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曝36家公司将被退市 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曝36家公司将被退市 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股票新规退市条件有哪些?
股票退市条件包括13种,上市公司有其中情形之一的,由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决定暂停其股票上市。
(1)连续亏损;
(2)追溯调整导致连续亏损;
(3)净资产为负或追溯调整导致净资产为负;
(4)审计报告为否定意见或拒绝表示意见;
(5)未改正财务会计报告中的重大差错或虚假记载;
(6)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年度报告或中期报告;
(7)公司解散;
(8)法院宣告公司破产;
(9)连续120个交易日累计股票成交量低于100万股;
(10)连续20个交易日股权分布或股东人数不符合上市条件;
(11)公司股本总额发生变化不再具备上市条件;
(12)公司最近三十六个月内累计受到交易所三次公开谴责;
(13)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每日收盘价均低于每股面值。
111家公司预亏超10亿,有“钉子户”也有“新面孔”,怎么看?
111家预亏超10亿,这其中有两大原因需要注意的。
一经济下行的因素
在经济下行的客观情况下,亏损的企业大部分是因为主业不景气,又没有新的盈利点,像一些夕阳产业,发展模式单一,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市场需求小,因而出现亏损严重的局面。
二资本运作,质押率高
目前一部分上市企业在前几年进行资本运作,多元化扩张,结果造成了高杠杆负债的情况,有的上巿公司为了获取资金,甚至股票质押率高达98%以上,一旦进入去杠杆的时候,这一小部分企业就陷入了流动性危机的局面,最终负债累累。
结语
我国有近三千二百家企业在A股巿场里面,其中111家企业出现亏损超10亿,换而言之,有约4%的上市公司面临着亏损严重的情况。由此可见,基本面不好,上市公司表现也并非那么乐观。
沪深两市共有2517家公司发布了2019年业绩预告,共有111家公司预计最大亏损额超过10亿元,其中11家公司预亏超过50亿元。在A股历史上,一年亏损超50亿元的公司并不多见。亏损原因既有经营性因素,也有商誉减值、资产减值等因素。多数公司亏损原因主要“非经常性损益”(包括商誉减值、资产减值)的原因。比如ST盐湖亏损的原因是破产重整进程中因资产处置预计产生的损失,初步预计对利润的影响金额约417.35亿元,此事项属非经常性损益。
一、计提大额资产减值准备
部分上市公司进行计提大额资产减值准备,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股价持续下跌,业绩好与坏都无所谓了,不如一次性亏到底。二是受外部环境影响,部分上市公司收购资产无法实现业绩承诺,有的出现巨亏甚至拖累了母公司业绩。三是部分上市公司没有披星戴帽的压力,“业绩洗澡”后,有利于之后在低位崛起。
1、*ST信威预计2019年度亏损167亿元。其中担保事项计提营业外支出125亿元和确认预计负债36亿元,计提应收账款减值损失约22亿元。
2、北京文化预计2019年亏损19.5亿元至24.5亿元。其中应收款项计提减值准备4.4亿元,
3、*ST康得预计2019年亏损40亿元至80亿元。巨亏的原因主要是债务担保损失、金融资产投资损失、减值损失等非经常性损益事项所致,影响金额约45亿元,占亏损的比例为56.25%-112.5%。
4、通鼎互联预计2019年度亏损20亿元至25亿元,其中计提减值准备14.5亿左右
5、林州重机预计2019年度亏损14.5亿元-17.5亿元,其中减值准备约为13亿元—16亿元,其次经营性损失1.5亿元—1.8亿元。
6、汤臣倍健计提减值准备10亿元至10.5亿元,预计2019年亏损3.65亿元至3.7亿元。
7、北斗星通预计2019年度亏损5.5亿元-6.5亿元,主要是计提大额资产减值合计5.3亿元。
二、计提商誉减值准备
预计2019年A股整体商誉减值比例在2.3%-3.5%之间,即整体商誉减值规模约为301亿-459亿之间。
1、众泰汽车预计2019年净亏损60-90亿元,其中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约为60亿元左右。
2、万达电影预计2019年亏损33-45亿元,其中计提商誉减值准备45-55亿元。
3、ST银亿预计2019年亏损48.5亿元至59.5亿元,本期计提商誉减值准备35亿元至43亿元。
4、艾格拉斯预计2019年亏损24.2亿元至27.7亿元,其中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约28.5亿元至32亿元。
5、北京文化预计2019年亏损19.5亿元至24.5亿元。其中计提商誉减值准备13.7亿元至14.7亿元。
6、鸿利智汇预计2019年亏损8.74亿元-8.69亿元,其中计提商誉减值8.47 亿
7、海联金汇预计2019年度亏损18亿元至22.5亿元,其中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约15亿元至18.5亿元。
三、经营业绩未达预期
1、誉衡药业预计2019年亏损24亿元至26亿元,主要原因是以前年度收购的全资子公司上海华拓和南京万川华拓、山西普德经营业绩未达到预期。
2、长安汽车预计2019年亏损为24亿元至29亿元。主要原因是整体业绩下滑,主要受销量下滑影响。
3、力帆股份预计2019年亏损为49.81 亿元,主要原因是受国内汽车行业大环境影响,收入大幅下降;同时受国家降杠杆影响,公司外部融资困难,财务成本高,影响利润额。
4、天齐锂业预计2019年度亏损26亿元-38亿元。主要原因是2019年锂产品市场复苏缓慢,行业面临多重压力和巨大挑战,产品销售价格持续下滑。
从最近发布的部分上市公司年报预告,2019年度预亏大几十亿的大有人在,有的上市公司甚至巨亏167亿,是市值的2倍多!有的上市公司上年同期还盈利几亿,到今年就巨亏几十亿,由此还收到关注函,有的公司还或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有些公司因收购或投资不利或存在较大风险,计提商誉减值及坏账准备金额较大。
2.因新证券法实施在即,有些公司有意对财务进行“洗澡”,亏今年保明年。
3.有些公司产品边缘化,决策失误,上下游不景气等因素导致公司入不敷出,甚至资金链断裂而停产停工,使经营陷入困境而巨亏等。
对于巨亏的公司,建议投资者应尽量规避,随着新《证券法》和注册制的实施和推进,以前所谓的壳资源和炒概念会越来越没有市场,未来市场对这类股也会唯恐避之不及。
投资最重要的原则是要保住本金,要保住本金前提不投资不确定的标的。愿与大家共勉之!
2019年报大幅度预亏的公司很多,基本上这个就是一种套路,这些公司亏钱的主要原因还是前期大举并购的后果,目前A股的上市公司中商誉占比较大的公司有很多。这些都是亏损的主要原因。
从近期公布的年报预告可以看出来,上图的这些公司基本上都大幅度亏损,其主要原因就是商誉太高了,而且占比净资产的比例很高。
财务洗澡
大家都知道4月份就要实施新的制度了,很多上市公司都想在新制度实施之前,将前期留下的一些问题给洗掉,也就出现了现在大幅度亏损的公司很多,这个在资本市场是经常会遇到的一个事情,基本上通过一个年度的亏损,可以避免后面多年的亏损。在A股是有退市的,如果连续三年亏损很容易就会出现退市。
比如说前期并购了一家公司,假设这个公司只值20亿,而收购的时候花了100亿,这80亿就是商誉,如果业绩达不到预期,每年都会提计金额进行减值,这个会对每年的业绩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果每年提计一次,很容易就三年亏损退市了,很明显上市公司不会这么做,因为上市了之后,融资就很方便了。在现在这种大背景下,一次提计很明显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总结
对于2019年报大幅度亏损的公司增多,特别是亏损额度不断提高的这种现象要淡定点,A股的上市公司玩的就是套路,所以投资A股市场的环境还不成熟。
富士康36天过会是个例吗?更多独角兽A股上市难点何在?
富士康的快速过会只能是个例,科技公司回归A股的热情本身代表着资本丑陋的一面,那就是逐利。360的回归价是在美退市时候的数倍,毫无投资可言的价值体系,是他们的回归热情源动力。而投资者重回信心也只是表面现象,很快因为估值不合理导致的崩盘就会出现,市场总是这样,在盲目的时候看不清风险,在危险的时候踩踏崩盘。
独角兽企业,特别是科技公司,大部分的估值来自市场占有率,来自烧钱抢到的用户。靠用户数计算的企业估值,转嫁到市场价格上,一旦营利不达预期,就会被市场用脚投票。
同样是因为烧钱,目前绝大部分的独角兽企业业绩尚在亏损阶段,如何合理的对这些企业估值,是他们回归A股的最大痛点。
富士康36天过会不会是个例。
原因
十九大以来,国家以科技创新带动发展为核心,把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都列入了重点发展的列程。
最近有消息称,为了吸引独角兽公司上市,A股将要为独角兽公司上市开辟绿色通道。其中,主要包括生物科技,云计算,人工智能,高端制造四个行业。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
所谓绿色通道,不是只为富士康一个准备。我相信3月4日富士康“闪电”进入审批环节,不是独角兽快速上市的结束,而是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的开始。
难点
新政策主要支持3类企业登陆A股:一是已经在境外上市的、有战略价值的企业;二是还未上市,已经搭建VIE架构,且市值超过百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三是具备行业发展价值,还未上市的“四新”企业。
所以,不难看出,虽然证监会对独角兽亮了“绿灯”,不过对上市的限制依然很多。
特别是对独角兽公司最高的一个门槛――需要申请公司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3000万元人民币。而对很多独角兽公司而言,现在他们还处于大量投入的阶段,特别是研发还有市场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目前还不具备稳定的盈利能力。所以这是他们上市A股的最大的难点。
最后一句
虽然现在很多独角兽上市还是很难,不过我们应该相信这一切还只是国家支持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生物科技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始。随着新政策的一步步落实,我相信我国也会出现属于我们自己的BAT。
以上是我的一些看法,喜欢的可以加我关注哦。
有想法的,欢迎下方评论补充。😊
目前来看,确实如此。从2018年初有关高层频繁放风支持新经济,到近期独角兽被鼓励国内上市,随之而来的就是富士康的快速上市。正常情况下,在A股上市的历程可谓艰辛,前几年动辄排个三两年,遇到IPO暂停更是三五年也不见得能上市。而富士康从2月初报材料,到2月20多号就预披露更新,再到3月8号过会,短短一个多月完成别人最快也要1年多才能走完的路。上个记录创造者药石科技也花了近200天。不过联想到富士康作为台资企业,正好也是处在政策风口下,得到特殊通道处理也就不难理解。虽然,不少人对富士康的科技标签还有疑虑。但是,至少A股市值前十的公司里至少不会被银行、中石油之类传统垄断性国资所统治,也是个好事儿。
对于独角兽而言,虽然资本市场对于这样的公司非常欢迎,毕竟作为新经济企业的代表,这样的公司才体现着科技的新趋势和产业的新动能。但是,个别企业并不能代表全部。目前来看,独角兽企业中虽然孕育着未来的巨头,但是其中的高风险依然值得我们重视。很多企业动辄估值百亿千亿,但是可能还在长期大额亏损,典型如一些二手车平台、直播平台、视频网站、生物制药企业等,并且业绩也可能起伏不定,甚至还在面临残酷的业内竞争,大笔烧钱,这也意味着里面同样有着残酷的优胜劣汰。如即将美股上市的爱奇艺,虽然为国内视频领域龙头,营收破百亿,但是近三年的年亏损依然高达25亿元,试问A股可以容忍这样的存在吗。
另外我们清楚的是,国内股市无论主板还是创业板对于企业盈利和业务稳定性、甚至业务模式等方面都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因此不好新经济独角兽企业在现有规则未变情况下,难以符合要求。如果个个都要特殊通道,那么一方面证券交易所的基本制度和原则无疑就形同虚设,此外,并不是独角兽企业个个都能成为BAT,一旦后续出现失败或者其他负面因素,那不是赤裸裸打脸吗,谁又来承担这个责任呢。另外,也不排除打着独角兽幌子或者已到发展瓶颈的企业上市割韭菜,反而不利于股市健康发展。除非现有发行体制通过注册制改革,宽进严管,把投票权交给市场和投资者。那么,无论结果如何,至少这是投资者自己的选择,责任自负。
重组松绑,垃圾公司未出清下,壳资源还有多大的价值?
重组松绑虽然对壳资源有所提振,但是,时代已经过去了就回不来了,在科创板推出且A股往注册制越走越近后,壳价值也会随着时间推移缓慢归零,毕竟想上市,注册制下排3个月队就好了,没必要花大钱去买壳。
科创板的注册制疏导了大量上市的需求,借壳重组的需求量大幅减少
今时不同往日,现在想上市除了主板排队、借壳重组,还可以上科创板,这三条路里科创板又是最省时省力的,符合科创板政策导向的前提下排队三个月就可以了。
只是鉴于现在科创板开通时间不长,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讲还有一些顾虑:
- 科创板的制度设计过于新颖,在这种新制度下上市公司如何被定价还不明朗,对于一些未上市且有野心的公司来说,科创板的价值还需要时间去证明。
- 虽然是注册制,但是科创板对准备来上市的公司来说也不是完全没有门槛的,公司的主营业务要符合高科技的导向。那么对于一些未上市的非科技企业来说,科创板这条路口上挂着“此路不通”
也就是说,就算科创板的作用完全达到了预期,依然只是对科技企业打开了大门,但是对于为数众多未非科技企业来说,还是需要在主板上市,或ipo或借壳。
所以,借壳上市重新开放后,虽然还有很多非科技企业有借壳需求,但是总体需求已经比3年前减少了一大半。
A股制度完善后,借壳的需求会减弱,壳价值会稀释
最近几年A股的各项制度都在不断完善,除了科创板的推出,后续注册制缓慢推出也是在日程表里面的,未来的a股,上市会变容易,退市也会变严格,重组也会变成日常操作。
本次的借壳重组重新打开后,在短期内会刺激借壳上市,但是未来其实是重组常态化的制度铺垫。
过去壳价值很大,主要在于A股上市跟重组的道路不通畅,各种制度限制抬高了壳价值,未来的制度放开后,上市、重组、再融资等都会变通畅,壳价值就会被稀释。
总结
借壳重组重新打开后只是缓解了壳节奏幻灭的速度,随着a股制度的不断完善,壳价值归零只是时间问题。
喜欢请点赞,更多财经问答欢迎关注金融笔记的头条号!
短期会对所有的垃圾公司一次炒作的概念,但长期看来,借壳重组依然是少数。大部分没有业绩的公司还会倒下。特别是一些遭到调查的公司和一些违反法律法规公司,更是很难有重组成功的可能。所以只能利好一部分有准备的公司,对于大部分公司依然是短线炒作后再倒下退市的结果。
很明显,“壳”会越来越不值钱,但不会绝迹。
炒“壳”是我们的资本市场的传统。因为这个市场的建立是为了企业解困而来,上市企业一直参差不齐,甚至有的造假上市,多年来上市公司现金分红难如人意,导致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信任度低,炒作风气盛行。
科创板的开通,注册制的实行,为企业快速上市打开了一扇门。企业上市容易了,但投资者会买账么?会改变以往的投资模式么?这个有待观察。从成熟市场的运行来看,借壳上市并没有完全绝迹,美国的资本市场和香港的市场一样存在借壳现象,只不过不是市场的主流玩法而已。
所以,从成熟市场的发展历程来看,首先上市公司必须改变,再也不能拿市场当提款机,必须认真对待自己的投资者,诚实经营企业,回报投资者。投资者也应该有耐心,仔细辨别那些老实的经营者,把自己的血汗钱投给真正的经营者。作为这个市场的监管层,理应负起监管的重任,不能动不动就特批上市,也不能为了某些任务就放松监管,把烂企业挡在市场之外一直都是你们的责任,注册制下也一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曝36家公司将被退市 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曝36家公司将被退市 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