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德国被告上欧洲法院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德国被告上欧洲法院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关于德国侵略欧洲的电影?
从海底出击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发明了一艘出没无踪的U型深海潜水艇,在海战中无往不利。一次,这艘潜水艇奉命出击,执行对英国船队的袭击任务,当他们完成任务返航途中,却遭遇上前所未见的危机。潜在的重重危机随时威胁着舰艇上官兵的生命安全,这个貌似强大而冷冰冰的庞然大物完全不能自保,一切 只能听天由命......
德国收复但泽,英法为什么要插上一杠?
谢谢邀请,很简单啊,几个人条件差不多可能会成为好朋友,但是如果其中一个突然升职或者得了一大笔奖金。大家可能就做不了朋友了。德国收复但泽,整体实力就会增强,对于英法并不是什么好事,当然会从中作梗了。
所谓的收复,只能是纳粹德国单方面的说法,毕竟但泽走廊在一战后已经划归波兰,但泽市由国际共管。德国的索要,就是在挑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秩序,而作为战胜国,英法是欧洲战后秩序的维护者。
说白了,就是曾经的战败国德国耍流氓想不认帐了,签好的《凡尔赛和约》不承认了,那英法作为欧洲城管,自然要阻拦和插一杠子。
凡尔赛和约全称《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于1919年6月在巴黎凡尔赛宫签署,对战败国德国作出了非常苛刻的处理,根据条约,德国损失了13.5%的领土和12%的人口,同时承认波兰复国,将原属波兰的领土归还之外,又把原属德国的东普鲁士和西里西亚的一部分割让给波兰。
但泽改称但泽自由市,由国际联盟共管,实际上也等于从德国剥离。
条约还规定德国陆军兵力不得超过10万人,不得拥有坦克和重型火炮等进攻性武器,甚至必须取消军令机构德军总参谋部。这种惩罚自然会激起德国民众强烈的民族情绪,纳粹党和希特勒的上台与此有直接关系,难怪时任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的法国将军福煦说:这不是和平,是20年休战!
一语成谶。
在索要但泽之前,纳粹德国已经先后武装进入莱茵兰非军事区、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英法政府为诱使希特勒与苏联为敌或战争,一直以绥靖政策在妥协,没有强力制止。希特勒为麻痹英法,也坚称对捷克是最后一次领土要求。可是但泽走廊将德国领土一分为二,无论是从战争准备角度,还是安抚德国民众的民族情绪层面,希特勒必须收复它。
希特勒索要不成,对波兰发出最后通牒,波兰开始动员。凡尔赛和约签定20年后,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闪击波兰,英法无奈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下面由东东给大家讲一个比较感兴趣的前奏和整个故事。
1923年11月,小阿道夫希特勒同学在慕尼黑酒馆喝醉酒闹事之前德国发生了什么?
一战之后,不管同盟国还是协约国,英法德都开始衰败,紧急情况每况愈下,德国在百分之十的领土被夺取之后,人民生计问题更是日显突出,战败后的德国还拿不出一战战争赔款,法国就伙同比利时波兰,豪不客气的占领了德国仅有的经济命脉“鲁尔工业区”,后来称“鲁尔危机”,导致一战后最大的金融危机爆发,再后来的是详细说就说不完了。。省略几百万字吧哈哈
图为收复但泽地区
成王败寇,战胜国可以随便凌辱战败国,凡尔赛条约本身就形同废纸,战争狂人希特勒上台后大力发展战争经济,别说但泽走廊,占领苏台德,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全境,全世界才是他的目标。至于题主的问题,横叉一杠,那只是象征性的表示一样,类似于今天的“发出强烈抗议”,在闪击波兰之后,英法对德宣战,而且还是防御作战。那时候纳粹德国强大的战争机器已然开动,还没从一战走出创伤的英法只能接连败退。
图为收复苏台德地区
其实很简单了,因为英法和波兰是同盟国啊!
英法并不关心但泽的归属问题,英法和波兰签订了军事同盟,所以假使波兰同意和德国和平解决问题,英法肯定不会管,可是德国和波兰要是发生军事冲突,英法作为同盟肯定不会袖手旁观的。
说白了就是英法才不管但泽到底归谁呢,只要德国打波兰,英法就打德国。就是这么简单!
当希特勒向波兰提出对但泽地区的领土要求遭到波兰当局的断然拒绝,和平解决已无希望时,德国武力进攻不可避免。所以在波兰遭到德国的进攻后,作为同盟的英法必然要履行同盟国的义务,向德国宣战!
不是仅仅因为“但泽走廊”,而是要想“遏制德国的扩张”。
在“慕尼黑协定”后,德国不但占领了“苏台德地区”,而且更加变本加厉的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给了张伯伦政府和达拉第政府推行的“绥靖政策”一个响亮的耳光,也使希特勒的信誉完全失去。于是,在希特勒提出“归还但泽走廊”的要求后,波兰的短视政府向英法提出了“保护”的要求,而对邻国苏联还采取敌视态度,无视其实只有苏联才有“保护波兰”的真正能力。而英法政府为了遏制希特勒的扩张,就冒冒失失的答应了波兰的要求。
德国400万军队占领了整个西欧,为何只有英国能坚持5年?
二战初期德国军队确实所向披靡,39天就搞定了法国,但是却无论怎么也奈何不了英国,因为与英国差着一道天堑:英吉利海峡。
河流往往都能作为天堑来布置防线,更何况这么宽的英吉利海峡呢?如果不是有海峡的保护,我想英国的本土在德国陆军面前可能也好不哪里去,当然应该比法国还是强大一点的。
英国号称有着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而德国在一战后海军断层了,海军在欧洲强国中排行倒数第二,倒数第一的就是苏联,在这样巨大的反差面前,德国没有任何机会渡过英吉利 海峡登陆英国本土,虽然他们雄心勃勃的制定了“海狮计划”。
个人觉得“海狮计划”更像唬人用了,主要是给英国施压,德国希望通过空军的轰炸让英国人心惶惶,然后用登陆的假把式来欺骗英国软弱派投降,但当时英国首相可是丘吉尔,有他在英国永远就不可能投降,再加上德国空军与英国空军对决中损失惨重,最后不得不放弃英国,转而进攻苏联。
以德国和英国海军主力对比来说,如果德国敢于实施“海狮计划”,那么等待他们的结果必然是全部葬身大海!
德国400万军队占领了整个西欧,英国是因为英吉利海峡才能坚持5年。这就是天险的作用,千万不要小看。
当时,德国400万军队大部分是陆军,这与日本帝国主义没有本质区别,日本侵略东亚、中国靠的是陆军,日本海军要侵略美国,最终它失败了,山本56也不好使。
德国当时的两栖能力如果与现在的美军相比,那就是半斤八两,一个是半斤废铁,一个是八两黄金。如果有另一个比喻,那就是如果美军现在的两栖登陆作战能力是大海,那么德军在二战时的两栖登陆能力就是尘埃。没有强大的登陆能力,要想占领曾经的日不落,特勒先生无异于在做梦。
但是,特勒先生并不甘心,他经常派空军去轰炸伦敦,希望能够轰炸的方式占领英国。德国空军在1939年8月拥有3750架作战飞机,尽管绝大部分是当时最新式的,纳粹雄鹰的羽毛也丰满了起来,可以说是长出了钢爪铁牙。但是,这3750架作战飞机支援陆战好用,要想渡海占领两国,也是再长的牙也不可能隔着饭店玻璃咬到里面的唐山粉肠。
另外,德国空军的作战能力一般,“不列颠之战”。德国投入的空中力量为:第二、三、五航空队,飞机总数3000余架。主要机型为:Ju-87.Ju-88,但是德国人选择目标太多,活动区域太大,兵力分散,多次攻击次要目标浪费兵力。英国皇家空军也不是吃素的,他们是伦敦上空的鹰,德国战斗机在与皇家空军战斗机的空战中损失很大,根本无法对轰炸机护航。
我们可以设想,如果轰炸机轰炸首都就能够让对方投降,那么,美国还何苦在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呢?总之,德军两栖作战能力不行,他就占领不了英国,只能被美国为首的同盟国击败,特勒先生和爱娃娃女士,也只能在地下室自杀,他们想到地面上自杀都办不到。最后说一句,如果我怕德军军服军迷喷我,我44年前就像特勒先生一样在地下室了断了我自己了。
这个问题很有讨论的意义!犹如敦刻尔克英法军团居然成功地从法国撤到了英国,虽丢盔弃甲却保存了有生力量一样有意义。
浅见有三点使英国可以抵抗德国数年之久:1,希特勒的三心二意!希特勒扫平西欧后,要面临两大对手。一个是西方阵营的英国,另一个是另类大国苏联!希特勒起初试图凭借空中优势加上陆军优势,渡海兵临伦敦,迫使英国乞和,使其不会威胁德国后方。但在坚强的英国人的抵抗下,德国的投机机会己失去。同时因为要迫不及待的对苏开战,所以希特勒对英国开始以袭扰为主,试图以打促和!
2,英吉利海峡的天险作用,及英国海军的实力!都使海军力量不及英国的德国没有太大胜算。而不能打垮英国海军,就没法登陆英国!
3,英国人从上至下的全面总动员!己经做好了打一场人民战争的准备!面对不妥协的有着顽强的意志的英国人,希特勒也无必胜之心!
4后期的美国援助及时抵达,租借法案功不可没。有了强援,英国也就避免了国家破产,有了打下去的能力与决心!
5希特勒的复杂人格,英德人种接近,希特勒对英国也是一种矛盾复杂心理。
6,德苏大战的及时开打!这个是最重要的条件!只是在德国没有使用全力攻击英国的情况下,英国也才逃过一劫…以上几点只是个人浅见,如果有不成熟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欢迎关注。
德国军队以闪电战的模式,快速拿下了波兰,揭开了二战的序幕。紧接着,德军铁蹄势如破竹,东欧除苏联外的国家和西欧大陆全境都被德军掌握。此时欧洲只有两个国家没有被德国控制,一个是东面的苏联,另一个就是西边的岛国英国。由于苏联实力不俗,因此希特勒决心先拿下英国,但实际情况让希特勒这位狂人感到非常郁闷。
当时德国拥有400万军队,还有数量庞大的高质量坦克和火炮,可以说是所向无敌。但德国有一个弱点,那就是它的海军实力平平,可以说除了U型潜艇和俾斯麦战列舰外,其他海军舰艇面对英美舰艇,占不到任何便宜。在这件事情上,英国人提前留了一手。根据一战后签订的凡尔赛条约及其附属规定,德国海军战舰规模不能超过英国海军规模的45%,这在一定程度限制住了德国海军的进攻威力。
德国后来研发出U型潜艇,让英国海军吃了不少亏。但美国研究出了反潜技术,U型潜艇很快就失去了战斗力,这是海军方面。德国人还想利用空军来打垮英国,德国空军的规模要比英国空军规模大,但从数量看,也没达到对方的三倍。在丘吉尔的坚强统率下,英国军民打的很顽强,地面的防空火力和空战的飞机紧密的配合起来,不列颠空战到了中后期,英国人已经占据了优势。
英国是一个岛国,最要紧的问题不是战斗决心,而是资源的供给。在这件事上,美国给了英国不少帮助,为英国提供了一些先进的军事技术,同时也提供了很多军需物资。但美国也不是白帮助的,英国想从美国那里购买一批先进战舰,结果美国借机提出,英国要把大西洋上的几个英属殖民地移交给美国。英国无奈同意了,结果美国支援给英国的战舰大半是老旧战船,并不先进,根本打不了海战。英国无奈,最后这些老旧战船多数都改成了自杀式袭击的平台。
总结下来,德国海军实力不足,英国军民坚决抵抗,美国的支持等三个人为因素再加上英吉利海峡的地理优势,给了英国人坚持下去的底气。
(抄袭搬运本号问答文章,一律举报)
对于德国来说,欧洲大陆和英伦三岛之间有一条英吉利海峡,而英吉利海峡中间还有一只强大的英国皇家海军。
德国属于传统的陆军强国,但是德国海军一向虚弱,德国海军最强大的时候是一战之前的公海舰队,二战中德国海军水面舰艇编队还不如一战,根本不具备和英国海军直接对抗的能力,象日德兰海战那样的舰队决战,二战时的德国海军恐怕连想都不敢想。
而当时的英国海军当时世界海军三强之一,当时各国的海军中除了美日海军之外就是英国海军了,德国的确是有俾斯麦提尔皮茨等巨舰,但是英国人一般使用一个舰队对付一艘巨舰,德国海军水面舰艇部队在二战中始终是被压制在港口中,指望德国海军掩护可以说是没戏。
二战中的德国三军陆军和空军较强,海军贫弱,虽然后来的狼群几乎把英国窒息,但是一支潜艇舰队是无法完成掩护登陆船团到达英国的任务,何况当时的狼群只有21艘潜艇。在登陆作战的航渡阶段,陆军是使不上力的,那么就只有空军了,德国人的海狮计划也是这么设计的,但是德国空军在不列颠空战中没有击败英国空军,这也就是海狮计划无限期推迟的原因,登陆船队没有海空保护就是给英国海空军送人头去的。
而到了德国入侵苏联以后,大量的部队东移,西线成为了东线部队休整补充的地方,入侵英国就更是遥遥无期了,直到1944年盟军开始准备反攻欧洲大陆。
而英国由于是海岛国家,对于海运的依赖性是非常大的,在把德国潜艇造成的损失降低到一个可以接受的程度以前,英国也是无法反攻欧洲大陆,既然现在对德作战的主要压力已经有苏联了,那么英国就先集中精力清除德国的海狼,把自己变成一个反攻欧洲的前进基地。而反攻所需要的各种海量的物资就要依靠美国这个民主国家兵工厂生产,然后由一万多艘自由轮运过大西洋,堆积在英国。同时涌入英国的还有数以百万的美国大兵。当时甚至有段子称艾森豪威尔是英国的太上皇。
一战结束后,法国为什么对德国极力采取严厉制裁?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苛刻的《凡尔赛合约》将昔日强大的德国,拆分的四分五裂,高额的战争赔款,以及限制军队规模,意图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对其进行“阉割”。 殊不知,被羞辱到家的德国人,却将所有的不满情绪指向法国。
原来,作为战胜国之一的法国,极力推崇对德国采取最严厉的制裁。究其原因,自然是两国历史上的恩恩怨怨,尤其是普法战争后,深受《法兰克福和约》的羞辱,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法国居然在欧洲找不到一个盟友。这是为什么呢?
俾斯麦利用英、俄两国矛盾,阻止法俄联盟。
普法战争,对于分裂400多年德意志民族来说,终于完成了民族统一大业,建立了德意志帝国,并迫使法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法兰克福和约》。而作为功臣的俾斯麦,十分清醒两国的矛盾不可调和,必须对其进行压制,尤其是外交上的孤立。
从地理位置上看,在欧洲对德国最大的威胁是俄国,一旦法俄联盟从东、西两个方向夹击德国,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孤立法国的核心就是,一定不能让法俄结盟,但如果“舔着脸”主动迎合俄国,对方一定会漫天叫价,甚至被绑在他们的战车上。
如何让俄国主动?俾斯麦的做法是利用英国打压俄国,逼其主动与德国交好。俄国是由内陆国家发展而来的,十分看重出海口,尽管拥有圣彼得堡港,但长达半年的结冻期,严重影响了其商业和军事的作用,他们又将目光盯在了君士坦丁堡。
这是通过黑海进行海上运输的必经之路,夺取黑海海峡成为俄国历代沙皇的梦想。而当时统治君士坦丁堡的土耳其,只得依靠英国的帮忙才使其未能得逞。当然,英国为保护印度和英、印之间的贸易线,始终戒备俄国对土耳其的入侵。
双方在克里米亚大打出手,结果俄国失败,黑海实行中立化政策,两国矛盾加剧。1870年,俄国借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之机,单方面宣布废除黑海中立化,俾斯麦表示支持。英、俄两国再次大打出手,俾斯麦一反常态地与奥匈帝国结盟。
这下,俄国慌了,与土耳其的战争还未结束,又与英国交恶,而德、奥同盟彻底地将俄国置于孤立的境地。最后不得不向德国主动示好,签订双边安全协定,规定俄国在德、法两国冲突中保持中立。这成为俾斯麦外交生涯中最精彩的一笔。
《德、意、奥同盟条约》,全面孤立法国。
1879年,德国与奥匈帝国结为同盟,眼看着英国与俄国在巴尔干“两虎相争”。而法国的衰弱,让英国失去了一个遏制俄国的帮手,不得不忍气吞声地接受,俄国的军事力量再次进入黑海。当然,俾斯麦也不愿意看到俄国的势力扩张。
统一后的意大利,在欧洲大国中实力最弱,又比其他小国强大。然而,其实力不济,野心却不小。俾斯麦尽管十分看不上意大利,对其不切实际的雄心壮志更是嗤之以鼻,特别是毫无战斗力的军事力量,简直就是笑话,但还是接受其为盟友。
在俾斯麦看来,一方面,剥夺法国的一个潜在盟友;另一方面,使奥匈帝国获得一个友好的邻国,共同对付俄国。更重要的还是想借意大利“搭桥”,拉近与英国的紧密关系,挑拨英、法两国关系,并遏制俄国的扩张。
由于英、法两国为争夺埃及,以及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双方关系急转直下,而意大利也因突尼斯与法国矛盾很深。于是,在俾斯麦的唆使下,英、意、奥匈三国签订了《地中海协定》,共同维护地中海地区的稳定。这次,俾斯麦很满意。
首先,在外交上孤立法国的同时,又孤立了俄国,使得俄国越来越离不开德国的支持,更加依赖其在英、俄战争中保持中立。而俾斯麦要的就是这个结果,不仅将双方的注意力从法国身上移开,而且俄国也不敢与同样被孤立的法国结盟。
其次,加深英国与俄国的矛盾。由于《地中海协定》明显是针对俄国,使得英国深陷巴尔干半岛。尽管英国的“大陆均衡政策”,始终没有放松对德国的戒备,但因德国在巴尔干并没有实质利益,反而抵消了对德国的关注度,全力对付俄国。
更关键的是,该《协定》是英国与德国的两个盟国签订的协议。也就是说,英国承担了援助两个盟国抗击俄国的全部责任,而德国却置身事外,过的“逍遥自在”。至此,俾斯麦煞费苦心构建的孤立法国、迫使俄国保持中立的外交体系大功告成。
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和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全史》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因为一战时期的主要战场就是在德法边境,在长达四年的拉锯战中,法国四分之一沦为焦土,损失了十分之一的人口,而且还都是青壮年男性,财产损失更是不计其数,在同盟国中法国的战争损失是最大的,所以自然要给德国最严厉的制裁。
其次就是为了自身安全考虑出发,毕竟德法之间是领土接壤的,而且德国的工业力量实在是挺强的,所以战后法国考虑将德国的战争能力彻底阉割掉,将其变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农业国,这样法国才能放心。
其次就是为了制霸欧洲大陆,要知道在一战结束之后,俄国已经变成了苏维埃,而且在几年之内不会再插手欧洲事务。而英国又在英吉利海峡对面并且市场玩着光荣孤立,所以望眼整片大陆上,除了时不时就跟自己开战的德国之外,就只剩下自己一个欧洲大国了,所以只要把德国的工业力量彻底拆解散,法国就可以称霸欧洲。
一战结束后,在法国首都巴黎西南18公里凡尔赛宫,召开了和会。在此次和会中,法国要求最大限度地制裁德国(最终签署的《凡尔赛和约》,与法国的要求相比较,那就太仁慈了)。而法国之所以,要对德国极力采取严厉制裁,简单地说,就是岀于仇恨和恐惧。
法国虽然是一战的战胜国,但四年多的战争是在法国本土打的。所以,法国不仅有六百多万军人伤亡,而且几乎整个北部地区,均被战火“焚烧”了。内、外债务240亿法朗。正象法国外长白里安所言法国是个荒废破产的国家。丘吉尔先生在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曾写到“从凡尔登到土伦之间的毎一间农舍,每一个家庭几乎都在悼念死去的亲人,或者在照顾伤残的幸免者”。而德国本土“毫发无损”。正是,因为如此巨大的损失,使法国对德国的仇恨达到了极限。因此,为了惩罚德国,势必要极力严惩德国。还有岀于对德国(普鲁士)的恐惧。还是在丘吉尔先生的《二战回忆录》中,描述了法国对德国(普鲁士)的恐惧(当中也有仇恨)“巴黎圣母院的钟楼,在一百年内曾五次(1814年、1815年、1870年、1914年、1918年),目睹普鲁士刺眼的刀光剑影,听到了震耳的枪炮轰鸣”。而且,一战中如果仅凭法国自己,根本就不是德国的对手。并且从人囗数量来比较,法国不及德国的三分之二,而岀生率又低于德国。而法国在经济和科技方面,也不如德国。所以,从长远来看法国还是无法与德国相抗衡的。这些原因,使法国在凡尔赛和会中,才会提岀极其苛刻的条件,以期达到彻底消除德国这个隐患。
而《凡尔赛和约》,远未达到法国彻底削弱德国的目标。这就使法国这个一战的战胜国,在充满了对德国的恐惧中生活了二十年,并因为这个恐惧和其它原因,使法国在二战初期,就被德国打败了,不仅巴黎圣母院第六次见到了德国的刺刀,整个法国都见到了德国侵略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德国被告上欧洲法院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德国被告上欧洲法院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