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圆明园考古有新发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圆明园考古有新发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圆明园古莲是咋被发现的?
圆明园古莲的发现是一个充满奇迹和巧合的过程。2017年,北京的考古学家在对圆明园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了一批埋藏于地下的古莲子。这一发现令人惊讶,因为这是在圆明园历经多次战乱和破坏后,人们首次在园中发现的古莲子。
古莲子的发现源于考古学家们在挖掘过程中注意到的一个不寻常的现象。在挖掘过程中,他们发现了一些破碎的荷叶和莲蓬化石。经过进一步发掘,考古学家们在湖底发现了一层厚厚的淤泥。经过对淤泥的分析,他们推测这些淤泥中可能埋藏着古莲子。
为了确认这一推测,考古学家们开始对淤泥进行精细的筛选和挖掘。经过数日的努力,他们终于在淤泥中发现了大量完好无损的古莲子。这些古莲子保存得非常完好,且绝大部分已经萌发出了嫩芽。
古莲子的发现引起了广泛关注,人们纷纷为这一奇迹般的发现感到惊讶。为了更好地研究和保护这些古莲子,考古学家们将它们送往专业的实验室进行培育。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培育,这些古莲子成功发芽并生长出美丽的莲花。
圆明园古莲的发现不仅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珍贵发现,还为植物学家和园艺学家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这一发现也使人们更加重视对历史遗址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以期在未来发现更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圆明园修建了多少次?
1996年开始,国家宣布对圆明园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并希望能修复一些受损的文物。至今,圆明园一共被修复了三次,但发掘出的文物大部分都已经残缺了,根本无法复原,实在令人心痛不已。但在这其中,也不是没有任何收获,有极少数的文物还是被成功发掘了出来。
从历史文献和档案资料看,圆明园的兴建,经历了三个时期。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三月,康熙将畅春园北一里许地名为华家屯的一块土地赐给他的第四个儿子胤禛。同年十一月十一日,胤禛邀请康熙到该园游宴。这一事实说明,这座园林已经建成了。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为之亲题园额:圆明园。因为康熙的畅春园,占地面积800余亩,作为皇子赐园的圆明园,不可能超过康熙“避喧听政”的御园畅春园。有人认为,它的面积600余亩,我认为是可信的。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病逝,胤禛继位,这就是雍正帝。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进行扩建,“建设轩墀,分列朝署,俾侍值诸臣有视事之所。构殿于园之南,御以听政”,全园面积增至3000余亩。同年八月二十七日,雍正驻跸圆明园,并发布上谕:“朕在圆明园与在宫中无异,凡应办之事,照常办理。”从此,圆明园成为清朝五代皇帝(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经常居住和向全国发号施令的政治中心。
乾隆即位的时候,清王朝已经建立将近一百年。国家的统一、政权的巩固,特别是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乾隆的大兴土木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乾隆认为:“泉货本流通之物,财散民聚,圣训甚明,与其聚之于上,毋宁散之于下。”他以“物给价,工给值”的方式,将国库的存银散到民间。
从乾隆三年(1738年)开始,乾隆就在圆明园大兴土木,调整园林景观,并增建若干建筑组群以丰富园景。乾隆九年(1744年),建成圆明园四十景。命宫廷画师唐岱、沈源绘制成图,乾隆逐一题咏,命工部尚书汪由敦书写,按照左图右书的传统,装裱成上下两册,题名《圆明园四十景图咏》。前面谈到的《圆明园后记》,也是在这时写成的。
1996年开始,国家宣布对圆明园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并希望能修复一些受损的文物。至今,圆明园一共被修复了三次,但发掘出的文物大部分都已经残缺了,根本无法复原,实在令人心痛不已。但在这其中,也不是没有任何收获,有极少数的文物还是被成功发掘了出来。
圆明园是否重建?
没有。
圆明园始建于1707年,经无数能工巧匠历时150余年倾心建造而成。1860年,西方列强洗劫、焚烧圆明园,一代名园逐渐沦为荒园废园。多年以来,围绕圆明园究竟该重建再现盛世辉煌,还是该保留遗址还原历史沧桑的争议一直存在。
近日,国家文物局答复称,遗址以断壁残垣告诫后人勿忘国耻、警钟长鸣,重建圆明园缺乏必要的考古及历史文献依据,且将改变圆明园遗址被列强破坏的历史现状,应慎重论证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其实,无论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还是重拾昔日荣光,圆明园的重建都大可不必。暂且不论所耗费的巨大人力、财力,单说重建后的园林,能留给我们的无非是一个赝品,一抹虚幻的繁华。作为一段历史的见证,圆明园遗址的存在,既昭示着凝聚三千年造园技艺的盛大园林的盛世风采,又是对后世子孙“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鞭策与砥砺。
重建了
圆明园重建了,截止到2022年5月已经重建完毕。圆明园重建主要修复了狮子林遗址,西洋楼遗址,九洲清晏 我们知道圆明园中还有个著名的九洲清晏,属圆明园的后湖景区,是环绕后湖构筑的九个小岛。岛上建置的小园或风景群,都是吸取了江南著名水景意趣。但是它遭受了最为严重的破坏,它以崭新的面貌重新展示在我们眼前。
不会重建,因为圆明园是清政府1707年建造的,虽然距今100多年,由于外国的掠夺,把圆明园烧毁了,但是我们也不会去重建,因为这段耻辱的历史一直要让后人记住,只有国家强大,我们才有自尊心保卫祖国
圆明园考古挖出重大发现,清朝的历史这么近,为什么还需要做考古?
谢谢邀请,这个问题的其实牵涉的历史比较悠久。
首先,我们先回顾一下中国考古学形成的历史。在民国时期,以顾颉刚先生为代表的古史辨派提出了中国古史是层累形成的,推翻了由“盘古开天”、“三皇五帝”等观念构成的旧的古史系统。一时间,民众对于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产生了怀疑。为了增加民族自信心,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考古组,并将安阳殷墟发掘和甲骨文的研究整理作为考古组的工作重点。这决定了考古学在中国形成之初就抱着“证经补史”的理念。
(李济先生----考古组首任组长)其次,新中国成立之初考古梯队的建设。上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的基本建设如火如荼,而本来就不多的考古学家有一部分去了台湾。为了应对考古力量严重匮乏的局面,文化部等三家单位自1952年至1955年联合举办了四期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这四期学员被誉为考古界的“黄埔四期”。这四期训练班也被看作是看成一桩“救火”行动,这种情况下,中国考古界只好把有限的精力放在先秦考古,这也是为啥有“三代以后无考古”的认识。
(第二期训练班开学典礼,来自考古汇,侵权请删)
最后,考古研究领域不断扩大。随着各个大学开设考古专业,以及考古专业成为一级学科,中国考古学研究领域逐渐出现汉唐考古、宋元考古、科技考古等方向,而且随着社会上越来越多的民众对考古的关注,后段考古现在成为考古学科的热门方向。
综上,任何时期的考古都有着重要意义,与历史远近没有关系,诸如国外有专门研究可口可乐瓶子的演变,不同时期的垃圾。清朝时期历史虽然近,但也不是什么都记载的清清楚楚,考古活动可以为研究清朝历史提供新的材料。
需要了解圆明园最新考古发现可以参看我的回答《2017年国内有哪些考古新发现?》
参考资料
1.《古史辨》
2.《考古的“黄埔四期”——记1950年代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
圆明园整个园区352万平方米,有100多处景点、240多万平方米陆地面积,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自1996年开始,圆明园遗址公园先后进行过三次考古发掘,现在进行的发掘自2013年开始至2020年结束,发掘总面积7000平方米,出土文物达5万余件。
清朝的历史虽然很近,但清代属于古代史,不通过考古,我们并不是十分清楚清朝皇家的生活、工作是什么样子。只能通过考古,还原当时的场景,进行分析。比如对两块嘉庆御笔的发现,验证了嘉庆重修如园的史实,对研究帝王书法也有重要作用。一块粉彩地砖的发现,分析出清朝皇帝是如何取暖的,依靠考古发现中的“蛛丝马迹”,都可以还原清朝当时的生活现实。经如通过发现的一个象首,可以对圆明园文物和古代制作工艺稍稍“管中窥豹”。鎏金是一种精深的制作工艺,不仅程序繁琐复杂,而且花费金额巨大,铜鎏金象首的出土,代表了清朝铸造技术和鎏金工艺的水平。再如发现的一个玉玺,写着“嘉庆御笔之宝”,另外一个刻有“夙闻诗礼凛心传”可以分析当时的另外,还原圆明园中遗址的风貌,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圆明园当初的自然情趣与意境;更多的发掘结果,可以丰富圆明园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文化内涵,对于下一步讲好圆明园的故事提供翔实的资料。
曾经有一段时间,中国考古确实是忽视清朝,甚至明朝的。也的确,有人说清朝历史学者可能一辈子都读不完自己领域的文献,似乎更不需求考古学家为他们增添新材料了。
所幸现在考古学界的观点在慢慢改变了。
一是因为,其实我们对圆明园乃至清代,还是有很多可以和需要了解的地方的。圆明园考古虽然没有带来“圆明园是明朝建的”这种“骇人听闻”的发现,但是发现的很多圆明园乃至清朝皇室理政、寝居的细节,还是能令今人颇有身临其境之感,进而戚戚然的。一方面,如海晏堂发现的复杂水利系统,将皇帝在圆明园恣肆游艺的细节具体化了,而另一方面,大量焚毁、崩裂、酥粉的建筑材料,又是火烧圆明园的真实见证。这样一个并不遥远但又仿佛被我们遗忘的圆明园乃至清朝,不正需要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加以研究吗?
二是因为,考古是文物保护的一项基础工作,清朝的文化遗产也是文化遗产,理应用科学的考古工作加以保护。有人可能会问,都挖完了,还怎么保护呢?确实,考古发掘是会对遗存造成一定的损伤的,但如果不发掘,距今百余年的圆明园地下情况我们并不十分明了,我们保护什么?怎么保护?圆明园历史上曾经被民众占为居址,在我看来一大原因就是我们对圆明园了解不足,没有充分意识到他们侵占的土地下保留有多少宝贵的历史见证。而现在的考古发掘,也不是为了考古而考古,而是被置于大的对圆明园的整体保护计划中的。
三是因为,在“文物活起来”的今天,考古也是利用的前提。虽然对于圆明园要不要原址复原还存在争议,但是无可否认的是,圆明园考古为“重建圆明园”提供了切实的抓手。而发掘出的圆明园遗物,又可以作为文创产品设计的灵感源泉。当然,圆明园考古同时进行的公众考古直播等活动,更是在社会中搭建了公众与文化遗产之间的桥梁,使公民的文化权利得到了尊重与实现。
圆明园23年考古的成就,可以阅读挖啥呢的专文《“挖啥呢”Vol.54 | 23年,考古发现的圆明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圆明园考古有新发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圆明园考古有新发现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