考虑的,要使空军装备放满意的战斗机,决不能容忍我们的飞机装备没几年就落后,于是拿出来拼命三郎的干劲,把包括航电架构在内的系统进行了一次重大改进,使我们的飞机在入役的岁月能方便地进行升级,此之谓大国工匠精神,精神烛照,开启未来。
距歼20首飞已过去10年,我国的新一代战斗机是否又要首飞了?
我军的武器装备始终秉承着:装备一套,研发一套,预研一套!歼-20战斗机肯定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目前各国已经着手研发属于自己的六代机,我国的相关科研人员肯定也不会闲着的!
近日央视军事披露我国的“JF-22”风洞实验室将于2022年建成,它可以测试高度在30到100公里,速度可达30倍音速的模拟飞行条件!
对此我们的中科院力学所研究院姜宗林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我们的战斗机可以飞行2.5马赫的速度,一旦我们做出来飞行速度5-10马赫之间在大气层飞行的战斗机,就可以实现一两个小时实现全球到达能力!
实现高超音速飞行能力,这也仅仅只是我国未来战斗机的一项重要指标。未来的我军下一代战斗机有可能还要实现全波段隐身能力,搭载激光武器拦截导弹的能力,并有可能实现战斗机无人化!
2011年,歼-20首飞成功,我国进入了第五代隐身战斗机时代。
对于下一代飞机,有关专家接受采访时是这样预测的,目前我们的战斗机可以飞2.5马赫,下一步的目标是做出飞行速度5-10马赫之间在大气层飞行的战斗机,就是可以实现一两个小时实现全球到达能力!实现高超音速飞行能力,这也仅仅只是我国未来战斗机的一项重要指标。未来的我军下一代战斗机有可能还要实现全波段隐身能力,搭载激光武器拦截导弹的能力,实现非接触式打击脱离能力,并有可能实现战斗机无人化!
近日央视军事披露我国的“JF-22”风洞实验室将于2022年建成,它可以测试高度在30到100公里,速度可达30倍音速的模拟飞行条件!我军的武器装备始终秉承着:装备一套,研发一套,预研一套!歼-20战斗机肯定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目前各国已经着手研发属于自己的六代机,我国的相关科研人员肯定也不会闲着的!应该看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己经没有能力跟随第六代飞机的研制,上面的所谓六代机概念机,充其量只是五代半,将远远落后我国新型战斗机的规划,美国军事能力的衰弱将随着我们六代机推出而成为二流国家。
歼20战机肯定不是我们中国终极战机,至于新一代战斗机是否又要首飞,肯定取决于我们下一代战斗机的发展方向,战略的定位,以及发展方向论证,方案等一系列工作的进展。预研这一阶段肯定早已经实施了,至于下一代战斗机中国研致方向,方案以及论证结果属于国家机密!广大网友,只能静待佳音!至于首飞时间,根据时间段,加上外部局势,以及歼20服役时间,应该不会超过8年!至于下一代战机的标准以及以什么样的概念出现,还没有一个标准!是升级一个挡次,还是做到碾压?但有几点是肯定的,超音速飞行要比现在快,隐身能力更强!武器更先进!如果科技再进一步大升级,未来也许是空天航母或者空间堡垒的时代,战斗机只能用来清扫战场!因为激光武器的成熟运用,所有的飞机,导弹再也没有机会!我们的空天航母或空天堡垒的使命也不再只是保卫中国,而是地球村!人类的一切飞行器全在监控序列,对于不友好的飞行,即可做到发现即摧毁,人类核武将不再唯一!甚至退出历史舞台!
新一代战机估计很快要出现了!
2011年,歼-20首飞成功,我国进入了第五代隐身战斗机时代,当时距今已经过去了整整10年。按照“装备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的军工发展思路,和我国战斗机技术的发展规律来看,我国新一代战斗机的预研和论证肯定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恐怕新一代战斗机的亮相不用等待很久了,在笔者看来,未来3-5年内,我国新一代战斗机就会以实机的方式亮相。
图为第六代战斗机设想图。
从我国军工体系来看,负责研发的单位、院校、部门,同负责制造的企业,并不是一个部门,而部门只要存在就会一直运转、不断工作下去。试想一下,当年负责对歼-20进行技术研发、技战术指标论证的单位、学校、研究所等机构,在歼-20已经开始服役的今天,其主要工作任务是什么呢?自然而然就是转入下一代战斗机的研发,毕竟他们也不可能无所事事的渡过一年又一年,在歼-20于2018年服役之后,新一代战斗机的预研就必然已经启动了。
甚至,新一代战斗机开始预研的时间节点还可以前提到2015年,因为当时歼-20的试飞已经进入高级阶段,从验证机进入了原型机阶段,而且也出现了多架全状态歼-20原型机。从那时开始,战斗机科研系统的主要精力就已经可以转向下一代战斗机了。
而从战斗机技术的发展角度来看,歼-20战斗机已经开始出现改进型,这预示着歼-20已经不能用“新型战斗机”这个称谓了,双座型歼-20S的出现,宣告了歼-20发展从初期阶段已经进入了中期阶段,中期改进型是战斗机发展中一个重要标志,意味着他的技术不但已经非常成熟,而且基于其原本存在的一些问题,或者一些需要加强的能力,已经可以对其进行较大的设计修改了。比如F-16从F-16A发展到F-16B,歼-10从歼-10A发展到歼-10B等,都代表了这个机型已经进入了潜力挖掘阶段,面对未来战争,完全可以研发新的平台了。
其实,世界各国也都在积极探索下一代战斗机的研制,在这个方面,中美两个暂时领先。美国早就已经开始了下一代战斗机NGAD的研制工作,甚至为了NGAD战斗机能顺利研制成功,而削减了F-35战斗机订单,无限期暂停了F-35战斗机的全速生产,把资金和人力集中到NGAD项目上。甚至,美国空军还表示,美国的下一代战斗机可能会是一系列的不同类型战机,而不会仅仅限于一个型号。
对于我国而言,下一代战斗机的研发可能会比第五代战斗机更为困难。毕竟,在第四代战斗机时代,美俄两国的F-16、F-15、苏-27、米格-29都我们提供了发展思路和借鉴,为我国的歼-10A、歼-11B、歼-16等第四代战斗机的研发提供了思路,起码我们的研发技术方向是明确的。在第五代战斗机时代,美国率先研发成功F-22A战斗机,也为全世界提供了样板,4S的标准成为所有五代机追求的目标。
如果说第四代战斗机时代,我国研发歼-10、歼-11战斗机,是对世界先进水平的跟跑阶段;那么第五代战斗机时代,我国研发歼-20就已经和世界先进水平平齐,属于并跑阶段;而在下一代战斗机研发上,我国要面临的是领跑的问题。在没有样板、没有参考,甚至没有技术标准和发展方向的前提下,我国要研发出成熟可靠、路线正确、经典实用的新一代战斗机,难度相对而言要大的多。
要率先研发新一代战斗机,首先需要对未来空战有一个发展方向上的理解。比如,美苏在研发第四代战斗机时,强调能量空战和中空格斗能力,战斗机强调机动性能,使用涡扇发动机,这都是为了压制第二代、第三代战斗机所强调的高空高速性能;而到美国研发第五代战斗机时,ATF先进战术战斗机计划就明确提出,新一代战斗机要具备强大的隐身能力,让第四代战斗机难以发现,同时第五代战斗机自身又要具备强大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远程发现第四代战斗机,最后利用率先发现、率先攻击来取得优势。
可以说,第四代战斗机和第五代战斗机的出现,都精准的把控到了世界空战形态发展的脉络,最终实现了第四代战斗机压制第三代战斗机,而第五代战斗机彻底压制第四代战斗机的目标。因此,要研发下一代战斗机,首先需要对当前空战的形态和发展有一个理解,在没有大国间战争,也没有五代机对决案例的前提下,第六代战斗机的发展很可能是想象力、论证力大于实战经验的。
正是因为技术方向的不确定性,美国才确定了发展多个六代机型号的思路,想要发展出不同特征、不同性能的六代机,最终确保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符合未来战机发展潮流,成为可以继续改进发展的“种子型号”。美国财力充沛,可以大量试错,我们就不同了,我国科研和经费保障力度尚且不如美国,我们需要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到一种、最多两种型号的发展上,然后再择其优试飞服役。
但是,这么做的好处也很明显,那就是力量集中,研发速度更快、进度更加高效。因此,我国的六代机很有可能和美国六代机同时、甚至更早出现,这个时间节点应该就在歼-20S这种五代机中期改进型服役之后的一两年内,因此笔者估计,到2024-2026年,我国第六代战斗机就有可能出现了。
1980年已经首飞成功第七代空间战斗鸡,有重返大气层功能,智能化,配有激光射线,能在外太空飞行,垂直起飞和降落功能不需要滑行,具备变形能力,成为智能机器人,也可以变为飞行载具,名字叫红蜘蛛或者威震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歼-20首飞珍贵画面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歼-20首飞珍贵画面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