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个税起征点不宜提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个税起征点不宜提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2022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是多少?
个人所得税没有起征点,只有免征额
没变,还是5000元。即你理解的是起征点,我理解的是免征额。两者的区别举例如下:
1、所谓的起征点是,比如上述的5000元,不超过5000元时不交税,超过5000元时,包括5000元在内全额交税。
2、所谓的免除额是,比如上述的5000元,不超过5000元时不交税,超过5000元时,仅就超过的部分交税,5000元不交税,所以叫免征。
当然,叫起征点也好,免征额也罢,无所谓,只要想着扣除5000元就是了。
2022年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为每月5000元,也就是每年6万元,这一政策没有发生过任何变化。
不过,并不是税前月收入超过5000元(年收入超过6万元)的人就一定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因为除了免征额外人们在申报个税时还可以从收入中扣除其他项目。
1.固定减除额是我们通常说的起征点
其实个税起征点的讲法不太严谨,正确的说法是政策上给了所有人每月5000元(每年6万元)的固定减除额。
不论你从事什么工作,收入高或者低这个数字对所有人都是一样的,可以从税前收入中减掉,不用缴纳个税。
比如,张三2022年全年税前收入5万元,那么不用考虑其他因素他也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因为5万元扣除6万元后已经是负数了。
2.五险一金个人承担部分
按照规定公司必须为职工缴纳五险一金,而五险一金分为个人承担部分和单位承担部分,其中的个人承担部分能从税前扣除,不用缴税。
不同地区的社保缴纳比例是不一样的,以上海为例,个人承担五险一金的比例为税前月工资的15.5%至22.5%之间。
假设张三每月税前工资为8000元,五险一金缴费比例为20%,那么可以每月扣除1600元不用计算在需要缴费的收入里。
3.专项附加扣除
以上两项是每一个人都有的,专项附加扣除根据不同人的情况差别很大。符合条件的人可以扣除不少,不符合条件的人可能什么都无法扣除,具体来说有6项内容。
(1)赡养老人支出
父母中只要有1人年龄超过60周岁每月就可以从收入中抵扣2000元,一年可以抵扣24000元。
(2)孩子教育支出
孩子超过3岁可以从收入中每月抵扣1000元,一年可以抵扣12000元。
有两个或者三个符合条件的孩子是可以累计的,另外,抵扣金额要么在父亲收入中抵扣,要么在母亲收入中抵扣,要么一人抵扣一半。
(3)继续教育支出
如果2022年取得了能力资格证书,当年可以抵扣3600元收入。
如果参加了学历教育,每年可以抵扣4800元,最多可以享受四年。
(4)首套房贷款利息支出
贷款买房者每月可以抵扣1000元,一年可以抵扣12000元。但请记住必须是首套房的贷款支出,且最多享受20年该政策。
(5)租房支出
在工作地没有住房且租房居住的,根据所在城市规模可以抵扣一定金额。
规模最大的城市每月抵扣1500元,中等规模的城市每月抵扣1100元,小规模城市每月抵扣800元。
(6)大病医疗支出
这项比较特殊,只能在进行年度汇算清缴时从年收入中抵扣。
具体规则是当年治疗费用超过15000元的自费部分抵扣收入、不用缴税,但最多只能抵扣70000元。
举例说明
以上三大项目能够从税前收入中抵扣,给大家举一个税前月薪超过5000元(年收入超过6万元)依然不用缴税的例子。
张三每月税前月薪为10000元,五险一金个人承担比例为20%,父亲超过60岁,有一个上小学的孩子,正在还首套房房贷。
(1)全年税前收入为10000*12=12万元。
(2)固定减除额大家都一样,即每年6万元。
(3)五险一金每月扣除20%的工资,也就是2400元,一年共计抵扣2.88万元。
(4)专项附加扣除项目每月能够抵扣4000元,一年抵扣4.8万元。
所以张三2022年的年应纳税所得额=12万-6万-2.88万-4.8万=-1.68万元。
张三的税前月收入为1万元却依然不用缴纳个税。
因此,个税起征点虽然是每月5000元但并不意味着超过这个数字就一定得缴税,还得看每个人的实际情况。
以上答复希望对你有用,欢迎关注、点赞@王五说说看,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
2022年个人所得税的有关政策并没有变化。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是从1981年开始征收的,起征点就是800元。这样的收入在当时绝对算是极高的收入了,主要是针对外国人的。
2006年个税起征点调为1600元,2008年调为2000元,2011年调整为3500元,2018年调整为5000元。
实际上,2018年的个人所得税改革是非常巨大的,我们不仅实现了年度汇总纳税的制度,而且实行了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实际上很多人年收入10万也不一定纳税的,或者说个人所得税会被预扣预缴一部分,但是会在次年汇算清缴的时候退回。
从2008年开始,我们将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作为居民个人的综合收入,以年度为单位综合计算纳税。不过计算模式还是非常复杂的。
工资薪金所得要全部作为个人综合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扣除20%的费用后的余额作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70%计算。
简单的说,2022年某一个人的全部工资薪金收入是5万元,劳务报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收入额是2万元,稿酬所得收入额是3万元。实际上这个人的综合所得额,5万元+2万元×80%+3万元×80%×70%,合计只有8.28万元。
年度减除费用是6万元,但是还要计算专项扣除和专项附加扣除。专项扣除主要指的是社保、公积金、职业年金、企业年金等个人负担部分。专项附加扣除,主要包括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继续教育、房租支出、贷款利息支出、赡养老人支出六大类。具体额度如下图:
比如我有两个孩子正在接受全日制义务教育,可以享受2000元的专项附加扣除;我是独生子女,专项附加扣除额度是2000元每月;正在租房居住,属于二线城市,可以享受1500元的定额扣除。如果我的社保、公积金个人负担部分是每月1000元。
综合算起来,我月应发工资即使达到了11,500元都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
实际上,未来国家可能会修订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也有可能会提升专项附加扣除的额度,这都是不一定的。
个人所得税没有起征点,只有免征额
没变,还是5000元。即你理解的是起征点,我理解的是免征额。两者的区别举例如下:
1、所谓的起征点是,比如上述的5000元,不超过5000元时不交税,超过5000元时,包括5000元在内全额交税。
2、所谓的免除额是,比如上述的5000元,不超过5000元时不交税,超过5000元时,仅就超过的部分交税,5000元不交税,所以叫免征。
当然,叫起征点也好,免征额也罢,无所谓,只要想着扣除5000元就是了。
上述的起征点或免征额,我们理解为工资薪金的。当然,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主的经营所得的个税,也是5000元/月的扣除额。
1、如果是劳务报酬,财产租赁所得,则有免除额有800元或20%(超过4000元的扣除20%的费用)这个说法。
2、稿酬、特许权使用费,免除额20%。
3、其他的比如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没有免征额或起征点的说法,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4、财产转让所得,扣除的为财产原值和合理的费用。
所谓的起征点或免征额的变动
这个是以法律的形式定下来的,一般不会变动。变动的时候,估计就是相应法律条文修改或变更的时候。无论额度800元、3500元,还是目前的5000元,大多如此。
暂回答以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上调,我们的个税可以少交多少钱?
答:以前在3500元标准以下的没影响。5000以下的的多收入45元,一万以下的多收入150块,一年能省1800元,以此类推。 个税免征标准从3500元提高至5000元,考虑月应纳税所得额和税率不变,则个人将少缴纳个税45元,即(5000-3500)*3%。对于个人月应纳税所得额原先在3500-5000元之间间的人而言,受益将是最大的。 根据公式:个人所得税=(工资一五险一金个人缴纳部分一免征额)x税率一速算扣除数=月应纳税所得额ⅹ税率一速算扣除数
个税起征点提高至每月5000元,如果收入不足5000元会受到哪些影响?
如果我们收入在3500到5000元之间,个税提升之后我们就不需要再交税了,最多每月能省45元。
如果我们月收入在3500元以下,跟个人所得税调整是没有关系的,因为我们不需要纳税,调整之后还是不需要。
如果硬要扯上点关系的话,可能就是一些纳税的人负担降低了,消费能力上升,一些物价服务就会价格上涨。
比如这一次国家新实施的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已经出台,能够大幅降低月收入1万元以下人的纳税。
个别人员月收入1万元以下,甚至不需要交税了。原先的时候,需要每月交纳545元的个人所得税。而如果收入更高,实际上减税效果更明显,月收入2万元左右的人甚至能够减免两三千元的个人所得税。
这样的话,我们的一些房价、物价可能会出现上涨。
但再深入了说,大家敢消费了,就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人们挣钱发财的机会就会更多,尤其是一些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者。
但是,各种影响还是联系比较远的,目前来看直接影响很少。
个税起征点提升到5000,这一点,对于原本工资水平在3500-5000之间的人来说,是影响最明显有体现的。
原来起征点是3500,要交税,如今是5000了,就多省了45块钱,交与不交,虽然钱数不大,但却是很明显的差别。
根据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个人所得税=(工资一五险一金个人缴纳部分一免征额)x税率一速算扣除数=月应纳税所得额ⅹ税率一速算扣除数,那么,对于原本工资在3500以下的人群没有影响,还跟以前一样,对于工资3500-5000之间的,每月多收入45元,5000以上,10000以下的,每月多收入150元,以此类推。
另外,这次调整,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增加了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也就是说,还可以在扣除以上这些支出后再纳税!
这样一来,不仅降负更多了,也更加的公平了。毕竟,对于同等工资水平的人群来说,有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的纳税人不公平。我们都知道,如今社会,个人收入5000元一个月,日子还过得去,但是如果有抚养子女、赡养老人,那么日子就很是艰难了。
以上,觉得有用/有理的话,欢迎点赞+关注哦!同时,还有同名公众号也欢迎关注。
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带来的影响,也是在不知觉的感受中体现,没提高起征点之前,3500元的月收入交税,提高了起征点到五千元,交税前与不交税的这个节约差额,其实比较小,对于收入高的人,却很有利,个人认为!
谢谢邀请!
新个税修正案起征点由3500元提高到5000元,从10月1日已经开始执行,即只要是十月份发放的工资都按照5000元的标准扣除。在这里,我先纠正一个用词,即5000元到底是起征点还是免征额。起征点是数额达到某一个点,即对全额征税,比如现行的季度应税收入不超过9万免增值税的政策,这里面的9万是起征点,如果季度收入是10万的小规模公司,那么实际超过了起征点,就要全额缴纳增值税10万*3%=3000,就不存在扣除9万的事儿。免征额则是收入额超过免征界值时,用收入扣除免征额作为纳税基数,比如题中所说的5000元。例如,范冰冰扣除五险一金后收入月8000元,那么个税就是(8000-5000)*3%=90元,而不是对8000全额征税。因此,确切的讲5000元应该是免征额而不是起征点。
再说收入不及5000,税负影响的问题,这要分绝对影响和相对影响。先说绝对影响,假如小明月收入扣除五险一金是4000元,新个税修正案执行前扣除3500,小明还要缴纳15元个税,而10月份之后小明就1分个税都不用缴纳了,这是从有到无的质变,即小明的个税达到零税负了。那么相对影响是什么呢?即小明相对于收入更高的小红和小黑比较谁少缴的税更多。根据新个税修正案计算,小明比之前每年少缴180元,扣除五险一金后收入8000元的小红每年少缴3060元,收入10000的小黑每年少缴5460元,那么相对来看,小明的税后收入和小红、小黑的差距就更大了,所以相对来看低收入人群尽管可以实现零税负,但其实并不是个税改革最大受益群体。
以上回答,不知道是否解决了你的问题,如果还有不明白的请留言咨询或者关注@唯思得财税咨询,咱们共同学习和探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个税起征点不宜提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个税起征点不宜提高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