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阿里美团外卖大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阿里美团外卖大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腾讯阿里美团快手蒸发8万亿,到底发生了什么?
一是正常的市场波动,腾讯,阿里美团,快手还有其他公司最近两年涨幅巨大,很多资金获利了结,很多中概股都出现同样的情况。
二是国家对这些寡头公司监管增强,反垄断调查等,让这些公司的想象空间变小,人们的预期下降,导致股价下跌。
三是,不管这些公司股价如何波动,都不会动摇公司在各自领域的霸主地位
8月19日 香港股市开盘后,就一蹶不振 ,香港的恒生指数跌了2%,恒生科技指数大跌近3%。
股市的重灾区 互联网巨头们更是惨不忍睹,快手、阿里、腾讯 分别下跌7%、5.54% 、3.44%,
美团 蒸发了 1.58万亿港元
从今年2月份开始到现在 美团已经下跌了 55.59%(1.58亿 港元)
腾讯蒸发了 3.38万亿港元
从今年2月份开始到现在,腾讯是累计下跌了45.5% (3.38万亿港元),
阿里巴巴 蒸发3.21万亿港元
从去年10月份开始到现在,阿里巴巴是累计下跌了47.6% (3.21万亿港元),
快手 蒸发1.47万亿港元
快手股价累计下跌84%,市值蒸发近1.47万亿港元。
相信大家注意一下几件事 获取你就会明白:
1、2020.12.11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重新定义《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
2、2021.4.26 国家总监局 依法对美团实施二选一的涉嫌垄断立案调查。
3、2021.7.26 国家市场总局、网信办联合印发了 《关于落实网络餐饮平台责任 切实维护外卖送餐员权益的指导意见》
表面上是对巨头的垄断进行惩罚,但是本质是对目前经济进行了重新划分
最近这几年 线下 经济本来就很艰难了,再加上疫情,假如说线下都不行了,那就业没了、消费没了,那线上就是一个空壳,互联网企业还能活多久?
国家现在就是重新分蛋糕!!!
所以结合上面就不难看出,国家在让利,任何独享暴利的行业和生意都很难做下去了,让国家经济生态系统稳定发展。。。
阿里生活饿了么全民狙击美团,美团有没有更好的选择?
美团和饿了么的竞争也不是一两天了,先是饿了么合并百度外卖和口碑,并且被阿里收购。美团这边获得了腾讯的大量的融资。这种竞争有最初的美团和饿了么变相的转成阿里和腾讯的较量。
饿了么背靠阿里强大的生态系统,优势明显
前不久支付宝在《2020支付宝合作伙伴大会》上正式宣布:打造支付宝数字生活开放平台,聚焦本地生活服务数字化。我们也看到在最新版升级的支付宝上不但颜色更加蓝了,而且明显增加了外卖到家、果蔬商超医药等便民生活版块。此举让很多吃瓜群众大为兴奋,认为是直接向美团开战的信号。阿里生态系统庞大,遍布各个领域衣、食、住、行、休闲、娱乐等等。只要需要能够随时接入饿了么平台,对相关行业形成威胁。
美团:既分高下,也决生死
美团明白这次饿了么的转变只是开始,在接下来的时间将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如果不想办法解决,饿了么在阿里强大生态系统的支持下就很快打败美团,到时候要么被收购,要么被淘汰。在以往的较量经验中可以看出来,补贴用户虽然能够得到暂时的胜利却不能长久。所以美团面临的不是修修补补,而是全面的升级。
美图该如何破局
美团近年来在在口碑越来越差,尤其很多商家抱怨抽成太多,在疫情期间问题更加严重。在用户的评论中也较差。所以美团首先要赢回口碑,树立起一个用户认可商家信任的品牌形象。完善自身的问题,补充一下短板。不但要注重商家,还要充分考虑用户的体验,对于那些口碑很差的商家果断放弃。充分的利用腾讯的资源,比如社交软件,游戏领域,为这些用户直接提供服务。
总结,无论是饿了么还是美团,只要充分考虑用户的体验,就不会被用户放弃。不管你背景多么强大,违背了这个规律都是死路一条。对于我们消费者而言是希望看到两家,甚至多家进行竞争的。这样才能更进步,我们也收益更多!
阿里已经认识到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巨大潜力,高频高交易,阿里生活对美团发起围剿,可以看做是阿里反击的开始,毕竟本地生活美团占据绝对优势,当年巨额补贴教育啦客户,活下来的互联网公司分享啦最大的蛋糕,美团是其中的佼佼者,虽然总被诟病,这次交手,如果阿里能在商家端和视频端结合,还是有机会的,而美团最好的选择就是持续发力B端市场
我依旧认为以王兴为核心的美团决策层有着立足于本地生活服务领域、为客户持续创造价值的长远战略规划,在2018年阿里收购饿了么和口碑成立阿里本地生活公司展开阿里与美团的外卖业务的正面较量,以王兴的敏锐洞察力他不可能不预见到如今阿里调动更多资源(即支付宝天猫淘宝)抱团围剿美团的局面,我坚信他有着如此战略眼光并且提前做好了应对方案,这场看似阿里“大鱼吃小鱼”的竞赛,既是阿里在收购饿了么与口碑对抗不利的被动调整,也是阿里面子之战的殊死搏击,鹿死谁手,拭目以待。我依旧期待美团给世人带来惊喜,保持战略定力,乘风破浪,纵情向前!
对美团来说,保持现状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当前的状态是美团最最舒服的,巨量订单加上超高的佣金,让海量商家为他免费打工,还有什么比这个你舒服的?但保持现状肯定是不可能的,因为美团和商家之间已经矛盾重重,超高的佣金开始让商家不堪重负,商家加入平台的目的就是多走量多赚钱,但现在量是多了,钱却让美团赚走了,你说那个商家能满意?
美团自上市以来,一直无法盈利,现在好不容易通过提高佣金的方式盈利了,却也破坏了平台和商家之间的平衡,这对平台来说挺致命的,所以这个时候阿里本地生活(以下简称饿了么口碑)提出降佣,就是瞄准了美团和商家之间的矛盾点,有的放矢。
饿了么口碑降佣对美团来说就是直击软肋,美团除了应战别无他法,该怎么应战?要么降佣,要么补贴,除此之外别无他法,而这两种办法对美团而言其实都是下下策,因为不论那种方法应战,都会让美团陷入亏损。
但亏损归亏损,到底能不能从美团手里抢走商家和用户还得后续观察,毕竟从过往来看美团是一家韧性很强的公司,抗击打能力相当强悍,除非饿了么口碑降佣政策长期持续,或者佣金降的更低,才有可能对美团造成实质性的打击。
谢谢您的问题。我认为,美团应该拚供给和服务质量。
美团的市场地位。目前,美团领先于阿里巴巴的本地生活,处于守势。根据统计,2019年第三季度,阿里本地生活的外卖业务收入68.35亿元,只有美团156亿元的43%。 截至2019年底,美团日活跃用户数将近7000万,饿了么日活用户为1097万。美团最关键的就是守住、扩大自己的优势。
阿里巴巴的做法不可复制。阿里巴巴本地生活这两年整合了口碑与饿了么,打通了淘宝、天猫、高德、飞猪等业务,支付宝的数字生活平台提供金融与数字化服务,形成了店、家、即时配送、软硬件技术服务的资源整合、多板块的协作、流量的互通壮大。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支付宝的变化?首页多了外卖到家、果蔬商超等生活板块,支付宝不仅是移动支付工具,已经演变成数字化开放平台。王兴不能轻敌,应该认真思考阿里巴巴的全方位对抗。
美团拼什么。美团与阿里巴巴接下来要拼供给、拼流量、拼效率,疫情之后的消费反弹是难得的契机。美团不具备阿里巴巴这样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短板在于业务非常单一。所以近期,美团为了缓解疫情影响,对外卖商户增加佣金,造成了不好的影响。美团还要在产品、服务、流量、效率上加大创新力度。据悉,美团与地方政府合作,线上补贴优质商户,推动线下消费,促进消费反弹,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思路。
欢迎关注,批评指正。
你们觉得阿里会淘汰美团吗?
在经过一场疫情的肆虐后,因为疫情导致人们都不能出门购买所有物品,所以对外卖行业及其有利,目前几个知名外卖龙头公司,就数美团,饿了么了。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美团,在疫情期间,因人们对物资极其稀缺,就算在高的配送费,大家也不会太在乎了,短短两个月时间,美团瞬间爆发式增长业绩,可谓是直线拉升了。
而且经过此疫情后,人们对外卖行业的需求,即将变成常态,所以也催生了后续美团业绩的稳定式增长。但饿了么自从被阿里收购后,也是做得风生水起,可以说目前外卖行业来说,能跟美团匹美的也只有饿了么这个以阿里为后盾收购的巨头了。
但两者相较之下,美团的市场占有率,相对在全国来说还是偏高,毕竟美团是靠外卖为根基起家,俗话说,每个行业都有那个龙头巅峰的存在,最先做的那个人,确实是不一样的。
但不管如何,作为中国最顶级的电商王牌公司阿里,怎么会坐看美团占领市场,3月10号,支付宝宣布平台全面升级,3月16号,召开本地商家大会,宣布集团全线进军本地生活市场,千亿大战自此拉开序幕。从开始经历千团大战惨烈厮杀的美团,崛起后,作为外卖行业的龙头企业来说,态度极其傲慢,不少商家都高佣金,外卖高抽成且压榨骑手,可谓是三面通吃,不管是商家还是骑手,都是怨声载道,但不得不说,人们是又爱又恨,想舍弃,但却是怎么也离不开他。
阿里副总裁王磊直截了当的说,此次将全面对标美团,将结合支付宝,口碑,饿了么,以及天猫淘宝的联合优势,在吃喝玩乐向美团发起无死角进攻。在反观阿里系,支付宝对于大多人来说,相信大家对此口碑还是不错的,马巴巴给的花呗,借呗,可谓是大受欢迎,虽然在体验过程中也有不满意的地方,但是那都可以忽略不计的。此次两大巨头宣战,阿里也是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以自身电商起家的基础和支付宝的各项优势砸向美团。
而美团也是不甘心只是送外卖,想做起阿里一样的电商平台,这心不可谓不大,那作为我们最底层的消费者而言,大家希望,谁能赢呢?留言区大胆评论!
因为美团并不希望自己被纳入阿里的版图当中,希望能够自己独立发展,并且阿里和腾讯的竞争比较激烈。阿里曾经是美团幕后的财团,二者合作多年比较和谐,但后来美团与点评合并后,阿里和美团就渐渐走向决裂。其中原因来自于两者,美团希望独立,而阿里希望通过美团更加壮大自己的支付软件。
阿里和腾讯在美团与点评之间的争夺是非常激烈的。腾讯在点评持股比例为20%,合并对点评的管理层实行了溢价,按照7:4换股来计算,所以腾讯在新美大公司的持股比例大致为11%。而新一轮融资,腾讯出资10亿美元,占股超过5%,这样腾讯在新美大的占股比例近于20%,而阿里实际要超越这个占股比例,实际投资是相当大,当然本人也猜测,腾讯也不会这么轻易的让阿里占股达到这个比例,实际上这也是腾讯和阿里的较量,从目前来看,腾讯算是赢了一局,紧紧抓住了美团。
美团希望自己能够独立发展,而不是被纳入阿里版图。阿里巴巴虽然是美团的股东,但阿里和美团管理层之间一直不和。或许口碑的新模式打乱了王兴的节奏,口碑聚合了餐饮商家,能够在供应链、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提供更有效、更切实的解决方案,这或许也有对商家的吸引力,现在观察双方决裂的焦点还在于此,核心业务在未来的争夺。
另外,美团CEO王兴一直是个性很强的人,希望开拓属于自己的事业,而不希望自己被纳入到阿里的版图
感谢邀请,首先我个人觉得,只要美团不犯这两点,十个阿里都淘汰不了美团。一:垄断市场,国家治理。二:跟腾讯闹翻,腾讯卡断所有腾讯流量。说白了,阿里在饿了么里投入资金和流量也不小了,为什么美团越来越牛,支付宝的流量主要是为它自家的电商平台而生,如果在网上购物,绝大部分都会有选择淘宝和天猫的习惯,但是点外卖的话,有部分人愿意在饿了么上点,可惜选择性太少了,在二三线城市,饿了么一是覆盖太少,二是因为美团的二选一,如果开两平台,要么提高抽成,要么改专送(专送距离3公里),要么签独家协议,商家开店是为赚钱不是体验生活,如果两平台都每天有200单,那多点抽成也无所谓,关键是很多地方,美团100单,饿了么就20单,多抽成,这20单白干了,还辛苦,何必呢?
饿了么如果改名阿里外卖会不会打败美团?饿了么名字真的不太好?
阿里收购过去的企业都牢牢的被阿里控制,但是腾讯入股的企业,腾讯都不会插手管他,看看京东,美团,拼多多,腾讯都是最大的股东,但是腾讯都说了不算。饿了么改名叫蚁团外卖比较好,你细品。阿里的app都跟动物有关。
首先得第一个问题是饿了么在被阿里收购之前,并没有阿里的加持。饿了么依然做得风生水起。可见阿里并非是万金油。到时阿里正式收编了饿了么之后,饿了么反倒走入了颓势。这样看来饿了么的这个名字,没有什么不妥。问题不是出在了app的名字上。是出现了操盘手的运作上。饿了么崛起于地推,美团更是强势于地推。阿里收编了饿了么,没有把饿了么的地推发扬光大。现在2020年,支付宝给饿了么很大的支持,现在半年的光景已过。饿了么依然没有任何市场份额的起色,这次机会,支付宝的赋能与运营,没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现在不是要改名可以改变饿了么的命运。而是应该从本质的地推运营上,尽快补齐短板。是有希望逆转此刻的颓势的。
不是饿了么改名“阿里外卖”才能打败美团,而是打败了美团,才有资格得到“阿里”的冠名。
阿里的业务这么多,7800+亿美元市值(截至至2020年10月2日)。对阿里巴巴来说,商标带来的无形资产更加重要。如果冠名的哪个业务出现了意外,一旦反应到股价上,就是百亿美元量级的浮动,所以冠名有风险,起名要谨慎。
其次,想得到阿里的冠名,也不是那么容易。阿里健康,阿里文娱,阿里云,阿里影业。除了市场要足够大,还要价值观正确。
阿里自己也还有很多业务,虽然做到了行业的数一数二,也没有阿里冠名。比如高德地图,UC浏览器,菜鸟,优酷,盒马生鲜,其实名字上,百花齐放也挺好。
再说,由于饿了么的行业属性,名声已经够响了,不再需要阿里巴巴加成了。甚至很多人,只知道淘宝、饿了么并不知道阿里巴巴。如果真出现一个阿里外卖,群众还要重新熟悉,得不偿失。
最后的最后,曾经有家公司,特别喜欢给旗下产品冠名。曾经把自家的外卖做到了行业老三,后来做着做着就没了。短期看流量,长期看运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阿里美团外卖大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阿里美团外卖大战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