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国庆电影票房破14亿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国庆电影票房破14亿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评价电影《前任3:再见前任》票房突破14亿?
谁都没想到,贺岁档期最火爆的电影不是来自于冯小刚和陈凯歌的作品,而是来自于《前任3:再见前任》,影片上映12天,票房已经超14亿大关,成功闯进华语电影票房史前十,连国际超级IP《星球大战8》都甘居其后。
首先,《前任3》作为爱情喜剧,始终是很有人缘的一个题材,而遍观贺岁档,却发现偏于“严肃”,大导演们所谓的情怀、千古之梦的气息笼罩着整个档期,但堪称博大的叙事包裹的不过是一个小情小爱的故事,而观众们却要在“不喜欢就是没文化”的舆论胁迫中去感受毫无根基的艺术,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给观众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所以,当《前任3》这个带有鲜活现实感的电影出现后,观众们立刻有一种释放感--不过是一场电影,与其空谈艺术,不如实实在在地娱乐一下身心。
第二,《前任3》具备话题的共鸣,它用年轻人喜欢的很开明的方式去探讨了“前任”,让观众们回望了自己切 实经历过的青春成长,重温了感情错憾的惆怅,里面的对白也很现代,让年轻人有所触动,比如“两个人散了是因为一个以为不会走,一个以为会挽留”,“我的使命就是陪伴,她的使命就是让我成长。成长不一定会得到什么,一定会失去什么。”这些经典台词带着生活的哲理,这也使得《前任3》呈现的随意和“浪”,区别于浅薄,成为了年轻人朋友圈中纷纷晒出的话题,无形中助推了《前任3》的人气。
《你好,李焕英》的票房超50亿,全中国人口14亿,咋算的?
一张票大概35元,50亿元的票房,大约就是1.4亿人观看。光从数据上,没有什么不对劲吧。
1,《你好,李焕英》讲的是母女情深。有人说这是小众题材,我的个去,真的不知道这些人有没有脑洞,母亲,应该是世界上最大众的,因为世界上的人,都有父亲母亲。到目前为止,还有一部电影就是台湾的《妈妈再爱我一次》了,看的人哭得稀里哗啦,如果这部片子和《你好,李焕英》同期pk,恐怕不如台湾片会煽情。
2,爱情,是永恒的题材。偏偏有的人就是没有爱情。起码儿童,许多老年人对此不感兴趣。
另外,战争片,武打片,也不见得谁都喜欢。毕竟,战争离我们越来越远;武打,还是少看为妙。
科幻片、古装片、神话片,更加小众,也许,只能让孩子们看看。
最令人厌倦的是商战片。现在大部分人没有那么纸醉金迷、一掷千金,这些片子,与社会和生活过于脱节。
3,因此,《你好,李焕英》正是赶上了天时地利人和。贾玲一直是喜剧演员,愿意改变自己,尝试了悲剧形象。贾玲胖乎乎,也让厌倦了瘦成麻杆的人们会心一笑。上述的几点说明,《你好,李焕英》的爆红,是有它的原因的,正所谓,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笔者认为这个数据是虚的,是一个炒作的结果,有人想看到这个数据。
想想票房超过50亿元人民币是一个什么概念,以平均35元一张电影票计算,等于有1.4亿多人看过,超过全国人口的10%,这可能要产生一项世界吉尼斯纪录,就是说,一个电影能够超过有1.4亿人看的,只有这个《你好,李焕英》了。
这个数据一公布,就像网友所说,一部电影的开映,又多出了几个亿万富翁。这又是一个炒作的话题,让那些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人更酸了,算到牙齿都犯软。
不知是笔者多想还是什么?笔者说实话没有看过这部电影,内容不好评论。只是题主提出这个问题,好像炒作收入比炒作题材更让人容易围观,就如上面所说,一部电影都能创造出几个亿万富翁,谁不想垂涎欲滴。但是笔者觉得,不管这个电影的票房收入如何,都是纸面上的东西,也只有少数的收益者罢了,什么亿万富翁也好,千万富翁也好,和现实的我们没有太多的关系,春节过完了,就当是春节娱乐罢了,回过头来,我们还是要去好好努力工作吧,因为我们现实的生活离不开财米油盐。
50亿,人均票价50元计算(七八县小城市都35一张票了,有的地方票价高达100,平均50一张完全可以),接近1亿人次观看。虽然这个电影反响还可以,但你要说有一亿人看了肯定也不可能,首先4亿农民不会去看,其次60岁以上老人基本不会进电影院(城市老年人算2亿人吧,)其次城市6岁以下的基本也不会去看吧(算1亿把)这样14亿人口还剩下7亿的样子,也就是所每七个人要有一个人去看这个电影,那是不是证明这个数据是假的呢!
假的也不会,因为你忽视了一个细节,还有包场。包场大户,制片方,投资方,演员自己(为了造热度)。剩下的就是有钱人了,可不要小看这个数据啊,这个数据也不小。
总体而言,50亿比较合理,水分不大,毕竟去年春节档没看成电影,今年报复式观影,很正常。
首先,《你好,李焕英》的票房超50亿,这50亿指的是人民币,全国人口14亿,这14亿指的是人数。电影票的票价可不是1块钱,不是说如果14亿人都看了,就只能有14亿的票房。
其次,《你好,李焕英》的票价,根据城市、影院规模、上市后的口碑等,一般是从35到160元不等,全国的平均票价,算下来在90-100元左右。50亿的票房,平均下来也就5000万到6000万人次观看。
这个数字很正常呀,不知道题主的疑惑在哪里?
提出这样的问题,肯定是对这个数据有怀疑了。
《你好,李焕英》的售价在35块钱(不同影城价格会上下浮动几块钱),现在是50亿的票房,简单来算一下,就是50亿除35,得到的结果是1.42亿票。简单来说,就是有1.42亿的人看过这个电影了。
从国家统计局看到的数据来看,0-14岁的人口数大概在2.2亿。但电影院的要求是身高满足一米二就需要购票。一般情况下7岁左右的孩子可以达到这个身高,算一半。总体算下来,需要买票的人口基数是12.9亿人。
也就是说全国人口有11%的人都看过这个电影。现在无法看到数据,只能按照逻辑推理一下了。
全国农村人口的数量大概是8亿人。大概有2.8亿农民工,今年因为疫情,很多人没有回农村过年,这个比例没有官方数据,我们折中一下,也是1.4亿。扣除其中完全不会考虑去看电影的人,我们也折中一下,算一半,因为之前0-14的已经算过一次,所以,大概的观影人员基数大概也有9亿人,这样观影人数比例提高到15.8%。
也就是说,大概6个人中就有一个人看过这个电影。
可以问问身边的人,这样的比例我觉得是正常的,大家相互安利,基本没有谁会不去看。反正我身边的人基本都看了这部电影。
今年疫情不准回老家,不让大面积聚集,电影院是一个非常好的打发时间的地方。而且一去基本就是拖家带口。
《唐案3》口碑如此不好,票房都还这么高,基本就是被大家无聊堆出来的。
从另一个角度再看一下,2019年的数据,全国的电影屏幕数量为69787张。《你好,李焕英》的排片率现在已经达到了32%,早期低一些,平均下来我们按照25%算。一个屏幕,我们每天平均放6场,上映20天,也就是69787*0.25*6*20=2093610场。每场平均按照70个人算,累计观影人数就达到了1.46亿了。
当然,这些数据都不一定准确。
不过《你好,李焕英》能有如此高的票房还是很让人意外的。存在即是真理,也不需要太纠结。
《海王》票房已破14亿,最终票房能到20亿吗?
海王如期上映,好评如潮,上映13天,已取得接近14亿票房。这仅仅是中国贡献的票房!
海王在北美12月21日上映。这部特效直逼阿凡达的电影,加上华纳DC的牌子,在全球收六亿,根本不是什么难事,可说是相当轻松!
不得不说,温子仁和他的制作团队相当的聪明!将首映选在了中国,提前北美13天上映。相比漫威的“饥饿营销”,足见DC的诚意!在之前DC电影接连失利之后,中国大批的DC影迷太渴望看到一场属于DC的胜利了!海王在中国的成功是必然的!
DC的下一部电影《雷霆沙赞》年后上映,希望DC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路,一转颓势。毕竟华纳是拥有DC中所有英雄的版权。这一点还是优于漫威的!
目前为止《海王》的票房已经突破14亿了,按目前的走势《海王》的票房极有可能超过20亿,成为DC最热卖的的超级英雄
1.《海王》的优点在于,DC在蝙蝠侠和超人后又塑造了一个生动的形象,于漫威的人物也大相径庭,对观众来说增添了许多的新意。
2.另外,电影的主要场地不在陆地,也不像漫威一样和其他大片一样在天上,这次DC所选择的场景是在海底,给观众一种新鲜刺激的感受。
3.在这部剧的特效方面,也处理的比较好,用特效承托出了整个人物的个性特点,可谓是一部制作精良的大片。
4.18年的电影市场,虽然上映了很多好片,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大片确实很少,这样的情况下巨资打造的《海王》满足了观众对大片的渴望。
所以橙子认为《海王》这部电影,有极大的可能票房突破20亿
14亿人口三十亿票房咋来的?
票房的票并不是一块一张,一般来说都是几十块一张,所以十四亿人口三十亿票房并没有什么问题。而且,三十亿票房的电影口碑也不会差,看过的朋友会安利身边的朋友去看。有些人觉得好卡还会二刷、三刷。所以,十四亿人口,三十亿票房也是正常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国庆电影票房破14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国庆电影票房破14亿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