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伊朗一处煤矿爆炸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伊朗一处煤矿爆炸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谁能简述一下伊朗白色革命的过程?
白色革命”是巴列维在1962年发动的。所谓“白色革命”,意即“不流血的革命”,它的发动背景是:50年代末期,伊朗经济形势不断恶化。虽然享有石油开采权的石油公司付的钱比过去多了,但贪污和无能严重消耗着国家收入。失业在增加,社会和政治动乱在增加。
在这种形势下,巴列维拟出了“白色革命”的6条原则,于1963年1月26日提交第一届国民大会通过;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陆续增加到12条。这12条的主要内容是:1.废除佃农制,凡是大地主占有的土地,均应重新分配给农民所有。2.全部森林属于国家所有。3.将所有政府经营的工业企业出售给合作社和个人。4.这些出售的企业所获利润,应由劳资双方分享。5;修改选举法,准备实行普选,特别是妇女都要参加普选,6.要建立一支知识分子大军,凡是应服兵役的高级中学毕业生,均可担任教师。7.要建立一支由各科医生所组成的卫生工作者大军,到农村去进行免费医疗工作。8.要建立一支促进农业发展的大军。9.在所有的农村,都要建立公正的法庭。10.全部水利资源属国家所有。11.制定全国性城乡建设的规划。12.改组所有政府机关,行政权力下放,并全面改进国民教育。
巴列维的这些改良主义措施,是他早就有的一项宏伟计划,即引导伊朗脱离中世纪的落后状态,使之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计划的头一步。但“白色革命”在执行过程中并未取得预期的收效,在某些方面还使巴列维遇到了更大的麻烦和不可克服的阻力。
土地改革计划得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绝大多数人的赞同,它对封建地主和贵族产生了政治影响,多少世纪以来破天荒第一次使他们处于崩溃边缘。当时,拥有2000个村庄的封建大地主家族就有27个。巴列维在几年内把占伊朗可耕地四分之一的125万英亩土地,分配给了3万多户农民。但是,农民们发现,由于国王下令实行“农商”组织形式,他们必须把刚领到的地契换成有名无实的股票,然后在这种新的集约农业企业中成为领薪水的职工。他们的幻想破灭了。对他们来说,土地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而股票仅仅是一张纸片。一下子被拉进政府办的合作社的农民,同样灰心丧气。
他们纷纷离开村庄,流入城市寻找工作。国王的计划遇到了麻烦,农业产量并没有如他预期的那样取得长足进展。
白色革命”是巴列维在1962年发动的。所谓“白色革命”,意即“不流血的革命”,它的发动背景是:50年代末期,伊朗经济形势不断恶化。虽然享有石油开采权的石油公司付的钱比过去多了,但贪污和无能严重消耗着国家收入。失业在增加,社会和政治动乱在增加。
思想来源于德意志19世纪的“白色革命”,当时德意志公民表达的是自由民主与民族统一相结合的意愿,并在1848年革命中成功的体现出来。
在这种形势下,巴列维拟出了“白色革命”的6条原则,于1963年1月26日提交第一届国民大会通过;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陆续增加到12条。这12条的主要内容是:1.废除佃农制,凡是大地主占有的土地,均应重新分配给农民所有。2.全部森林属于国家所有。3.将所有政府经营的工业企业出售给合作社和个人。4.这些出售的企业所获利润,应由劳资双方分享。5;修改选举法,准备实行普选,特别是妇女都要参加普选,6.要建立一支知识分子大军,凡是应服兵役的高级中学毕业生,均可担任教师。7.要建立一支由各科医生所组成的卫生工作者大军,到农村去进行免费医疗工作。8.要建立一支促进农业发展的大军。9.在所有的农村,都要建立公正的法庭。10.全部水利资源属国家所有。11.制定全国性城乡建设的规划。12.改组所有政府机关,行政权力下放,并全面改进国民教育。
巴列维的这些改良主义措施,是他早就有的一项宏伟计划,即引导伊朗脱离中世纪的落后状态,使之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计划的头一步。但“白色革命”在执行过程中并未取得预期的收效,在某些方面还使巴列维遇到了更大的麻烦和不可克服的阻力。
土地改革计划得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绝大多数人的赞同,它对封建地主和贵族产生了政治影响,多少世纪以来破天荒第一次使他们处于崩溃边缘。当时,拥有2000个村庄的封建大地主家族就有27个。巴列维在几年内把占伊朗可耕地四分之一的125万英亩土地,分配给了3万多户农民。但是,农民们发现,由于国王下令实行“农商”组织形式,他们必须把刚领到的地契换成有名无实的股票,然后在这种新的集约农业企业中成为领薪水的职工。他们的幻想破灭了。对他们来说,土地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而股票仅仅是一张纸片。一下子被拉进政府办的合作社的农民,同样灰心丧气。
他们纷纷离开村庄,流入城市寻找工作。国王的计划遇到了麻烦,农业产量并没有如他预期的那样取得长足进展。
至今
在促进现代化方面,油轮码头、大型贮油库和石油化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1976年伊朗原油产量达1.9亿吨,占中东第一位,世界第四位。1976年石油产量为2.948亿吨,出口2.722亿吨,当年出口石油收入达234亿美元。铅矿、铜矿、铁矿和煤矿,都进行了大力开采。钢铁厂以及其它金属冶炼厂,产量也都在不断增长。从1971年到1973年,伊朗经济增长速度平均为百分之十四点三;1974年猛增至百分之四十。伊朗一跃而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到1977年人均收入已达2200美元。此外,在交通、电信、电力、社会福利、卫生、教育等领域内,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1960年伊朗小学入学人数为27万,到1977年超过1000万人。文盲也从百分之八十五下降到百分之五十五。1977年,有百分之六十五以上的人有了自己的住房。
结果
经济的繁荣使腐化之风迅速蔓延。王室成员靠充当中间人捞取巨额合同佣金,他们常常是通过他们掌握多数股票的公司进行的。一些政府官员和军官也利用职权,收受大笔贿赂。赌博机构和娱乐场所到处出现,吸毒者日益增多。由于进口先进技术,外国技术人员随之大批流入,加速了伊朗都市生活的“西方化”。西方影响几乎渗透到每一个领域。
“白色革命”是巴列维在1962年发动的。所谓“白色革命”,意即“不流血的革命”,它的发动背景是:50年代末期,伊朗经济形势不断恶化。虽然享有石油开采权的石油公司付的钱比过去多了,但贪污和无能严重消耗着国家收入。失业在增加,社会和政治动乱在增加。
- 在这种形势下,巴列维拟出了“白色革命”的6条原则,于1963年1月26日提交第一届国民大会通过;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陆续增加到12条。这12条的主要内容是:废除佃农制,凡是大地主占有的土地,均应重新分配给农民所有。
- 全部森林属于国家所有。
- 将所有政府经营的工业企业出售给合作社和个人。
- 这些出售的企业所获利润,应由劳资双方分享。
- 修改选举法,准备实行普选,特别是妇女都要参加普选。
- 要建立一支知识分子大军,凡是应服兵役的高级中学毕业生,均可担任教师。
- 要建立一支由各科医生所组成的卫生工作者大军,到农村去进行免费医疗工作。
- 要建立一支促进农业发展的大军。
- 在所有的农村,都要建立公正的法庭。
- 全部水利资源属国家所有。
- 制定全国性城乡建设的规划。
- 改组所有政府机关,行政权力下放,并全面改进国民教育。
巴列维的这些改良主义措施,是他早就有的一项宏伟计划,即引导伊朗脱离中世纪的落后状态,使之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计划的头一步。
但“白色革命”在执行过程中并未取得预期的收效,在某些方面还使巴列维遇到了更大的麻烦和不可克服的阻力。
土地改革计划得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绝大多数人的赞同,它对封建地主和贵族产生了政治影响,多少世纪以来破天荒第一次使他们处于崩溃边缘。
当时,拥有2000个村庄的封建大地主家族就有27个。
巴列维在几年内把占伊朗可耕地四分之一的125万英亩土地,分配给了3万多户农民。但是,农民们发现,由于国王下令实行“农商”组织形式,他们必须把刚领到的地契换成有名无实的股票,然后在这种新的集约农业企业中成为领薪水的职工。
他们的幻想破灭了。对他们来说,土地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而股票仅仅是一张纸片。一下子被拉进政府办的合作社的农民,同样灰心丧气。
他们纷纷离开村庄,流入城市寻找工作。国王的计划遇到了麻烦,农业产量并没有如他预期的那样取得长足进展。
1963年,伊朗爆发「白色革命」,又被称为「国王和人民的革命」。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国王希望通过全方面的改革避免「红色革命」的爆发,同时能够彻底粉碎宗教领袖发动的「黑色革命」,最为重要的是巴列维希望这是一场不流血的革命,于是称为「白色革命」。这次改革在特殊的背景下展开,其中以土地改革为中心,涉及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
伊朗「白色革命」是一个长期的改革计划,一直持续到1979年巴列维退位。1963年1月,巴列维颁布了改革的六项方案:(1)土地改革;(2)森林和牧场的国有化;(3)出售国营工厂的股份筹措土改基金;(4)工人参加企业分红;(5)修改选举法,给妇女与男子平等的选举权;(6)成为「知识大军」,降低农村文盲率。
1967年巴列维又新增加了「白色革命」的内容:(1)成立农村「卫生大军」;(2)成立「开发大军」;(3)成立「公正之家」;(4)水源国有化;(5)制订全国性城乡建设的规划;(6)行政改革,即改组所有政府机关,行政权力下放,反对官僚主义,提高行政效率。
1975年,土地改革完成后,巴列维又增加了7项改革方案:(1)扩大企业自主权;(2)反对投机倒把;(3)实行免费教育,对象限于愿意在毕业后义务为国家工作一定年限的大中学生;(4)国家免费供养两岁以下的儿童;(5)在城乡实行社会保险;(6)反对贪污腐化;(7)反对通货膨胀。巴列维发动的「白色革命」总计19项内容,主要涉及土地改革、政治经济改革、社会改革等内容,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改革局面,极大地改善了伊朗社会的面貌。
德国成为俄罗斯的“俘虏"?特朗普为何指责德国推动的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
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关系到德国国运、美国国运、俄罗斯国运。
不要把北溪2号单纯看作成一个天然气输送项目,这里涉及到多边世界的走向。
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绕开陆地,直接走海路,是俄罗斯直接对德国输气,然后再通过德国向其他国家输送天然气。
这样一来的好处就是让欧洲和俄罗斯的能源合作直接避开了很多不稳定的因素的,对欧洲和俄罗斯经济合作打下一个稳定的基础。
俄罗斯和欧洲经济合作稳定,经济合作稳定是政治互信的保障,随着经济合作的加深,政治上的合作自然也会加深。
美国现在就是害怕欧洲和俄罗斯通过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的合作,让欧洲和俄罗斯关系更紧密。
一个关系紧密的俄罗斯和欧洲对美国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俄、欧关系友好,直接对北约造成影响。
北约西洋公约集团本身就是为了对付前苏联的,前苏联虽然瓦解后,那么北约存在意义就是对付继承了苏联大部分遗产的俄罗斯。
但是如今作为北约集团重要的组成部分欧洲地区竟然和俄罗斯走近,这对美国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欧洲和俄罗斯的走近是将会推动北约走向瓦解,作为北约盟主的美国对这种情况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北约集团一旦瓦解,美国将会失去对欧洲控制权,没有了对欧洲的控制的控制权,美国在世界上可利用的力量自然衰弱。
美国的可利用的力量衰弱,会直接影响美国的国运,一旦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意味着美国超级大国的地位瓦解。
对俄罗斯来说,北约一旦瓦解,那么美国利用欧洲在西边对他进行围堵的策略马上就会瓦解。这样一来俄罗斯的战略压力就小了很多,到时候就可以把更多的资源放在发展经济上,这对俄罗斯未来的发展是具有很深远影响的。
对德国来说通过能源合作增加欧洲各国和俄罗斯之间的信任,消除各国对俄罗斯的疑虑,斩断美国利用俄罗斯威胁论来玩弄欧洲各国,让欧洲地区摆脱美国的操控,从而让欧洲走向独立。
欧洲作为北约集团对抗俄罗斯的前线,一直为美国围堵俄罗斯牺牲了很多利益,而现在欧洲已经逐渐的认识到了这种危害,现在不想再做美国打压俄罗斯的工具。
德国凭借着强大的经济实力,一步步的掌控了欧洲的主导权,但是由于德国的身份问题一直是德国崛起的重要障碍。
德国要消除身份问题,就必须清除二战更多的二战记忆,而北约恰恰就是一个具有浓重二战色彩的因素。
德国要真正崛起,必须要瓦解北约,未来德国必然是北约的“挖墓人”。
特朗普指责德国成为俄罗斯的“俘虏”,只是拐弯抹角打压德国的说法而已,其实美国很清楚德国要推倒北约,而且还借助俄罗斯的力量来推。
美国为了斩断俄罗斯和俄罗斯走近,把乌克兰搞惨了,现在波兰也是美国用来切断俄罗斯和欧洲盟友合作的工具而已。
谢邀。
美国通过反对打压俄丶德2国“北溪2号”海底油气管道的合作项目,意图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①切断俄丶德2国油气合作关係,为美国页岩油气进入和占领德国及欧洲市场,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②阻止德丶俄2国经贸丶政治关係的接近,进一步在经济上制裁俄罗斯,构筑围堵俄罗斯的“经贸隔离墙”。
③德国的独立自主倾向,令美国不满,特朗普意图以打压丶威嚇手段迫使德国驯服,成为服从“美国利益优先”的仆从国。
④教训德国,孤立法国,扶持波兰,支持英国脱欧,挑拨“新欧洲”(东欧国家)与“老欧洲”(西欧发达国家)的关係,达到分裂瓦解欧盟的目标,以消除欧盟对美国霸权地位的挑战。这是美国智库为历届政府谋划已久的策略。
特朗普的大嘴巴一向是耸人听闻,不过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确实会使德俄之间的关系出现一定的变化。
彭博社报道,在6月12日,由于俄罗斯与欧盟穿越波罗的海地区的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问题,特朗普扬言要对欧盟进行制裁,甚至生成要将美军撤离,并直言不讳认为德国会成为俄罗斯的俘虏。而在6月13日,美国议员约翰·巴拉索提交一份议案,建议对欧盟5个参与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公司进行限制性措施,另外对其他俄罗斯主导的管道进行制裁活动。
特朗普及美国考虑对北溪二号进行制裁,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
一是经济方面的原因。特朗普的支持势力有美国的石油利益集团,在2016年后,特朗普在访问沙特签订千亿军购大单,也成为中东油霸的代言人。德国及欧盟通过北溪2号采购俄罗斯的能源,无疑是抢走了原本属于美国及沙特的蛋糕。
二是地缘政治方面的因素。欧盟大量使用俄罗斯的油气资源,是给了普京一个干涉欧盟的武器。一旦欧盟与俄罗斯关系复杂化,普京可在关键时期利用天然气武器,对欧盟进行施压,特别是在冬天,欧盟在冰天雪地之时断了暖气,就必须对俄罗斯低头,影响美俄博弈的进程。
另一个角度,欧盟执意推行北溪2号,和俄罗斯的利益进行了一定的捆绑,导致两方在一些领域上必须同进退,其意义在于,美国一定程度上阻拦了欧洲一体化进程,特别是特朗普公然支持英国无协议脱欧的背景下,是将欧盟置于极为尴尬的境内。
所以,欧盟必须引入其他势力,以抵消美国对于欧洲的影响。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欧盟选择与俄罗斯进行一定的战略协同,正是这一战略的具体体现。
而特朗普扬言德国成为俄罗斯的俘虏,在夸大其词之余,是挑动历史上德国和俄罗斯之间的矛盾。在历史上,德俄两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杀的血流成河,特别是二战,苏俄人员伤亡极其惨重,德国首都柏林也被苏军所攻占,特朗普将德国与俄罗斯的合作视为俘虏,实则指责德国投降了普京,换上用以挑动德国民间舆论的发酵,以阻止北溪—2号工程的推进。
所以,特朗普口放厥词,并非是胡言乱语,而是存在着一定的用意。考虑到美国霸权的政治、军事基础是北约组织,特朗普断然不能公开与欧盟翻脸,以至于动摇美国的根基,挑动德国民间舆论反而是最恰当的反制措施。
另外,特朗普选择伊朗局势紧张之时对北溪2号下手,也有分化支持伊朗势力的意图。在5月份特朗普对伊朗进行施压后,英法德三国及欧盟发表了联合声明强调将继续遵守伊核协定,如此高调的反对美国的决策,势必会让特朗普的战略难以有明显的效果。
故美国需要分化英法德三国。在特蕾莎梅辞职后,特朗普支持硬脱欧派无协议脱欧,分化英国的影响。在特朗普访问法国时,经过利益交换使马克龙为特朗普关于伊朗"四点要求"进行背书,相当于团结了法国。现在轮到对德国下手了,而北溪2号对于德国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从这个角度,对于北溪2号的施压,实际是特朗普针对伊朗局势进行的外交上的活动,通过利益交换、制裁等手段,在国际领域上孤立伊朗。
感谢“悟空小秘书”的邀请!
特朗普指责德国推动的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称德国为俄罗斯的“俘虏”。这是因为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的建成,标志着俄罗斯和德国的合作关系将进一步提升,而美国对德国乃至欧盟的控制力将进一步减弱,这不符合美国的利益,特朗普着急而又无奈。
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的作用:输送天然气,促进德国和俄罗斯关系的提升。
北溪2号线经波罗的海直接连通俄、德两国,俄罗斯将天然气通过管道输送到德国,再由德国向欧盟其他国家输送,每年俄罗斯可向德国和欧盟国家输气550亿立方米,这意味着俄罗斯的天然气输出量将翻一倍。
其实从北溪2号线开始建设时,美国就坚决反对,其中部分东欧国家如波兰也反对。波兰等国家反对,是因为担心该管线没有从本国通过,俄罗斯将减少天气然输送,本国的过路费收入将减少;
而美国认识到,2号线的建成,将促进德国和俄罗斯关系的提升,这也有可能进一步促进欧盟和俄罗斯改善双方的关系,因为如果俄罗斯控制全部欧洲的天然气供应,那么美国在遏制俄罗斯的过程中,欧洲国家将不会站在美国这一边。因此美国反对是必然的。
美国阻止不了北溪2号线的建设。
美国的反对没有成效,其实除了这个项目确实对德有好处外(这将提升德国在欧洲的地位,因为其他国家的天然气经过德国转送的,德国获得了掌控权),关键原因还是美国的实力下降,对欧洲的掌控力在下降。
另外,特朗普动不动就要对欧洲加税,让欧洲国家增加北约军费,强势要求欧洲不用华为5G等,欧洲国家已经认清了美国的本来面目(只讲利益,不管敌友),因此开始脱离美国,走向独立决策。前段时间,特朗普到了英国受到了游行队伍的“欢迎”。
北溪2号线将于今年年中完成。特朗普对此有点无奈,只能羞辱一下德国。这就是现在的特朗普的形象!
心有主宰33 期待你的 关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伊朗一处煤矿爆炸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伊朗一处煤矿爆炸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