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高通违反反垄断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高通违反反垄断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高通为何与华为在芯片上争锋相对?
感谢,我讲得通俗点。人家来抢你饭碗分你蛋糕你愿意吗?肯定不愿意。所以你一定要跟别人争饭碗啊,不然别人拿走了你的饭碗的时侯你就得喝西北风去了。自古以来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和一母。有人来你地盘挑战你地位,你不拿出点颜色看看,别人就当你病猫了啊。消费者肯定更青睐于实力强的品牌啊。如果没有竞争,谈何发展呢?所以争峰相对,肯定是想证明自身实力,保护自身利益啊。
应邀回答本行业问题。
高通和华为在芯片上针锋相对,是中国通信业实力整体强大的有力体现,是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
从3G时代开始,掌握了CDMA核心专利的高通基本上完成了对手机芯片的垄断。
3G时代,由于高通基本上垄断了CDMA的专利,而国际3G标准都是基于CDMA的。在手机芯片的基带芯片上,高通有则其他公司无法比拟的优势,也在这个时代,各家手机芯片厂家不是黯然离场,就是基本上是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而在这个时代,华为在移动通信领域还是一个新丁。
4G时代,中国的通信业完成了从参与到跟随的阶段,4G时代中国就掌握了部分的4G核心专利。
4G时代,中国的通信业开始缓慢的崛起,依靠中国庞大的通信市场,我国涌现出了一批在通信业话语权比较大的公司,以华为、中兴为首的设备制造商也通过不断的努力,投入资金研发,掌握了不少的4G专利,其中华为更是掌握了部分4G的核心专利。
在4G时代,华为的海思半导体不断壮大,在手机芯片上也推出了自己的高端芯片-海思麒麟,在性能上已经做到了和高通的高端芯片交替领先。
海思麒麟的崛起,打破了我国缺少手机高端芯片的局面,也让高通不再完全的占据中国的高端芯片市场,在这点上,华为是值得让通信业骄傲的。
而且,麒麟芯片的抗频偏和防伪基站以及弱信号的处理上,是好于高通骁龙的。
5G时代,华为的巴龙系列基带的性能已经做到了高通的X系列并驾齐驱,而且就商业化速度而言,是超越高通的。
华为的巴龙5000是一个转折点,提前推出的巴龙5000的性能和过后才在PPT上看到的高通X55基带的性能基本一致,在这次5G基带之争中,华为第一次领先于高通,这个也是可喜可贺的。当高通的X55还在PPT上,需要2019年才能推出的时候。基于巴龙5000的产品已经问世,而且目前被广泛的应用到各大5G测试场景。国内的5G测试终端现在基本都是华为的设备,这个也是非常值得骄傲的地方。
手机芯片的性能还交替领先,但是华为的基带的领先已经是可以预见的了。
高通的劣势在5G时代终于暴露了,当它有了竞争对手而无法继续挤牙膏的时候,高通没有自己的手机的弊端就暴露出来了,和各大手机厂家的适配是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的,而华为的芯片是可以一边研发就一边和自己的手机适配的,这个优势是高通没有的。
而且华为还有一个优势也是高通无法具备的,就是华为是一家通信设备商,而且是和中国三大运营商密切合作的设备商,华为可以从三大运营商的现网获取大量的实测数据,可以在和三大运营商的合作优化之中获得大量实验室无法获得的现网数据,在这个大数据的加成下,华为的基带将高通抛在身后,就是极大概率事件。
网络优化不仅仅是对现网的调校,同时也是对手机基带的不断的调校,这个对于手机基带的性提高的巨大促进作用,就决定了一旦巴龙和高通的5G基带性能接近后,就会逐渐的拉大距离,高通无法改变这个趋势。
现在业内有消息说中兴也在研发5G基带,如果中兴的5G基带可以问世的话,未来将是华为和中兴的基带之争,做为中国通信业的一员,我非常希望看到这一天早日到来。
以上个人浅见,欢迎批评指正。喜欢的可以关注我,谢谢!
认同我的看法的请点个赞再走,再次感谢!
6月21日华为正式发布全新一代SoC——海思麒麟810,打破了高通垄断,你怎么看?
华为孵化出海思芯片,如同不个少年还需市场的锤炼。华为想得远看得高,他们这么有志气,我们该做点什么,不是捧,不是吐,而是把他当成一个民族企业,当我们自已需要某些产品如手机之类的,去买他的产品,让他有足够资金再研发再改进再先进,默默的支持,前提是将来华为更强大时不要膨胀,不要把资金用在吃喝玩乐上,更不要乱投资其它不熟悉的领域
黄色的皮肤,黑色的头发!这是我们不能改变的,走到哪儿,我们都是中国人。当今的世界,还是讲族群利益的,靠别人不如靠自己,这是真理。当今的中国在各个领域方方面面所取得的成就,足以让我们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自豪。别谈什么谁帮了谁、谁“”偷”了谁,那都是外因,真正起变化的是内因,那些所谓的“哈美”们,醒醒吧!你们看看古今中外历史,什么时候少了汉奸了,可什么时候汉奸有过好下场呢?!
还记得美国封杀中兴时我就说过,中国的芯片要不了多久就会面世,果然皇天不负有心人,中国的芯片必将迎来春天和辉煌的未来。那些以各种理由和困难认为不可能的西奴是不是打脸了,特痛吗???
美司法部开始对科技巨头实施反垄断调查,比如高通和谷歌,你如何看反垄断?
看懂美国司法部的反垄断,只需懂一个词“店大欺客,客大欺店”。美国就是一家店,这些巨头企业就是住店的客人,美国政府一直想让这些企业服服贴贴的;但是有些巨头企业太庞大了,美国政府想让企业听话,就会利用反垄断调查。
据《华尔街日报》网站6月3日报道,美国司法部反垄断部门最近一直在为调查谷歌做准备工作。实际上早在2013年,美国政府就想收拾谷歌,只是当时最终没有行动。
巨头会影响竞争企业的利益,这些企业当然想让政府收拾垄断巨头
比如谷歌和高通,一般被认为是垄断公司,因为他们的市场占有率太高了,几乎垄断整个市场的份额。它的一些竞争企业就很不爽,因为赚不到钱,就到处起诉,希望通过《反垄断法》打击垄断巨头。
谷歌遭到美国司法部反垄断调查
谷歌是做浏览器和系统的,高通是做芯片的。在美国它们都有自己的竞争公司,但是那些竞争的公司一直不成气候。但是它们可以游说美国政府和国会。美国的游说是合法的,就是合法的行贿,就是要让垄断集团出点血。
美国的巨头企业太强大的时候,美国政府的一些事情不好办
在许多国家,一旦企业强大到一定的程度,政府职能对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韩国的财阀集团。韩国的财阀就是一群特殊阶层,完全凌驾于韩国法律之上。而美国的巨头虽然没有这么强势,但仍然可以跟美国政府叫板。
美国政府曾让巨头企业提供信息,遭到拒绝
比如在2016年,苹果公司拒绝给美国政府提供苹果手机中的信息。据说当时美国FBI在破案过程中缴获一个苹果手机,但是无法解锁,要求苹果公司提供信息。但是苹果公司拒绝,美国政府最后通过破解技术才获得信息。也就是说,这些科技巨头不是那么听美国政府的话。
美国政府想通过反垄断,拿捏住这些巨头的命脉
也就是说,美国政府也害怕客大欺店。在本国成立的公司,如果不听话,美国政府有的是手段收拾它,就比如现在的《反垄断法》。美国政府可以通过反垄断调查让这些巨头妥协,乖乖的配合自己。
比如微软等美国公司就在上世纪90年代,被美国政府以反垄断的名义收拾了。有一些东西纯属是猜测,由于美国的巨头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都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所以可以轻松掌握各种数据。至于美国政府是不是想收拾这些巨头,想让这些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留下一些后门的?就不敢说了。
美国的科技巨头在国际上掌握大量信息
总之,美国政府的反垄断选的很是时候,恐怕是想这些公司配合美国政府的战略。其实早在2013年,美国政府就对谷歌公司进行过反垄断调查,但最终放了谷歌一马,是不是两者当时达成了什么交易呢?现在美国政府又想到了什么点子呢?
别人在做初一,等我们有了这方面的能力,也可以照搬。虽然我们现在慢慢进步了,但还要很努力,一个人闲着就会出问题,所以大家辛苦一点,多做一点,多分担一点,即使在广场上的大妈也是在努力让自己身体变的健康,不为家人增加负担,这个未来终归属于勤奋的中国人民。
防止华为等5G巨头垄断,谷歌三星高通等31家成立联盟“对抗”!怎么回事?
微软、谷歌、脸书、IBM、思科、AT&T、威瑞森、高通、英特尔、三星、沃达丰、乐天等31家科技和电信企业宣布成立“开放无线接入网政策联盟”,旨在建立开放且互通的5G网络系统,摆脱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
而单一的供应商是谁?显而易见就是5G领域的巨头华为,这明显就是针对华为。
不过另一方面看出美国这些科技公司终于害怕了,其实他们本身就没有什么5G核心专利。成立所谓的5G联盟只是一堆跳梁小丑抱团取暖。和华为的5G技术相比,他们只能使用华为的技术,支付华为5G专利费。
华为作为5G技术的引领者,道路依然曲折,一众世界顶级科技公司要联合应对
我们看到截至3月底数据的全球5G订单,华为91份,爱立信86份,诺基亚67份,瓜分了全球绝大部分的5G基站市场。可以说在5G领域,华为已经是和行业老牌企业爱立信一样,成为中小玩家们恐惧的“寡头”“垄断者”了。
而这个所谓的5G联盟的目标是联盟内部企业共同参与5G基站软硬件开发,分润利润,而华为才把自己领先的全套技术抛下来加入你们弱者的联盟。
面对美国的各种制裁和围堵,华为却依然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在前三次工业革命中,西方国家都是处于领跑地位。而我们则只能跟在他们屁股后面。而这次5G就不一样了。因为有华为这样有使命感的公司,坚持自主研发,持之以恒。才让我们的5G技术上压别人一头。
这一领域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赶超的,这么多科技公司在联合对付华为,没有华为这种公司是打不赢这场决定中国科技突破的前沿战争的。
面对美国的封锁,我们没有怕过。我国的航天、核导弹技术、核潜艇技术等等方面,都受到了美国的制裁和封锁。但是我们没有气馁,依然撸起袖子加油干,才有了如今的成就。如今华为也是,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们的崛起!
美国的意图太明显了,31家企业成立5G联盟这个消息需要和另一个消息结合起来看,那就是美国允许华为参与制定5G标准!
美国在打什么算盘
这是什么概念?一边要华为过来一起制定标准,另一边自己又成立5G联盟,防止5G被华为和欧洲的诺基亚、爱立信垄断。说到底都是为了美国的利益,5G现在几乎被华为、诺基亚、爱立信瓜分,美国并不想接受这个事实,所以希望华为把先进的5G研究成果分享出来,共同制定标准,而后以反垄断为名,让美国为首的31家企业联盟共享5G成果。
说到这里大家难免就要问了,美国在失去了5G主导权以后,就要反垄断了,那么美国在2G、3G、4G上面的研究成果是不是也要共享出来,让大家研发基带时都能跨过这些专利门槛,防止美国企业垄断?
这显然是不行的,因为这是美国的技术,美国怎么会说自己垄断。
所以美国现在所做的一切,都逃不开美国在5G技术落后的事实,并且美国现在用尽各种各样的方法企图阻止这一切的发生,典型的就是打压华为,不让华为继续壮大。而这次的做法,是让美国的企业壮大,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希望美国尽快跟上5G的脚步,差距不要越来越大。
在前几天美国刚宣布同意美国公司跟华为合作,共同制定5G标准。现在又搞个“开放无线接入网政策联盟”,虽然没有特指联盟要对抗谁,但明眼人一想就知道,这完全就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一、分析这个联盟参与者的背景,明显是暗有所指
根据媒体的报道,这31家包括多领域的科技巨头:
- 科技公司:微软、谷歌、IBM、思科;
- 电信运营商:美国的AT&T和Verizon以及全球运营商Vodafone,Rakuten和Telefonica等;
- 芯片制造商:高通,英特尔和三星等
而5G网络主要涉及三大方向:核心网,承载网和基站,而根据这31家公司经营分属领域,可以看出这个联盟是侧重5G网络中的基站。
官方对联盟的解释是,为了摆脱“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防止任何一家公司垄断5G市场。但分析联盟的侧重点,我们不得不怀疑,但这个“单一”,似乎是暗有所指。
二、一边“松绑”,一边”紧箍咒“,美国背后的意图,值得深思
开篇提到,5月6日路透社发文称,美商务部将同意美国公司与华为合作,共同制定5G标准。转眼,又冒出个侧重5G基站的联盟,来防止5G市场的一家独大。我们知道华为在5G上,侧重的就是5G基站。
那么美国一边美名其曰“松绑”华为,一边又给华为“戴上个紧箍咒”,直白一点就是:你华为把技术贡献出来,我们大家用,但你华为不再有话语权,得听我们的。
三、美国人藏在背后的匕首,跃跃越试。
前几天我就提到,美国松绑华为,允许华为参与5G标准的制定,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果然没多久,美国把藏在背后的匕首,马上就拔了出来。所以,华为在5G上,仍不会轻松。“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华为仍然需要小心中美国人的阴招。
5G网络在全球的部署与普及,及建立在5G基础上的应用业务将为相关行业带来前代移动通信技术所无法比拟的,巨大的市场机遇和商业利益,为了跟以华为为代表的传统通信设备制造商抢夺市场份额,包括美国运营商在内的31个公司成立了Open RAN政策联盟(Open RAN Policy Coalition)。
Open RAN联盟的成员组成
- 运营商:AT&T、Verizon、西班牙电信(Telefonica)、沃达丰(Vodafone)、NTT DoCoMo和乐天移动(Rakuten)
- 互联网公司:亚马逊、谷歌、微软、Facebook
- IT设备厂商:戴尔、IBM、思科、NEC、富士通、甲骨文
- 芯片厂商:英特尔、三星、高通
其它成员还包括Airspan、Altiostar、Mavenir、NEC、Parallel Wireless、Juniper Networks、NewEdge Signal Solutions、US Ignite、VMWare、World Wide Technology和XCOM-Labs等。
前美国国家电信和信息管理局(NTIA)代理行政长官Diane Rinaldo担任该组织的执行董事。
运营商为什么要参加该联盟组织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的传输带宽和传输速率都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但这些都是以提高系统所使用的的电磁波频率为代价的。
电磁波的频率越高,波长越短,在传播过程中的损耗和衰减就越严重,电磁波的绕射、折射能力和穿透能力就越弱,导致单基站的覆盖面积越来越小。为了覆盖同样的面积,运营商就得建设更多的基站,因此运营商付出的建网和维护成本就越来越高!5G时代,运营商的成本压力达到了顶点。
传统的商业模式下,基站设备都是由通信设备商生产,运营商从设备商处购买设备。但这些设备都是软硬件紧耦合的设备,设备所使用的很多电子元器件和软件,都是各家厂商按照通信技术的标准专门研发的,所以导致设备的开放性为零和成本居高不下,最终导致运营商的采购成本高企。
基于以上原因运营商试图引入硬件和软件白盒化的无线接入网设备,使用通用的芯片,开源的软件来取代紧耦合的基站设备;另外还可以引入更多供应商,加剧行业竞争,提升自己的议价能力,降低设备采购的成本。
IT和互联网厂商为什么要加入其中
当无线接入网设备实现白盒化之后,传统高度耦合化的基站设备就将被标准化的硬件平台和开源的软件产品所代替,任何厂家开发出的软件可以在任何一个硬件平台上运行,同样可以实现5G基站的功能。
如果去耦合化的目标实现后,这些IT和互联网厂商就可以绕过通讯设备制造商,直接与运营商进行合作,甚至可以将通讯设备制造商排除在外,毕竟通用化的硬件和软件可以具备很大的成本优势!
Open RAN会对传统通讯设备制造商的影响
虽然Open RAN的愿景是美好的,但在实施过程中还有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硬件白盒化问题:业界有声音指出,基于通用硬件的4G宏基站的功耗要高出十倍,5G宏基站会更高,尽管降低了设备成本,但会导致运营成本上升。
兼容集成问题:在这多硬件和软件厂家共同参与下,如果形成不了一个高质量的开放标准,兼顾硬件和硬件、硬件和软件、软件和软件的兼容问题,将会导致该架构的基站设备出现难以解决的系统集成问题。
后期维护问题:由于高度的开放化和多供应商化,导致网络运行维护时的故障定位难度空前加大,故障定位的效率变得更低,还会连带出现“谁为故障负责”的扯皮问题,这对讲求及时响应的通信业务来讲是致命的。
如果不解决上述问题,Open RAN产品将无法对传统通讯设备制造商业务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而上述问题并不是短时内能够解决的。
结语:虽然但时间内Open RAN对以华为为代表的传统通讯设备制造商的业务还产生不了太大的冲击,但也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拿出可以切实为运营商降低采购和运营成本的产品来;同时是否可以考虑一下,在保证设备性能的条件下,主动地降低一下基站设备的耦合度,给运营商多一些的定制化空间。
华为的崛起对欧美的冲击很大。以前由欧美电信公司主导的3G, 4G时代,为什么没有这联盟呢?为什么现在需要设立这联盟呢?因为他们以前的游戏规则被冲击了,反主为客了。所以要另定游戏规则去管控住5G发展规则了。因为他们怕华为会都用5G都订定规则,从而这些公司由领导者变成跟随者。这是欧美接受不了。中国公司在科技上的发展会面对很多挑战,所以中国公司要做一个整体战略计划和必需团结起来去面对外来压力和阻拦。 华为已做得很好,但受到外来的挑战和压力不少。后来者会更不容易。所以各公司应该更需要团结和相互扶持,再加上政府的帮助,才可以顶住这些外来压力。毕竟改变了欧美制订的游戏规则是不容易。
联想成为高通反垄断案证人,你怎么看?
前两天高通刚在德国缴纳了13.4亿欧元的保证金,以确保苹果7和苹果8两款产品在德国被永久禁售,可这项对苹果的禁售令还未完全见效,没想到自己后院竟然着火了。1月4日高通因为涉嫌威胁停止向拒绝支付高通专利技术授权费的通信企业提供芯片,简单来讲就是高通因涉嫌凭借其专利技术对通信行业进行垄断而被起诉,这次的指控方是美国联邦贸易协会(FTC)。
被指控垄断对高通来讲已经算是家常便饭了,以这几年来说吧,高通在全球被罚没了已经超过40亿美元的罚款了,比如2015年被中国发改委罚了9.75亿美元;2016年被韩国反垄断部门罚了8.54亿美元;2017年被中国台湾公平贸易委员会罚了7.73亿美元;2018年又在欧洲被罚了9.97亿欧元。对于高通来讲真可以说是“年年被罚年年犯”啊,但是没办法,高通凭借着超万余项的专利技术死死的把控着通信行业,通过给通信企业加收专利费和搭载硬件销售,这些罚款很容易就能补回来,因此高通感觉无所谓。
不过对于1月4日这场审批貌似与以往不同,因为有几位重量级的证人出席了这场审判,这其中就包括华为、联想,据说英特尔也有计划参与到后续的审判当中,大有想通过这场审判给高通致命一击,至少要使其更改专利授权方式的目的。而且作为高通的合作伙伴,从常理来讲,华为、联想的芯片、基带以及通信技术也是需要高通授权的,如果对这场审判没有十足把握的话,应该不会在这种审判中发声才对,所以,这场要持续到1月28日的反垄断审判,注定了将会是2019年头一场大戏!
话题再说回这场诉讼官司,美国联邦贸易协会(FTC)对高通的指控主要围绕两个方面:第一点,高通“无授权无芯片”的授权政策,任何通信企业想要购买高通的产品,都须签署专利授权,这样不单要向高通缴纳非常高的专利授权费,芯片、基带等硬件还要另外收钱,就比如大家熟知的,国内在售的大部分手机价格中有5%是要交给高通的;第二点,高通拒绝向竞争对手授予必要的专利许可,说白了高通就像想通过自己的专利壁垒,限制潜在竞争者的发展,进而达到强者恒强的目的,比如给苹果公司提供芯片这事儿,高通心理清楚谁能拿到苹果芯片订单谁就会变动更强大,因此他就使用排他性的条款限制各方的竞争对手,使他们无法与苹果公司进行合作。
在这场审判中,华为的代理律师现场播放了一段视频,内容是2013年,高通与华为就新的芯片组进行谈判的时候,高通告诉华为如果不延长码分多址(高通的3G CDMA专利)许可协议,高通就将停止供应芯片;联想副总裁兼首席知识产权律师艾拉·布隆伯格也表示“对试图挑战高通条款的客户,高通在过去的几年里会采取延迟、切断芯片供应的方式进行报复,……我们不知道高通是否真的会中断供应,但我们不能冒这个风险”。
面对FTC的指控,以及华为、联想的证词,高通自然也不会坐以待毙,在审判现场,高通律师Bob Van Nest以华为和三星为例,表示高通芯片供给只占华为和三星很小的一部分,华为只有22%供给来自高通,三星也只有38%的供给来自高通。他想借此说明高通并没有达到垄断的地步,但对其他通信企业近乎100%的控制,以及对中高端芯片的绝对控制,再考虑到高通苛刻的专利授权方式已经是业内共识,Bob Van Nest的这种说法其实是很苍白的。
高通的种种措施可谓是霸道之极,通信行业所讲的“高通税”可不是瓶口捏造出来的,众多通信企业在高通的高压之下只能敢怒不敢言,也许华为、联想、英特尔认为这场审判对于更改高通的专利授权费将会起到推进作用,因此不惜与高通撕破脸站在了高通的对立面,但这场持续到1月28日的反垄断审判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还需要看后续情况的发展。
我将持续为大家带来科技行业最新观点,希望大家点赞、添加关注支持下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高通违反反垄断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高通违反反垄断法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