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袁绍是个扶不起的阿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袁绍是个扶不起的阿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电视剧《新三国》和《三国》哪个更接近历史?
老版三国最真实,虽然也是根据三国演义演的,但是无论是演员演技还是服装道具都非常接近历史!
新三国里连普通小兵都穿上了制式铁甲,妈呀,如果三国时期就能达到这种装备水平,中华早就吊打全世界了,至于主角们的服装,华丽异常,甲胄还有兵器都是限量版外星定制,反正三国时期不可能出现这种划时代的东西!演员说话基本上都参考原著,新三国里后现代名词层出不穷,看了很让人出戏。
不过新三国里打斗场面非常精彩,战争人数也上去了,这点比老版要强,虽然不符合史实,但是最起码看的过瘾!
你要说哪个更接近历史,不好意思,都是以三国演义为基础蓝本,最多就是人物,台词,服装上会有些改进和不同,真正接近历史的话,两个都是差不多的。万变不离其宗,你总不能让新三国把赵云给曹操,许褚给孙权,又把周泰给刘备吧!演义本就是小说,代表不了历史的。
最多是从影视成就上讨论,哪一个更接近三国演义这本书!单单从还原书中的内容。老三国无疑是更加出色的,很多书中的场景都被拍了出来,而新三国去掉了很多地方,这也导致了整体的连贯性有待商榷。而且老三国的台词更接近于古人的对话习性。这也是新三国最被人诟病的地方,台词太过现代化!
你比如新三国中三英战吕布,张飞称吕布为三家姓奴,但剧里面并没有吕布早前跟随丁原的刻画,这就显得很突兀了。而且根本就没有交代桃园三结义。还有庞统射杀在落凤坡,书中和老三国的交代是为了让刘备师出有名,而新三国写的却是庞统怕诸葛亮抢了他的功劳。
除了有掐头去尾的嫌疑,台词就更令人失望了。
刘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编剧就不怕顾炎武大师找你麻烦吗。
刘备:袁绍就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袁绍表示玄德你这是在占我便宜么!
董卓:袁绍你这个王八蛋!
董卓:曹操你这个王八蛋!
还是董卓:洛阳这么大,咱都有点乐不思蜀了!
曹操:眼皮一眨,老母鸡变鸭!
类似于这样的失误太多了,不过新三国也不是一无是处,起码他的武戏是碾压老三国的。几场有名的打斗,三英战吕布,七进七出。裸衣斗马超,张飞斗马超,拍的确实让人热血沸腾。老三国,那简直就是闹着玩嘛。所以有人就给新老做了一个评价:文戏看老三国,打戏看新三国,也算是各有千秋了。
可能有点跑题了,主要是题主说的接近历史,那没法聊了都!哈哈,别见怪哈!我闪!
《武神赵子龙》和《三国》哪个好看?哪个更贴近史实?
《武神赵子龙》不能算是历史片,只能算是文艺片,它只是打着一个三国名号,而其中的主角赵云更是远离历史十万八千里。
《三国》虽然也名叫《三国》,但你觉得其中很多设定,台词都不符合真实的历史,许攸对曹操说,“袁绍就是扶不起的阿斗”。合理吗?官渡之战的时候刘阿斗还没出生好吗!! 所以二者都是电视剧不是历史正剧。但二者相比之下,《三国》要好一些,毕竟没有那么多虚构人物。新《三国》都有哪些经典台词?
1、曹操: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2、曹操:在乱世中,只有强者才配谈仁义,弱者只有被抛弃。
3、董卓:洛阳就是豪华,在这里我都乐不思蜀了。
4、曹操:请不要恨你的敌人,那样会使你失去判断力。愤怒会降低智慧,仇恨会失去判断力。与其恨不如为我所用。
5、袁绍:曲水流觞叹如何,人生如梦易蹉跎。金戈百万尽在握,饮罢回首谁知我?
6、刘备:老天从来都不曾厚待过我们,一切都要靠我们自己去争。一丝求存的机会,我都不敢放过。
7、曹操:死亡不可怕,死是凉爽的夏夜,可供人无忧地安眠。
8、曹操:欲取胜他人,自己要先立于不败之地。
9、刘岱:我有上将军潘凤,手执一柄百斤重的开山斧,有万夫不当之勇,此人必可斩杀华雄。
10、刘备:袁绍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11、周瑜:如欲战胜敌人,必须先以敌人为师,洞悉他的所有心思,否则就会被敌所灭。
12、曹操:圣人之道要是管用的话,圣人早就自个儿一统天下了。你知道吗?你这是愚忠,贪官污吏可以狠,昏庸的君主可狠,你这种愚忠不化的人更可恨。
13、许攸:孟德啊,你已经把他们给吓怕了其实你曹孟德远没有那么强大,可恰恰就是那些庸人心目中对你的恐惧,不仅助长而且成就了你的强大。
14、孙权:这些年,孤无论是战、是和,都取决于自身国力。只有自身强盛了,别人才肯援你。
15、潘凤:我的战斧已经饥渴难耐了。
16、吕布:我家貂蝉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首!
17、曹操:要杀就杀,何必犹豫呢,把自己搞得那么难受。
18、曹操:眼皮一眨,老母鸡变鸭。
19、曹操:我要亲自去刘备那里,你没听说过三顾茅庐的故事么,要诚心。
20、诸葛亮:但凡你要对付某个人,首先要弄清楚他最想要得到什么。
21、王允:欲要杀禽兽必先献身于禽兽。
刘备袁绍扶不起的阿斗是哪一集?
乐不思蜀指刘备,刘备说,袁绍是扶不起的阿斗"这事网上的垃圾,瞎造谣的。编剧是猪啊,连阿斗都不知道。
别相信这个,我一直就在看新三国,还没看到那一集有这一句话
阿斗是在《三顾茅庐》一集中被刘备接走的
阿斗是指袁绍的三儿子,年龄还很小,大约只有五六岁,被困在曹操的京城中
袁绍想要救下他的儿子,但是力量不够,请求刘备的帮助
刘备感受到了袁绍拯救儿子的深情,对袁绍十分欣赏,从而答应了袁绍的请求,前去救援
最终,刘备带着阿斗从曹操那里回到了他自己的领地
《三国演义》中,这个故事也被称作“携阿斗跨曹操”,通常被视为历史上刘备的一次伟大行为,在文化和艺术的传承中占有重要位置
第23集
袁绍就是个扶不起的阿斗是第23集。 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人,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 曾带兵进宫诛杀十常侍,后被各路诸侯推举为盟主讨伐董卓。官至东汉大将军,为东汉末年最强诸侯,在易京之战击败公孙瓒后,势力更是达到巅峰。但在官渡之战惨败给曹操,实力大幅削弱,不久便病逝。
袁绍家族垮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孙子兵法》对胜负的关键点,提出了“道天地将法”,道在第一个,也是根本点。
郭嘉“十胜十败”中,开篇就提“道胜”,“繁礼多仪”正是点出了袁绍屡屡做出错误决策根本原因。
繁礼多仪,乍一听,似乎说的是袁绍的性格,其实不尽然。袁绍的快速崛起,仰仗的是他在天下士族中积累和人脉,而“士族首领”这个地位,既不是朝廷的任命,也不是制度的产物,他本身就是人脉和关系的结果。这就决定了袁绍,始终只能“过分注重”方方面面的意见,无法有魄力地做出决策!
我们现在看看这个“繁礼多仪”是如何让袁绍做出各种错误决策的。
不率先迎接天子,拱手将天子让于曹操
袁绍集团的沮授,是第一个提出迎接天子的人。他提出的时间比曹操集团早得多。
可是,“繁礼多仪”的袁绍顾虑重重,迟迟没有做出决策。
1、作为外来士族的袁绍,和他的颍川系士族(如明确反对迎天子的郭图、淳于琼等人);他顾虑天子来了之后,冀州本地士族坐大,破坏袁绍集团的内部平衡;他应该还记得,他当年能迅速占据冀州,正是依靠冀州派忽悠韩馥。
毕竟,除了袁家,当时天子身边还有一位士族首领——杨修的父亲,杨彪,人家也是四世三公!
曹操挟持天子,也没有虚头巴脑过多考虑礼仪问题,天子令照样帮助他影响天下格局
2、“繁礼多仪”,不知道如何与天子相处。得罪也不是,服从也不是。
可见,“繁礼多仪”限制了袁绍集团的视野。使得袁绍过分的“内部视角”,只从内部的角度来看问题。
结果,曹操得了天子后,以天子的大义名分,任免官吏、号令四方。使得袁绍这个士族首领的地位大大削弱。
曹操难道就没有袁绍所考虑的那些问题吗?
说一个小事:在曹操迎接天子后的第一次晚会上,曹操发现杨彪的神色不大高兴,马上就借口上厕所,跑回大营去了!
杨彪,也是四世三公,在士族影响不弱于袁家,曹操一开始都很忌惮他
而天子也屡次和曹操明争暗斗,试图要回权力!
可是,“体任自然”的曹操该怎么做怎么做。完全不受繁礼的制约!该惩治杨彪惩治杨彪,该杀国舅杀国舅。那又如何呢?
天子令照样帮助他纵横拜搤!
无原则放任党争,致使官渡惨败
官渡之战,大家都很熟悉。曹操烧了乌巢,袁绍无粮大乱,一败涂地。
可是,根子上,还是袁绍在内部无原则的放任党争!
1、在大战之际,审配捉拿许攸家人,致使许投曹操,出卖情报;
大战在即,有什么事情打完了再处理不好吗?这个道理,智者审配难道不明白?郭嘉说袁绍”对眼前的事情很细致处理,对大局没有观念“正是如此!
若非党争不休,袁绍何至败落?
2、在乌巢被袭,郭图建议下,让张高二将无希望地攻打曹军大营;
曹军大营,要攻早攻下了!曹操奔袭,也必然是只带精骑抢时间。怎么可能大营空虚呢?袁绍到了这个关口,还放任党争,错误决策!
”繁礼多仪“,使得袁绍集团往往纠结在内部小纠葛上,严重干扰了决策。
军事斗争,怎么可以如此昏庸?
不立嗣子
这应该是袁绍最大的错误,也原本最容易避免的一个错误。
可是,由于手下各自偏向一个儿子,使袁绍迟迟下不了决心!
你看曹操,在确立曹丕之后,义无反顾地支持曹丕,打压支持曹植的派别!
”繁礼多仪“,务虚不务实,最终导致了袁绍集团一系列的昏招!
袁绍家族的垮台有自己身体的原因、子嗣的问题,以及个人能力和内部势力矛盾因素,而最大的问题还是来自他自己。
官渡之战后,袁绍的失败并非从此一蹶不振,而是又经过了七八年的时间,在此期间袁氏内部意见不统一,各自为战没有首领。
在官渡之战中,袁氏看起来实力受损严重,但其实他能够调动的资源依然高于曹操,就算袁氏已经被打得只能被动防御,在当时实力下的曹操依然无法消灭袁氏集团。
袁绍的死,是其家族崩溃的主要原因。
袁绍的行为也是让人捉摸不透,他为了让袁尚继位,排挤另外两个儿子,但在维持下一代辅臣的政策上,却没有把全部力量让袁尚使用,这让袁尚无法一家独大。
而袁绍的这些动作,就让袁谭的支持者们有了一丝希望,但如果袁绍晚点死,那么他还有时间帮袁尚清理掉那些躲在暗处的袁谭支持者。
然而,袁绍的过早去世,直接导致原来纯在矛盾的幕僚们,接着袁氏兄弟的矛盾大兴内讧,硬是把一个原本牢固的集团撕的粉碎。
一山不容二虎,继承人也只能有一个,袁绍的过早去世导致袁尚还没有变得强大,而袁谭却有了发难的机会。
或许袁绍对于袁谭那边潜在的问题他有想去做,但上天没有给他更多的时间,因为他的死滋生出了一大堆的问题,彻底爆发了两个儿子已经他们背后支持者的矛盾,导致了袁氏家族的彻底垮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袁绍是个扶不起的阿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袁绍是个扶不起的阿斗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