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饺子改哪吒3上映时间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饺子改哪吒3上映时间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哪吒之魔童降世》导演饺子华西医科大毕业做动画,如何看待高分医学生,学医不再从医的现象?
《哪吒之魔童降世》7.26号上映,上映以后广受好评,可谓是国漫之光。上映不到10天,豆瓣的评分高达8.6分,这个分数在国产动漫里面算是非常高的了。
但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能导演出这么优秀的动漫作品的人,并不是学动画制作的科班出生,而是一个学医的。
本人的回应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导演饺子早在知乎上回应过“为什么要放弃医生改做动画”。下面是他本人的回应。
我是一个很保守的人,从小就循规蹈矩。虽然我天然对绘画有热爱,学生时代历史课的课本上满布的涂鸦就是见证者(因为历史老师最和蔼可“欺”)。但在报考大学时,我依然选择了稳妥,因为父母都在医院工作,所以我报考了华西医科大,一个铁饭碗。 但捧着铁饭碗我反而感到憋闷,心中一直有团无名火在烧。直到大三的时候,一个同样“不安分”的同学(后来做了程序员)给我介绍了一个三维动画软件,我接触学习之后发现,有种全身经脉逐渐疏通的畅快感。 但毕竟我是自学动画出身,毕业去动画公司找工作的时候,难免会被对方的有色眼镜对待。我需要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外界不提供机会怎么办,那就索性自己开干!做一个能够展示自己实力的动画吧!于是,我开始着手做《打,打个大西瓜》。
作者:导演饺子链接: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从饺子导演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当初选择学医并非是因为热爱,而是因为觉得稳妥,父母都在医院工作。而他在学习医学的时候并没有感到快乐,反而是在大三的时候接触到了动画以后,感觉到了全身脉络通畅的快感。可以看出,饺子导演对动画是热爱的。
学医不从医并非普遍现象
高分医学生学医不从医并不是一个普遍现象,大多数的医学生,都是读本科读研读博然后走上了医学这条道路,因为学医真的太苦,能学下的人,一般都会从事这条道路,因为能熬出头就已经是铁饭碗了。像饺子导演这种,改行的是少数的,而他也是读着读着发现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是什么。
高考填报专业的问题
参加高考的人,大多数都是18岁左右的年龄,根本不明白自己到底喜欢什么,稀里糊涂就听家长的劝填了所谓好就业铁饭碗的专业。学了一两年以后,却发现自己并不喜欢,白白浪费了好几年的青春。
好在,现在高考也有改革,不在想以前一样简单粗暴的分为文综和理综,而是6选3。并且填报志愿时,专业的选择也和自己选修的课程直接挂钩,这样也可以反逼高考生在高中的时候可以仔细的想一想自己所热爱的东西。虽然人很难搞清楚自己所热爱的东西是什么,但是至少是能搞明白自己讨厌什么。
总结
最后总结就用饺子导演的一句话吧
“如果我们真的爱一个东西、爱一个行业、而且自己判断自己有这个赢面可能性,那就一定要坚持下去。”
话说回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真的是一部好电影,强烈推荐大家去看。
我是小唐,一个热爱生活的在读研究生,在头条分享我的学习经历,欢迎关注,点赞。你的点赞,将是给小唐最大的鼓励。👍👍❤❤❤
※高校专业那些事※为你分析、分享、解惑、
今年夏季最热的就算这个《哪吒之魔童降世》,但是更令人吃惊的是这个导演是著名的华西医科大学毕业的,到底是不是高分医学转行不再从事医生行业成为一种现象?
首先这个电影是有问题的,脏话连篇,混淆是非,把一个熊孩子竟然塑造成了好孩子,这个电影应该限制小朋友看才对。反正我是不会带孩子去看这个电影的,这也是中国儿童电影的悲哀。
这样充分证明了导演素质不行的天生缺陷,因为这个导演是转行而来的。
整个电影就是一个说脏话频频和控制不了手上力道的熊孩子,整个电影状态不像是翻身和反抗,而是充满着十二三岁时那种无法制约的暴戾感,活脱脱一个超级熊孩子,让人想去去踹他两脚这个电影不知道又让中国教育倒退多少年。
导演的人生
这个烂电影火爆后,不知道要带坏多少好孩子,我不禁对这个导演感兴趣,经过查阅资料后,发现这个导演原来不是科班出生,而已业余专业户,原来他曾经是华西医科大学的药剂专业的学生,华西医科大学就是现在的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当初报考这个大学,是因为他父母都是医生。所以学医的父母都不让孩子学医,我怎么看见医生让孩子学医的比例高达90%。
当然导演学的是药剂学,这个专业,我给你们说,就是医院药房抓药的那个专业,嘿嘿,学了这个专业,要么一辈子去药房抓药,要么。。。
戏里剧中,哪吒这个熊孩子在肆无忌惮的尖叫呐喊:我命由我不由天,是仙是魔,我自己说了算,其实这就是导演的心路历程。
因为他不喜欢抓药,抓药这技术含量,和人家临川医学口腔医学比起来差几万里。他要么转行,要么抓一辈子药。
弃医改行
历史上不少弃医从文的人,最著名的就是鲁迅,鲁迅其实也很有意思,他的文学水平的确很高,但是他的医学水平其实不咋样。
鲁迅很有意思,放着国内顶级的医学院(当时的协和医学院,华西医学院,湘雅有些药都是国际上很有名)不上(估计是考不上),跑到 日本读了个仙台中专的医学,医学这个行业,自古就没有中专的事。中专医学毕业自古就受歧视。
这是鲁迅改行的重要原因,鲁迅一个医学中专生,肯定对医学的理解是很差的,基本是就是一个老/喷/子,比如对待中医态度就有问题。
鲁迅也算最早的自媒体了,可以说自媒体很早以前就很赚钱啊,鲁迅一方面当着教授,一方面干着自媒体,赚钱爽。
最有意思的事情是,这个仙台中专后来被日本东北合并了,日本东北在日本相当于中国的上海交通大学。所以中专摇身一变成了顶级高校的医学院。鲁迅一个中专生,现在成了日本顶级985院校的优秀校友,真是一个大玩笑。而且现在校友里还有鲁迅的塑像。
更有意思的是鲁迅天天念叨的藤野先生,因为学校合并以后,东京工业大学要求教职人员都必须有博士学历,藤野也是中专生,不满足学校要求被辞退了。
另外中山先生也是学医的,也改行了,改行前就是名医了,可不像鲁迅一样。。
医学院改行的多不多
我告你你们,不要看舆论谣/言,医学院毕业生改行最多的不是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而是很多一些附属专业,比如药剂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卫生检验,医学检验,临床药学,生物医学这类医学院的边缘学科。
所以学了这些大冷门的,就业都不是很好,大部分都转行,而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那可是香饽饽。
医学院分数自古就很高,一直如此,学医是普通人民改变社会地位的为数不多的专业(没有之一)
医学专业的毕业生,社会地位高,收入高,你去打听打听,三甲医院的临床医生收入有低于2万的没有?护士都一两万。
医学博士毕业社会地位高的很,收入也高,工作就是累点,其他行业不累么?任何一个行业都没有轻松的。
上图是1993年江苏高考分数,协和医学的分数全国第一,远超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北京医科大学的分数也超过北京大学,你听说过协和医学院毕业生改行么?
华西医学院的分数自古就是西南地区第一名,超过电子科技大学和四川大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这类热门专业,一直是超过川大50分以上。现在四川大学最高的就是口腔八年,临床八年,比最低分高40分以上。
学医前途是很光明的
学医就要一直读到博士毕业,这样人生的辉煌就开始了。
要读名校,至少是个211,或者省内最厉害的那个医学院,毕业都是绝对不会有问题的。不要相信舆论的歪理邪说,什么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医学院的分数还用劝?天天最高分,劝个屁,你怎么不全不要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呢。人家医学院分数比清华北大都高呢。
高考,分数就是最好的专业排行榜,最好的大学排行榜,分数高的专业,分数高的院校,绝对是有道理的。
不过对于孩子的爱好也要了解,不能强迫。
老铁们,看到这里,点个关注,点个赞呗。
不想当厨子的裁缝不是好木匠,,导演们想不到,居然会有学医的来跟他们抢饭碗。
打败你的可能不是对手,而是来自和你的专业风马牛不相及的行业的跨界人才。就好像方便面厂家本来混得有滋有味的,没想到美团一来,销量直线下降,以至于现在举步维艰。
近日大火的国产动画《哪吒之魔童降世》,疯狂在各大院线吸金,票房累计已经超过20亿,成为目前为止国产动画的第一把交椅。这么一部卖座的电影,出自哪位大导演之手?这位导演又是从哪所专业学校毕业的呢?
这部电影导演饺子,真实姓名杨宇,四川泸州人,是个80后,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现个四川大学合并,更名为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华西医学院,那也是国内顶尖的医学院,所谓“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这个“以华西”指的就是这个华西医学院。
这样的学校毕业之后,要找到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应该是很容易的。所以按照一般的轨迹,杨宇同学应该成为一名医药工作者。但是杨宇在毕业后先是到了一家广告公司工作,然后辞职和朋友创办了“饺克力”动画工作室,并开始了《打,打个大西瓜》的创作,取得初步成功。
在实际工作中,有多少人能“专业对口”?那些年辛辛苦苦学的专业知识,多少付诸东流?
大学有很多专业,学习专业知识是为了今后在工作中能够应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多少人的专业对口了呢?学数控的也许成了个社区干部,学音乐的可能做了个汽修工,北大毕业的还有杀猪的呢……
饺子原来是学医的,我们就来看看学医的有多少转行的。罗大佑是中国医药学院医学系的毕业生,费翔毕业的学校是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著名主持人柳岩也曾说自己是学医出身。前段时间,一对买油条的90后夫妇在网上引起人们关注,油条卖的很好,而且他们都是山东中医药大学的高材生,好好的医生护士不干,卖起了油条。
我们都知道,医学院并不好考,在985学校的提档线中,医学院的分数往往是最高的。好不容易考上,辛辛苦苦读了几年,为何最后却从事了风马牛不相及的行业呢?饺子对此的解释是:“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坚持了不该坚持的,放弃了不该放弃的”。
我想大多数专业不对口的人理由都不会如此洒脱,他们要么是因为专业工作太辛苦,太磨人,选择跳槽,要么是因为一级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只能先将就一下,也有因为工作岗位变动,被调整到不对口的岗位……
总结语:都说“学以致用”,如果不能从事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对大多数人来说,都应该是一件比较遗憾的事吧。自己辛辛苦苦学的专业知识,却不能运用。当然,也有像饺子这种,果断弃坑,从事自己有兴趣的行业,到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
什么问题都能成为你们装自己醋的瓶子! 你们可以统计下有多少人毕业十年后还从事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
没改变专业里面,学医的绝对是最多的。
没必要什么问题都拿来抱怨自己的职业,不愿意,可以不做,就像饺子一样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最看不起的就是吃着碗里的,天天骂厨师的人。
《哪吒之魔童降世》这个电影,我也正好在前两天去看了,裸眼看3D效果,字幕都是花的,但这些都不能影响我体会整个故事的精彩,虽然有所遗憾,但也不影响大局。
再从《“史上最丑哪吒”是怎么炼成的》等文章中了解到导演饺子的弃医做动画的艰辛历程。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跑到朋友家去蹭网,甚至为了追求精益求精的效果花光所有的钱。可以说《哪吒之魔童降世》这个故事也反映出了动画团队的坎坷历程。融入了真人真事的感受,打动了大量的观众,票房也超过21亿,取得了非常骄人的业绩。
学医不从医,导演饺子不是开始
我们再来看看导演饺子学医却不从医,这并不是从他开始的,早就已经是有这样的事情存在了。我们大家都了解一个名人,他叫鲁迅,日本仙台医学院(中途弃学)。可以说是我们大家比较了解的一个人。其他还有:
郎永淳:央视新闻主播,南京中医学院针灸专业毕业,获医学学士学位
费翔:歌手,曾就读于斯坦福大学医学系
孙中山:香港西医书院毕业
罗大佑:著名歌手,台湾中华医学院毕业
冯唐:作家,协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博士
郭沫若: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医科毕业
……
学某个专业跨行到其他领域的人现在已经非常的普遍了,04年大学毕业前,我的老师就告诉我们了,学的专业不一定就在这个专业里工作,要学会在需要我们的地方去生根发芽,找到自己的工作方向,做出有利于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的事业。
人要做好人生规划,抓住根本,甘于平凡、活出精彩
第一,人生要做好规划。
大学入学在即,我们每个准大学生都需要给自己的人生立一个规划,计划未来5年、10年的梦想,根据这些梦想去安排大学四年、五年的学习。
人最重要的一个能力,就是组织、计划、定目标的能力,即使我们制定的计划会面临改变,但不妨碍我们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和蜕变。预则立,有了准备,我们才能真正立足。
第二,人生要抓住根本。
所谓的人生的根本,就是所做所为都要为我们自己、为我们家庭、为我们社会、为我们国家而考虑。根本就是我们的责任,就是我们肩上的担子。现在很多年轻人,经不住人生苦难的考验,在一点点小小的打击痛苦之中,就放弃自己的生命,这是非常愚蠢的行为。
不经风雨,怎么见彩虹,在大学的生活里,我们一定要时时刻刻想着做对我们自己、家人、国家都好的事情,让更多的人因为我们的学习而受益,将来才会真正有我们的天地存在。
第三,人要甘于平凡、活出精彩。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导演饺子,不就是一个非常平凡普通的老百姓吗,通过自己平凡的学习和努力,终于等到云开见日的风景。这就是甘于平凡,甚至被人嘲笑为啃老,但依然不改初衷,做出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出来。
精彩不是那么容易得来的,只有甘愿在平凡中积蓄,一点点地累积,才能生根发芽、破土而生,成为一棵参天大树。
结束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们每个人,不管我们学什么专业,都要承担起我们应有的责任,为自己、为家人、为社会、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甘于平凡,活出精彩。
个人简介:@童教雷鸣,从事教育15年,专注于6-16岁孩子的潜能开发和学习提升,科学分析教育问题,做简单的事,坚持做,欢迎关注!
我是哪吒2之英雄归来是饺子吗?
是
我是哪吒2之英雄归来是饺子,我是哪吒2之英雄讲述四大龙王聚集后会有“大事”发生,而金吒、木吒等新角色可能也会在续集中登场。一切都会以质量优先,如果没有达到自己的标准,会继续一遍一遍磨下去。
哪吒2导演还是饺子吗?
是。哪吒之魔童降世导演饺子真名叫杨宇。
杨宇(又名:饺子、饺克力,1980年-),动画导演、编剧,四川泸州人,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药学院。
2008年成立可可豆动画,代表作品有《打,打个大西瓜》《老板的女人》《哪吒之魔童降世》等。
中美合拍动画片《哪吒与变形金刚》2020年开播,有要说的吗?
这将是前无古人的一次创新,《哪吒传奇》可谓是伴随了一代人的成长。
还记得曾经准时准点的守在电视剧前面观看的我们,现在我们的小英雄回来了!
回归正题,从预告片中来看,哪吒的形象还是我们熟悉的那个,只不过现在变的圆润了起来(三维)。既然是变形金刚,哪吒一众也紧跟潮流,开启了变形金刚之路。不过这形象设计不得不吐槽,太low!可能是为了照顾动画周边吧。说实话,我竟然有点期待。嘿嘿...
前两天在微博刷到这个消息的时候
第一反应就是感觉有点好笑,《哪吒与变形金刚》这个名字就有一点地摊盗版漫画的感觉,没想到竟然真的要中美合拍了!
首先哪吒应该是很多人的童年吧,又因为前段时间《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大火,把哪吒这个形象又一次推向了大众的视野。哪吒是中国人的少年英雄形象,而变形金刚则是很多外国人的英雄形象,这两个形象在一起,应该会碰撞出不一祥的火花。
但是,我觉得中西方文化终究是有很大差异的,虽然我们说文化是世界的瑰宝,在全球化的今天也倡导文化的融汇与交流,但是还是应该求同存异,不然,两个风格迥异的文化交织在一起,可能会带来不好的体验。
《哪吒与变形金刚》讲述的是哪吒与好伙伴变形金刚共同对抗邪恶的故事,很显然是面向低年龄段的小朋友,所以我觉得更多的传递的是不同国家友好交流的思想,所以,只要在制作方面精良一点,做好文化的表达,相信会是一部好的作品!
不请自来!
看到《哪吒与变形金刚》的预告片与海报漫漫的心里仿佛有数万只草泥马在奔腾:官方沙雕,这波操作,服!!!
说实在的,也就是央视出品,放到其他动画制作公司真的是要被吐槽上天了。现在不一样,网友虽有吐槽,但也无伤大雅。
网友A:
老爷,老爷,夫人生了,生了个车!
是男车还是女车?
是辆凯迪拉克……😔
网友B:
小时候的地摊货成真了!那我是不是可以期待下葫芦兄弟大战黑寡妇?😜
网友C:
实在是对方给的钱太多了?!
两个都是童年记忆,一个是少年英雄小哪吒,一个是美国动漫超级IP,此次联手,也算是强强联合,也难怪被称作是“中美动漫合作的里程碑项目”。
早在2017年,就已经传出了中美合拍《哪吒与变形金刚》的消息。当时,美国孩之宝的CEO戴维斯等人来到央视动画进行洽谈,还提到了要发挥经典动画IP的价值。
看到这个消息,漫漫真的瑟瑟发抖,搞不定网友的“黑寡妇与葫芦兄弟”有希望。
毁经典还是强强联合?看剧情和内核
很多人心里都会有这样子的一个发问:这到底是毁经典还是强强联合?
在发布的预告片里,哪吒还是延续了2003年《哪吒传奇》里的经典形象,让人看着亲切了不少。变形金刚的众角色也是常见的形象,未做什么变动。
可是现在他们变身合体了。哪吒再也不是莲藕做成的了,成了钢铁之躯。不仅如此,石矶娘娘,土行孙,小龙女等人也有了钢铁形象,敢情这是把两部剧给强行联系在一起。
变身后的变形.哪吒.金刚,除了那颗头,那两个小啾啾,还有身上衣服的标识之外,就是一堆“破铜烂铁”,这要是踩风火轮,不会嫌烫嘛?在线烧烤!
关于剧情,瞄了一眼简介,说是在变形金刚的帮助下,哪吒与小伙伴战胜了邪恶的敌人,并赢得变形金刚钦佩的故事。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仅高兴,而且还炫了一波技术,收了个“兄弟”。所以剧情还是《哪吒传奇》里的故事,神话大战变成了科技之战?也算是顺应了时代潮流!
不仅是神话玄幻与科技金属感的结合,背景音乐也做出了“创新”。一会儿是电子乐,一会儿是古风曲,小桥流水的感觉,一点儿也不搭配,就没见过这么生硬的结合!
像极了小时候画画,硬要给狗加个机器人的手一样,技术分为0。
很多人又要说,《哪吒之魔童降世》就打破常规,成功了呀?那是靠的剧情和精神内核!所以能否联手成功,剧情内核很重要。
一个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代表,一个是西方文化精神的代表,价值内核的传递已经有了铺垫:勇敢、坚韧、邪不压正等等。
可这些我们单看剧情也能得到?有创新,就必须也要对剧情和价值内核进行创新,让观众看到中美动画合作之外更有深层次的中美精神文化的融合与较量。
非第一次中美动画合拍,官方沙雕最致命
这不是央视第一次尝试与外国动画合拍,在1988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孙悟空和唐老鸭就同框了。
唐老鸭成了孙悟空的唐老弟,还邀请唐老鸭到北京吃“烤鸭”……(唐老鸭:瑟瑟发抖)调了个侃之后呢,邀请他吃水饺,其乐融融。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唐老鸭和孙悟空的配音老师现场配音,真的是开了先河。满屏的胡同味,算是看了一场动画小品。
所以你看,80年代的时候,央视就已经有了如此大的脑洞,这在当时可是个很好的文化交流机会,即便放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也比现在的穿着动物衣服跳个可爱舞蹈,唱几首儿童歌要有意思的多些。
后来,电视上的外国动画片就很少见了……
虽一直吐槽央视沙雕,但不得不说,如果这个项目成功的话,对于中国经典动画的传播和创新也有着很大的帮助,国产动画也能更好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虽无法直视这个哪吒的造型,不过也期待着能够跌破所有人的眼镜,合作成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饺子改哪吒3上映时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饺子改哪吒3上映时间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