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养猪场少了20头猪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养猪场少了20头猪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云南也是非洲猪瘟的疫区,规模猪场得非瘟的极少,主要是小猪场,为什么?
云南也是非洲猪瘟的疫区,规模猪场得非洲猪瘟的极少,主要是小猪场,为什么?
非洲猪瘟自2018年8月中旬爆发以来,至今已历时近十个月。到去年底,黑、浙、苏、徽、辽、湘、云、蒙、贵、鄂、渝、川、晋、吉、京、津、沪等17省市爆发过非洲猪瘟疫情。到2019年4月,全国不是疫区的极少。
图为猪瘟疫情封锁区内,工作人员在向地面倾倒消毒液。
利好的消息是,据农业农村部通报,截至6月16日,全国共发生非洲猪瘟疫情137起,其中今年以来发生38起,月均发生起数明显减少,且均为点状发生。目前,已有26个省(区)解除疫区封锁,生猪调运秩序逐步恢复。
从统计上看,到2019年1月底,云南省已有5例非洲猪瘟病例报告。当然,比起东北、华北、华中、华南,还算是少的。
从目前我国疫情看,非洲猪瘟这种病毒性传染疾病,并不分大规模养殖场,还是小型养殖户,都有感染该疾病的可能。
据农村农业部公布的传染途径,认为主要有三种:
1、 生猪及其产品跨区调运。异地调运引发的疫情占全部疫情的19%;
2、 餐厨剩余物喂猪。因此餐厨剩余物喂猪引发的疫情占全部疫情的34%;
3、 人员与车辆带毒。这是当前最主要的方式,引发的疫情占全部疫情的46%。
全国各地、各级政府,都采取了严防死守的态势
目前,各地所采取的防控措施是:
1、车辆控制:收猪车辆尽量远离圈舍,车辆喷雾消毒后装猪。猪只出售前提前选好,一经装车严禁返回。严格控制人员、车辆和易感动物进入养殖场;进出养殖场及其生产区的人员、车辆、物品要严格落实消毒等措施。
2、用具控制:售猪后对用具、雨鞋、衣物、出猪台等用具消毒,猪舍工作人员不参与装车。
3、严格消毒:合理选择消毒药,最有效的消毒药是10%的苯及苯酚、去污剂、次氯酸、碱类及戊二醛。碱类(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氯化物和酚化合物适用于建筑物、木质结构、水泥表面、车辆和相关设施设备消毒。酒精和碘化物适用于人员消毒。
4、频繁消毒:疫区周围猪场每天消毒3~5次,连续7天,之后每天消毒1次,持续消毒15天;疫区临时消毒站做好出入车辆人员消毒工作,直至解除封锁。
5、媒介控制:疫区封闭饲养生猪,采取隔离防护措施,尽量避免与野猪、钝缘软蜱接触。
6、饲养控制:严禁使用泔水或餐余垃圾饲喂生猪。
由此措施可以看出,所制定的应对措施,基本上针对主要传播途径进行管控。
云南最先发生非洲猪瘟的疫点是昭通镇雄,2018年10月即收到疫情报告。具体发生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在随后的全国性疫情蔓延的情况下,云南的疫情一直得到较好控制。
个人认为:从自然区域上,主要得益于云南高海拔的地理优势。强烈的紫外线,是病菌、病毒的天然克星;从生产区域上,云南养殖场密度不大,场之间间隔较远。各场之间流动性较小。另外,云南养殖场使用泔水喂猪的现象较少。或许正是由于“云南特色”,原来的养殖短板,反而大大降低了非洲猪瘟的影响。
我还记得“非典”的时候,虽然云南也处于非常紧张状态,但云南发生“非典”病例的报告几乎没有。我们可以统计一下传染性疾病在云南的发生情况,大致上会发现这一特殊现象。
当然,由于云南养猪届的朋友及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纷纷行动起来,采取了必要措施,才避免非洲猪瘟危机在云南大面积爆发!
我们从非洲猪瘟病毒特点来看:
1、 病原:非洲猪瘟病毒属于DNA病毒目,非洲猪瘟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属成员, 是一种具有20面体结构,直径为175~215nm, 基因组全长170~190kb,含有151个开放阅读框,可编码150~200种蛋白,具有囊膜的双股线性DNA病毒。非洲猪瘟可分为23个基因型。
2、 特性:
a) 该病毒为囊膜病毒,能够抵抗蛋白酶的作用,对乙醚及氯仿等脂溶剂敏感,但易被胰酶灭活。病毒在ph4~10的溶液中比较稳定,但对温度非常敏感,病毒可在5℃的血清中存活6年,56℃加热70min或60℃加热30min可使其灭活。
b) 非洲猪瘟病毒在环境中比较稳定,能够在污染的环境中保持感染性超过3d,在猪的粪便中感染能力可持续数周,在死亡野猪尸体中可以存活长达1年;
c) 病毒在肉制食品中亦比较稳定,冰冻肉中可存活数年;半熟肉以及泔水可长时间存活;腌制火腿中可存活数月,未经烧煮或高温烟熏的火腿和香肠中能存活3~6个月;4℃保存的带骨肉中至少存活5个月。
3、 宿主:猪是非洲猪瘟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除家猪和野猪外,其它动物不感染该病毒。
4、 媒介:软蜱是非洲猪瘟的主要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
按软蜱的生活习性,在云南分布也很广。钝缘蜱比硬蜱更能适应干燥和高温环境。因此,具有传播该疾病的媒介基础。据此,我们可暂时认为,云南绝大区域的钝缘蜱并未感染非洲猪瘟病毒。因为,一旦钝缘蜱携带该病毒,蜱与蜱之间的非洲猪瘟病毒能够通过交配、经期、经卵等方式传播。
有实验表明,人们在爆发非洲猪瘟一年后的疫情地区采集蜱虫,使其在饥饿状态下保存3年以后,还是能在蜱虫体内检测到非洲猪瘟病毒。可见这种蜱虫生存的地区,就很难彻底剿灭非洲猪瘟。
所以,云南养殖场的大佬们,不要掉以轻心。千万要注意猪场生物安全,一刻不能放松。
天然有利的条件,使我们在非洲猪瘟这场灾难中损失不大,但饲养管理、生物安全问题,一刻不能放松。
以上拙见,供参考。感谢邀请。
当然不只是小猪场,只要是猪都会感染非洲猪瘟病毒!规模化猪场发生非洲猪瘟概率少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规模化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比较好,一般猪场要求隔天甚至一天消毒一次,而且严禁外来人员的造访,再者外来的拉猪车和运输饲料的车都会进行严格的消毒措施,这样就不容易将非洲猪瘟病毒带入猪场。
还有关键一点就是一些散养户习惯使用泔水喂猪,泔水中虽然本身不会携带非洲猪瘟病毒,但是泔水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很容易被非洲猪瘟所感染,因为饭店用的肉等食材都有可能携带,一旦携带了非洲猪瘟病毒就可能传至猪场内导致猪场发生。
所以,大家也不要有非洲猪瘟只感染散养户不感染规模化猪场的错觉,只要是猪都会感染,规模化猪场不会感染就是因为他们生物安全做得好,非洲猪瘟病毒没有传入猪场的机会,这样自然就不会发生非洲猪瘟疫情。
概率问题,首先规模化的养猪场各个省份都是少的,云南大的规模化养猪场也少。但是,规模化的养猪场对猪瘟,猪疾病的防控都是有一套系统流程的,包括远地,污染物的处理,饲料的选择和运输,生猪出栏拉出,日常消毒等等,都是有一套规范化的操作,所以,对非洲猪瘟和其他传染病有一定的防控作用,当然,如果工作人员粗心大意,一样挨上非洲猪瘟的。
而小猪场,大家也知道资金有限,在一些设施上是没有投入的,如果附近有非洲猪瘟出现,被传播的几率极大,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因为非洲猪瘟的传播方式多,基本无治疗。
当然,还有一个可能,猪都是正常死亡的。
这个非洲猪瘟,和养殖场大小没有区别。
大厂一般都是饲料,和防御措施做的比较好
没有去拉餐馆的剩菜剩饭来喂。
小型的猪场经常这么干!
餐馆里有些黑心老板为降低成本,去买那种进口很便宜的冻肉,做菜。
剩菜再回流到小型猪场喂食感染。
感染的猪肉小型猪场再以低价贩卖
恶性循环面积进一步扩大。
以上个人观点,
政府已经加大管控疫情,在做防疫工作。
后期育苗出来了就好了。
传播非洲猪瘟的几个主要途径:
1、运猪车辆,尤其是运淘汰母猪的车辆被称作“播种机”。
2、进出猪场人员,不管是场内人员外出后回场,还是场外人员进场如施工人员,都会带来传播风险。
3、场内人员外购的生活及工作用品,猪场不能做到完全与外界隔离,一些生活必须品还是要外购,必然存在传播病毒风险。
4、飞鸟及小型动物的传播。
5、肉制品食品和饲料及原料。
规模猪场被传染非瘟的少,个人认为有两个原因:
1、规模猪场防控做的好,例如在南方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有一规模长为了切断病毒传播,围绕在猪场周边5公里处建立了隔离墙,切断一切进出物和人,必须品进场需要经过严格消毒。
2、规模场个数本来就少,被传染个数也一样少,但是被传染概率是一样的,只不过数量少而已。
个人建议,不管是规模场还是散户,都应该建立严格的防控。
猪场为什么去势都是公猪?为什么母猪很少去势?
小公猪去势主要提高仔猪在保育育肥阶段的生长速度,减少打斗等现象,成年后不影响肉质,最大程度地提高出售价格,增加猪场经济效益。所以,绝大多数猪场都会选择在产房阶段对非种用的仔公猪进行去势。
规模化猪场母猪很少去势是因为饲养育肥猪的品种往往是外三元或内三元,在良好条件下,生长速度快,饲养周期短,性成熟晚,母猪发情周期还没到,已经该上市出售了。需要说明的是广大小散户喂养的地方品种又采取的粗方式饲养,最好母猪也去势,避免性成熟带来生长损失。
去势公猪是为了猪成年后没公猪的骚味,且公猪去势操作简单。对母猪去势技术含量高,且母猪就算性成熟对猪肉不产生异味,同时目前的猪大都是外种猪,基本上都是短期育肥,猪发情引响较小。所以猪场都选择不对母猪去势
猪场为什么去势的都是公猪?为什么母猪很少去势?
以前我们农村养猪,不管公猪还是母猪都是要去势的,我们农村称为"劁猪",一窝猪都要10几只小猪,兽医还是特别高兴的,因为挣钱啊。可是近些年,不管是农村散养猪还是猪场集中养殖,多数是只给公猪去势,而母猪很少去势,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是因为公猪和母猪达到性成熟时的表现不同决定的。
小猪逐渐长大,它们的生殖系统也开始逐渐成熟,这一时期我们叫做性成熟,这时候的猪身体还没有发育成熟,正常情况下,公猪母猪会在5——6个月的时候达到性成熟。公猪由于雄性激素的分泌会出现爬跨其它母猪,或者互相打架,表现出雄性的一面,影响正常采食,会出现生长速度减慢,这样对猪场来说是一种损失,每天都会浪费大量饲料,另外肉质也会因为雄性激素的分泌产生一股骚臭味,所以猪场会在猪很小的时候给公猪进行去势,因为小猪去势可以把对小猪的伤害较少到最小;
而母猪在达到性成熟后,发情表现并不明显,也就是说这时候并不会影响母猪的正常生长和采食,母猪并不会发生打架,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要出栏了,母猪的雌性激素在没有配种产仔的时候对肉质几乎没有影响,还有就是在饲养过程中发现,母猪不去势比去势的生长快,所以猪场多数对母猪不进行去势。
怎么样,草原为大家解释了猪场为什么对公猪去势而不对母猪去势,草原本人是兽医从业人员,这些都是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大家在养殖过程中遇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一起探讨交流。
本人目前也有养猪说一下个人观点:以前小时候家里养了一头母猪,每到快要满月的时候叫兽医来给猪去势。
自从规模养殖以后就知道为什么现在养猪猪给公猪去势,那是因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多数人喜欢吃瘦肉了。
而国外的瘦肉猪明显比国内高,我们养殖户就引进国外品种进行改良以后来进行饲养,这就是我常说的外三元猪。
外三元猪性成熟比较晚,一般真正发情期8到9个月。而我们大部分养殖户商品猪也就7个月就出售了,行情好的时候6个月就卖了,从而没必要去势。
有的人又要说了,我见过别人母猪公猪都去势了又怎么讲?
隔行如隔山,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那是因为国内本地猪性成熟比较早,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内三元,比如:太湖母猪100斤左右就到真正发情期了,而我们卖猪一般300斤左右,太湖生长比较慢,300斤左右的猪一般得9到10个月才行。所以母猪必须要去势。
去不去势对猪有什么影响?
养过猪的都知道,猪在发情期采食量急剧下降有的反应大的母猪甚至几天基本不吃。而母猪20天左右发情一次,如果不去势会影响生长速度,生长速度慢了无形中给养殖户曾经成本。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养猪场少了20头猪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养猪场少了20头猪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