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轰6k机舱挂U型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轰6k机舱挂U型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西飞曾研发隐身战轰性能远超歼16,为何最终下马?
在新世纪前后,西飞在歼轰-7(也即是“飞豹”)歼击轰炸机的基础上,推出过一款具备隐形能力的歼击轰炸机,或者说是战斗轰炸机,被称为“隐身豹”,也有军迷称之为歼轰-7B。不过这款战机并没有正式亮相和投产,很有可能已经下马了(未确定)。其实“隐身豹”除了隐身能力超过歼-16外,其综合性能是不如歼-16的,特别是在可靠性方面,“隐身豹”还有待考验,这也可能是它销声匿迹的主要原因。
“飞豹”战机可以说是完全自主设计的,因此它并没有国外成熟的战机可以借鉴,而是靠自己一点点的摸索和试验,通过不断改进才有了后来的成功。客观上看,“飞豹”战机的故障率比较高,特别是与进口的国外战机相比,质量和稳定性方面有待加强。在“飞豹”基础上研制的“飞豹”隐形战轰,虽然改进了前者的缺点,但还是不可避免地继承了前者的机体结构,不可能全部进行重新设计,可改进的空间并不大,所以不能像全新设计的战机那样,拥有更先进的气动布局。
有分析认为,“隐身豹”或者说“飞豹”隐形歼击轰炸机的主要改进包括:修改了机头和前机身设计,降低了正面雷达反射截面积,使其具备一定隐形能力;采用了新式座舱盖,使用了隐形材料制造;改进了进气道设计,既可以提高进气效率,又提高了隐形效果;重新设计了目标指示吊舱,具备一定隐形效果;对外挂架上携带的反舰导弹、油箱等装备进行改进,外形经过了隐身处理;改进了垂尾,增强了战机的可操纵性,并加入隐身设计;重新设计了翼尖,取消了翼尖挂架;发动机尾喷口也做了改进,可抑制红外信号的产生,使战机具备更好的隐身能力。
除了机身外部的改进外,新型“飞豹”战机还升级了航空电子系统。据悉“隐身豹”加装了4余度电传操纵系统,提高了战机的可操控性,特别是大迎角状态下的飞行能力。“隐身豹”战机的雷达也做了改进,增加了天线的尺寸,更换了速度更快的计算机,拥有更强的数据存储和运算能力。“隐身豹”还增加了前视红外吊舱,可以在夜间及复杂气象环境下对地面目标进行探测和攻击,另外还增添了飞行员头盔瞄准具,增强了电子战能力。
在“飞豹”战机基础上改进而来的隐身歼击轰炸机,主要是通过对机身造型和外部附属物的修改,来减少雷达反射和红外信号,隐身能力并不算特别突出,和专门的隐形战机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随着新型雷达的不断出现,对隐形目标的搜索能力越来越强,所以这种小打小闹式的修改,已经不具备太大意义。如此一来,“隐身豹”战机的优势就变得不那么突出了。
进入新世纪之后,随着对苏-30MKK研究的深入,以它为基础诞生了全新的歼-16战斗轰炸机,无论是气动布局、机动能力、挂载能力还是航电系统,都具有很大的优势。而且,歼-16还借鉴了一些五代机的设计和装备,综合性能甚至超过了进口战机。和歼-16相比,“隐身豹”战机就显得比较落后了,所以它的下马是自然而然的事,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新一代隐身战斗轰炸机,性能比歼16还要好很多。不管是哪个飞机场制造出来的,只要是有这么一款性能优良的多用途战斗机,怎么可能还会下马?下马的原因也无非只有几个,第一,这一款战斗机根本就是子虚乌有凭空捏造出来的,根本就是不存在。第二,确实有这款机型,但是并不是隐身战斗轰炸机,性能也并不比现在的战斗机更优异。反正沐风能够想到的性能优良的多用途战斗轰炸机下马的原因只有这两个。
再也没有什么更好的解释了,如果大家感到不满意的话,可以到网上去翻翻,看看有没有什么阴谋论的回答。看看网上有没有网友说是因为四大飞机场相互争相互为了争夺研发资金啥啥啥的,如果有喜欢看这类回答的,可以去网上找找了沐风下面的回答并不涉及这一块儿。
西安飞机场确实研制出了我国首款也是唯一一款歼击轰炸机-歼轰7,而且这一款歼轰7还经过一定的魔改,可能是消息传出来的那一段时间,又有网友从网上搜了一张比较科幻的战斗机的图片,于是就有好事的网友将两者联系到了一块儿。说我国又研制出了新一款的战斗轰炸机,而且具有隐身性能。关于这件事情,官方已经出来辟谣了,现在过去这么久了,又把这件事情拿出来提问,总归有点不太好吧。而且即便是经过魔改的歼轰7B也只是加强了机体的强度,以便携带更多的导弹和弹药。比原来的歼轰7要强一点的也只是增加了先进的航电系统。不管是原来的歼轰7还是后来的魔改型歼轰七B性能并不比歼16要强。更是离隐身战斗轰炸机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
不过有消息确实声称我国正在进行新一代隐身战斗轰炸机的研制。不过关于具体消息沐风并不知情,我们还是拭目以待吧。哪怕是知道也不会说,就让那些外国间谍去急死吧。
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直接证据能够证明,西飞曾经研发过或者正在研发所谓的隐身战斗轰炸机,所以更加谈不上所谓的性能远超歼16并且最终下马的问题。一切的误会其实都源自于一张网络CG图片,也就是传说中的歼轰7隐身魔改。
歼轰7隐身魔改
很可惜这个被大家寄予厚望的型号根本就是子虚乌有,西飞的确搞过歼轰7A的改进型号——歼轰7B,还进行了试飞。
歼轰7B
歼轰7B的气动布局跟歼轰7A几乎不存在任何差别,只是加强了机体结构以便于搭载重型弹药,同时升级了雷达航电系统,最多算是小改,跟隐身战斗轰炸机没有一毛钱的关系。歼轰7B的综合性能显然还是不如歼16,所以惨遭军方无情淘汰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西飞还是集中精力把轰20尽快搞出来,这才是最有含金量的头等大事。
不过根据多方渠道的消息表明,我国目前确实有一款型号未知的隐身战斗轰炸机正在发展当中,采用并列双座设计,机体大小和起飞重量类似美国的F111和俄罗斯的苏34,研制单位不是西飞而是沈飞。其实早在几年前沈飞就展出过一架造型科幻的隐身战斗轰炸机小尺寸模型,当时人们都不以为然,认为这无非又是一个纸上谈兵的脑洞产物而已。
谁知不久之后在央视关于沈飞的新闻报道中,出现了一个并列双座大型战机的机头全尺寸RCS测试模型。紧接着沈飞公开发行了一套关于FC31战斗机的宣传画册,这个机头模型又再次顺带上镜,与此前已知的任何一款机型都不同。先先后后两次有意无意的“官泄”,足以证明沈飞的这个神秘战机绝对不仅仅只是心血来潮的航空模型那么简单。
我国已经研制了歼20隐身战斗机,正在研制轰20隐身战略轰炸机,有必要再研制一款隐身战斗轰炸机吗?我们姑且把它称为“歼轰17”吧。如果有了歼轰17,歼16还有存在的价值吗?我军目前的主要假想作战区域,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之间是一个火力投送的薄弱地带,这里距离我国本土超过1500公里,又密集分布着对手的各种重要军事目标。
歼16难以有效突防,轰20数量又太少,光靠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打击强度又不够。如果我军有一款航程、载弹量与F111、苏34相当,又具备良好隐身能力的大型战斗轰炸机,哪怕牺牲一定的机动性能,适当增大机体空间,容纳高超音速导弹以及大型精确制导弹药,就能够对上述地区的陆上/海上目标实施高强度的空中打击,大幅提升我军实施区域反介入作战的威慑能力,沈飞的隐身战轰项目还是大有可为的。
作者:刻雨无痕
飞豹无论怎样升极终不能做到脱胎换骨的这是世界航空界魔改军机的禁区。举个例子,美军F15和F16不管怎样改造升级终不能成为五代机是一个道理。鸡尽管粘满孔雀毛始终还是鸡,因此飞豹再升级改造也不如重新设计制造一款符合现在战争需要的战略轰炸机,甚至达不到战役战术轰炸机的参数。从娘胎带出来的基因成不了优生品质。
我国沈飞、成飞、西飞以及昌飞各司其职,各自有各自耕耘的领域,西飞只研制了我国首款、唯一一款歼击轰炸机歼轰-7,至于所谓的隐形版飞豹被列为当年我国国防领域十大假消息,现实中根本不存在。
有关隐形版飞豹JH-7B或者JH-7Ⅲ的传说起源于2007年左右,网络上出现了几张飞豹PS照片,随后又在08年央视报道中出现疑似隐形飞豹的镜头,这些都被作为我国在加紧研制隐形飞豹的有力佐证,直至被证实为谣传之后,至今依旧有人相信它的存在。
由于我国海空军长期以来缺乏对地、对海精确打击能力,歼轰-7由于载弹量和作战航程都难以满足海军航空兵远海作战转型需求,我国引进了近百架苏-30借以暂时弥补对面打击能力不足问题。
首先,多用途战机成为主流发展趋势。本世纪以来,多用途战机和一机多能成为主要发展趋势,我国最早在歼-10研制上引入多用途歼击机理念,但受限于雷达电子发展水平,我国歼-10还是以空优作战为主,只具备有限的对面攻击能力,长期以来歼击机发射火箭弹成为我国独特的一道风景线。歼轰-7受限于机体结构设计,很难对其进行后续的改进,尤其是提升作战航程和载弹量方面存在很大难度,机头直径限制无法换装更大功率的国产新型雷达,改进潜力不大;其次西飞主要承担运输机、轰炸机研发工作,对于歼击机的研制缺乏经验积累,基本不具备研制多用途战机的能力。随着我国在电子、雷达领域取得显著成绩,新型有源相控阵雷达研发成功,对面攻击精确制导弹药呈体系化发展,基于现有空优歼击机研发一款新型多用途歼击机成为可能,既具备较强的制空作战能力,又有出色的对面精确打击能力,因此就有了后来的歼-16。
其次,我国需要一款重型对地、对海精确打击能力。我国通过20多年对重型歼击机的使用和空军进行战略转型的迫切需求,我国通过论证重型多用途歼击机成为首选。重型歼击机具有体型大,可以安装更大阵列的雷达以及更多的电子设备;其次作战航程远、载弹量大,我国歼-11系列重型歼击机载弹量普遍达到8吨左右,远高于歼轰-7的5吨左右,作战半径普遍在1200公里以上,滞空时间也远高于歼轰-7。随着我国远海训练常态化开展,大长腿成为最主要的性能指标,现役的中型歼击机就算空中加油也很难满足远海作战需求,重型歼击机的优势极为明显,因此得到海空军的青睐,发展歼-16成必然趋势。
最后,歼-16综合作战能力远非飞豹可以企及。歼-16是我国航空工业发展的集大成者,大量使用了我国新一代隐形战机技术,装备了最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拥有可观的探测距离和多目标处理能力,同时具备较强的电子战能力;其次歼-16可以挂载国产现役所有的空对面武器,具备较强的对地、对海精确打击能力,在继承歼-11系列大航程的优点同时大量使用复合材料,增强了机体结构强度,有效的提升了挂在能力,据悉歼-16载弹量达到10吨以上,被称为“炸弹卡车”;此外,歼-16最大的优势在于具备较强的超视距空战能力,在先进有源相控阵雷达支撑下,歼-16可以挂载我国最先进的霹雳-10近距格斗弹和霹雳-15远程空空导弹组合,其中霹雳-15外界普遍认为射程在200公里左右,具有现役中距弹最远的射程和较大的不可逃逸区,超视距空战能力不弱于当前的大部分典型三代空优歼击机,而这一点正是歼轰-7与生俱来的缺陷,无论制空作战还是对地精确打击,两款战机不在一个层面。
综合上述,歼轰-7受设计理念限制后续改进工作得不偿失,所谓的隐形版飞豹也只不过是广大军迷对于新型歼轰机的期望,现实中并不存在;歼-16大量运用成熟技术,研发周期短、能快速形成作战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超视距空战能力,有效解决歼轰-7对空作战能力不足的缺陷,真正做到“看得远、打的准”,飞豹被淘汰将是必然的选择。
歼16载弹能达到12吨,为什么轰6K载弹才9吨?
【asiavikin独立视角】歼16那个载弹量是没多少实际意义的,而轰6K的是有实际意义的。
必须明确一点:任何飞机都做不到满油满载起飞。如果有,至少不在地球上。实际上,我国航空技术人员以前对这个问题不是很了解,改革开放之后到美国企业参观交流时方得知满油满载是不能两全其美的。因为一架飞机的最大起飞重量是受机身结构限制的,起飞重量超出了这个门槛就会对机身结构有不利影响,直接就吃结构的设计裕量,长期超限飞行则必然缩短结构寿命。因此,歼16的12吨载弹量并没有多大价值,因为那对应的燃油量很可能是只带了1-2吨的内油而已。这样的歼16飞起来也就只能在机场围墙外转悠转悠。而下面这张歼16只是一张CG图,并没有实际的照片能作为例证。
相反,轰6K的9吨载弹量倒是比较有实际意义。轰6K用D30涡扇发动机代替了WP8发动机,推力增加,使得正常载弹量得以从轰6早期型号的3吨提高到9吨。正常载弹量是战斗机、轰炸机在一些比较典型的任务剖面下的弹药携带量,其航程和作战半径都是有实战价值的。因此,9吨的载弹量是可信的。而且从目前媒体披露的情况来看,轰6K也有携带6枚巡航导弹飞行的照片,这是比较有参考价值的。
歼16与轰6K对于中国空军而言,都是具有历史意义的。
歼16作为一款战斗机,载弹量能达12吨,因为是21世纪的新技术。但是,12吨载弹量只是理论上的,战斗机一般能挂八吨弹药出航作战,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大事了。
老轰6作为一款中型轰炸机,载彃量才9吨,因为那是六十年前,上世纪60年代的技术。
而轰6K却是轰6的全新改型。那载弹就不止9吨。而是在12吨以上,推测最大可达到15吨。
对地攻击轰炸作战。仅以载弹量论,哪怕歼16与轰6K同为12吨。
但这12吨弹药的攻击效率,又是完全不同的。因为轰6K是专业的中型轰炸机,有着体形大、载油量大、航程更远的优势。
所以,同样12吨弹,轰6K能挂的弹种,如长剑空地远程巡航导弹,甚至是传说中的反航母导弹等,这是歼16受制于体积而没法挂载的。
又同样因为体积,轰6K满油能达到的作战半径,歼16也得经过几次空中加油才能到达。
来简单说一下这两型战机。
一:歼16。
网上的歼16(海军型)图片。
歼16是一款真正实践了“攻防一体”作战思想的国产全新战斗机。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用这话形容歼16正合适。因为这是我国在吃透了苏式系列战斗机的气动之后,又得益于我们航空制造设计的巨大进步,独立研制的一款重型多用途战斗机。
多用途战机,就是既可空优作战,又可对地攻击。这是战斗/轰炸机的升级版。简而言之,就是空战性能突出,对地攻击能力强悍。
而有些战斗轰炸机,突出了对地攻击,但空战却仅限于自卫了。如苏34、欧洲狂风、歼轰七等,就是如此。
歼16战斗机性能,居国内现役战机之首。是战斗力仅次于歼20的战斗机。
歼16的实际性能究竟如何,并没有公开数据。但从其首次公开亮相,93沙场阅兵时飞行员的采访等,我们从片言只语中也可知,歼16具有强悍的战斗性能。
根据已知信息,歼16有以下特点:
(1)歼16装备有自动电子扫描有源相控阵雷达,以及电子光学瞄准系统。空中信息感知获取能力强,座舱先进,具有高度信息化作战能力,可与歼20协同战斗。
网上有句话说:歼20踹门,歼16洗地。
(2)歼16用的是双发,太行涡扇-10A发动机。我们的发动机,终有一日能行!
(3)歼16能挂载我国现役的、与在研的最新对空/对地弹药,且载弹量为现役战斗机中最大,火力超强,航程远。
如防区外弹药撒布器,各种激光/卫星制导炸弹,防区外对地导弹,反辐射/反舰导弹等等。
当然,我们也绝不会丢掉空中打火箭弹的看家本领。
所以,网友们给歼16取了个外号:炸弹卡车。这是辆灵活的,长满了尖牙利爪、随时能变为战斗突击车的空中炸弹卡车。
只是,轰炸机专用的重型航空弹药除外,那歼16是挂不了的,航程远,那也仅相对于战斗机而言。
二:轰6K。
如果说歼16是炸弹卡车,那么轰六K就如同导弹列车了。
轰6K型轰炸机,是对老轰6脱胎换骨式的改进。
轰6K的机首。
老轰6的机首。
轰6K与老轰6的区别,除了气动外形还相似之外,其余前机身、现代化座舱显示器、标准数据链系统,光学瞄准设备、雷达、航电等,皆为全新设计的。据说,还采用了电传操纵,只是未经证实。
轰6K的作战半径。由老轰6的2000余公里,扩大至3000公里以上,并能挂载6枚长剑10空地巡航导弹。
传统轰炸机的作战方式,是满载炸弹飞到敌国目标上空。然后,冒着密集的防空火力实施临空轰炸。
老轰6就是干这种活的,唯一的战斗方式就是飞临目标上空扔炸弹。在现代防空火力下,这种轰炸方式是非常危险的。
而远程制导武器技术的进步,使得轰炸机实际已经成了防区外空中导弹发射平台。
在敌军防区外发射导弹,精确打击敌人地面目标,这是轰6K的作战方式。
中国军迷们,对美军的B1/2/52等轰炸机,在距战场近千公里外发射战斧导弹,精确轰炸敌国目标的场景,曾经羡慕的,那是两眼冒绿光的。
翼下满挂了六枚空地远程巡航导弹的轰六K。
如今,全新的轰6K轰炸机,也能在远离战场的空域发射长剑,然后击中一千至二千公里外的目标。
而这样的能力,是歼16等战斗机所不能具备的。
三:歼16与轰6K的各自意义。
这两款战机的面世,也是有非常意义的!
歼16是我国现代化重型常规战斗机研制上的突破。歼16的成功,是对歼20战斗力的重要补充。
跑道上的歼20与歼16。
歼16对现役保有量达数百架的歼11、苏30等机群日后的现代化改进,也提供了重要借鉴。
轰6K则是我们拥有的第一种现代化的中程轰炸机,“能在空中摧毁三千里外的敌军目标。”这也是有标志意义的。
而在传说中的轰20成功之前,轰6K以及轰6K的新改型,仍将是我们空中打击的骨干力量。
轰6K的可挂载弹药展示。
(图来自网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轰6k机舱挂U型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轰6k机舱挂U型锁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