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西南交大辟谣性调研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西南交大辟谣性调研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贵州为什么感染人员少?
很荣幸被邀请回答
我对“贵州为什么感染人员”的问题有以下几点看法:
1.贵州独特的地貌地形,地处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高原山地居多,山地丘陵地区,植被覆盖率高,空气质量好,病毒传播不易。
2.与外界沟通交流不够便捷,人口居住不密集,本省外出务工人口以广东,浙江等地为主,受武汉影响较小,这是最主要原因。
3.贵州省以农村居多,农村的分布都是点状分布,不集中。都是并且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生态环境比较宜人,地广人稀,是传染病的天然屏障。
4.贵州有茅台等制酒企业,酒多杀毒[捂脸]
5.贵州有折耳根护体[捂脸]
6.最后一点最重要,当地政府发现预防早,措施到位,人民团结一心,一致对抗病毒!有效防止了疫情的扩散!
在此次疫情期间,有很多民间想法,其中有说抽烟喝酒不得病,但是后来专家呢,又进行了辟谣。其实看一下数据,贵州受感染的人数也不少呢,截至2月13号,确诊人数达到135人,出院人数20人,死亡1人。对比全国其他省份,是中间排后,相对来说也算是受感染少的省份。
截至目前我们无法得知,何种人群更容易受感染,但是我们可以从数据中明显感觉出,在全国这么多省份中,感染人数少的省份有什么特点?
1.人口密度小,受感染的可能性就低呀。就如同专家告诫大家的,“只要闷在家里,病毒绝对传染不到你”。西藏是我国密度最低的省份,截至目前已经没有新增案例了。同时西藏也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份,每平方公里只有2.5人。同样青海受感染人数也非常少,它是我国人口密度第二小的省份,每平方公里只有8.28人。
人口密度小自然受感染的可能性就低了。在这个前提下,贵州省是我国第12个人口,密度小的省份,每平方公里有203.29人。同样在疫情受感染排名中,大约也是在中等偏下。
2.高原地带可能不适应病毒的生存。到目前虽然专家没有能论证,病毒在何种空气下何种温度下和湿度下,是无法存在或者不适宜生存。但是在疫情蔓延最少的几个省份,基本上都是高原省份。例如西藏、青海、内蒙古,新疆,宁夏。
同样贵州也是在高原地带,空气相对应稀薄一些,同样也不适应病毒生长吧。
3.地理环境相对封闭,人口的流动率少,自然外部输入性的病毒疫情就会减少。贵州的人口基数不大,出外打工人数相对比较少,出去打工也一般是往广东而去。进出贵州省的道路就那么几条路。这只是春节期间,大部分人从广东返回,是不经过湖北省的。
即使流动人口返回贵州之后,因为贵州省多山而交通不便,人口流动性相对狭窄。政府在响应疫情管制之后,管制也相对容易。人口流动性进一步下降。
所以总结看过来:发现针对此次疫情,只要做好人和人的分隔,不要进行相互传染,那很快就会控制住了。西藏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贵州省在此次表现数据是中规中距,因为同湖北也不相连,人口密度相对又小,所以受波及的影响也不大。保持好,争取早日将确诊病例降为0。
德先生讲金融和理财由专业变得通俗。跟随德先生得到最简单的答案和最实用的解决之道。觉得好关注我!再多点点赞。点点下面广告,让德先生再赚点钱!
回答了:贵州为什么感染人员少?
贵州感染人员少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1.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地貌高原山地居多,主要还是与外界沟通交流不够便捷,与世隔绝,而且大部分流动人口都爱去广东,浙江等地,基本上不受武汉影响,这是最主要原因。
2.贵州环境好。看网上很多视频,农村的房子都是依山傍水,很有特色,并且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生态环境比较宜人,总人口才3600万人,地广人稀,是传染病的天然屏障。
3.也许酒多杀毒。就是网友们说的啦,贵州有茅台等制酒企业,也许酒多杀毒[捂脸],还是酱香型酒好!
4.当地政府预防早。也许当地政府发现预防早,措施到位,有效防止了疫情的扩散!
贵州地处西南,四面环山,俗话说地无三尺平,树木繁多,空气很好!贵州政府的措施做的相当给力,再者,贵州去外地上班,大多都在沿海一带(广东,浙江,福建),并没有在严重的区域,大家多数又是在病毒蔓延前回来的
贵州感染人员较少,在我看来,主要是以下一个原因:
1、人口密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冠状病毒能够人传人,如果人与人距离适当,或者人口稀少的情况,病毒找不到宿主是没办法传播。贵州省土地总面积1760.99万公顷,人口密度198人/平方公里,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贵州生态环境较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类社会或者整个地球是一个和谐的生态链,其中各物种和谐相处,之所以疫情发生在湖北,因为湖北的植被和生态在全国处于落后状态,发展所谓高科技创新,人为的破坏了平衡。而去过贵州的人,你会惊奇于贵州的自然风光,惊讶于贵州的原生态。
3、地形和气候原因
贵州处于高原地形,常年气温较高,四季分明,紫外线强烈,这样的气候和地形抑制了病毒的传播。
4、人口流动和湖北关系不大
贵州的外出务工者基本上集中在珠三角地区,远离了病毒源。前些年春节回家是摩托车,最近两三年都是私家车,且返回贵州不经过湖北。这样截断了病毒传播途径。
综合上述原因,贵州感染较少这是必然是逻辑。
我是溯源归一,极简投资践行者!
唐竺古道号列车停运了吗?
不会停运,除非特殊情况。
唐竺古道是唐蕃古道、蕃尼古道两条古代商道的总称,主体位于西藏境内,是古代沟通汉藏友谊,连接商贸往来的交通要道,也是唐代以来中原内地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尔、印度等国的必经之路。
暂时停运了
首列“唐竺古道号”旅游品牌列车从陕西西安南站始发后抵达西藏拉萨。这是陕西首次开行至西藏方向的始发旅客列车。
据了解,为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打造“唐竺古道”区域旅游品牌,推动跨区域旅游合作纵深发展,陕西、甘肃、青海、西藏四省区于2018年共同发起成立“唐竺古道”国际旅游联盟。近年来,陕甘青藏四省区遵循“统筹协调、互利共赢、合力推进”原则,携手打造“唐竺古道”旅游线路产品,不断提升“唐竺古道”区域旅游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
历时37小时
据目前的官方消息,唐竺古道号列车并没有停运。该列车是连接北京市门头沟区唐家湾镇和河北省赵县竺水镇的一条旅游列车,该列车沿途风景秀丽,通过山间隧道和高架桥,给游客带来一次别样的旅行体验。此前有网络谣言称该列车停运,但门头沟旅游局等相关部门已发出声明辟谣,并称唐竺古道号列车正常运营,欢迎广大游客前来乘坐。
停运了。
因为唐竺古道号列车是一趟旅游专列,仅在特定的时间和路线运行,但近期旅游行业受新冠疫情影响,各种旅游景点关闭或限制开放,游客数量骤减,因此唐竺古道号列车停运是很可能的。
本次停运的具体原因需要进一步了解。
除了唐竺古道号列车,国内许多旅行线路和景点也可能受到疫情的影响而暂停运营,建议游客在出行前确认相关信息。
是的,唐竺古道号列车已经停运了。
因为唐竺古道号列车是一条历史文化主题列车,主要负责运营唐代的红崖寺至竺山寺的古道旅游线路。
然而,由于旅游行业受到COVID-19疫情的影响,该列车的客流量和经济效益都大幅下降,最终被迫停运。
该列车曾让许多游客领略到了唐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它的停运也意味着这段历史古道文化的缺失,我们需要更多的机会去发掘和传承它的价值。
重庆在历史上一直归属四川吗?
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重庆由此从四川省划分出来成为直辖市并将四川东部地区的原万县地区的九县一市划归重庆,所以重庆相比其它三个直辖市虽因为处于西部地区经济相对欠发达,但却是地域面积最大的一个直辖市,几乎相当于一个中等大小的省。
那么在97年直辖以前重庆是否一直归属四川呢?其实重庆和四川好比一对兄弟,在历史上两地的关系应了《三国演义》的说法: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春秋战国时期四川属于蜀国,重庆属于巴国,这就是历史上巴蜀地区的由来。秦惠文王时期秦军灭了巴、蜀两国,在今天的成都设蜀郡,在重庆设巴郡。秦实行的是郡县两级行政区划制度——秦的县由郡管辖,而郡则由中央直辖,可以说这是重庆历史上第一次直辖,此时的四川和重庆是互不统属的平级关系。
汉武帝时期在郡之上又设了一级行政单位——州。蜀郡和巴郡都被纳入益州的管辖之下,而益州的州府设在蜀郡,也就是今天的成都,这就是后世重庆归属四川的由来。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李严镇守川东,巴郡(今重庆)作为川东地区的门户要塞得到大力开发,和诸葛亮同为刘备托孤重臣的李严希望像诸葛亮一样执掌一方州郡——然而当时天下三分,蜀汉只占据益州,而益州牧又由诸葛亮担任,于是李严提出划分川东五个郡作为巴州,让他担任巴州刺史。随着李严在蜀汉内部的政治斗争中落马,设置巴州一事也就不了了之。反倒是西晋统一后将包括重庆在内的川东地区从益州划出成立梁州。
随着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西晋王朝覆灭,中国历史进入大动荡大分裂时期,经历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的对立,中国的行政区划被划分得乱七八糟——世家大族、各路割据势力群雄并起,朝廷为换取这些人的支持随意划分政区,授予地方官职。到隋唐一统后开始重新合并已被拆分得乱七八糟的政区。具体到巴蜀地区唐代在此设有西川节度使和东川节度使两大政区:东川大致包括今三台、中江、安岳、遂宁、重庆等地;西川大致就是今天四川西部成都平原一带。宋朝时在巴蜀地区设成都府和夔州。元朝灭宋后将重庆和四川进行合并。不过此时重庆的地位已经崛起,似乎具备了分庭抗礼的实力。
明清时代四川和重庆一直未分家,但重庆的地位一直在提升,尤其是随着近代列强的侵略,重庆被开辟为通商口岸,这进一步加速了重庆的发展。到了民国时期重庆已完全具有和四川分庭抗礼的实力:1929年重庆建市。
抗战爆发后今天已归属重庆地区的万州、云阳、梁平、开县、合川、永川、铜梁等地的热血青年也纷纷加入川军团的行列出川抗日。南京失守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至此重庆的地位出现显著提升:1938年9 月国民政府行政院决定重庆在作为四川省辖市的同时,照特别市(直辖市)组织,其行政地位开始超过省会城市和其他大城市。1939年5月5日国民政府发布命令:正式将重庆升格为直隶行政院之“特别市”(直辖市)。1940年9月6日国民政府发布训令:“明定重庆为陪都”。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重庆以“特别市 陪都”成为中国大后方的政治中心,为中华民族取得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即使在抗战胜利,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后重庆依然是直辖市。
重庆解放后考虑到其特殊地位人民政府于1949年底确立重庆为直辖市。1954年全国进行新一轮的区域整合。重庆的直辖市地位被取消,重庆和四川又被合并到了一起。但抗战时期和建国初期的重庆直辖市只包括今天重庆市区及其周边地区,不包括今天渝东北地区(原川东万县地区的九县一市)。1997年出现西南地区整体发展的需要,重庆再次成为直辖市并撤销原万县地区并入重庆市。纵观两千余年四川、重庆的合与分其实都是建立在国家整体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基础之上,如今的四川和重庆虽然从行政区划上分了家,但说着同样的方言,地方剧种和菜系也几乎一模一样,所以外地朋友仍习惯性地将川渝地区归为一家。
四川行省元朝开始建立,元朝建立四川行省以后,重庆直到民国第一次直辖前,都一直处于四川行省管辖。
而在更早的历史上,自秦朝建立,到四川行省建立以前,虽然无四川这个名字,但是重庆大多数时间也属于古四川地区管辖。
先秦时代,重庆为巴国所在地,是此后四川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秦灭巴以后,在巴国基础上建立巴郡,巴郡和蜀郡一起,隶属于古益州,益州是古代四川的早起雏形和最核心的构成单元。因此,自秦朝开始,重庆即隶属于古四川了。
南北朝时,重庆脱离益州,先后属于荆州、巴州、楚州。彼时重庆属荆州期间,不能算为属于古四川,因荆州属于荆襄地区,故重庆在南北朝时期与古四川地区有过短暂的割离。
隋唐时期,重庆隶属于山南西道。山南西道相当于现在的省,治所位于秦巴之地的汉中。因而,隋唐三百年间,重庆基本上也可以说是脱离古四川地区的。
宋朝时,重庆属于夔州路,夔州是川陕四路之一,相当于现在的省。不过,随后建立的元朝,将包括夔州路在内的川陕四路悉数合并为四川行省,简称四川。因而,两宋时期重庆也是属于古四川地区的。而元朝以后,重庆是毫无疑问地属于四川了。
所以,在历史上,在四川建立行省之前,重庆和四川行省的前身,大多数时候都有过隶属关系。而在四川建立行省以后,重庆则完全隶属于四川行省了。因此,古代重庆是归属于四川的。
谢谢邀请,关于“重庆在历史上一直归宿四川吗”这个问题,先更正一下,题主所问的应该是“归属”而不是“归宿”,重庆简称巴,四川简称蜀,巴蜀巴蜀,巴蜀自古就是一衣带水的邻居,重庆在历史上曾经有几次归属过四川,也曾经当过四川的首府,重庆和四川一直是分分合合、若即若离的,正如《三国演义》所说的,久分必合、久合必分。
不想再去翻阅那些历史的故纸堆了,这里简要提几点吧,看过以后你就明白重庆在历史上是不是一直属于四川了。
第一、先说重庆,重庆古称江州,以后又称巴郡、楚州、渝州、恭州。南北朝时,巴郡改为楚州。公元581年隋文帝改楚州为渝州,重庆始简称“渝”。公元1189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距今已有800余年,重庆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第二,再说四川,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今四川地区分为益州(今成都)、梓州(今三台)、利州(今广元)、夔州(今重庆奉节)四路,合称“川峡四路”或“四川路”,“四川”这个名字便由此而来。
第三、建国初期,重庆是西南局所在地,四川也属于重庆管辖,到了1954年7月,西南大区、北碚市并入重庆,重庆直辖市被撤销,重庆从直辖市降为副省级市,重庆与四川合并,成为四川的省辖市。到了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政府机构正式挂牌成立,重庆至此成为直辖市并脱离四川管辖,也就是说,建国以来,重庆从1954年7月到1997年6月年曾经属于过四川。
首先我把答案摆明,不是。重庆和四川的关系,在历史上也就是巴和蜀的关系。我从每一个朝代进行分析
一,春秋战国时期
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存在两个主要的地方方国,分别是蜀国和巴国。蜀国的历史非常悠久,甚至和夏商周的时间并列。目前三星堆文化就是古蜀国的遗址,古蜀国出土许多精美的青铜器,可以看出,古蜀国的文明程度并不输给夏朝和商朝,但是应该比不过周朝。更令人惊讶的是,古蜀国的文明应该不是华夏文明,而是一只独特的民族开创的。
(巴国和蜀国地图)
蜀国曾经流传了一个故事就是“杜鹃啼血”,也就是传说蜀国的国王杜宇化为杜鹃鸟。现在西南地区依然是杜鹃的主要分布区之一。
而巴国也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国家,这个国家主要位于嘉陵江流域,西靠蜀国,东临楚国,南邻夜郎。在春秋时期,巴国和楚国的交流十分频繁,但是巴国的经济文化远远比不上楚国,因此在楚国,“巴人”就是乡巴佬的意思。根据历史学家分析,巴国的建立者就是现在分布着贵州、湖南、湖北、重庆交界处的土家族人。
郡县时代:巴郡和蜀郡
秦惠文王更元十年(公元前316年),用司马错之策攻蜀,破蜀军于葭萌关。灭蜀国。不久,惠文王又出兵灭了巴国,从此巴蜀两个古老的王国就消失了。但是注意的是,巴蜀虽然同为秦国兼并,但是没有合并为一个行政区,而是分别设置了巴郡和蜀郡。当然,这里可能存在更多的郡,比如广汉郡。
郡县制从秦朝到魏晋南北朝一直使用,直到唐朝,才彻底废除了郡县制。而巴郡和蜀郡也是在唐朝废除的。
州和道,巴蜀成为同一个行政区的时代
汉武帝在全国划分十三个州进行监察,其中巴蜀被化为益州。最开始州只是一个监察区,并非地方行政区。但是东汉时期,州的长官由刺史演变为州牧,州成为了地方最高的行政机构。因此这时候巴蜀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益州。东汉成为巴蜀第一个共同名字的时代。不过以后长期没有成为同一个行政区。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该时期地区行政区划混乱不堪,州郡县数量大规模增加,所以不再多说。
道州时期。
唐朝初期,将全国划分为了10个道,其中蜀地为剑南道(在剑阁以南),而巴郡属于山南道(终南山以南)。唐玄宗时期,又把山南道划分为山南西道(重庆)和山南东道(襄阳)。当时的剑南道下又分为剑南东川节度使和剑南西川节度使。人们开始用“川”来称呼这一带。
路州时代:巴蜀分分合合
宋朝灭后蜀后,在这里设置了西川路。后来又在此分化出峡西路;,在后来又把两个路合并为川峡路,但是最终在1001年,把川峡路分为了四个路,分别是益州路 (后改成都府路),梓州路 (后改潼川路)、利州路 (州治广元)、夔州路 (州治奉节),合称为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四川由此得名。但是这时期的四川并不是一个行政区,而是四个行政区。
另外,南宋时期,夔州的出现重庆府,是重庆名字的开端。
元明清:巴蜀合一
元朝建立后,在路之上建立省作为最高的行政区划单位,其中巴蜀四路被合并为四川省。从元朝开始,巴蜀就成为了一个行政区。直到1997年重庆成为了直辖市。
四川省建立之初,其直接管辖面积仅仅局限在四川盆地,而在清朝,将西康地区划给了四川省,也就是现在的川西地区。另外,现在的四川严格意义上说不叫四川,应该叫“三川”。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西南交大辟谣性调研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西南交大辟谣性调研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