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台承认向俄买石脑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台承认向俄买石脑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加大俄罗斯的石油进口,现有的炼油设备需要更新吗?
加大俄罗斯的石油进口现有的炼油设备,或许需要再充实再添置,再提高原有的设备总体框架应该是可以用的工艺流程,要跟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
但这个问题不大,俄罗斯自己也炼油,他们有这方面的设备,我们直接向俄罗斯进口一些这样的设备,就能够解决问题了。
而且像日本这些国家也是买俄罗斯石油的,也有相应的设备。我国有能力同时也可以快速的向周边国家引进这些设备,从而加强对于俄罗斯石油的提炼和运用。#头条创作挑战赛##夏日大作战#
作者为#乡村##园艺##策划##教师# 。#怎么生活才能开心快乐##在头条看世界##写作##杭州头条##分享你的今日感悟##我在头条搞创作##每天都值得被记录#
俄罗斯主要石油出口国?
俄罗斯的主要石油出口国是欧洲国家。
石油天然气工业长期以来在俄罗斯经济中发挥核心作用,乌拉尔牌石油价格是俄罗斯制定国家财政预算的重要依据。2019年俄罗斯石油(包括凝析油)开采量为5.61亿吨,同比增长0.8%。
OPEC减产协议被违反,俄罗斯加大出口石油是否背锅?
按照目前沙特为首的OPEC与以俄罗斯为首的非OPEC产油国达成的减产协议,每天石油减产量约在180万桶上下,预计减产将持续到2018年年底。石油减产协议解决了自2014年以来困扰石油市场供应过程的问题,提振了国际原油价格。
【小哥哥】认为,俄罗斯加大出口石油,会对国际原油价格造成打压,但减产协议的撕毁恐怕不能只怪俄罗斯一个国家。首先,在OPEC内部,有一个重要的因素不能忽视,那就是沙特与伊朗之间(背后分别是美国和俄罗斯)的紧张关系加剧(原本就不睦),这可能导致OPEC内部产生裂痕,使石油减产协议过早终结。
另外,在国际原油市场上,美国页岩油革命方兴未艾,产量强劲,出口也不断增加,对沙特、俄罗斯等传统产油国构成了重要影响。
国际原油价格2016年出现悬崖式下跌,从两年前的每桶100多美元,跌至每桶不到30美元。随后,沙特牵手俄罗斯等非OPEC成员,制定减产协议,把油价拉回到每桶70美元左右。目前,国际原油价格维持在每桶60美元上下。
由于沙特和俄罗斯都意识到,减产协议一旦到期不续,将对这些石油出口国不利。2018年3月底,有报道说,沙特和俄罗斯正考虑签署一份期限为10年至20年的原油减产长期协议,以抵御下一轮油价下跌,减轻国际石油市场的动荡。
亲,【小哥哥打算盘】曾行走美帝一线,目前关注中美经贸和美国经济等问题。如果您认为回答道理,点个赞,别忘了关注头条号【小哥哥打算盘】,欢迎评论互动,后续回答更加精彩,么么哒。
从2016年底,欧佩克国家与俄罗斯等非欧佩克产油国达成原油减产协议以来,6个月内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日均共减产约180万桶原油,油价也呈现缓慢回升的趋势。2017年5月,经过协商各方决定将原油减产协议延长9个月。
由此可见,欧佩克国家与非欧佩克国家已经为油价反弹做出了巨大努力,但是油价并未走出低谷的原因,不在某个产油国加大出口,而在于页岩油对传统石油行业的冲击。
2017年11月7日,欧佩克发布报告称,未来页岩油产量将大幅增长,且增幅明显高于预期。预计2025年美国页岩油产量将达到每日825桶的水平,相比2016年的预期上调近50%。在当今科技的支撑下,页岩油的竞争力非常强,对市场价格的变化有很强的适应性。
欧佩克国家与俄罗斯等非欧佩克产油国减产所带来油价上涨,有很大一部分被页岩油的增产所对冲掉。不仅如此,油价上涨还能使页岩油企业借机获利。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一旦国际油价接近每桶50美元及以上,美国页岩油开工数量就会大大增加。当国际油价跌至每桶45美元附近,美国页岩油钻井平台速度就会有所下降。由此判断,每桶45-50美元的价格区间对美国页岩油产业来说至关重要。但随着技术突破和行业生产效率不断提升,页岩油成本在不断降低,价格敏感点也在动态变化。
面对页岩油这个大“BOSS”,欧佩克国家与俄罗斯等非欧佩克产油国的似乎只有减产这一个“不痛不痒”的招数了。
欧洲为什么在贸易制裁的同时仍然向俄罗斯购买石油和天然气?
讲道理,制裁这种事情就是为了让对方难受,经济受损,而不是非得插自己一刀,和对方同归于尽。
欧洲的领导人们当然懂得趋利避害这个道理。
事实上,欧洲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非常严重,在能源方面制裁俄罗斯无异于向自己捅刀子,欧洲承受不起这种损失。
老规矩,看图说话。
看看这些管子,像不像人的血管啊?而最粗的几根都是从俄罗斯伸向欧洲腹地。截止到2017年,俄罗斯天然气占欧洲市场份额约34%,而且这个数字还在逐年增长。
欧洲是工业化程度非常高的地区,而能源就是工业的血液,想象下欧洲人得多唬,自己非要把那几条粗粗的血管给掐了?
有人会说,不从俄罗斯进口可以从别的地方啊。
其实特朗普也是这么想的,但美国液化天然气销往欧洲的价格为265—295美元/千立方米,而俄罗斯天然气在欧洲市场价格约为190美元/千立方米,欧洲人有病么?差这么多傻子都会选。
况且,如果在能源供应方面过度依赖美国,对于欧洲绝对不是好事儿,俄罗斯毕竟经济高度依赖能源出口,这就保障了双方因为利益紧紧的被捆在一起,甚至可以说“斗而不破”。美国的经济发展更加多元和全面,到时候真掐了你的供应,人家是受点小伤,而欧洲则是要出人命的。
其实欧洲一直在寻求除了俄罗斯以外的能源渠道,但我们需要知道,中东的天然气输往欧洲必须通过叙利亚。
(曾经的两个天然气输送至欧洲的方案)
就不弄太多文字了,其实看了这图就清楚了。同时,我们也就明白为何普京拼了老命也要去叙利亚裹乱。
再说中东那地方天天闹事儿,能源安全如何保证?哪天美国不开心在中东一顿打砸抢,美国没咋地,欧洲却要跟着倒大霉。科索沃战争其实过去还不到二十年,欧洲的精英们没那么健忘。
归根结底,国与国之间讲究的是“利益”而不是“义气”,谁也没有道理撇下身家性命给别人撑腰。
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的确有些破坏规矩,但咱们平心而论,没有美国在那不停挤兑,普京至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嘛?
欧洲这边找几个企业和个人制裁下,在金融领域收紧些,而俄罗斯在农产品方面礼尚往来,大家就算是对美国和乌克兰有交代了。
乌克兰就是一个棋子,谁都犯不上因为个棋子把自己命根子给掐了,这道理小编都知道,可乌克兰那些政客怎么就想不通呢?
以上就是小编的观点,喜欢的小伙伴请猛击关注并轻轻点赞,您的转发和评论小编感激涕零。
谢谢悟空小秘书邀请!小编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是这样:
第一,欧洲相关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是追随美国而行动。美国领导的北约意在进一步挤压俄罗斯的生存空间,消除其重新崛起的可能性。当北约把防线推到乌克兰之际,普京奋而反击,占领了克里米亚。于是美国带领欧洲国家对俄实施制裁。部分欧洲国家内心未必真意如此;
第二,欧俄之间传统能源关系。由于俄罗斯能源丰富,而在地缘上又与欧洲接近,购买并使用俄罗斯的油气资源对俄欧双方来说,既便宜又方便。在短时间内,欧洲国家还很难找到代替者,尤其是在制裁伊朗的情况下。所以,欧洲国家在制裁俄罗斯的情况下,仍保持着与俄的油气联系;
第三,欧洲国家虽然对俄进行制裁,但制裁的领域及对象都是有限的,并不包括油气等能源。虽然美国多次表达对欧洲的不满,但美国更加自私的举动反而会促使欧洲国家走得更近。
欧盟国家可以拒绝俄罗斯的工业和农牧产品,也可以拒绝俄罗斯的金属矿产;欧洲北约国家也当然拒绝俄罗斯的武器;但它们唯一不能拒绝的是,俄罗斯向欧洲输送的清洁能源。
若欧洲一时头脑发热拒绝,则将在漫漫冬季凛冽寒风中得瑟。这事乌克兰波罗申科干过,其它欧洲国家领导人不会如此愚蠢。
俄罗斯天然气占有欧洲市场1/3份额。2017年,俄罗斯向欧洲非独联体国家供气1939亿立方米,比2016年同期上升8.1%。最大的用户德国购买了534亿立方米,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荷兰和丹麦的供气量也大幅度增长。
尽管欧洲推行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多年,却无法找到替代俄罗斯天然气的可靠气源。
美国液化天然气2016年登陆欧洲,价格为265—295美元/千立方米,而俄罗斯输送欧天然气价格约为190美元/千立方米。
显然,美国输欧能源没有竞争力。但也有国接单,这就是波兰。波兰有“骨气”,宁可高价买“争气”气,绝不接受俄罗斯的“嗟来之食”。显然会赢得特朗普的赞扬。可惜越买越穷,不能指望特朗普能发给救济美元。
务实的德国不理睬美国恶脸恶言,正在推行北溪-2项目,俄罗斯由管道经波罗的海海底向德国年供应天然气550亿立方米,预算投资95亿欧元,预计2019年完成,法国、荷兰、奥地利等国跟进,承诺提供47.5亿欧元。特朗普发飙,欧洲能源企业若加入北溪-2项目,他要通通制裁。默克尔能顶住压力吗?拭目以待。
欧洲在制裁俄罗斯的同时,又购买俄罗斯的油气资源,主要有以下几点因素!
一:能源战略多元化的需要:
1973一1978年的两次石油危机,结束了西方经济高增长的历史,西方国家经济也因此进入"滞胀时期!
第一次的石油危机,使美国的经济缩水1/3,通胀率由3.4%上升到12.2%.。失业率由4.9%上升到8.5%。第二次石油危机,美英两国的经济负增长为0.2%和2.4%!
而日本和英法等西方国家,因为紧紧追随美国亲以色列国家的外交政策,遭到了中东产油国的第一次石油禁运。第四次中东战争10月爆发,10月15日的每桶原油价格提高到1974年1月1日的每桶11051美元,因此第一次的中东石油危机爆发!
此时的日本和英法等西方国家,从经济优先的角度出发,被迫做出放弃等距离的外交决择,转而支持阿拉伯国家,发出了以色列撤出所侵占阿拉伯领土的声明。而由于石油进口费用的大幅增长,长期贸易顺差的日本在1979年出现了86亿美元的逆差!
、由此可见,石油危机给西方国家造成了多大的心里阴影,这也成为法德为首的欧盟国家反对伊拉克战争和极力维护伊核协议的主要原因!
二:战略遏制俄罗斯的需要:
虽然西方国家对俄罗斯恨的牙根都要发痒,但是俄罗斯以军事为主的核优势,使北约国家在对俄罗斯进行制裁时,不敢对事关俄罗斯存亡的能源战略痛下杀手!
因为普京说过,"如果俄罗斯都不存在了,这个世界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战斗民族的称呼与荣誉,绝对不是浪得虚名的。这也成为美国在制裁俄罗斯时,不敢向制裁伊朗一样,不敢拿俄罗斯油气资源说事的主要原因!
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制裁俄罗斯的目的就是,通过不断遏制的手段,以及对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不断的剥弱,使俄罗斯对西方国家"威胁"程度降到最低!
当然,西方国家也迫切的希望,因为俄罗斯所遭受的制裁困境,达到加速培养俄罗斯反对派势力的企图!
为什么不买呢,谁跟钱有仇?都说近水楼台先得月,放着家门口的便宜油气不买,非得卖漂洋过海来的贵贵的美国页岩油?这符合经济规律呀?
俄欧间的贸易往来古已有之,你美国还没有建立时就有了。即使在冷战时期,苏联对欧洲的石油出口也从没有断绝。这就是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
为了响应你美国的号召,欧洲已经忍痛以自残的方式,在诸多领域拒绝与俄往来,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如果再断绝油气贸易,欧洲大陆还不怨声载道,哀鸿遍野?经济垮了,谁来相救。难道还能指望有第二次马歇尔计划吗?
欧洲购买俄国的石油天然气,只是不想让家庭没烧的,工厂没用的,汽车没使的而已。这也算通敌?
反观俄罗斯一方,在该问题的处理上也值得玩味。为应对来自欧洲的无理制裁,俄政府制订相应的反措施,号称处处打在欧洲的痛处,让他们长记性,以暴制暴,好让对方悬崖勒马。但最致命的反制措施是禁止原油和天燃气贸易,'这点双方都清楚,但从不在俄方制裁的选项清单里。因为俄国人也不傻,作为产油大国,油气产品卖不出去就是废物,只有卖出去了才是金子。油气是武器,但也是双刃剑,在伤害了别人的同时,也一定会伤害到自己。
所以我们会看到一个很奇怪的场面:欧盟和俄罗斯剑拔弩张,各不相让,你制裁我初一,我制裁你十五,你打我一枪,我还你一棒,甚是紧张激烈,而在油气方面,大家握手言欢,互敬互让。当乌克兰威胁禁止俄方油气过境输往欧洲时,德国法国立即跳出来反对,压制乌方服软放行。为彻底避开乌方讹诈,德国开始与俄罗斯方面商讨另辟蹊径,穿越波罗的海海底,让俄气直接在德国上岸登陆,再转运到其它欧洲国家。这下不仅乌克兰傻了眼,美国也感觉大事不妙,强烈要求德国放弃北溪二号线方案。但已经晚矣。这是欧洲人自己决定搭建的生命线,性命攸关,不可能退让。
所以我们说,只要有油气贸易在,只要管道还通畅,欧洲与俄罗斯的关系即使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
俄罗斯石油哪些国家在买?
中国,德国,意大利在买俄罗斯石油
进口俄罗斯的石油国家排名:
第一名的是德国。购买的类目有石油,原油和天然气,其中石油占了约75%的成交额。
第二名是欧洲另一大国意大利,情况和德国基本相似。
第三位的是中国,主要项目也是原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台承认向俄买石脑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台承认向俄买石脑油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