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美要求俄发表声明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美要求俄发表声明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美俄安全对话5小时未能发表声明?主要是谁的问题?
博尔顿与帕特鲁舍夫在日内瓦谈了五个小时,双方能以安全对话五小时,说明两国有密秘,有分歧,也有许多共同点,美国特朗普的国家安全助理,这个职务远比国防部长马蒂斯重要,而且权力更大,居然打着解决通俄门为借口,想掩盖美俄首脑互访会谈作准备。看是特朗普访问俄罗斯要好点。因为可以减少美国反俄势力的示威游行。
我们应该密切关注一下吧,中美就贸易战开打中,中美也在贸易代表之间谈判中,美国与俄罗斯正在改善两国关系,他的动机是什么,大家不知道
这仅是两国日程内的例行会议,双方之间没有交集怎能达成一致?只能进行五小时的辩论,还能有什么实质性的共同方案?或达成一致?
这次会谈更像是两个巨人的一年一度的碰头会,只是在告诉对方老实点,不要做得过分。
说实话两国之间不愿发生直接的军事对抗,能够坐下来谈一谈都给足了对方的面子,不会有成果都在预料之中。
美国的国防概念是一定要有个与其相当的假想敌,然后国防开支会顺利地在国会获得通过。如果再渲染假想敌对美国或盟友构成威胁,那么国防开支就会大幅增加。美国人不愿看到一个平等的世界,它认为自己拳头大可以通吃,任何国家讨好它都没用。这次与俄罗斯的会谈无果而终,主要原因是由美国的霸道逻辑造成,就是俄罗斯想委曲求全也没用。
“美国需要的不是妥协互让,而是让俄罗斯投降!”俄罗斯议员阿列克谢·普什科夫的这句话,不仅是美国与俄罗斯的安全高官在日内瓦举行了5个小时会晤的评论,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美俄关系的症结。普京孜孜以求的改善美俄关系的梦想基本上宣告破灭,这算是俄罗斯在赫尔辛基“特普会”后的最大收获——终于看清了美国政府对俄立场与政策的本质,以后可以减少被美国忽悠、战略欺骗的剧烈伤害。有限合作将成为美俄关系的主旋律。
1、美国与俄罗斯的安全高官8月23日在瑞士日内瓦的会晤,不仅是7月16日的赫尔辛基“特普会”的延续,更是“特普会”达成的共识的具体落实,只是与“特普会”的“恩爱”气氛截然相反的是,美国两位安全高官的会晤,虽然不是剑拔弩张,却是各说各话,几乎没有任何共同语言,博尔顿的“重大进展”、帕特鲁舍夫的“建设性”的会晤成果的评价,冰冷地揭示了美俄关系的冰冻三尺。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与俄罗斯安全委员会秘书帕特鲁舍夫在日内瓦举行了5个多小时的闭门会谈,会谈的议题很广泛,说明美俄存在的问题非常多。
博尔顿与帕特鲁舍夫究竟谈了些什么?博尔顿表示两人讨论了武器控制和防扩散、打击恐怖主义、非法移民、网络安全、俄罗斯干涉2016年美国大选、叙利亚、中东、阿富汗、乌克兰等问题。帕特鲁舍夫则称两人谈了双边关系、反恐、毒品走私、非法移民和有组织的国际犯罪等问题。博尔顿特别强调在俄罗斯干涉美国选举这个议题上与俄罗斯没有达成协议,并宣称美国决不允许俄罗斯干涉2018年的中期选举,会采取一切措施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暗示了美国还会对俄罗斯加码制裁。
博尔顿与帕特鲁舍夫5小时的会晤成果有两个,一个是美俄的分歧与矛盾不可调和,连会晤的联合声明都难产;另一个则是确定了美俄关系的基调:有限合作——恢复美俄的外交、国防接触。
2、美俄在伊朗问题上具有高度的合作与交易的意愿,但双方的交易标的差距太大,导致本轮的交易难产,未来不排除继续商谈伊朗问题的交易,并最终达成交易的可能。
伊朗是美国的另一个关注焦点,虽然口口声声美国不打算对伊朗实施政权更迭,但所做的一切其实就是改变伊朗的神权统治,换汤不换药,鉴于俄罗斯和伊朗的关系,伊朗也是美俄的一大议题。会晤结束后,博尔顿透露,帕特鲁舍夫在与他会谈时提出伊朗问题的交易标的:俄罗斯准许美方给伊朗军队在叙利亚划定一个有限的活动范围,交易条件是美国暂停计划在11月5月起实施的对伊朗石油出口的制裁——美国誓言将伊朗的石油出口收入降至为零。帕特鲁舍夫的这个提议被博尔顿拒绝了,因为“美国的目标是给伊朗政权施加最大压力”,翻译成白话就是美国通过制裁等手段改变伊朗政权的行为方式,从而达成推翻伊朗神权统治的目标。
从博尔顿这些美国鹰派的角度来看,美国不仅想要俄罗斯投降,更是要要求伊朗等政权向美国投降,纳入美国的秩序,从而腾出手来对付新兴大国。
3、美国与俄罗斯的结构性矛盾不可调和,也就是说人民的老朋友基辛格给特朗普制定的“联俄抗华”的战略不仅行不通,在7月16日的赫尔辛基“特普会”后正式寿终正寝,埋葬者正是特朗普的亲信、极端反俄的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博尔特。多数美国的行政官员、国会议员与社会精英普遍持有根深蒂固的观念与立场:俄罗斯对美国的霸权构成剧烈的直接的挑战,而新兴大国则是间接的长远的冲击。
通过“特普会”、博尔顿与帕特鲁舍夫的5小时会晤,清晰地表明美俄关系的改善比登天还难,普京应该对美国丢掉幻想,以斗争求破局,求突围。
但是,俄罗斯的根本性困境在于俄罗斯身在亚洲,心在欧洲,哪一头都混得不如意——德国为首的欧洲拒绝向俄罗斯办法欧洲身份证,而俄罗斯又不能接受非亚洲男一号的地位,不东不西,身份认同极度困惑,不知往何处去。
这次会谈可以说是美俄赫尔辛基首脑峰会的后续,是双方具体安全部门高级官员之间的会谈。双方谈了五个小时,这证明双方彼此之间的矛盾和共同关心的议题确实很多,涉及到核裁军,俄罗斯干预美国大选、伊朗核问题、半岛、叙利亚、阿富汗、乌克兰等几个方面。这几个问题当中,涉及双美俄之间的关系的问题是核裁军和俄罗斯干预美国大选,其他问题其实对于真正改善美俄关系的意义其实都不大,经过协商和讨价还价完全都可以妥善解决。
(帕特鲁舍夫与博尔顿)
核裁军方面由于双方已经成功进行了三轮“限制和削减进攻性核武器”谈判并且成功签订条约,新一轮谈判也基本是轻车熟路。更何况这个问题由于涉及人类命运的问题,也容易达成最终协议,签署第四轮《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START Ⅳ)。因为双方都知道战略进攻性核武器最大的作用不是使用,而是吓唬人,数量最多没有用,能够保证一次摧毁就够了,过多的核弹头只会徒增维护费用。现在核武器本身早已经向小型化,单一用途、可用于实战的方向迈进。
(估测的全球核弹头保有量)
围绕着俄罗斯干预美国大选问题,双方的意见分歧很大。美方一再指责俄罗斯方面干预了2016年美国大选,而且俄罗斯还正在准备干预美国中期选举。近期微软公司指责俄罗斯方面的黑客入侵美国参议院、美国保守派智库等电脑系统,并指这些入侵行为是为了攻击美国11月即将举行的中期选举。这可以说是配合了博尔顿的谈判,造足了声势。这其实反映美俄之间严重缺乏互信,嘴上说一堆没有用的客气话,而实际关系并未得到改善。
(俄罗斯黑客)
美国方面想达到的目标其实从第二天博尔顿受邀在乌克兰基辅参加独立日阅兵时与波罗申科的对话就可以看出来,其称在俄罗斯不改变自身行为之前,美国是不会停止制裁的。这个行为主要就是对于他国国内事务进行干预,包括干预选举、入侵占领克里米亚、鼓动乌东分离分子、对他国公民使用化学武器进行暗杀。从本月美国参议院准备策动新的对俄制裁法案(理由是俄罗斯干预美国大选),以及美国国务院公布新的制裁措施(理由是英国双面间谍中毒案)可以看出,美国现阶段无意去改善美俄关系。因为美国自身在战略上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而且一再对俄罗斯进行全方位的打压。这是特朗普政府和美国国会对俄既定对俄政策,将俄罗斯视为战略竞争对手和主要威胁之一。
(博尔顿与波罗申科)
俄罗斯方面虽然嘴上十分强硬,但是相对比美国而言,其确实处在下风,因为美国的制裁已经着实伤害到了俄罗斯的经济。不但如此,叙利亚战事的持续和重建的展开,这就好像是一个无底洞一样,拖累着俄罗斯的经济。近几个月持续发酵的延迟退休的养老金改革计划,可以说就跟美国的战略压力和制裁措施有直接原因。
(特朗普与普京)
综上所述,在我看来美国方面的威逼,以及俄罗斯的决绝妥协是导致未达成联合声明的主要原因。这个责任并不是单一方面。
本文图片来自谷歌图片,感谢提供,欢迎大家批评指正留言点赞!
美国的博尔顿和俄国的帕特鲁舍夫23在日内瓦进行了会谈,会后未发表联合声明,这很正常,因为本次会谈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博尔顿把特朗普的“价码”拿出来,让俄罗斯点头!
帕特鲁舍夫应普京的要求——凡是要满足美国的都是一个字“不”!
双方的会谈更多是一种应景的表演而已!
主要的问题是美国,而美国又在特朗普身上。
会谈五个小时,除去翻译的时间,也要说很多话,那他们说了些什么?太空问题,估计美国不会让步,中、长程核导弹控制,美国不感兴趣,通俄门的问题博尔顿不可能触及,能谈的就是对俄罗斯的制裁、叙利亚美国的利益、伊朗的未来。
第一,鉴于以前多次高级别的会谈,双方都达成了共识,并且发表了共同声明,结果却是过不了几天,特朗普的一条“推特”,就推翻了许多人的努力,也推翻了广大看客的期待,自然让贵为“总统安全事务助理”的博尔顿也不敢轻举妄动,发表什么“联合声明”自取其辱!
第二;伊朗问题是特朗普的工作重点,大有“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态势!俄罗斯心知肚明,但是,美国对俄罗斯的层层加码制裁,让俄罗斯心里泛不起一丝儿“合作”的欲望,指望俄罗斯做出什么让步,仅凭特朗普的那一点所谓“私交”,岂不是痴心妄想?现在,欧洲出手1800万欧元对伊朗的援助,无疑是掌了让特朗普清醒的嘴巴,也给伊朗吃了一颗定心丸,美国制裁伊朗的效果能有多大?
第三,叙利亚,特朗普对叙利亚有一个清晰的脉络——那就是不感兴趣。最初特朗普说要撤军,后来说要建立以沙特为首的盟军代替美国,后来又说撤军,最后又说“美国全面介入中东事务,是史上最大的错误”;本人观察,特朗普对待中东的策略一脉相承,没有多少变化,只不过许多事特朗普并不能全面做主,他需要妥协——军事行动是五角大楼在推进!俄罗斯在叙利亚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哪会把这种优势拱手想让或者自愿“分成”?
第四,特朗普在美国国内的局势不太美妙。两个昔日的得力干将为了自保而倒戈,并倒打了一靶子,特朗普的位子“风雨飘摇”,假如不能连任,特朗普要想保住自己的“协议”,全凭继任者的心情,就如同特朗普自己一样(说推翻就推翻),故此,俄罗斯也就是以谈促拖,磨磨时间,应付应付,不当真也不能当真,“当真”就是自欺欺人!
刚刚媒体报道,美国对俄罗斯制裁,27日实施。就这能发表“联合声明”吗?
美国为什么要在联合国安理会上拒绝审议俄罗斯提出的刻赤海峡局势问题?
最近乌克兰和俄罗斯的争端可谓是牢牢占据了国际新闻的头条版面,最近美国更是在联合国安理会上拒绝审议俄罗斯提出的刻赤海峡局势问题。那么美国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因为俄罗斯之所以在联合国安理会上提出审议刻赤海峡问题是为了在接下来的舆论战中显得先机,并且借此突显自身在克里米亚的主权地位。所以美国肯定不会让普京得偿所愿,同时也是为了让波罗申科看到美国对他的支持。
虽然俄罗斯的提议被美国拒绝了,但与乌克兰只能卖惨向美国寻求支持相比,俄罗斯还有能多牌可以打。反观波罗申科的这次政治豪赌可谓是满盘皆输,面对俄罗斯的强硬其也毫无办法。
最后这个事件的结果也是显而易见,那就是俄罗斯和普京会成为赢家,乌克兰和波罗申科是输家。
我一直专注于体育以及国际政治的问答。觉得写得好的话就动动手指点赞或关注我的头条号吧,你们的点赞与转发都是我写作最大的动力。😊
乌克兰明年3月举行总统大选,波罗申科政绩有目共睹,首先经济方面越来越糟糕,单说外债“广场革命”前的2014年是660亿美元,可如今近千万亿美元。乌克兰那么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优势,2017年的GDP不到千亿美元,人均与巴勒斯坦相提并论。这个问题谁能整明白呢?
大选在即,寡头波罗申科民调不到8%,他还想连任接着“祸害”乌克兰国民。只有打着高高举起的反俄大旗继续演戏呗,还有啥招呢?激发民族情绪,大张旗鼓的搞民碎主义。管你国民生活咋样?俄乌刻赤海峡军舰对峙事件,就是乌政府为了选票上演的大戏。
乌克兰的种种举措目的就是,让美国重视,欧盟同情。可自己啃些不带肉的骨头,让俄罗斯过的不舒服。
2014年6月,克里米亚公投脱乌投俄,国际组织个其它国家没有几个公开发表克里米亚属于俄罗斯,这是事实;今年5月建成通车的“刻赤大桥”,这标志着俄罗斯已经完全长久的占有了克里米亚,对刻赤海峡和亚速海有绝对的控制权,说白了就是俄罗斯的,不管乌克兰,美国,欧洲和其它国家承认与否,事实摆在眼前,承认与否无关紧要,要把克里米亚要回,闲话少叙,枪炮上比划。这就是普京和俄罗斯的风格,只干不说。
25日,俄军方扣乌军舰,伤乌军人,这是必然结果。今年五月和十月,乌海上巡逻艇扣押俄方鱼船近20艘,现在都没有放船放人。俄方一直保持克制。此次是50吨的小型军舰,俄方能让其过吗?
劾赤大桥总投资12亿美元,铁路没有开通。标志着百年建桥梦在普京手里完成了。它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不言而喻。乌克兰在美国指使下无时无刻不想毁了刻赤大桥。俄罗斯在周边海陆空部署的保护大桥安全的军事设施有多少可想而知。波罗申科的小技量能挡住普京的眼光,毁船扣人是必须的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俄罗斯25日提交联大会议,关于《刻赤海峡局势的审议报告》。美国肯定反动不予审议,且有英国,波兰,荷兰,瑞典都是追随者。俄罗斯想把刻赤海峡国际化,让联合国承认主权归属者是俄罗斯。美国能答应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美要求俄发表声明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美要求俄发表声明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