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普陀山是怎么由来的?
- 2、洛迦山不能随便去
- 3、藏语中的“珞珈”是什么意思?
- 4、洛迦山的来历和短姑圣迹?
- 5、梵文“洛迦”是什么意思?
普陀山是怎么由来的?
1、洛迦来历 普陀山是印度话洛迦的简称,具足称是普陀洛迦山、补怛罗迦、布怛落伽等,中国话叫做小白华山。普陀洛迦原为一山之名,因为中国人习性好略,或称普陀或单呼洛迦,久之遂成为两个山洛迦了。考普陀山之成为观世音菩萨道场的原因,在佛教经典上也有明文,当时印度就有几个补怛洛伽等之说。
2、普陀山的由来洛迦:普陀山是淅江省杭州湾外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春秋战国时,普陀山及附近诸岛被称为“甬东”。秦朝安期生、晋朝葛洪等人都先后来此山采药和修炼,后来均得道成仙。汉代时,学者梅福曾来山炼丹隐修,故普陀山初名梅岭山。山上长满小白华树,所以也叫小白华山。
3、据佛教史籍记载,唐朝大中年间(公元847一859年),有一位印度高僧来此参拜,亲眼看到观音菩萨现身说法,并授以七色宝石,因此称普陀为观音显圣地。
4、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在唐德宗贞元年间(公元847年至860年),有来自梵文的僧侣来到普陀山,并在潮音洞见证了观音菩萨的显现。
5、普陀山原名梅岑山,因西汉末年梅福在此修道而得名。春秋战国时,普陀山及附近诸岛被称为“甬东”。山东南紧邻一更小的岛屿,悬峙海中,称洛伽山,因此,普陀山又往往连称普陀洛伽山。明朝时实行海禁,普陀山的宝陀观音寺被毁,后又被钦赐为“护国永寿普陀禅寺”,山以寺名,此为普陀山名之始。
6、去普陀山可以看紫竹林,紫竹林是一个有历史典故的景点。紫竹林在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东南部的梅檀岭下。山中岩石呈紫红色,剖视可见柏树叶、竹叶状花纹、因称紫竹石。五代后梁贞明二年,日僧慧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像,归国途中在此遇风受阻,在此建“不肯去观音院”于紫竹林中。观音院前有潮音洞。
洛迦山不能随便去
洛迦山不能随便去 :洛迦山位于普陀山东南约3公里处,传为观世音菩萨发迹,修行之圣地。自古以来,普陀洛迦融为一体,有不到洛迦山就不算朝完普陀之说。后为使二岛分别,遂一称普陀山,一称洛迦山。
没有这种说法,珞珈山位于普陀山东南约3公里处,传为观世音菩萨发迹、修行之圣地。自古以来,普陀、珞珈融为一体,有“不到珞珈山就不算朝完普陀”之说。后为使二岛分别,遂一称普陀山,一称珞珈山。位于普陀山东南约3公里处,洛迦山远观如海上睡佛。传为观世音菩萨发迹、修行之圣地。
泉州洛伽寺不能随便去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洛伽寺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因此需要保护其建筑和文化遗产。 洛伽寺内部管理严格,需要提前购票并预约参观时间,以限制日客流量。 洛伽寺是一座古老的佛教寺庙,需要保持安静和虔诚的氛围。
然而,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对洛迦山的必要性的看法可能会有所不同。如果您只是为了休闲娱乐或者对佛教文化没有特别的兴趣,那么洛迦山可能不是必要的旅行目的地。总的来说,是否要去洛迦山,取决于您对佛教文化、历史传说以及自然景观的兴趣和需求,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来做出决定。
六级。当风力达到七级或以上,船只容易被海浪掀翻或受损,因此一般情况下,去洛迦山的船在六级大风天会停运。洛伽山,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东南约五公里处的一个小岛,相传观音大士在此修行,历来与普陀山并称两大佛教圣地。
藏语中的“珞珈”是什么意思?
1、布达拉”梵文原为(potalaka)洛迦,汉译佛典中作“补陀洛迦”、“普陀洛迦”等。此词的本义,正如最胜子所引,是“小花树山”。
2、珞珈是藏语中的一个词语,其源自梵语loka(世界)一词,传说中,珞珈是昆仑山脉的一部分,是天人交汇的所在,人们会在这里聚集,共同祈祷庆祝。因此,珞珈也是一个代表聚集、团结、祝福的象征。在藏文化中,珞珈被视为上帝之后的象征,也象征着集体智慧和力量。
3、宝贝,亲爱的,心上人。罗加是藏语音译。“洛迦你(就)是我心上的罗加”出自歌曲《心上的罗加》。
4、珞的读音洛迦:luò。意思:(1)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约0.2万(1990年)。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有本民族语言,部分兼通藏语文。从事农业和狩猎。(2)姓。组词 (1)珞珈:[luòjiā]武汉大学的别称,因为武汉大学所在珞珈山,珞珈二字便成为洛迦了武汉大学的别称。
5、luò jiā,珞珈不是一个词组,其单字释义如下:珞 〖珞巴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约0.2万(1990年)。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有本民族语言,部分兼通藏语文。从事农业和狩猎。姓。
洛迦山的来历和短姑圣迹?
1、短姑圣迹 相传有姑嫂二人渡莲花洋来朝山进香洛迦,船靠码头时洛迦,不巧小姑“天癸”来潮,自愧不洁,不敢下船入山。其嫂短(责备的意思)其无福朝圣,叫她呆在小船中等她,便独自进山拜佛去洛迦了。时近中午,潮水大涨,小船与岸相隔,小姑坐在船中,饿得发慌。
2、“短姑道头”在海岸牌坊南下,是一座长达百余米的巨大的石道头,上有“乐土”“世外桃源”“慈航普渡”“求生好人”等题刻。传说观音菩萨曾在这里显灵并解救洛迦了一名女子,充满了神秘色彩。
3、公元916年,日本高僧慧锷从五台山请得一尊观音佛像回国,途经舟山莲花洋,因风浪受阻而登梅岑岛建“不肯去观音院”,从此正式开辟佛教道场,梅岑岛遂依佛经改为“普陀洛迦。
4、唐大中年间,有梵僧来山礼佛,传说在潮音洞目睹观音示现。唐咸通四年日僧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请观音像乘船归国,舟至莲花洋遭遇风浪,数番前行无法如愿。遂信观音不肯东渡,乃留圣像于潮音洞侧供奉,故称不肯去观音。后经历代兴建,寺院林立。
5、洛迦山:位于普陀山东南约5公里处,是一座小岛,岛上有洛迦山寺,相传是观音菩萨的道场。岛上风景秀丽,有许多佛教遗迹和自然景观。百步沙:位于普陀山西部,是一处长约700米的沙滩,因传说观音菩萨曾在此地留下一百个脚印而得名。这里的沙滩宽阔平坦,是观赏日出和日落的绝佳地点。
6、南天门在普陀山南的南山上,与短姑道头对峙。南天门孤悬入海,处于普陀山最南端,与本岛一水相隔,架有石桥,桥身似龙,名环龙桥。此地巨石森立,危岩高耸,中有两石如门,故名南天门。光熙峰 光熙峰在佛顶山东南,一名“莲石花”、又名“石屋”。
梵文“洛迦”是什么意思?
1、“普陀洛迦”等。此词的本义,是“小花树山”。前词(pota)是指小型动植物(a young animal or plant),后词(laka)是指“冠”、“前额”(the forehead)。
2、布达拉”梵文原为(potalaka),汉译佛典中作“补陀洛迦”、“普陀洛迦”等。此词的本义,正如最胜子所引,是“小花树山”。
3、那洛迦:是梵文Naraka音译,是地狱的意思,佛典中描述地狱,较鬼神更见详荆地狱,梵文为那洛迦(Naraka)或泥犁(Niraya),意译还有不乐、可厌、苦器、苦具等,因其狱在地底下,故又被称为地狱。
4、摩呼罗伽、摩护啰伽、莫呼勒伽、莫呼洛伽、莫呼洛、摩休洛、摩伏勒。译作大腹行、大智行、大智腹行、大蟒、大蟒蛇、大蟒神。《维摩经略疏》卷二云 大正38。582b)∶‘摩侯罗伽,此是蟒神,亦云地龙,无足腹行神,即世间庙神,受人酒肉悉入蟒腹。
5、根据《华严经》的记载,观音居住的地方是普陀洛迦山,这是一座小岛。 普陀洛迦是梵文Potalaka的音译,其中洛迦是观音修行的地点,而普陀则是她讲经说法的地方。 观音信仰中,她被认为无处不在,普渡众生。
关于洛迦和洛迦山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