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龙口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龙口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谜案是什么?
中国悠悠几千年,历史二十四卷,有多少是末被记录而成了迷案。远的不说,说一个网上至今争论不休的历史公案--究竟是谁令东北军不抵抗而撤出东三省的?
九.一八事变突发,日军攻击北大营,进而攻击奉天(沈阳),一日破城,半年东北全部沦陷。而子承父业的东北军少帅张学良,手中掌握的东北军有40万之众,几乎没做什么象样的抵抗,就被初期只有3万多的日军赶出了东北,是东北军不能打吗?是士兵无抗争的战斗意志吗?不是,而是上峰下达的命令就是不抵抗,见到日军就撤退。一直到热河,才有了个失败的热河保卫战。那这个上峰是谁?
九一八事变当天,军营受攻击,自然会层层上报请示如何应对,东北军传自张作霖的奉军,军阀的特点是军队私有化,这个消息最终是请示到了正在北京率部队为蒋介石站台的张学良处。当晚张学良正在戏园子听梅兰芳的戏。得知北大营受日军攻击,下令不许抵抗的正是张学良。这点无论历史记录还是当事人都给予了确认,无可辩驳。可是如果仅是北大营丢了,张学良当负全责。可接下来近半年的时间不抵抗,坐视东三省全境沦陷,又是谁下的命令?谁应该负责呢?
一段时间,网上一边倒的骂张学良,如同九一八发生后,民国舆论一边倒的骂张学良“不抵抗将军”一般。可后来民国的舆论慢慢不一味骂张学良了,在租界内的报纸上开始直指下达不抵抗命令的正是蒋介石。碍于蒋介石是当时的最高领袖,众多证据无法获取,这事倒成了一个迷案!而当下无数证据确凿,可很多人却视而不见,更是刻意将此事搞成迷案,就不知这些人究竟是为何了?!
一个人失踪,造成一宗迷案,那么2000多人集体失踪,请问此等迷案大不大?
南京保卫团两千余人集体失踪
这个迷案发生在我国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2月初的南京保卫战。当时国民党集中了20万军队布防在南京市周围,以便准备进行保卫首都南京城的防御战。在这场战役中,中日双方争战特别激烈,我军损失惨重。
其中远道赶来助战的川军某师损失尤为严重。 该师有一个团因担任阵地侧翼之对敌警戒任务,着重防御京杭国道之敌军可能突如其来的穿插分割,因此这个团一直未直接参战。
当警戒任务失利后,为保存有生力量,该团决定实行部队转移。全团2000多人急行军,向绵延数十里,森林茂密的南京东南方的青龙山地区撤退。然而奇怪的是,部队进入青龙山地区后,就再也没见着出来了。
全团2000多人非常不幸的无一遗漏,全部消失的无影无踪。后来有人推测这支部队是不是分散突围出去了。然而仔细分析当时日军的战役态势和兵力布暑后,就没有突围出去的可能,因为当时围攻南京的日军总指挥就是发动南京大屠杀的陆军大将松井石根。他早早的就着手筹划对南京的包围战役。攻陷上海后,松井石根在没有报请统帅部最后批准的情况下,就令上海源遣军和第十军,乘中国军队溃败之机,分多路向南京追击,因此对围攻南京计划是非常周密,意图把南京围得水泄不通,日军采取的是撒大网大迂回包围战术。
在1937年12月1日,日军就出动了2个师团从上海以南的杭州湾登陆,沿路经嘉兴,湖州,广德,芜湖一路包抄中国防御部队的大后方,仅10天,这支日军一部就与沿无锡,镇江,句容一线围追而来的日军在南京东南部汤山镇连接了起来,从而达成了日军大撒网,大包围之状,形成了三面对南京围攻收缩的态势。
当时,中国守军只有邓龙光所指挥的93军一部趁日军尚未合围之际,幸运的从山间大道大胆地穿插突围了出来。此外就再也没有任何一支成建制的中国守军能够冲出日军密不透风的包围圈了。走进青龙山地区这支2000多人的部队如果突围出去,国民党军队应该有一星半点消息。但是1939年国民党军总部在统计作战情况时,就发现这一全团部队不知下落的离奇事件。最后,军部只好将这支部队列为集体失踪案件。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军总部曾组成联合调查组,对这件迷案进行专项调查,可是查来查去,竟毫无所获,最后不了了之。全团2000多人马犹如神话般消失,就连当年日军也感到十分蹊跷,因为日军攻陷南京后统计战果时,独独缺少了中国守军一个整团2000多人未被歼灭或者生俘,而要设想跳出日军的2道密封圈,却总是不得其解。
历史上也有其他国家军队集体失踪之事,这是史上遗留下来的迷案,但不知你是如何想的?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要说中国历史上的谜案,其实很多,但是要说最大,确实难以下定论,我今天说一个中国历史上比较有影响力的案件,到底算不算最大,由你来判断。
一、事件经过
1913年1月10日,袁世凯下达正式国会召集令,要求所有当选的参众议员必须在三月齐聚北京,3月19日,袁世凯宣布国会开会礼定于4月8日举行。
3月20日晚,作为大选的代表人宋教仁应邀从上海去到北京,打算与袁世凯等人一起商量国家大事。
3月20日10点,宋教仁到火车站去送别黄兴、于右任,10点40分左右准备进站,在几人的簇拥下走向检票口,突然听到一声枪响,宋教仁腹部中枪,站台陷入混乱。
中枪后的宋教仁在黄兴的护送下去到站外,拦住一辆车将其送往医院,其余人留下来抓捕凶手。
3月22日凌晨,宋教仁经过几次抢救与手术后无效身亡,彻底离开人世。
二、案件审理
宋教仁去世之后,袁世凯发出悬赏希望尽快抓获凶手,就在悬赏发出不久后,一个名叫王阿发的人前去报案,声称自己认识上海滩黑帮大佬应桂馨,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叫王阿发去杀害一个人,这个人的照片他看过,就是死去的宋教仁。
虽然王阿发的说法可信度不高,但是至少提供了一点线索,相关人员马上到应桂馨住处去抓捕应桂馨,结果在他的住处又发现一些其他秘密。比如当时应桂馨那里有一个神秘人物叫武士英,当时在火车站有目击人看到过是武士英开枪杀死宋教仁,这样一来武士英就在劫难逃。
可是应桂馨的住处还发现一些当时总理赵秉钧与洪述祖还有黄兴之间的秘密电报,电报内容有涉及到对付宋教仁的方法以及一些莫名的理财。因为这些电报,应桂馨与武士英都被带到租界关押在租界牢房。
1913年3月31日下午,进行第一次开庭预审,武士英承认自己在1913年2月来到上海认识陈玉生,3月19日陈玉生带领他到应桂馨家里,3月20日看完宋教仁照片前往火车站进行暗杀。事情结束后,应桂馨还给了他应得的报酬。
可是这个说法可信度不高,因为武士英说话总是前后矛盾,后来4月4日,又进行第二次审讯,不仅没有结果,反而让这个案件牵扯的人越来越多,导致越来越错综复杂,还十分迷离。
最终经过7次的审讯,案件还是得不到最终答案,因为每次所说的那些人都无法聚集在一起当场对质,导致案件看似简单,实际复杂。最终只能不了了之,而究竟是谁才是幕后主使者,也就成为一个历史谜语。
三、事件分析
随着案件不断发展,武士英关在监狱里突然暴毙,而应桂馨不久也被人刺杀,赵秉钧被迫辞去总理一职,也难免在家中突然死亡的结局,而提到的洪述祖,也被抓捕判处绞刑,案件背后的主使者更是再也无法知晓。
有人说幕后黑手就是袁世凯,但是从整个案件的进展以及袁世凯的利益角度来考虑,袁世凯根本没有必要冒这样的风险去杀害宋教仁。换言之,即使袁世凯杀掉宋教仁,还有其他人选可以上任,比如孙中山、黄兴等,所以袁世凯杀死宋教仁根本无济于事,也不符合动机。
也有人说赵秉钧是幕后黑手,那就更不用解释了,赵秉钧作为一个名义总理,其实就类似于一个虚职,没有什么实权,他杀死宋教仁对他而言,一点好处没有,况且最主要的是赵秉钧最后在家中突然死亡,可以说明他这个咖位还不够,显然幕后黑手比赵秉钧更加厉害。
结语
这个事件已经过去很多年,可是幕后黑手的争议,从来都没有停止过,不过宋教仁的牺牲,却换来袁世凯的退位,或许也是一种时代的进步吧,也可以说宋教仁先生死得其所!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1925年8月20日上午9点50分,出席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委会例会的廖仲恺,当他走上国民党中央党部大楼的台阶时,突然遭到暴徒袭击,最终不治身亡,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廖仲恺案”。廖仲恺也成为了“努力奉行孙中山先生遗教而流血牺牲的第一人”。
“廖仲恺案”为什么成为“迷案”
案件发生后,虽然前后抓捕了50多名嫌疑人,但主犯并没有落网。而这50多名嫌疑人中有很大一部分在还没有审查清楚的情况下就被处决了,就像是有意无意要将这个案子不了了之一样,瞬间谣言四起,说什么的都有。
由于没有抓到主犯,也一直没有把整个案件的人证、物证等相关证据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最终导致“廖仲恺案”成为了“迷案”。
廖仲恺
“廖仲恺案”发生后不久,国民党内部就发生了分裂,偏离了原来孙中山先生改组后的政治方向,最终导致大革命失败。这就使得“廖仲恺案”成为了那个时代绕不开的话题,也成为了数十年来史学家们一直试图找出真相的“迷案”。
到了今天,这个案子已经过去了近百年的时间,不少案卷材料在乱世中遗失,相关人物基本都已离世,不过我们还是可以通过廖仲恺的思想和行动来分析一下这个案子到底是哪方势力所谓,只是想要知道背后的真正凶手究竟是谁已然成为了不可能。
急救中的廖仲恺
廖仲恺的思想
廖仲恺是孙中山先生最得力的驻守和忠实的战友,他的思想简单了说就是坚定奉行和捍卫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但在1923年时就已经有不少人公开反对改组国民党,在国民党“一大”会上甚至为这个问题还发生过激烈的争辩。也就是说国民党内部从这个时候就已经出现了裂缝,不过好在这个时候孙中山先生还没有去世,通过自己的威望以及廖仲恺等人的不懈斗争,最终国民党还是完成了改组,暂时维持了统一稳定的局面。
廖仲恺与孙中山的合影
但随着1925年孙中山先生的不幸离世,反对声音越来越大,诸如邹鲁、邓泽如、林直勉、胡毅生等人就经常聚在一起策划反革命活动,而他们的目标自然就是当时坚决贯彻三大政策的廖仲恺等人。
为此,廖仲恺在同年发表了《革命派与反革派》一文,文中廖仲恺阐述了革命派和反革派的区别,他强调工农阶级是当时中国占人口最的,替这些人谋福祉的就是革命派,反之就是向军阀帝国主义者妥协,并压抑工农阶级的反革派。同时廖仲恺还用了极其严厉的言辞痛斥了反革派,把自己革命派的立场表得很明显,这无疑激化了他与反革派的矛盾。
廖仲恺的行动
1925年6月19日,为了支持上海的五卅运动,广州和香港爆发了省港大罢工,廖仲恺以国民党高官、工人部长的身份给予了多方面的帮助,可以说是他促成了这次罢工的发动。邓中夏当时说过若不是得到了国民党的帮助,罢工可能不到一个星期就要倒台。
省港大罢工
省港大罢工的爆发明显加强了广州国民政府的基础,但也明显触及了英国等多方势力的利益并遭到了他们的抵制。而作为“后盾”廖仲恺无疑是把自己的血肉之躯置于反对者的枪口下。
7月,广州政府成立后,廖仲恺又以财政部长的身份发布了一系列措施,对霸占税收、开烟馆、开赌场等进行了严厉的整治。并加快了统一财政、军政,要求各军交出财权的速度,这无疑又直接威胁到了军阀、政客们的利益。
就比如朱卓文在香山县长任上被廖仲恺查办,胡毅生去年参加广州市长竞选时贿赂舞弊的事也被廖仲恺查办,廖仲恺自然就成了这些人的眼中钉,肉中刺,无时无刻都想要除掉廖仲恺,但只是时机还不成熟而已。
胡毅生
廖仲恺遇刺前
到了7月底,其实已经传出了有“几十万”、“两百万”要谋害廖仲恺等人的风声。8月初,广州城内也已经谣言四起。廖仲恺遇刺前一个星期,廖仲恺其实也听到了消息,于是找到公安局长吴铁城要他“注意防范”。但案发当天,向来保安严密的中央党部大楼,却没有一个卫兵进行把守。
廖仲恺当然不傻,这些他都看在眼里,但廖仲恺觉得自己“无愧于党”、无愧于国家,就算再艰难,革命也是要进行下去的,所以义无反顾地迈上了死亡的台阶,终于还是在革命的道路上倒下了。
吴铁城
结语
“廖仲恺案”明显不是偶然,我们这些人虽然是站在上帝视觉来看这个案子,可以看得明白些,但不代表当时的人看不明白,廖仲恺本人甚至都可能料到了自己会有这样的下场,但他还是义无反顾的坚持理想。虽然说种种矛头都指向了反革派,但这个案子背后的大推手究竟是谁至今成谜,你们觉得呢?
事发于7300年前,一名少女被用极其残忍的手段杀害,至于当时的人为什么用那么残忍的手段将她杀害众说纷纭,以至于成为了一个历史谜案!
1995年,考古人员在西安临潼区零口村发掘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时,发现了一个距今7300年前的尸骨,当时尸骨缺少左手,其它部位保存完整,而在尸骨之上考古人员还发现18件骨制凶器,由此判断这具尸骨是被人残忍杀害的!
经过研究这是具女性尸骨,年龄在15到17岁,由于尸骨是在零口村发现的,当时人们便称她为“零口少女”。尸检人员在“零口少女”的全身共检测出35处伤口,其中29处是骨器刺伤的伤痕,每一道伤痕都非常严重,说明杀人者毫不留情。还有6处伤痕比较复杂,可能是砍杀或者钝器敲打所致,至于“零口少女”的左手的缺失,很可能是被砍掉之后扔了!
这些还不算,尸检人员还在“零口少女”的阴部发现有3处损伤,还有1件骨器从阴部刺入,至今还插在姑娘的坐骨上。而刺伤阴部一般不会造成死亡,这是一种赤裸裸的虐待,明显有着性虐待的成分!
那么,“零口少女”在当时为何会遭受如此残忍的对待呢?
7300多年过去了,“零口少女”为何会遭受如此残忍的对待已经不得而知了,但是关她为何而死,目前有以下几种推论:
一,被敌对部落虐杀而死!
在7300多年前,部落与部落之间因为利益关系,发生战争是很普遍的现象,“零口少女”可能就是战争的牺牲品,试想一下在某次战争中,“零口少女”不幸被敌对部落俘虏,然后遭受到了残忍的虐杀!
二,被当作祭祀品!
7300多年前的古人崇尚祭祀,而“零口少女”就成了祭祀的牺牲品。虽然是同族中人,但是“零口少女”作为这选中的祭品,已经失去了族人的同情,于是乎,他们就以相当残忍的手段将其至死!
三,被视为“怪物”!
尸检人员虽然认定了她为女性,后来的DNA检测也证明了这一点,但从“零口少女”的尸骨中也能看出有男性的特征,对于这样一名双性人,现在都很难接受,更何况是7300多年前,于是乎“零口少女”就被当作“怪物”残忍的杀害了!
当然这些都是现代人的推断,“零口少女”在当时为何会遭受如此残忍的对待,已经成为了一个历史谜案!
喜欢请关注点赞,共同探讨!
龙口订婚和认门有什么规矩?
要敬酒也是你男朋友先敬你父母 然后再你敬他父母 也可以一起敬 这些没多大关系 不用说太多 反正就是 以后多多照顾啊 做得不好了 要说出来什么的。
我家那边是要走的时候 才会拿钱的,不知道你那是怎样 不过不会在吃饭的时候拿钱的。祝你幸福海珠区几个大门?
海珠区是广州市下辖的一个区域,这个区域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有多个大门。首先,位于区域北边的天河北大道北侧设有一座名为龙口大门的出入口,连接着海珠区与广州市天河区。
其次,位于南边的珠江上有一座名为琶洲大桥的桥梁,是海珠区的南大门,连接着海珠区和南沙区。此外,位于西部的海珠大桥也是区域的一道大门,连接着海珠区和广州市越秀区。总之,海珠区有天河北、南、西三个大门,方便了区域内外的交通联系。
海珠区是中国广东省广州市下辖的一个行政区,有多个大门。以下是海珠区几个常用的大门:
1. 海珠广场门: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宝岗大道和阅江中路交汇处,是海珠区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
2. 海珠湖门: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广州大道南和新港中路交汇处,是海珠区的一个重要交通节点,周边有海珠湖公园等景点。
3. 花城大道门: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江南大道和广州大道中交汇处,是连接广州市中心和海珠区的一条主要道路。
4. 沙园门:位于广州市海珠区中山大道和广州大道南交汇处,是海珠区一个历史悠久的门户,周边有沙园体育中心等设施。
请注意,以上列举的大门只是海珠区的一部分,海珠区还有其他的入口和出口。具体的门户和交通枢纽可能因城市规划和道路建设而有所变化,建议参考当地的地图或咨询当地政府或旅游信息中心以获取准确和最新的信息。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龙口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龙口门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