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养猪场少了20头猪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养猪场少了20头猪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猪场为什么去势都是公猪?为什么母猪很少去势?
去势公猪是为了猪成年后没公猪的骚味,且公猪去势操作简单。对母猪去势技术含量高,且母猪就算性成熟对猪肉不产生异味,同时目前的猪大都是外种猪,基本上都是短期育肥,猪发情引响较小。所以猪场都选择不对母猪去势
小公猪去势主要提高仔猪在保育育肥阶段的生长速度,减少打斗等现象,成年后不影响肉质,最大程度地提高出售价格,增加猪场经济效益。所以,绝大多数猪场都会选择在产房阶段对非种用的仔公猪进行去势。
规模化猪场母猪很少去势是因为饲养育肥猪的品种往往是外三元或内三元,在良好条件下,生长速度快,饲养周期短,性成熟晚,母猪发情周期还没到,已经该上市出售了。需要说明的是广大小散户喂养的地方品种又采取的粗方式饲养,最好母猪也去势,避免性成熟带来生长损失。
本人目前也有养猪说一下个人观点:以前小时候家里养了一头母猪,每到快要满月的时候叫兽医来给猪去势。
自从规模养殖以后就知道为什么现在养猪猪给公猪去势,那是因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多数人喜欢吃瘦肉了。
而国外的瘦肉猪明显比国内高,我们养殖户就引进国外品种进行改良以后来进行饲养,这就是我常说的外三元猪。
外三元猪性成熟比较晚,一般真正发情期8到9个月。而我们大部分养殖户商品猪也就7个月就出售了,行情好的时候6个月就卖了,从而没必要去势。
有的人又要说了,我见过别人母猪公猪都去势了又怎么讲?
隔行如隔山,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那是因为国内本地猪性成熟比较早,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内三元,比如:太湖母猪100斤左右就到真正发情期了,而我们卖猪一般300斤左右,太湖生长比较慢,300斤左右的猪一般得9到10个月才行。所以母猪必须要去势。
去不去势对猪有什么影响?
养过猪的都知道,猪在发情期采食量急剧下降有的反应大的母猪甚至几天基本不吃。而母猪20天左右发情一次,如果不去势会影响生长速度,生长速度慢了无形中给养殖户曾经成本。
猪场为什么去势的都是公猪?为什么母猪很少去势?
以前我们农村养猪,不管公猪还是母猪都是要去势的,我们农村称为"劁猪",一窝猪都要10几只小猪,兽医还是特别高兴的,因为挣钱啊。可是近些年,不管是农村散养猪还是猪场集中养殖,多数是只给公猪去势,而母猪很少去势,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是因为公猪和母猪达到性成熟时的表现不同决定的。
小猪逐渐长大,它们的生殖系统也开始逐渐成熟,这一时期我们叫做性成熟,这时候的猪身体还没有发育成熟,正常情况下,公猪母猪会在5——6个月的时候达到性成熟。公猪由于雄性激素的分泌会出现爬跨其它母猪,或者互相打架,表现出雄性的一面,影响正常采食,会出现生长速度减慢,这样对猪场来说是一种损失,每天都会浪费大量饲料,另外肉质也会因为雄性激素的分泌产生一股骚臭味,所以猪场会在猪很小的时候给公猪进行去势,因为小猪去势可以把对小猪的伤害较少到最小;
而母猪在达到性成熟后,发情表现并不明显,也就是说这时候并不会影响母猪的正常生长和采食,母猪并不会发生打架,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要出栏了,母猪的雌性激素在没有配种产仔的时候对肉质几乎没有影响,还有就是在饲养过程中发现,母猪不去势比去势的生长快,所以猪场多数对母猪不进行去势。
怎么样,草原为大家解释了猪场为什么对公猪去势而不对母猪去势,草原本人是兽医从业人员,这些都是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大家在养殖过程中遇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一起探讨交流。
猪肉价格跌了造成下跌的原因是吃肉的人少了,还是猪场的猪多了?
谢邀!猪肉价格的下跌既不是吃肉的人少也不完全是猪场的猪多了,而是市场行情的规律使然。市场行情,不会长期持高不落,亦不会长期的低谷不升;有潮涨就有潮落,峰回路转,是物贵久必贱,贱久必贵。这或许是冥冥之中的定数吧,丛观往历行市盛衰皆是如此。
一市场需求,需求造成供应,需求量下降,造成价格下降。
二饲养者,因市场行情的低落,造成饲养量降低。或者是饲养量大量增加,导致各商家打价格战,使猪价下跌。
三消费者,可能对猪肉的消费趋势呈现低迷时期
世界万物都逃不掉物以稀为贵这个定律,就算是钻石.玉石走在路上随便都能踢到它还有那么值钱吗?猪肉价格下跌不是因为吃猪肉的人少了,中国自古以来都有吃猪肉的习惯,有些人天天吃猪肉都可以,你叫他连续吃上四五天鸡肉.鸭肉试试看他会是什么反应?就算是炒青菜放点肥肉下去一起炒都好吃点。猪肉价格下跌是因为生猪存栏量大多了,猪生长到一个阶段后长肉就慢了,如果继续喂养就不划算,就算价格低你不卖自有人卖。继续喂养只会亏本。
去年猪肉价格暴涨是因为猪瘟导致生猪存栏量严重不足,这场猪瘟不知道死了多少生猪,有些农村地区的散户都不愿看了直接出去打工,猪少了价格自然水涨船高。而且国家还投放了大量储备肉出来呢。
等到猪瘟一过大家看到猪肉价格喜人,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一下子大量进入养猪行业,我们村以前只有三四家养猪,今年一下子提高到十一二家,年前六七十斤重的猪仔还能卖到一千四五,过一两个月七八百都没人敢要,都持观望态度,那些猪仔只能留来自己养了。到时候又集中大量出栏,价格自然降下来,这个是自然现象大家不要惊慌,也是我们消费者喜闻乐见的事情。我们也吃得起扣肉了。最后想跟那些养猪户说一声,那些旧衣服先别急着扔了,怕到时候还能用得上。
猪肉下跌的背后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我国消费者们对猪肉的需求出现了疲软。
市场对于猪肉的需求量也是逐渐回归到了一个正常的水平上,不再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了。而且随着我国腌腊肉时节的过去,更是进一步使得我国消费者们对猪肉的需求出现了疲软。
第二,养殖场的出栏压力增大。
在这种情况以及市场环境下,生猪源出现了积压的情况。在我国的生猪存栏中,如今肥猪的存栏偏多。这也直接导致了如今很多养殖场的生猪出栏压力直线上升,从而对猪价的下跌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
第三,我国储备肉的投放也是导致猪肉价格下跌的重要因素。
在前段时间我国猪肉价格飞涨的时期内,官方为了控制市场内的猪价,一直都在进行着储备肉的投放。这样的情况持续下,猪肉价格失去了利好支撑,出现下跌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猪肉价格跌了造成下跌的原因是吃肉的人少了?还是猪场的猪多了?
猪肉价格跌了造成下跌的原因不是吃肉的人少了,也不是猪场的猪多了。是养殖企业的经营管理方面出现了问题。
大家都知道,2018年下半年发生的非洲猪瘟疫病迅速传播,很快大陆各个省区都感染疫病,一时间,国内的猪肉价格是先发生暴跌然后出现暴涨,我们这里的猪肉从每斤10元左右下跌到7元左右。短时间内,国内生猪存栏数量大幅度减少,据农业农村部400个定点监测县的数据显示,2019年8月生猪存栏同比下降了38.7%,能繁母猪存栏同比下降了37.4%。市场肥猪供不应求,造成猪肉价格暴涨,2019年6月份后,国内各个地方发生了猪肉价格暴涨,我们这里猪肉价从每斤7元左右暴涨到45元。养猪进入了红利时期,出栏一头肥猪可以获得超过1500元的利润,仔猪卖到每斤80元以上,仔猪和猪肉以及养殖利润已经创造历史记录。
在养猪进入红利时期,国家出台鼓励养猪的优惠政策,高额的养猪利润和政府高额的补贴吸引了大量的企业跨界投资养猪,懂或者不懂生猪饲养管理和经营的企业都涌入养猪业,大家都来抢养猪人的饭碗,国内规模猪场从去年年初的16.1万家增加到目前的18万家,我国生猪存栏量已保持在4.16亿头以上,去年年底前国内生猪养殖数量就增加30%以上,生猪养殖数量已经恢复。
从今年年初到6月底肥猪价格持续下跌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养猪界非常混乱,这些新跨界投资养猪的企业大多数是养殖业的门外汉,这些企业对生猪养殖规律不清楚,不懂生猪的经营与管理,大多数企业仍然是以工业管理模式组织生猪生产,没有按照市场的需要而进行生产,一见养猪利润确实高,不顾一切地签订养殖合同,大量养殖生猪,短时期内超过了市场的需求量。这些养殖企业在春节后猪肉消费的淡季大量出栏肥猪,同时养殖超大肥猪,使肥猪上市量大幅度增加,形成了供大于求的状况。大家都知道每年的春节后到端午节前通常是一年中肉食品的消费淡季,也是一年中肉食品最便宜的季节,因此,有养猪经验的养猪人就会尽量减少在春节后至端午节前肥猪的出栏数量,而在养猪红利时期涌入养猪业的企业比较多,良莠不齐,相互竞争,不按规矩出牌,造成肥猪价格持续下跌。在猪肉消费淡季大量的肥猪出栏,造成肥猪市场供大于求,猪肉销售量实际上没有增加,大家可以从餐馆和早餐就可以看出,由于猪肉价格一直居高不下,餐馆和早餐的价格仍然停留在猪肉高价时期,价格没有下跌,猪肉份量没有增加。这主要是屠宰企业压价收购肥猪抬价销售白条猪,每个地方仅有一家屠宰场,形成了价格的垄断,造成猪肉销售量没有增加,肥猪出栏数量大幅度增加。
国内生猪产能仍然不足,生猪养殖数量不足,缺口很大。现在生猪养殖数量已经恢复到非洲猪瘟疫情前的2017年的生产水平,我国每年生猪的正常递增是5%左右,三年就是要在2017年的基础上增加15%以上,所以按照正常发展速度,缺额在20%左右,因此,国内的生猪生产并没有真正的饱和,与正常发展速度比较,缺口还是大的,现在是猪肉消费淡季看不出来,到秋季后进入猪肉消费旺季,肥猪供应的缺口就会显示出来,猪肉价格是要上升的,而且上涨幅度是相当大的。
同时今年一边是肥猪价格出现下跌,另一方面是进口的猪肉没有减少,今年1—5月份进口猪肉196万吨,其中 3月份进口46万吨,5月份为37万吨。进口的冻猪肉价格低,大量的进口猪肉加剧了国内猪肉价格的进一步下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养猪场少了20头猪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养猪场少了20头猪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