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阿炳二胡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阿炳二胡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阿炳二泉映月就是一把二胡?
错。《二泉映月》,是二胡名曲,是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 (阿炳)的代表作。作品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音乐家杨荫浏先生根据阿炳的演奏,录音记谱整理,灌制成唱片后很快风靡全国。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曾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阿炳(1893-1950),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江苏无锡人,正一派道士。曾一度沦为街头流浪艺人,饱受苦难,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刻苦钻研道教音乐,精益求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一生共创作和演奏了270多首民间乐曲。留存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三首和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三首。其作品渗透着传统音乐的精髓,情真意切,感动人心,充满艺术的生命力。
解放前有一亇民间艺人叫阿炳的,自拉自唱创作了一首二胡獨奏曲,起名叫依心曲,旋律十分优美,解放初期二胡专业人士把这首曲子给阿炳录音录了下耒,并写成谱子,加了曲名叫二泉映月,一直流传至今,现是世界闻名的不朽之作。
阿炳的二泉映月当年就是用一把二胡来拉的。阿炳出生在无锡农村的一个贫困家庭,少年阿炳到无锡一道观讨生活,在道观的法事活动中常常用民乐助阵,道教音乐滋养了阿柄,他逐渐精通二胡、三弦、琵琶等民乐,当年他就是用一把装了丝弦弦线的二胡拉了二泉映月的.。
听松是刘天华的代表作?
《听松》,又名《听宋》,是中国民间音乐家阿炳创作的二胡独奏曲。其内容似乎是描写宋代伟大的爱国将领岳飞。乐曲通过松涛借物咏怀,在赞颂民族英雄岳飞军威的同时,倾注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和坚定自信的意志,歌颂了中国人民青松般高洁的民族气节,钢铁般坚强的斗争意志和战胜敌人的英雄气概。全曲气魄豪迈,刚劲有力,堪称音乐珍品。
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难历程给了你什么样的启迪?
《二泉映月》是阿炳在双目失明后,流落街头,以卖艺为生之时创作的,作品的旋律委婉流畅、跌宕起伏、意境深邃。流露出如泣如诉、如悲似怒的情调及对光明和理想境界的憧憬,表现了一个经历旧中国生活坎坷和磨难的流浪艺人的感受和倔强不屈的性格。从中可以体会作者阿炳在黑暗的旧社会追求光明、乐观向上的可贵精神。
“书到用时方很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人生有很多事是必须经历过才能懂得的,厚积而薄发,人生的意义不在意结果,而在于经历,只要真实的度过每一天,总能有所收获。
什么是民间音乐家阿炳的代表作品 也是二胡曲目中的经典之作?
《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是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
《二泉映月》作品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音乐家杨荫浏先生根据阿炳的演奏,录音记谱整理,灌制成唱片后很快风靡全国。
为什么现代二胡大师的二泉映月和阿炳的原奏差距那么大?
阿炳原声二泉映月是我最爱听的一首音乐!百听不厌!闭上眼睛仔细伶听越听越有味道。拉的不是音乐而是他的经历和辛酸,现在最好的二胡大师也只能是模仿跟本无法超越,不是他们技术不行而是他们没有阿炳那样的经历!
首先,琴太好了,也演奏不出《二泉映月》那种悲凉。
阿炳用的什么二胡?现在的大师、艺术家用的什么家什?
阿炳活着的时候,想都不敢想檀木的杆、包金的轴、乌木的垫板、新蒙的蟒皮。
你穿一身西装革履,开个劳斯莱斯,端个钻石的碗你要饭去,肯定没有乞丐那种凄惨的感觉。
《二泉映月》就相当于旧社会端个破碗要饭,现代大师、艺术家弄得跟皇帝早朝似的,天差地别的基础,你还想听“感情”?
就好比老和尚念经。你说,一个老和尚敲木鱼,跟一大帮人在那演奏交响乐旁边还一帮大姑娘露着大腿在那跳舞,就算都是一个曲调,那感觉能一样吗?
何况,现在的二胡跟过去的二胡声音都不一样。
底下像小盒、蒙着蟒皮那玩意叫琴筒,过去是圆的,现在都改六角的了;过去的琴杆是圆的,现在改扁的了;过去的千斤是铜的,现在是金的,而且搁俩;过去的弓子上丝弦,现在都改成钢弦。为了拓宽音域,连琴码到千斤的尺寸都改了。
现在的二胡除了外表“像”二胡,很多零部件都大加改动,早已经不是原来的二胡了。
它根本就不是同一种乐器,演奏出来能一样吗?钢琴和笛子,曲子再一样,演奏出来也是俩风格。
最关键的,是技术上的问题。
华彦钧,也就是阿炳,创作《二泉映月》,人家叫“自来腔”,靠这个讨生活的,别人给取名也叫《依心曲》。阿炳若演奏不好,他没饭吃。阿炳十多年就专研《二泉映月》,演奏不好才怪呢。
艺术家也好大师也好,纯是拿来炫技或是考级的,他们最起码有工资有五险一金,演奏得不好也不怕没饭吃。有兜底,技术上不去。而且,他们今天演奏《二泉映月》,明天《赛马》《江南雨》,后天《望春风》《一枝花》,大后天《花欢乐》《汉宫秋》,不专一呀。
阿炳一年内演奏《二泉映月》的次数,顶艺术家、大师十年的次数,就冲这个熟练度,你说谁应该演奏得更好?
现在的艺术家、大师,追求的是在维也纳金色大厅里《金蛇狂舞》一把,心想着功成名就上哪个酒店去开一瓶汉帝茅台庆祝一下,有几个见过月亮倒映在惠山泉什么样的?都说音乐能表达演奏者的心,大酒店里喝茅台的心,能跟崇安寺里喝稀粥的心一样吗?
1⃣️我电脑中保存着阿炳《二泉映月》原版录音,那是储师竹他们在阿炳去世前赶到江阴录制的,那时只有钢丝录音带,限五分钟。当他们找到阿炳时,他正生病卧床,得知要录音,就去借了一把普通的民间二胡,那是蚕丝弦,不是蟒蛇皮,所以二胡发音不脱土气,还有些闷。阿炳先拉了一遍,超过五分钟,就约定少重复,当接近五分钟前就碰一下手臂,阿炳就马上转入尾声。当时没有定曲名,为了让曲名与无锡的天下名泉相关联才被储师竹修订弓指法,以后被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尓发现,成为名曲,灌成唱片,周总理拿此唱片赠送国际友人,从此《二泉映月》在世界乐坛象征着中国。
2⃣️《二泉映月》的旋律有着民间的乡土气息,阿炳拉的曲子多了,自然能采纳江南丝竹的风格特点,有着什么样的苦难背景即会奏出什么旋律。
3⃣️那年月拉二胡的老人几乎都是左手指横着,螺心处按弦,定把滑指音多,所以发音很板。你注意播放现代人拉的《二泉映月》,左手指尖触弦,手指站在弦上,显得十分灵巧夸张,所以过分的娴熟流畅就失去了阿炳的苍桑感。
4⃣️你再去多听几首红歌,有好多曲子被她们唱没了豪迈气概,变成了靡靡之音,这就是后人对曲子的时代背景以及风格不理解,全靠鹦鹉学舌模仿照搬来的,才总让人感到没有原汁原味!
⬆️图、你看阿炳拉二胡的左手按弦姿势为横着!
谢谢!
看现代二胡演奏,一个个摇头晃脑,好像很投入,又好像是做派,也曾看国外一些演奏家,行如流水,游刃有余,根夲无需用肢体夸张地渲染弹奏技巧,听音乐不是看杂技,希望音乐老师不要误导学乐器的小朋友。
因为现代人被阿炳的当时的卖唱艺人的身份骗了。
而且,现在拉琴的都是普通人,学了点手艺,看不懂天才的内涵。
《二泉映月》其实是天籁之音,充满了欢欣,只是装了一个有点悲凉的外壳,只有悟透其中对人性的深刻演绎,才能触摸阿炳原曲的神韵。
能够复刻阿炳原曲的人,也必须是天才,他的生活还要被拷打过,虽然打得很惨,但是,还不能被打败。
再苦再难,也要昂扬面对明天的太阳,这太难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阿炳二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阿炳二胡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